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前言:就像一山容不得二虎一样,一个政权也不能出现两个权力中心,否则就会导致政权的不稳定。
楚庄王用计识人确实招纳来一群有才能又忠心耿耿的得力助手【特别是忠心,因为他面对一个掌实权很久的斗越椒,虽然自己是名义上的王,实力可能还不不足以与之抗衡,所以他需要属于自己的一班人逐步掌握实权。】,在这样一群能人的共同努力下,楚国很快强盛起来,权力重心也慢慢转移,人们也开始对楚庄王刮目相看。
楚庄王有了这样的实力之后开始不满足于现状了,他开始渴望更大的权力,他要到中原去挑战一下。于是楚国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扩张当然不能明目张胆地进行,总得有一些官方理由,所谓师出有名。楚庄王和朝臣们算计很久,打算拿不尊重周王朝的戎狄开刀。楚国在主流国际制造好利于自己的舆论后就派军远征戎狄,远征有一段要经过周朝境内,于是楚军在洛水边展开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楚国对外宣称军演的主要目的是整顿军纪和检验部队战斗力,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楚庄王明显是在向周王秀肌肉。
周王当然不傻,看出了楚庄王的用意。作为天子,虽现在实力不如以前,气势做派上还是不能输从前。于是周王派大夫王孙满去劳军,周王知道这个王孙满能言善辩不会给自己丢面子。
王孙满来到楚营,楚庄王迎接进帐,虚礼一番分主宾坐下。楚庄王想先发制人,于是正题一开始就发问:“听说当年大禹治水曾收集天下之铜铸了九座大鼎,此后三朝相传,实乃国宝,现在应该就在洛阳吧?”
王孙满回答:“正是。”【且听你要说什么!】
“那那个鼎尺寸轻重如何?大夫可能于我详说?我也想铸一些这样的鼎作为我王室传位的重器!”
【这么赤裸裸地觊觎王权,是可忍孰不可忍!】王孙满一下子就急了,手指着天说:“那鼎是作为国宝在传着,你可知那鼎里装了什么重的你承受不起的东西?是礼、乐、仁、德!夏桀得了鼎又怎样,因为无德,最终还是亡了国;商纣也是如此,虽有鼎但不践行礼乐,为君不仁,最终也灭亡。这鼎不是谁都能承受的起的!”【你们这些蛮夷小国的狼子野心我们看的清清楚楚,只是希望礼乐有一天可以感化你们,没想到你稍有元气就原形毕露!】
听了王孙满一番慷慨陈词,楚王被镇住了,这周朝虽势衰但余德还在,不可小觑,确实不能操之过急!先把眼前的每一小步走好。
再回眼看看楚国内部不同政治派别间的较量。楚庄王不早朝多年间一直是斗越椒主持朝政,自然就培养出一股属于自己的政治力量,是为老派,后来楚庄王决定不再颓废,亲临朝政,大力发掘人才,这时开始被重用起来的人自然而然地组成朋党,我们称之为新派。老派的权力蛋糕被新派的人一下子分去大半,斗越椒心理当然接受不了,往日朝中大事小事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现在突然有人会跟自己唱反调了,我自己也能把楚国治理的很好,那我为什么还要居于你楚王之下呢?渐渐地斗越椒萌生了造反的念头。【就像一山容不得二虎一样,一个政权中也不能出现两个权力中心,否则就会导致政权的不稳定。要想重新使出现两个权力中心的政权恢复稳定就必须以一个中心被另一个中心消灭为代价。】
楚庄王也不是吃素的,表面上不理朝政的那几年其实也在暗中观察斗越椒的表现。楚庄王知道这个斗越椒野心够大,不能掉以轻心,这也是楚庄王提前回归状态的一个原因。
斗越椒见楚王远征是个机会,决定在楚王回师的路上阻击疲劳之师,这样胜算比较大。斗越椒叫来亲信,开始谋划造反之事。
楚王留在国内的眼线见斗越椒有所动作立即向楚王作了汇报,楚王想这一天终于来了,该面对的终要面对,于是决定回师先解决内乱。楚王不想内耗,决定先礼后兵,最好能不战而屈之,就派身边的苏从去谈判。谁知斗越椒下定决心要反,不愿和谈,刀兵相见不可避免。
斗越椒不愿和谈其实是有一定原因的,多年经营,确实培养起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两军第一战,打成平手,楚庄王很吃惊,自己还差点被斗越椒所伤。楚庄王见不能硬拼,否则即使赢了自己也元气大损,所以只能智取!
交战第二天天还没亮,楚庄王带着军队悄无声息地极速撤退了。斗越椒一觉醒来发现楚庄王已经不见了,心想不妙,因为他没做一次阻击不成功后的打算,造反这事只宜速战速决,日久肯定生变。斗越椒不敢多想,下令部队立即追击。追了一天一夜,终于赶上了正准备埋锅做饭的楚军。楚军一见斗越椒追上来了,挖好的灶埋好的锅也不管了,拔腿就跑。斗越椒一见很高兴,但是全军将士因饿着肚子急行军这么久,又见到现成的锅灶,就想停下做饭吃。斗越椒想,楚军终于坚持不住了,再跟紧一步就能成功了,所以此时还不能停。斗越椒不顾士兵怨言,强行命令继续追击。他不知道这是楚王诱敌深入和离间之计,死亡在一步一步向他走近。
斗越椒一心想着追击,就只注意楚王逃跑的方向,却没在意自己已经渐渐钻进楚王布的口袋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