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来,是把生辰纲里的那批财物脱手,大宋境内不好找买主,所以我只好去辽国看一看。”
话说这十万贯生辰纲里,除了一些金银器具外,还有一部分的玉器,以及珍珠、玛瑙、玳瑁、字画等等。
蔡京虽说是个大奸臣,可人家好歹也是文化人,一手书法可是享有盛誉。
北宋的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其中一个本来就是蔡京,结果因为他的名声不好,后人才给换成了蔡襄。
所以梁中书给蔡京送寿礼,不可能直接送一箱箱金银,他要是真敢这么做,保准蔡京的脸能跟黑炭一样。
因此这份生辰纲里面,那些金银器具可以直接熔了,剩下的得想办法出手,才能变成真正的银钱。
欧阳云也不能去找宋江,虽说宋江是京东一带的大窝主,专门为江湖好汉销赃,可这蔡京的生辰纲他敢收吗?
就算宋江敢,欧阳云也不怎么相信他。
欧阳云想了一下,觉得在宋朝境内销赃不安全,不如拿到辽国去,那里不缺有钱人,而且也相对的安全。
蔡京就算再有能量,也不可能把守伸到辽国去吧。
听到欧阳云要去辽国,众人无不大吃一惊,朱贵急忙说道:“哥哥是山寨之主,岂可轻动,不如让小弟走一趟吧。”
听到这话,欧阳云不禁哑然一笑,原著中晁盖每次要下山之时,都被宋江以相同的理由阻止,以致于逐渐被宋江给架空。
不过,欧阳云相信朱贵没别的心思,只是单纯的担心自己的安危。
“放心吧,这一趟我们乔装打扮,扮作做买卖的商客,虽说咱们梁山声势日隆,可未必人人就认得我。”
欧阳云摇了摇头,说道。
“除了去销赃之外,我打算试试运气,看能不能碰上几个好汉,也好带回咱们山寨。”
欧阳云说到这里,看了众人一眼,才继续说道:“这段日子里,每天都有百姓来山寨入伙,人数是越来越多了,就凭咱们这几个人,只怕越来越管理不过来。”
“山寨需要发展壮大,除了人数要增加外,也得找几个有本事的人,大家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众人都不自觉地点了点头,不说别的人,单就朱贵又要管物资,又要管情报,这一段时间下来,让他白头发都多了几根。
吃力,是众人实实在在感觉到的,所以对于欧阳云的提议,众人也是十分的赞同。
其实除了以上的原因外,欧阳云还想去那九宫县二仙山,拜会一下那位罗真人,求证一下这世界到底有没有神仙道法。
原著中的公孙胜、高廉这些人,法术一旦施展起来,基本都是全图攻击,武力值再高都没有用。
如果欧阳云所处的世界,真的存在这种神仙道法,那简直就太扯淡了。
见到众人都没有意见,欧阳云当即开始安排,这次他还是打算带阮小七、宋万,外加陈兴、陈盛俩兄弟,以及欧阳家的二十个庄客,三十个山寨的精锐。
等到一切都准备妥当后,欧阳云就假扮成了商客,带着一行人悄悄离开了梁山。
这一次北上,欧阳云先从梁山进入郓州境内,然后过寿张、阳谷,进入大名府地界,再沿着黄河一路北上。
众所周知,黄河历史上曾多次改道,
北宋时候,黄河就逐渐改道向北,到了宋徽宗时候,入海口已经移到宋辽边境,在后世的天津一带。
北宋初年,一个叫李垂的士人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导河形胜图》。
李垂通过观察后发现,黄河有改道北流的趋势,要是流入辽国境内,辽国大军便可顺流而下,直取大宋首都汴梁城。
这还了得。
于是李垂花费无数心血,编纂了《导河形胜图》,详细制定了通过水利建设,引导黄河向东流的计划。
当时的皇帝是宋真宗,看了李垂的计划之后很满意,于是就叫人做了预算,结果发现要动用几十万民夫,筑堤七百多里。
宋真宗吓了一跳,计划当即就被搁置了,毕竟当时的黄河,还只是有可能向北流。
等到了宋仁宗之时,事态就比较的紧急了,澶州商胡口决堤,河水真的改道向北了。
大宋满朝上下都着急了,这已经不是成本的问题了,而是必须马上开始动工。
当时也有很多人反对,比如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以及水利专家周沆,都强烈地反对这个黄河改道工程。
不过北宋对辽国的恐惧,明显超过了对黄河的恐惧,在宋仁宗的大力支持下,黄河改道工程就开始了。
从宋仁宗开始,这项工程总共进行了三次,总时间长达数十年,史称“三易回河”。
为啥还要搞三次?
因为每次改道都失败了,不但失败,还造成了三次超级洪水,其中第二次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
总之,在三易回河这件事情上,北宋君臣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最后却是吃力不讨好,让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如文彦博、王安石等名臣,在这件事情之上,也都犯下了十分低级的错误。
就比如王安石异想天开,认为黄河之所以泛滥,不就是因为泥沙的淤积吗,把泥沙全部挖走不就行了?
这种放在21世纪,都不敢有人想的庞大工程,王安石真让人这么做了,结果就是黄河再一次决堤,淹没了四十五个郡县。
经过这三次的回河工程,最后导致河北、苏北、山东等地,基本上都被冲成了白地,好好的一片财税膏腴之地,却成了千里无鸡鸣、萧条无人烟。
几十年后,金国十几万大军南下,灭亡了北宋,接手了黄河这个烂摊子。
但是由于金国贵族的不作为,黄河也不往北边走了,直接走淮河入海,这就是夺淮入海了。
淮河地区水网虽然复杂,却十分的稳定,结果黄河带来大量的泥沙,整个水网系统全部崩溃了。
等到了元朝末年,由于治理黄河水患,耗费无数钱财人力,那更是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