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2-20】
季康子【1】问:“使【2】民敬【3】忠【4】以劝【5】,如之何?”
子曰:“临【6】之以庄【7】则敬,孝慈则忠,举善【8】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
【1】季康子:一个叫季康子的人。
【2】使:这里指引导。
【3】敬:这里指内心真正的接受,发自内心的尊重。
【4】忠:中,平等对待。
【5】劝:引导,劝说。
【6】临:相处,表现,互动。
【7】庄:原指庄稼,引申为,像庄稼一样各自凭自己的良心本性做好自己的人,各司其职。
【8】善:一个大羊关照两个小羊,代表父辈对后辈的关爱和帮助,代表不求回报的付出,代表真心对待,平等对待。善就是公正平等。
【译文】
季康子问:“怎么做,才能引导劝说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平等对待呢?”
孔子说:“告诉大家把自己的本分做好了,凭着自己的良心本性做事,大家就会相互尊重。教导大家孝敬长辈,关爱后辈,大家就会互相平等对待。提倡善行,教育劝导那些做得不到位的人,这样就可以把大家引导到做人的正道上来。”
【2-21】
或【1】谓孔子曰:“子奚【2】不为政【3】?”
子曰:“书【4】云:‘孝乎惟孝,友【5】于兄弟,施【6】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1】或:原指有度量衡的地方,人们居住的地方。这里指有人。
【2】奚:古人把头发辫起来,在头发上插上羽毛,用来记事。也把绳子系上扣,用来计数、记事。这些叫奚。后来引申为,为什么要系扣?记的什么事?究竟为什么?什么?
【3】为政:从事政洽。政:正也。洽:主持,管理。政洽:主持公正平等。
【4】书:祖宗留下来的古书。
【5】友:善待,平等对待。
【6】施:原指箭射出去。这里指安放,推行。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什么不从事政洽呢?”
孔子说:“古书上说:亏欠父母的,尽孝来回报。对兄弟,要友善平等对待。把这种理念推行到各个方面。这就是从政。这就是为什么说推行孝敬父母、善待兄弟之道,本身就是从事政洽啊!”
【2-22】
子曰:“人而无信【1】,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2】,小车无軏【3】,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1】信:人说的话,实话实说,如实陈述,不粉饰,不奉承,不讨好,不撒谎,不说善意的谎言。
【2】輗(ní):古代大车上的一个部件。
【3】軏(yuè):古代小车上的一个部件。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人话,不实话实说,撒谎欺骗人,这种人我不知道他能做什么。这种,就如同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1】因于夏【2】礼,所损【3】益【4】,可知也。周【5】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1】殷:商朝。
【2】夏:夏朝。
【3】损:人操持度量衡时,少了用右手添加,多了用左手减少。用左手减少叫损。
【4】益:容器未加满水,放火上烤,烧开了水流出来,水多了。指多出来,增加。
【5】周:周朝。
【译文】。
子张问:“往后十世发展的趋势,可不可以知道呢?”
孔子说:“商朝人们认识到的道理,是沿袭传承于夏朝而来的,我们知道,其中有所减少,有所增加。周朝人们认识到的道理,是沿袭传承于商朝而来的,我们知道,其中也是有所减少,有所增加。将来替代周朝的朝代,如果有一百世的话,我们也可以知道,人们认识到的道理,也是会按照有所减少、有所增加的模式一代一代地演变。”(意思是,篡改、添加、删减这种事是不可避免的,也无可厚非,这正是人类认识真理道理的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大家研究学习经典文化知识要谨慎仔细,要认真用自心自性去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