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前言: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晋国安心发展了一阵,恢复了些许元气,晋景公称霸的梦想便又变得强烈了。谋士伯宗给晋景公出主意:结好齐鲁,一致对楚!晋景公觉得有理,齐鲁与晋有旧交,而且一直以来大家都把楚国当作未开化的南蛮子,应该很好达成一致意见。
但是在选择使臣的时候,晋景公考虑的不够周到。他任命的是卻克,卻克什么都好,博闻多能、惠而内德、智能翼君,只是身体有处残疾,他略有些驼背,因而走路的姿势颇为滑稽。【对于外交使臣来说,不仅要有随机应变的智力与口才,还要有一个得体大方的形象,毕竟出使他国代表的是本国的国家形象,马虎不得!】
卻克先到鲁国行联合之谊,鲁宣公以礼相待,整个接待过程十分和谐。在知道卻克的来意之后,宣公立即命上卿行父同行去齐国。不知鲁宣公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派与卻克同行去齐国的使臣行父身体上也有些缺陷,他腿部残疾,略显瘸拐。【估计是鲁宣公也不太在乎这个外交行动,因为这个时候楚强晋弱,鲁国最想看到能有人牵制晋国从而避免晋国找自己的麻烦。如果帮助晋国削弱了楚国,谁能保证晋国不会调转枪头进行扩张呢?】
卻克同行父行到齐国边境恰好遇见到齐国公干的卫国上卿孙良夫,三人于是结伴同行,一起去见齐顷公。可能是历史的任性所致,孙良夫身体也有些残疾,他是个独眼龙。【机缘巧合让这样三个人聚到一起,明显是要发生点故事的节奏。】
齐顷公在大殿接待三位使臣,三人在殿前分述来意,齐顷公听得心不在焉,不时将脸转向一边发笑。因这三个使臣恰好身体上都有些缺陷,在大殿上手舞足蹈侃侃而谈甚是滑稽。这也太巧了,这哪里是使臣朝见啊,这明明是残疾人开会嘛!这样几个人凑到一起,真是专门为了搞笑来的啊!
齐顷公此时还在谋划着另外一件事,就是拿这三个人让自己的母亲萧夫人寻开心。齐顷公的母亲萧夫人自从齐顷公父亲死后就一直很伤心,平时很少发笑。齐顷公不愿见母亲这样,就时常找一些有趣的事去逗母亲开心。这次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放过?
齐顷公等三位使臣表明来意之后,礼节性地回应几句,就让他们回驿馆休息,自己去找自己的母亲萧夫人,安排母亲来欣赏这件有意思的事。
“母亲,今日儿臣有件趣事要跟您讲!”
“什么趣事啊?”萧夫人心不在焉地应着。
“今日一群残疾人跑我大殿上开会来了!”
“哦?具体是怎么回事啊?”齐顷公的话引起了萧夫人的兴趣。
“今日有三国使臣来朝见,巧的是这三个人个个残疾,他们在大殿上手舞足蹈地讲着可好玩了,差点没把我笑的失态了!”
“真的有这么巧的事?要是真的,也算是百年不遇的趣闻。”
“是真的,母亲。我这就安排母亲去见见这群可笑的使者。”
“我一个妇道人家,去见使臣,恐怕不好吧!”
“这样母亲,按礼节,明日国宴之后还要请他们在后宫吃顿便宴,他们赴宴会路过高台,到时母亲在高台上观,他们的趣态一定尽收眼底。”
次日萧夫人早早来到高台散心,等着这三位使臣出现。
齐顷公为了增加喜剧效果,选的给三人引路的侍者也极具特色,一个有驼背的侍从领着本就驼背的郤克、一个拐子领着略有瘸腿的季孙行父、一个独眼龙侍从领着瞎了一只眼的孙良夫。【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齐顷公这样直戳四人的伤心处,四人怎么会不记恨齐顷公?】
三人一见齐国这样安排,心里就不高兴,傻子也能看出来这齐顷公是在嘲笑他们身体上的缺陷。但毕竟齐国还郑重地安排了这次便宴,直接推辞也不好,只能满脸不高兴地跟着往宫里去。
当路过萧夫人所在的高台下时,忽听一群女子在高台上嘻嘻哈哈笑的花枝乱颤。三人更觉自己被戏耍,自尊心再次受到极大的伤害,也没心思好好享用便宴,应付完礼节就都回去了。
回到住宿的驿馆,四人到一起找来侍者打听一番,顿时明白齐顷公之所以安排这次便宴就是给他母亲萧夫人寻开心的!
卻克咬牙说道:“我等代表国家怀着诚意来出使,竟被他齐王当猴来耍,此仇不报非君子!”
“对,此仇不报,誓不为人!”行父、孙良夫齐说。
“他日我们中一国对齐兴兵,其他三人定劝导自己国君共同伐齐!”
“好,不如我们煞血为盟吧!”四人于是割手和酒,一齐饮下,约定了合力伐齐的事。
此后四人各自回国,等候时机。
鲁国三大家族乱鲁,鲁宣公只好借助行父的力量去平衡各方,鲁宣公病逝后,鲁国的大权几乎全部落到行父的手里。行父见时机成熟立刻着手伐齐的事,公元前589年春,行父通过卻克向晋国发出邀请,在卻克的软磨硬泡下,晋景公最终同意一同出兵。
齐顷公听说几国来犯,也不畏惧,他亲自统兵迎战,一开始双方实力相当都没占上便宜。但最终还是双拳难敌四手,齐国战败,齐顷公也被俘虏,齐国几乎亡国。
仗打完了行父卻克便去找俘虏来的齐顷公算账,报当年的羞辱之仇。
齐顷公败军之将本就说话嘴短,还与郤克的过节太深,自然得到的是一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是令母作质,二是尽东其亩。
后齐顷公亲到晋国与晋国君臣会面,假意尊晋景公为王以此讨好晋君。晋景公表面上极力拒绝【在春秋时代诸侯称王还是过于胆大了,晋景公当然也不敢为天下先。】,但其虚荣心着实得到了满足,就不再为难齐国,两国握手言和。此后20年间,齐国都没有再与晋国叫板。
这是晋楚争霸的一个插曲,用以说明当时战争发生的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