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时迁见逃不走了,不禁暗骂倒霉,嘴上求饶道:“诸位好汉,小人有眼不识泰山,竟然敢打诸位的主意,求诸位爷爷饶了小人。”
阮小七拿起一旁的包袱,只见里面的大包金银,早就已经不翼而飞了,当即在时迁身上摸索一阵,将那包金银找到了。
“你这鸟人,手脚倒是挺快的!”阮小七当即骂道。
欧阳云也不怕他从自己眼皮底下逃脱,松开双手道:“听你的口音,不像蓟州人,怎的来此做这营生?”
时迁只好说道:“小人名叫时迁,原是高唐州人士,流落在此好几年了,因为没有什么本事,只好做些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勾当,不想今日被好汉识破。”
陈盛忍不住骂道:“原来这厮先前是想骗我们的马,若不是我大哥机警,只怕就被他骗了。这等鸡鸣狗盗之辈,少爷不用和他废话,打断两只手再说。”
要知道江湖绿林,这偷盗是最为人看不起,那小偷小摸的贼,也是最没地位的一类人。
欧阳云摆了摆手,说道:“这人虽然手段不光彩,却也有几分本事,刚才那几下兔起鹘落,也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时迁见欧阳云替自己说话,也赶忙说道:“好汉饶我这一回,小人一时糊涂,以后再也不敢了。”
山士奇见欧阳云开口,便开口骂道:“这次我便饶了你,下次要是再让我撞见,打断手脚都是轻的。”
“多谢好汉!”
时迁连忙向山士奇赔笑,随即又看向欧阳云,不由得壮起胆子道:“敢问这位大官人高姓大名,如何识破小人的名号?”
山士奇骂道:“怎么?你还想要报复吗?”
时迁连忙说道:“小人绝对没有那个胆子。”
就见欧阳云笑着说道:“你鼓上蚤的名号,我是在路上听来的,至于我嘛,乃是京东济州的欧阳云。”
时迁大吃一惊道:“难道大官人就是那水泊梁山的寨主?”
“正是。”欧阳云点头说道。
时迁当即拜倒道:“小人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才能有出路?只要大官人不嫌弃小人的出身,小人愿为大官人效犬马之劳,有违此誓,天诛地灭!”
见到时迁的举动,欧阳云倒有些惊讶,没想到这鼓上蚤,还挺有上进心的。
山士奇不屑道:“一个毛贼而已,怎当得起梁山好汉?”
欧阳云摆了摆手,说道:“士奇兄弟此言差矣,在我看来,一个人只要用对地方,那就不存在没有用的人!这位鼓上蚤手脚灵活,咱们梁山以后探听情报,正缺这样的哨探。”
原著中时迁是颇为出彩的,东京盗甲、火烧翠云楼、刺探曾头市、撞钟法华寺、火烧济州等等,可以说单论功劳,他不逊于任何一个人。
可惜时迁的出身不好,即便是他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也只排在了倒数第二名,排位尚不及碌碌无为的王定六、郁保四。
时迁听了大喜若望,连忙拜道:“多谢哥哥收留,小弟以后必定肝脑涂地!”
如果可以,谁又愿意整日里东游西荡,没个安生之处?时迁虽然身法了得,也能够飞檐走壁,却只能偷鸡摸狗,走到哪都人人喊打,如同过街老鼠一般。
一旦失手,捕快便会闻风而来,到时只能像丧家犬一般逃走。
既活得憋屈,也很没尊严,一个不小心栽个跟头,有可能就是完了,就像今天这样。
如果不是遇见欧阳云,时迁很可能被人打断手脚,最后悄无声息地死掉。
所以得知欧阳云的身份,时迁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真让他撞着了。
欧阳云将其扶起来,说道:“以后大家就是兄弟,随着我们梁山壮大,少不了你这种刺探情报,在敌后搞破坏的人才。”
听得欧阳云说自己是‘人才’,时迁喜不自胜地道:“哥哥,小弟还有一班好友,本事虽然不如我,却也强过一般的贼,能否带他们一道上山?”
欧阳云不免有些意外,原著可没说时迁还有什么朋友。估计这所谓的朋友,也是和时迁一样,平时都是偷鸡摸狗的小偷,毕竟人以群分嘛。
欧阳云稍稍一想,也就渐渐明白了。
原著中时迁和杨雄、石秀上山,因为在那祝家客店里偷鸡,不但自己被祝家庄抓了,还差点害得杨雄、石秀被晁盖给砍了,最后引起梁山和祝家庄的争斗。
加上时迁的身份本就不光彩,他还怎么可能引荐一些朋友?
欧阳云当即说道:“当然可以,不过我梁山规矩甚严,你先去和他们说清楚,否则到时候犯了规矩,可别怪我不讲情面。”
时迁又是一拜道:“哥哥愿意提携我们,必定粉身碎骨报答哥哥的大恩!”
......
九宫县东五里,二仙山。
只见山腰处有一座道观,门上有朱红牌额,上写三个金字一紫虚观。
松鹤轩内,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端坐在云床上,有神游八极之表,正是那位二仙山的罗真人。
罗真人旁边站着一人,只见他身长八尺,八字眉,一双杏子眼;四方口,一部落腮胡,面容清奇,正是那入云龙公孙胜。
罗真人的对面,是一位气度高雅的古稀老者。
“冕仲兄,你不在汴梁给宋皇修万寿道藏,怎么有闲心到我这里来了?”罗真人端起一壶沏好的茶,为那名老者倒上一杯。
老者微微摇头说道:“道藏数年前就已经修好,我担心其中有错字,皇帝发觉之后不免要治我死罪,于是这几年就逐字校读,谁知道后来竟有所感悟,所以来找兄台解惑了。”
这位老者姓黄名裳,字冕仲,号紫玄翁,乃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进士第一,如今是端明殿大学士,写得一手明艳清雅的好词。
宋徽宗赵佶迷信道教,于是下诏访求天下的道教仙经,又在数年前设立经局,听说黄裳博览道家之书,就让他监督编纂《万寿道藏》。
黄裳早年游遍大江南,和罗真人乃是旧相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