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红楼大名士 / 第295章 老太太死了

第295章 老太太死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正说着话。
  
          外这儿丫鬟通报,说李纨来了。
  
          “我刚从那边儿回来,她这会儿又有什么事儿?”贾芸纳闷儿道。
  
          薛宝钗抿嘴笑道:“先去看看吧!”
  
          “要是没急事儿,应该也不会这么急着过来见你。”
  
          两人从卧室出来,到了外间儿。
  
          很快,李纨就来了。
  
          “老太太这些天用参汤吊着命。”李纨道。
  
          “家里原先有些存货,全用光了,剩下的年份又不到。”
  
          “所以我只得来你这儿想办法了。”
  
          贾芸听了后,让人把秦可卿唤来。
  
          “取两根百年份的老参过来,让李纨带回去。”
  
          李纨忙道:“两根不够,如果有多的,拿十根吧,我付你银子。”
  
          “那你去跟可卿商量,我不管这些。”贾芸微笑道。
  
          如果只是李纨用,他白送也就罢了。
  
          但老太太用,该收的银子应该收。
  
          别看贾府没了,现在只能说是贾政家。
  
          但老太太压箱底的银子,依旧还有不少。
  
          真要过普通人的日子,几代人都用不完。
  
          李纨展颜一笑,道:“只要你允了,其他都好说。”
  
          人参是能吊命的玩意儿,能够出让就算是关系到位了,收银子是正经。
  
          贾芸点点头,又问:“家里还有别的困难没有?”
  
          “暂时没有,有的话我会来向你求助的。”李纨摇头道。
  
          说着,就欠身一礼,和秦可卿退下了。
  
          等人走后,薛宝钗奇怪道:
  
          “按说我姨妈出了事,我表姐应该会受到牵连的。”
  
          “怎么这次她一点儿事也没有?”
  
          贾芸沉吟道:“不知道内情,这事儿挺复杂的。”
  
          “其实不光是你表姐,就连宁国府都不应该再留着的。”
  
          “以我估计,是四王八公作了什么交换,保下了宁国府。”
  
          “不过就算如此,贾珍也不得不把爵位让给蓉哥儿。”
  
          薛宝钗点点头,说:“这事儿吧,处处透着邪乎劲儿。”
  
          “对了,你先前说宝玉出了事儿,现在怎么样了?”
  
          贾芸摇头道:“那家伙现在像失了魂一样,就想着要出家。”
  
          “说起来也丢人,就因为戏班子有人被卖,他就成这样了。”
  
          “他之前不是跟琪官好吗?怎么又跟戏班子扯一块儿了?”薛宝钗疑惑道。
  
          贾芸回道:“不知道,鬼晓得他又跟戏班子哪个人好上了。”
  
          ……
  
          等待的日子从是难熬。
  
          越临近殿试的日子,会试中榜的学子们,就越是急切。
  
          在这期间,贾芸也受邀参加了几次文会。
  
          也没写什么好文章,大伙儿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认识。
  
          今后这些人就是同年,在官场也能互相照应。
  
          同年之谊、同门之谊,在这个时代非常有用。
  
          很多时候,哪怕几十年不见面。
  
          如果有事求助,只要不太离谱,都会互相帮忙。
  
          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一帆风顺的?
  
          所以同场科举的同年,也算是人脉拓展的一次爆发。
  
          贾芸也不例外,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学子们。
  
          这些人当中,贾芸的年纪最小,却又以他的官最大。
  
          虽然现在暂时卸任了,可只待参加完殿试,就能够重新启用。
  
          所以众人全都隐隐以他为首,居中联系着各方同门。
  
          除了参加文会外,贾芸还被召进宫中一次。
  
          主要是和皇帝讨论他今后的任职去向。
  
          眼下贾芸获得进士功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所以也有资格打进皇帝麾下势力的核心圈子。
  
          许多重要的事,就可以交给贾芸做了。
  
          毕竟贾芸虽然年轻,但其政绩却不可小觑,值得重用。
  
          而且眼下的贾府已经只剩下空壳。
  
          对皇帝来说,给贾府留着香火情,重用贾芸。
  
          也能让外人看看,他对老勋贵也不是毫无情谊。
  
          “热吧?才三月份,就热的心焦。”
  
          薛宝钗帮贾芸更衣,温柔说道。
  
          贾芸点头道:“是有些热,倒还能忍受。”
  
          迟疑一下,他又道:“殿试过后,为夫怕是要调到九边去戍边了。”
  
          “咦?什么时候去?”薛宝钗动作一顿,连忙问道。
  
          贾芸沉吟道:“不好说,还要先在京城训练十万新军。”
  
          “新军什么时候成军,就什么时候开拔,前往辽东。”
  
          薛宝钗皱眉道:“夫君一个文官,怎么又当武官了?”
  
          “不是去当武官,依旧是文官,提督军队,保境安民。”贾芸说道。
  
          “为夫去那边主要有两个任务。”
  
          “一是防备北方鞑子扣边,二是安置各省流民。”
  
          “至于官职,要等旨意下来后,才知道。”
  
          薛宝钗沉吟道:“夫君的意思是,今后的流民,就全往辽东送?”
  
          “嗯,是这个意思,所以至少要训练出十万精锐军队出来才稳妥。”贾芸道。
  
          “至于现在九边的那些兵油子,还是别指望了,这也是皇上的意思。”
  
          别的事儿他不会跟薛宝钗说,但涉及到外放的事,必须交待清楚。
  
          因为他一旦赴任,是不会带妻儿过去的,两人必须通好气。
  
          这也是约定的一个俗成,朝廷要员,家卷一律留在京城。
  
          当然了,侍妾丫鬟还是可以带的。
  
          薛宝钗叹道:“还好,至少还能在京城呆不少时间。”
  
          十万人的军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成军的。
  
          快的话一年,慢的话要好几年。
  
          所以薛宝钗虽然不舍,却也不太着急。
  
          贾芸点头笑道:“这事儿我就跟你说,你别说出去了。”
  
          “嗯,奴家肯定不会乱说的,连家里的姐妹们也不说。”薛宝钗点头道。
  
          正说着话,袭人带着一群丫鬟慌里慌张来了。
  
          “老爷,大事儿不好,老太太没了。”袭人快速说道。
  
          贾芸怔了下,忙问道:“怎么回事儿?”
  
          “刚才素云跑来送话,早上老太太醒了。”袭人道。
  
          “就刚不久,听了贾府的遭遇后,吐血死了。”
  
          薛宝钗闻言叹道:“死了也好,总比活着心酸要好过些。”
  
          贾芸点头道:“她这一辈子享尽荣华富贵,也算是值了。”
  
          “夫君应该过去瞧瞧。”薛宝钗提醒道。
  
          贾芸沉吟道:“先不急着过去,那边儿灵堂估计还没布置起来呢!”
  
          wap.
  
          /90/90711/29865152.html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