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秋阳依旧暖 / 第二章 雪上加霜,遭到道士诈骗,万明病危

第二章 雪上加霜,遭到道士诈骗,万明病危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三人皆有了这种想法那再好不过,却因张大婶的丈夫行动不便,因而便只能她与道长一起去到了埋葬公公的风水宝地。一路上张大婶都在心里默默的嘀咕着:‘这道长真是得道高人,竟然能知道如此多的事情。”
  只见道长突然间极其夸张的仰天长叹:“是块风水宝地,寻地之人定是个高人,只是不明白为何会出现差错呢?”,她一边说又一边目不转睛的看向四周。张大婶啥也不懂,只见周围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坟墓的正前方有一座笔直挺立的山峰,也正是懂得风水之人所谓的“笔”,是以后子孙后代出文臣武将的“源头”。
  道长走向了坟墓,拿出了风水必备的“镇山之宝”罗盘仔细的勘察每一个地点与方向,目不转睛的叮着,丝毫都不敢怠慢,小道童也在一旁默默的看着,仔细的学习模仿每一个动作与细节。张大婶在旁边望着,时间慢慢的过了许久,她已经有一点不耐烦了,心里很是焦急,家中的丈夫也在焦急的等待,害怕出现了什么意外,“可别这样,这家庭再也不能承受任何意外了。”张大婶的丈夫也在另一边默默地嘀咕。待到结束的时候天快黑了,他们回家的一路上也没有说道什么,心里只想一个劲儿的先赶到家再说。
  刚进到家中张大婶那火急火燎的性子又使出来了,不等道长休息下来就开始问东问西的,却忘记现在已经是晚饭的时间却还未准备晚饭,直到丈夫出来提醒她。准备晚饭的时候她的心仍旧放不下来,只想赶紧知道一切,道长和丈夫在客厅中也并没有谈关于这件事,聊的却是关于自己帮别人收妖捉鬼和驱邪避灾的往事。
  晚饭过后,道长道:“也就你父亲丧事的时候出了点差错,他并不能安心的归去投胎,所以搅得你一家不得安宁。“夫妻两人顿时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什么。“我得做场法事来超度一下,让你父亲安心的归去,事后一切万事大吉,然后......,只是......。”最后却见道长支支吾吾的啥也没有说出来。
  “道长有话不妨直说,不必.......”夫妻俩异口同声道。
  “好吧,既然两位都如此说了那我也不必拐弯抹角了。”他知道此时已是道明一切的绝佳时机,不必犹豫。“你们需要准备12个大洋,以备做我做法事时候用。”夫妻俩同时楞着眼睛看向了对方,心中同时有喜也有悲,喜的是儿子有得救了,悲的是家中早已一贫如洗,又怎能再拿出如此多的大洋呢?可再回头想想还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就是上刀山下火海,粉身碎骨也必须要去办到。
  道长拿出了笔墨纸砚,吩咐完明天所需的法事用品之后便领着小道童睡去了,心中不觉之间美滋滋的,庆贺自己马上又要完成一桩“美事”了!可是夫妻俩躺在床上却迟迟没有办法睡去,心中还在挂记着那12个大洋到哪儿去寻,夜已经深了依然还在为此事发愁。
  第二天的清晨,夫妻俩起得很早,忙于准备法事用品,可是12个大洋依然没有着落,这不由得叫人很是焦急。时间过得很快,已经快天黑了还在为大洋发愁,就连道长和小道童也在着急,法事就要被迫取消了。夫妻俩红肿的眼睛已经累得快要么睁不开却还在死撑着,但纵使再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情愿又有何办法呢?还是无可奈何!夫妻俩一个望着一个却无计可施,道长和小道童也一个望着一个眼神里充满了失望,眼看这精心准备的一场法事就要被迫终止却无能为力,心中的伤痛与失落已经不可避免。道长正要收拾走人,夫妻俩也只有干着急,心中有苦却无处可诉,唯一的法子就只有夫妻俩去哀求道长留下来再想想办法
  “我并不是要贪图那12个大洋,那只是做法事时候用到,完事了就归还你们,如果没有我真的就无能为力,爱莫能助了。”夫妻俩眼巴巴的盯着,想强留道长亦是不可能,只得祈求能有其它的奇迹发生了。
  眼睁睁瞧着道长与小道童的脚步就快要离开自己家的门槛,张大婶眼眶瞬间已经湿漉漉的。正当道长的脚步将要踏出门槛的时候,被突然之间冒出的一个身影拦住了去路,看样子已是中年的大叔,脸上留着看起来很是精致帅气的山羊胡,一身的打扮样看来家境定是不俗,看他满身满头大汗的样子定是跑着过来的,气喘吁吁的向道长道:“道长且慢,老朽将道长需要的东西带来了,来迟一步只求道长莫要见怪救救万明。”张大婶与丈夫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一半天竟未回过神来,只待道长与老人走过来时才定睛一看老人竟是同村的刘大叔,一时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但是事实已经发生了,慌乱之中夫妻两人恭恭敬敬的对老人鞠了一躬并连声道:“谢谢你,刘叔,真的非常感谢......。”刘大叔是同村的一个生意人,同时也是一位地主,家中有不少的财产,常年在外奔波,生活比起地地道道的庄稼人要富裕得许多,一般来说地主对于穷苦的人只有剥削,可是这位刘大叔却与其他的地主老才不一样,他藏有一颗善良的心,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村里很多人平时也少不了他的多次帮助。
  一群人乐呵呵的走回了客厅,张大婶转身回到厨房准备晚餐,这一刻不知有多高兴,只盼菜饭快些熟了即刻开始法事拯救自己的丈夫和万明。
  晚餐之后,道长心里就寻思着尽快了事,催促着准备祭坛。道长转身走到院子里,搬出了一张方桌,摆出了祭祀用纸,用毛笔蘸上朱砂之后便画了几张符咒,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带一点拖拉,没有一点点的迟疑,旁人看来心里大为惊叹不愧是得道的高人。在之后只见他又在一张纸上写了几个字装进了一个锦囊,交给张大婶之后不停的叮嘱帮她要待自己离开后方可打开锦囊,因为离得太远没有人看清楚写的是什么东西。不一会儿,祭坛已经准备就绪,交代张大婶将12个大洋装于一个袋子中并放装上了五谷杂娘送到了她公公的坟前,然后又用罗盘压在了上面,之后便回到张大婶家准备开始法事。
  法事开始了,只见桌上摆满了香蜡纸烛和祭祀所要用到的食物,道长将时刻不离手的拂尘也摆放在了桌子上,左手拿起一把宝剑,右手拿起招魂铃,嘴上念念有词,旁人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随后见他与宝剑和招魂铃一起舞了起来,随后可听见他念到:“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恭请各路神灵降临避灾驱邪。”围观的邻居们正在议论纷纷,却不禁被吓了一跳,道长向宝剑的剑尖吐了一口气就见燃起了一团熊熊大火,看起来好像比普通火多了那么一点点的灵气。此时围观的人群中有人道:“这次有得救了......。”他们对于道长的功力更加无可怀疑。
  不一会儿,道长点起了一个孔明灯缓缓的飘起,然后吩咐道童去接着完成后面的法事。张大婶静下来一看发觉这不正是公公坟墓的方向吗?但她也没有多问什么,心里想是道长功力了得。法事在进行,道童不一会儿也回来了,道长便收了剑与招魂铃,撤下了法坛,将另外的几张符咒交与张大婶,并交代她张贴于每一道门上,收完了“宝贝”之后便准备向张大婶告别。
  “一切已妥,此间事了,贫道也要告辞了,下红尘已久,过多久留只怕沾染了红尘是是非非。”
  “还请道长多留几日,待儿子好后再亲自好好的感谢道长的救命之恩。”张大婶开心说道,露出丝丝的不舍之情,只盼道长多留几日。
  “此间事既了,贫道也不便多留。无需过于担忧,一切就会好起来的。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修道之人亦是同样,今日所做一切皆是贫道分内之事。”道长回道,只盼能早日离开,不在多逗留一刻。
  张大婶见挽留不住,也不再过多的去挽留,只好转身回到屋里拿出来一个沉甸甸的包与几块大洋交到道长收上表示感谢,也不知道这不多久的时间她已经从哪儿找来这几块对于她的家庭来说极度奢侈的大洋。道长眼看无法拒绝掉张大婶的盛情,只好收下,走出院子的时候不经意的瞅到他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表情。
  将屋外收拾完,张大婶转身回到了屋。突然之间感到了一丝的凉意,不过心里总是热乎的,披上了一件外套准备去收回那十二快大洋,这庄心事总算是了结了,心中不觉一阵阵的“砰砰”乱跳。
  到了公公的坟墓,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眼睛花了,张大婶第一眼望去竟然没有看见那十二快大洋,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凑近了再仔细一看还是不见,火急火燎的四处挠土与杂草,看看是不是被掩盖在了什么地方,然而还是不见踪影。心里焦急的盘算着若是找不到要如何还上这十二快大洋,一切犹如晴天霹雳。听见旁边有人走路的声音,张大婶处于本能的反应望去,见是同村邻居,恰逢此时在这里出现心里难免有点疑虑,但想想她平时的为人处世也不至于会做这样的事情,且她也不知道这事,心中的疑虑才渐渐的消去。
  “就在刚不久前我看到有一个不认识的人在你公公的坟前瞎转悠,好像是一个小孩,不知道干什么。”邻居一脸迷茫的对张大婶道。她的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心里似乎想到了什么,可道长是得到的高人,来拯救自己的家庭于水深火热之中,又怎会做出如此的事情呢?”只好带着疑虑与不安往家里走去,虽有众多不情愿,但再留在这里又有任何意义呢?不如回到家中与丈夫商量一下该如何是好。
  “你儿子病得很严重,就快不行了,郎中已经到家了,去看看吧!”见是隔壁的邻居慌忙的跑出来用哀叹的口吻道。原来这邻居是为了去找她,却不曾想在门口就遇到了她。。
  一切犹如晴天霹雳,这如何是好?此刻的张大婶已经完全懵了,没有任何的法子。眼看万明快不行了,却没有任何的办法,只有哀嚎大哭。众人皆在感叹:“命运为何如此的不公!对待如此善良的一家人。”可是众人也只能感叹一下,却也没有任何好的法子。而可怜的张大婶却只能一边哀嚎大哭一边诉求道:“谁能救救我的孩子,来世我做牛做马报答他。”可是任凭她如何哀求,也没有人能够做到,只有眼睁睁的望着却无能为力。
  瞧一瞧可怜的万明,眼睛已经闭上了,呼吸也越来越微弱,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他离死亡已经不远了,这一切基本已经成了定数,现如今没有人能够拯救他了,只能接受残酷的现实。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