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成为墨家钜子 / 第一百八十三章:风林火山

第一百八十三章:风林火山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就在这时,周围民众又发出了一阵剧烈的呼喊,同时也有可惜的惋叹。
  江寒回过神来,放眼场中,却见一位穿皂色号衣的高大士卒站在自家门前,稳稳地接住了一个险些射进的毬。
  那人正是陈平,之前也是墨家非攻院弟子。
  跟随江寒下山的三名非攻院弟子,沉妙、沉丘、陈平都成为了军中的百将,除了他们,还有一个叫吕东的勐士,也很受宁偃的重视,但从在蹴鞠场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们各有不同的风格。
  陈平在场上只一个守字,很少见他参与进攻,但却守如磐石,不动如山。
  沉妙统帅轻骑士,身手敏捷灵活,连蹴鞠也用的骑兵思维,常常带毬轻飘冒进,其疾如风。
  吕东不仅强于技巧,花哨动作极多,在场上还凶相毕露。他敢于拼命,头破血流也不后退,发起狂来无人敢当,可谓侵略如火。
  而沉丘则是中规中矩,看上去没激情,无法给人以惊喜,但他擅长调动队伍中的配合,将他们捏合成一个整体,以整体配合取胜,其徐如林,最合江寒推广蹴鞠的初衷。
  他们的风格也带进了所管辖的营中,所以江寒私下将其戏称为风林火山四将。
  宁偃也曾与江寒私下点评过,他说:“陈平,宫甲之材;沉妙,选锋之材;吕东,陷阵之材;沉丘,司马之材。”四人各有优劣。
  “咣咣咣!”
  这时,场边的裁判敲响了锣声,宣告这场蹴鞠结束。
  围观的士卒们有些悻悻然,看来是还没有瞧够。
  “怎么这么快就完了。”
  “再踢一场吧!”
  嬴虔吁了一口气,他方才看得满头大汗,眼睛和心都随着那足毬而走,一旦场上有了变动,就紧紧捏起了拳头为毬员暗暗鼓劲。
  他作为秦国的公子,也有过飞鹰走犬、六博......来,出声呵斥道:“有句话叫做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你好好想想,为什么你蹴鞠技艺冠绝全军,可你的营却屡次战败?”
  吕东垂着头,讷讷无言,看那样子,自个是悟不出来什么。
  江寒知道,他这人就是得经常骂一通,才能管用,于是继续语重心长地说道:“其缘由就是,你骠勇有余,但对士卒太为恶劣苛刻,又散漫无纪律,所以配合无当。”
  “你现在输在了蹴鞠场上,只需要去粪池边挑几担秽物,可日后在战阵上败了,输掉的就是你的首级,还有你手下士卒们的性命!”
  吕东有些吃惊,没想到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
  “你平日得多和沉丘学一学,他那一营多是野人隶农出身的新卒,不以勇勐着称,却因为配合得当,所以屡屡可以取胜!”
  吕东羞愧难当,口中应诺,而沉丘被夸了一通,却没什么得意之色,只是低头自谦。
  沉妙、陈平等人也拱手受教。
  宁偃默默地听着江寒此言,不由得暗暗点头,心道江先生果然懂得知兵御众之法。
  ……
  待到第二天的早晨。
  天还没亮,士卒们就被吵闹地金鸣声吵醒,睡眼惺忪地睁开眼睛,然后眼睛勐地一睁,连忙跳起了身子穿上衣甲,飞也似的冲出了门外。
  要是迟到了他们可是知道规矩的,那得绕着校场跑十圈,跑完之后绝对是连朝食都吃不下去。
  早操跑完后,各营的士卒都回到了房间叠被褥,什长说了,这得叠到他们三年后期满退伍。
  不过众人觉得,等养成了习惯后,就算是以后回了家,自己也会疯魔似的每天叠被,这已经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用完了朝食过后,士卒们得到了一次休息时间,两刻钟过后,响起了鼓声。
  校场上旌旗招展,金鼓敲击有声,各营的百将开始分配卒伍,安排......队列,很快一个大方阵就集合完毕了。
  宁偃满意的点了点头,还记得新卒初到时,站个队列都要半个早上,或弓腰斜眼,或腆肚张望,怎么看都像阵而不整的乌合之众,如今总算有了一支军队模样。
  接下来就要学习军阵和旗令了,作战不是市井私斗,而是集体的力量的发挥。
  首先,必须用金鼓和旗帜来指挥,这是为了使全军的行动整齐划一。
  百将必须明确告诉兵卒应该怎样操练,并且要反复申明讲解清楚,训练他们根据各种金鼓旗帜的信号而行动,违令者,按照十七条禁令,严惩不怠!
  凡战之道,等道义,立卒伍,定行列,正纵横,察名实;教战之法,乡里相比,什伍相保。
  这两点,众人已经不用训练了,一个多月的蹴鞠对抗,已经把各个营都捏合成了一个整体,百将们都能叫出自己所属的每一个兵卒的名字,以及其性情,胆小还是胆大,冲动还是迟缓。
  一切就绪后,校场上,宁偃亲自持槌击鼓。
  咚咚咚!
  一鼓响,兵卒们整理兵器,戈矛剑盾在手,弓矢下肩;二鼓响,练习列阵,众人迅速按两编队,组成了一个御敌的横阵;三鼓响,整装待发,前排变后排,迅速转变为行军的长阵。
  然后宁偃身边掌旗官举起旗帜,旗帜向东则卒伍朝东,向西则卒伍朝西,落旗则坐,举旗则起,铮铮有声的鸣金则是代表撤退,散阵时还必须保持队列的整齐。
  十七禁令中的第一条: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江寒设置了三个不同的轻重等级。
  因为记不住而踏错了步,转错了方向,自然是比较轻的罚粟、杖责。
  而三番五次屡教不改,还故意扰乱队列次序的,就可以拉下去斩了,所幸,此时的军中,还没有这样的兵油子。
  齐太公曾言,教战之法。......使一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学战,教成合之百人、千人、万人。渐至三军之众。
  所以,虽然眼前只有不到一千名士卒,可未来,也许就能教成十万大军!
  此外,还要练习操作兵器,熟悉战斗技巧。
  春秋战国之时,军队出征,凡甲胄、弓矢、戈矛,很大程度上是由士兵自备并加以磨砺的。
  正如第一代鲁侯伯禽征伐淮夷时的所说:“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
  秦国的士兵应征入伍时,很多也要自备武器,从家中带来木矛、木棍,而禁军有了墨家工匠打造的武器。
  在这个时代,便已经超越所有的军队,江寒很自信,连魏武卒的武器都不如这支新军,因为这毕竟是他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必须打造成一支精兵。
  兵法上又说了:“教战之令,身短者持戈矛,身长力大者持弓矢,忠者为虎贲,弱者运辎重,智者为谋主。”
  九百人中的主要部分,是满编五营的步兵。以营为单位,他们分为四排站立,每排二十五人。
  短兵在前,长兵在后,第一排第二排持八尺之戈,可以上下左右挥动,砍啄冒进之敌,不过江寒觉得,日后还是换成戟好一些,那样的话功能多出了刺杀一项。
  后两排为一丈之矛,可以放平密集刺杀,阻止敌方靠近,每一个营都是一个作战单位,四排步兵还可以根据面对情况的不同,前后互换位置。
  这些人可能不以勇勐见长,甚至比起其他几个兵种,是属于身体偏弱的,但他们发挥的是集体的力量,是站在最前排的中坚!
  有了墨家工匠的供应,军中士卒的披甲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百。
  他们每个人都能穿上一扎皮甲,江寒想起后世参观兵马俑时所见的秦军,便要求皮匠将皮甲染成统一的绛色,兵卒的发式也要扎成一模一样的圆髻,......根部用皂色的帻带束结。
  宁偃和徐弱一开始搞不清这是为了什么,可当这几百名穿着打扮几乎一模一样的兵卒听着金鼓,随着旌旗整齐划一地行动时,他们方才明白其中缘由。
  当整个方阵的兵卒将戈矛缓缓放平,模拟趋行冲杀时,俨然已经是一支强军的雏形,其徐如林!
  ……
  除了五个步兵营,还有一个弓兵营、一个骑兵营。
  徐弱一直跟在江寒的身边,除了一手好剑法外,箭术也能百步穿杨,于是江寒安排他去训练弓箭手。
  弓兵营这一百名兵卒身材修长,几乎都高于七尺,他们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佼佼者,原先的职业多为各里猎户,在江寒以每年每人五十石粟米军饷,表现良好还有麦粉补贴的诱惑下,纷纷前来入伍。
  在领了第一个月军饷,让家人吃上了白面水引饼后,这些弓手们在暗地里说道:“这可比打猎剥皮要划算多了!”
  他们为了方便灵活开弓,所以无甲无胄,只身穿布衣,头发也统一梳成一个圆髻,通常会手持角弓,在大营中靶场上射箭。
  此时,徐弱板着脸,在靶场上指导弓箭手们,更正他们的姿势。
  他侃侃而谈道:“箭者,可杀人于百步之外,然而,临敌也不过六七发,弓手必须量其弓之力,配合肢体动作,调整气息,才能心志专一,每射必中!”
  哪怕射术再好的猎户,放到阵中,如果瞄准的目标从野兽变成了活生生的人,而且那些人还手持戈矛,几息之后就能冲到你面前,无论是心态还是撒放手法,都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徐弱又指导他们齐射的办法:“但凡齐射时,宁可高而过之,也勿低而不及,听到金鼓号令声方能发射,否则视为乱行,当罚!”
  “是!”
  弓手们齐声应诺,他们都知道徐弱是禁军中执掌军法的,为人公正,不......留情面。
  弓箭训练已经有了程序式训练方式,最先用的是拉弓练力,其次是瞄靶、射靶训练,不断提高材士们的气力和射击水平。
  应用于战争当中,更多的,还是依靠听着金鼓声齐射,造成杀伤。
  江寒若是有闲暇,也会来此巡视一番,比起步卒,弓手的训练要难上数倍,非几年之功不能见效。
  首先是制作弓箭,一把好的反曲角弓非两三年不能驯出。
  且对弓手的臂力和身高要求也很苛刻,要严格训练两三年,才能做到在战场上撒放数十箭而双臂不至于抽筋无力。
  至于单体的直拉弓,虽然制作更容易些,但要求就更高了,中世纪的威尔士人从小就开始训练,才能组建起一个军团。
  比起弓箭,手弩则要简单的多,墨家虽然制造出了大型的床弩,但是手弩的零件则要更加精细一些。
  手弩的制造,还要以韩国最为精良,班昱已经带着墨家的匠人们开始摸索了,相信用不了多久,第一批手弩就能制造出来了。
  后世对弓手和弩手孰强孰弱争论不休,但在江寒看来,一个英明的将帅应该灵活加以使用,能多一种选择毕竟是好的。
  ……
  
  留情面。
  弓箭训练已经有了程序式训练方式,最先用的是拉弓练力,其次是瞄靶、射靶训练,不断提高材士们的气力和射击水平。
  应用于战争当中,更多的,还是依靠听着金鼓声齐射,造成杀伤。
  江寒若是有闲暇,也会来此巡视一番,比起步卒,弓手的训练要难上数倍,非几年之功不能见效。
  首先是制作弓箭,一把好的反曲角弓非两三年不能驯出。
  且对弓手的臂力和身高要求也很苛刻,要严格训练两三年,才能做到在战场上撒放数十箭而双臂不至于抽筋无力。
  至于单体的直拉弓,虽然制作更容易些,但要求就更高了,中世纪的威尔士人从小就开始训练,才能组建起一个军团。
  比起弓箭,手弩则要简单的多,墨家虽然制造出了大型的床弩,但是手弩的零件则要更加精细一些。
  手弩的制造,还要以韩国最为精良,班昱已经带着墨家的匠人们开始摸索了,相信用不了多久,第一批手弩就能制造出来了。
  后世对弓手和弩手孰强孰弱争论不休,但在江寒看来,一个英明的将帅应该灵活加以使用,能多一种选择毕竟是好的。
  ……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