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饿死赵王,太后也觉得对不起婉儿。年轻守寡总不是事。总得给她再找一个男人。淮北王刘恢进入太后的视野。刘恢原来也想娶吕婉,只是没有竞争过刘友。淮北国封地没有赵国大,人也没有赵王刘友高大威猛,落选了。太后想既然你喜欢婉儿,现在就给你一个机会。
刘友死了,死了到没有什么。关键是饿死的,饿死老公的妻子名声不太好。虽然不是她饿死的,是她姑奶奶饿死的,到底还是和她有关,吕婉嫁刘恢已经是高攀了,担心刘恢不要她。
太后可不这么想,高攀也要攀上去,登在姑奶奶的肩膀上,没有攀登不上的。再说婉儿的陪嫁可是赵国,比淮北国大得多,是财税第一的诸侯国。原来财税第一的诸侯国是齐国,被惠帝和太后挖走块,一块给太后的外孙鲁王张偃、一块给太后的侄子吕王吕台、一块给了太后妹妹的女婿刘泽。
淮北王刘恢应召入京,才进京城的宅邸。太后的懿旨就到了。
“淮北王刘恢人品贵重,识大体,乃国之砥柱。擢迁为赵王。”王公公高声诵读。
“刘恢接旨。”刘恢立刻喜笑颜开跪下接旨说。
等刘恢接旨起身后,王公公先看着赵王慢条斯理说:“赵王接旨太急。奴才漏读一句。当年您不是求吕婉为后吗?太后现在满足您这个愿望。”
刘恢一听目瞪口呆,不等刘恢反对,王公公马上仰起脖子大声诵道:“赐吕婉为赵王妃。”
刘恢惊得扑通一声单膝跪下,然后呆滞在那里。
“太惊喜了,是不是?不用跪谢了。明天进宫直接谢恩吧!”王公公说完,转身就撤了。
吕婉是什么人,那可是饿死老公的母老虎呀。一句话不小心,告到太后那里可是要出人命的。
“这可怎么办呀?”刘恢问手下。自己急得团团转。懿旨在手里拿着也不是,放下也不是。
“还能怎么办?无非是两条路,接受和拒绝。”郎中令说。
“拒绝怎么讲?”刘恢问。
“恐怕就回不去了。应该不会再饿死一个诸侯王吧。嫡母也算是母亲吧。”郎中令说。
太危险了,还是先听听接受吧。
“接受怎么讲?”刘恢问。
“接受,就只能委屈君上了。说话小心翼翼,对王妃相敬如宾了。其它也没有什么了。哦,忘了最关键的一点,别的女人最好少碰,包括王妃。”郎中令说。
“没有第个选择吗?”刘恢问。
“没有。”手下都同时说。
这不是要我的命吗?两个我都不想选。可以不选吗?只有两个选择,不选已经是第个选择了!刘恢瘫坐在椅子上。好一阵子,睁开眼挨个看手下。
手下知道君上在询问他们选哪一个,知道两个都不是君上要的选择,排斥的都不想询问的选择。
最后刘恢的目光停在郎中令身上。丞相、中尉都没有带来,只带了亲信入京,谁让你官最大呢?郎中令不得不上前一步说。
“还是接受了吧。接受了还可以偶尔偷偷与王妃亲热一下。不接受就没有亲热的机会了。”郎中令说。
第二天刘恢进宫谢恩。太后特别高兴,立即下旨迁刘恢为赵王。并择吉日在京城完婚。
有了前车之鉴,赵王对王妃吕婉特别尊敬,王妃对赵王也特别恭敬,看见二人相敬如宾,岁月静好,太后特别高兴,总算没有辜负孤的一番苦心。经历丧夫之痛,婉儿也一下子长大了,将孤的话记在心里,知道敬夫了。
可怜天下老人心,没有长辈不希望晚辈美满幸福的。都说皇家是政治联姻,他们那里知道只有夫妻恩爱,才会忠诚。都夫妻反目了,还指望他忠诚?不反叛是在等时机,刘友就是例子。
在外人看来相敬如宾的好夫妻,其实不一定幸福,赵王夫妻就是如此。因为他们只有形式上的恩爱,没有心里的恩爱,没有交心。而且越是觉得没有得到真爱,越是压抑自己,以求在形式上做到更完美。
吕婉做得越完美,赵王压力越大。对王妃越恭敬小心,连房事也是如此。赵王本来就是个多愁善感的文艺青年,生得就不如六弟威猛,心里负担越来越重,竟然力不从心。
吕婉可是被征服过的,享受过被征服的快感的。丈夫不如前夫,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可这原因在哪呢?吕婉也很苦恼。
这天半夜醒来,突然发现赵王不在床上,赵王去那里了呢?吕婉起身寻找。屋里没有,吕婉出门寻找。外面圆月高挂,吕婉走着走着就走到王夫人的屋前。
王夫人原来是淮北王妃,淮北王迁赵王,娶吕婉为赵王妃,淮北王妃就降为夫人。吕婉在王夫人窗前听到女人的声音,吕婉妒火腾就上来,刚要踢门进去,胳膊就被人拉住了。回头一看是自己的贴身嬷嬷。
“主子,使不得。你忘了这时候进去,前赵王怎么跟你吵的。”嬷嬷小声说。
“那就让赵王将我抛在一边,偷偷让这个贱人逍遥。”吕婉咬牙切齿地说。
“那你也不能这个时候进去。”嬷嬷紧紧抓住刘婉的手不放。
吕婉犹豫了,走不甘心,进又怕与赵王吵起来,局面不可收拾。结果坐在门前,默默流泪。
赵王与王夫人行房事的动静其实不大,但再怎么小,在传到门外也比蚊子在耳边嗡嗡声大。吕婉对这种声音可比蚊子嗡嗡声敏感的多,每一声都刺激她的神经,让她备受煎熬。
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赵王压抑许久爆发出的战斗力成几何级数增长,备受煎熬的吕婉就更觉得时间漫长。忍不住从门缝向里看,月光下朦胧画面更加香艳。吕婉脑子嗡的一下就不清楚了。也不知道在门口呆了多久,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嬷嬷架回来的,也说不清楚自己怎么被劝上床,抱着枕头默默哭了多久,哭睡着了。总之第二天日上竿醒来时,赵王已经上朝办公了,吕婉才醒。
见吕婉醒来,嬷嬷默默地一旁伺候。不能与赵王吵,不能向姑奶奶告状,让赵王改弦易辙是不可能了。
“姑奶奶还活着他就这样,姑奶奶死了,他会怎么样?”吕婉问贴身嬷嬷。
嬷嬷立马跪下,抱住吕婉的腿哭。
“主子可怜呀!”嬷嬷说。
“哭有什么用,可怜有什么用!”吕婉说。
嬷嬷抬头看着吕婉良久不吱声了。
“她就是褒姒,不除了她国家不得安宁。”吕婉咬牙切齿地说,说完陷入了沉默。吕婉仰起头,想起了自己演的《烽火戏诸侯》,越想觉得除去王夫人的想法越正确,越想越坚定。
趁赵王出去巡查,吕婉用太后毒杀赵王如意的毒药,毒杀了王夫人。并对王宫的女人说,敢狐媚君主,王夫人就是你们的下场。然后对外宣布王夫人暴病身亡。
赵王巡查回来发现自己心爱的女人暴病身亡,立即下令郎中令彻查,想借此搬倒王妃。
郎中令接令后,却不行动。反而在没人的时候劝赵王。
“王妃尊敬您吗?赵相还敢像淮北相一样不尊重您吗?这都是王妃的功劳呀。”郎中令说。
“还尊重我。她都背着我将我的夫人毒杀了。”赵王低声愤怒说。
“她也是没有办法。谁让你那么宠爱王夫人呢?不是让你小心点,偷偷来吗?”郎中令说。
还怎么偷偷来,我都后半夜偷偷来了,她还下毒手。她这样霸道,你们还向着她。别以为我不知道。她可给你老婆不少好东西。赵王一生气,称病不朝,天天与乐师混在一起为王夫人超度,希望借此压王妃承认错误。众臣劝说无效,只好来找王妃。
“国不可一日无主。王妃,要不就认个错,将王请回来。”赵相说。
“承认错误等于前功尽弃。好不容易除去王夫人,谁能保证明天不出戚夫人?难道希望《烽火戏诸侯》故事在赵国上演吗?”王妃说。
“臣不敢。”赵相吓得连忙下跪说。
王妃用眼光扫向众臣。
吓得大家也连忙下跪说:“臣不敢。”
问题都说到《烽火戏诸侯》高度了,谁敢承担这个责任。大家只好跪着不吱声。
“好了,王很悲伤,我也很心疼。但长痛不如短痛,众卿起来吧,时间长了悲伤总会过去的。”王妃说。
起来容易,解决问题难。问题不解决明天不是还是要跪在这里吗?于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起来。丞相不带头起来,谁敢先起来。
王妃一看,连忙上前来扶丞相。丞相只好起来。丞相起来了,大家也只好自己站起来,总不能让王妃一个一个来扶吧。
“大家回吧。王不能上朝,辛苦众卿了。”王妃说。
于是大家只好告谢出来。
出了门,郎中令就拦住丞相说:“丞相,国不可一日无主。这样下去不行呀。”
“对呀,您有好办法?”丞相点头问。
“没有。”郎中令摇头说。
听见郎中令和丞相说话,大家都停住了脚步。
“您们有好办法?”丞相问。
“没有。”大家一起摇头说。
“我倒是有一个办法。”丞相说。
“丞相请讲。”大家急切地说。
“请王妃效仿太后暂时临朝称制。等王身体好了,再请王上朝。”丞相说。
“好主意。”大家纷纷点头说。
“不是好主意,是没有主意的主意。既然大家认可,就请郎中令对王妃说。”丞相说。
“为什么是我?不应该是丞相您吗?”郎中令疑惑地说。
“就因为,您是王最信得过的人。您提出王妃才能接受。一切为了赵国,拜托了。”丞相说完,对郎中令行了一个长鞠礼。
“为了赵国,拜托了。”大家也对郎中令鞠躬说。
于是大家又转回来,在大家的再劝说下,王妃答应了大家的请求,暂时代替赵王管理朝政。王妃不愧是在太后身边长大的,朝政处理的井井有条,比文艺青年赵王强多了。强得大家都忘了赵王的存在。
这下赵王就更加生气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赵王由愤怒,变为自闭,由自闭变为绝望,嫌乐师的挽歌不能表达自己的心境,先后创作了四首挽歌,每天与乐师一起反反复复地吟唱。越唱越悲伤,越唱越绝望,在王夫人死后四个月,赵王再也抑制不住悲伤绝望,想不开上吊死了。
赵王死了,赵国群臣才发现赵王的重要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外来一个新赵王,他们的官就当到头了。于是商量来商量去,商量出了个给赵王过继子嗣的主意。
吕产拿到赵国群臣联名的请求书,当然赞同,因为这意味着他女儿将成为赵国的实际掌权者,效仿太后,在赵国临朝称制。于是他急忙进后宫向太后请示。
“太后,赵国群臣联名请求太后为赵王过继子嗣。”吕产双手呈上请求书说。
“她丢孤的脸还没有丢够呀!已经克死了两个赵王,你还想让她做赵国太后,你让天下人怎么看孤?她是你的女儿,你自己养着她吧。孤不想见她,让她滚到你的封地去。”太后气愤地说。太后心想,赵国群臣就知道为自己着想,一个赵王都保护不好,害的孤在天下人面前丢脸,你们的官也别当了。
太后想不明白吕婉看上去挺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尽干糊涂事呢?还是捂都捂不住的大糊涂事。
这不是跟您学的嘛。她除了干两件嫉妒大事,没有干什么糊涂事,而且其它事都干得挺漂亮的。
虽然是吕家的女儿克夫,对天下却只能说赵王的责任,赵王为女人不供奉宗庙祭祀,自杀殉情,导致赵国绝嗣废国。
赵国那么大一块地方,太后想封给侄子吕禄,又想堵悠悠众口。于是先派使者宣代王刘恒入京,并告知让他打算迁其为赵王。
按照资历代王刘恒确实是第一人选,但是代王一听就拒绝了。已经死了个赵王了,我才不做第四个。就算太后不是考验我,真想迁我为赵王,我也不去,太不吉利了,要多命硬的人才镇得住赵国呀!说不定太后还真就是考验我,本意就是要我拒绝,好封吕家子弟。吕产虽然封为梁王了,吕禄还没有封王呢。吕禄侯位排名可是第一呢。匈奴人再蛮横,也没有做赵王危险。于是拒绝了太后的封赏,表示匈奴彪悍,皇上年少,作为最年长皇叔,应该不惧艰险为皇上分忧,愿意安心守边。
刘恒都谢绝了,刘家的其他人就更不敢也没有资格做赵王了。最后右丞相陈平在朝堂上向太后建议,应该论资排辈封太后的侄子吕禄为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