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后梁太祖朱温,正是那个开启五代十国乱世的男人。而他哥哥朱全昱,就在905年被任命为静海军节度使。但他没去,因为太远了。好吧,是因为当时在交州真正掌权的另有其人,去了他也不一定会把权力乖乖给你。所以同年又罢宰相独孤损为静海军节度使,旋即又决定流放海南岛,没来得及动身遇上了白马之祸被杀。
所以真正的静海军节度使很长时间都空缺。而当时执掌交州的是当地人曲承裕。其是今海阳省宁江县的地方豪族,为人宽和,在此之前就实际管理全安南,905年才正式获得唐朝承认,跻身节度使行列。越南自主时期开启。907年,曲承裕去世,史称先主。儿子曲承颢继位。另一种说法是他们祖孙人的名字也可以去掉中间的承字。同年朱温篡唐,为了笼络这些军阀自然会加官进爵,曲颢也获得承认被任命为安南都护、静海军节度使。静海军名义上还是中原王朝管辖的地方。他在位时期还是挺有作为的,划分境内的行政区划,整顿赋税和徭役,有令主之称,意思是贤德的君主。他在位时期东边有一个邻居,清远军节度使,也就是之前的岭南东道节度使。静海军和清远军表面上和和睦睦的,实际上互相想占对方的便宜。
917年,清远军独立,刘龑称帝,定都广州,国号大越。大越这个国号有点意思,很明显,是效仿当年赵佗的南越,是以地理位置命名的国号。但大越不只是岭南啊,还有红河角洲,你定个这么大的国号,就算曲家不说,心里还是有芥蒂的。次年,刘龑改国号大汉,史称南汉。倒不是在乎静海军的感受,只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汉高祖的后代,通过找祖宗的方法取国号,但谁知道真假呢。
917年,曲承颢去世,史称中主,儿子曲承美继位。去世之际,派儿子曲承美去祝贺刘龑称帝,实际上是去观察他的虚实。曲承美继位后派使者去中原进贡宝物,没多久又“遣使求节钺”。后梁自然应允,承认其世袭。但有人不高兴了,我南汉已经建立了,你静海军应该向我称臣而不是跑那么远向中原称臣。曲承美不答应,说你就是个伪朝。刘龑早就对交州虎视眈眈了,923年(一说930年),刘龑派李克贞等入侵交州,曲承美最终被俘,刘龑在受降的时候就趾高气扬地说:“你常常说我是伪朝,但为什么现在你却成俘虏了?”曲氏政权覆灭,但交州仍不太平。
曲家被灭,南汉以李进为交州刺史。但刘龑说过,交趾多动乱,只能采取怀柔政策去羁縻。正如他所说,931年,曲颢部下爱州(今清化省清化市)人杨廷艺蠢蠢欲动,李进就说这个杨廷艺养了很多假子,肯定想图谋不轨。杨廷艺先发制人,赶跑了李进,自称节度使,刘龑派人来围剿也都被打败。刘龑只能无奈承认杨廷艺的官职,得了便宜就卖乖,两方相安无事。
937年,杨廷艺被牙将矫公羡所杀,史称杨正公。矫公羡,峰州(今富寿省)人,因为厌恶杨廷艺所作所为而起兵夺权。但立刻招来了杨廷艺部下兼女婿吴权的讨伐。矫公羡只能向南汉送钱财,向他求救,刘龑自然高兴,混水摸鱼的时候到了。938年,以皇子刘弘操为静海军节度使、交王,意图很明显,想趁此搞定交州。同年吴权起兵于爱州,在南汉援军没到之前就诛杀了矫公羡。刘弘操率兵直入,刘龑驻军海门作为声援。
白藤江,在今海防市水源县注入下龙湾,是水路通往河内的重要门户。这条河流的名字要记住,因为此后它多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弘操大军就是从下龙湾进河内。战前南汉就有大臣进言,说最近雨下个不停,路又远,吴权又狡猾的很,只能谨慎进兵且多用向导,但刘龑不以为然。吴权知道后就说,刘弘操就是个痴儿,南汉军队路途遥远地来,矫公羡死了他们又没有内应,我们只需要以逸待劳,在水中插木桩,在木桩上装铁尖,趁着涨潮引诱他们的船舰来,不愁不破。正如他所料,通过准确掌握潮水情况,先是轻舟作战,佯败后引诱他们来追,正好遇上退潮时间,南汉船舰全被搁浅或戳破,船只翻的翻散的散,南汉军队大败。主将刘弘操也战死,刘龑只能撤军。
是役为白藤江之战,吴权借此独立,越南结束北属时期。次年称王,定都古螺城(今河内市东英县),越南史书称之为吴朝,吴先主。史载吴权出生异光满室,长得很奇怪,而且背上有颗很明显的痣。相者就说这孩子日后会成为一方之主,可名为权。长大后又很魁梧,有勇有谋,力能扛鼎。。
944年,吴权去世,遗命小舅子杨哥辅佐长子吴昌岌。但次年,杨哥篡位,自称平王,以吴权次子吴昌文为自己的儿子。吴昌岌就出逃,逃到范令公家,杨哥几次派人去索取都被藏起来了。950年,杨哥令吴昌文等讨伐其他地区的叛乱,但吴昌文“觉醒”了,商量好一起倒戈,杨哥被废黜,但毕竟对自己有恩,所以吴昌文没有听从大家的话把他杀了而是降封为张杨公。951年,吴昌文继位,称南晋王。又迎接他的大哥吴昌岌,称天策王,二王共治。
当时豪强林立,其中就有华闾(今宁平省华闾县)人丁部领,二王抓住了他的儿子丁琏逼他就范,丁部领大义灭亲,不顾儿子的死活坚持反抗,二王只能作罢。后来大哥作威作福兄弟俩有了矛盾,吴昌文干脆不干预政事。直到954年吴昌岌去世,之后吴昌文去南汉求节钺,当时的南汉国君刘晟就以其为安南都护、静海军节度使。965年,吴昌文讨伐叛乱,在观战的时候被埋伏的弩箭射死。自此,十二使君并立,开始互相攻伐,“吴朝”也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