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当太孙 / 第二章:孟子思想!

第二章:孟子思想!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乾清宫。
  朱雄英站在老爷子身后,双手在朱元璋的肩膀上揉捏着。
  双眸紧闭的朱元璋,一夜之间,竟是生出了无数白发,整个人都尤显沧桑之感,右臂压在额头上,时不时的抽泣着。
  “皇爷爷,国家朝廷还需要您,您可一定要保重身体啊。切不可……”
  朱雄英心中哀叹,开口劝慰道。
  大明才刚刚建国十五年,根基不稳,朝廷又历次大案,朱元璋一心废除丞相,自胡惟庸死后,朝政全部集中在了东宫和乾清宫。
  朝廷的动荡,政体不稳,如果这个时候老朱倒下了,那可真的是要变天了!
  虽然朱雄英也知道,朱元璋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悲伤会有,但绝不会悲伤成疾。可做了八年的皇孙,朱雄英不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孙子,但却是得到朱元璋夸赞最多的。
  朱元璋最喜欢的孙子是谁?
  燕王世子朱高炽。那小胖墩现在还在京城呢。
  “朝廷之中,倒是不会有问题,皇爷爷还活着,天塌不下来!只是你祖母,再也看不见,大明的国力,蒸蒸日上,再也看不见,大明粉碎北元,坐稳中原正统的哪天!”
  “她这一辈子,苦难诸多,自从跟了咱,颠沛半生,也没享过几天清净日子~”
  朱元璋说话时,语气渐渐哽咽,思绪仿佛拉回到了三十多年前,他和马皇后第一次见面的哪天。
  那个时候,他还不是皇帝,也不是吴王,不是朱大帅,甚至连个镇抚都不是,他只是一个刚刚参军不过两个月的郭子兴亲兵。
  机缘巧合,马皇后在选夫婿的时候,郭子兴提了一句他,这才让奔波二十年,只为糊口而活的朱元璋,有了媳妇!
  结发夫妻,糟糠之年,落魄之时,那份情谊,可能是朱雄英这一生都无缘体会的。
  说朱标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朱雄英又何尝不是?甚至他含的金汤匙,比朱标还要恐怖,作为大明新朝皇族的三代,嫡系嫡长孙。
  在朱元璋这个开国之君定下的八个字的继承人制度下,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和他争。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即嫡即长,地位自是稳固。
  而他,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经历朱元璋的穷苦,颠沛,生死之间!
  “皇爷爷……孙儿想说的是,如今朝中风言风语不断,许多人都找到父王,旁敲侧击想要让父王进言,另选能臣为相。”
  “若是这到风头继续持久下去,孙儿只怕,这背后还有人在推波助澜……”
  朱雄英不假思索,开口直言道。
  他虽然只有八岁,但每日的安排却是满满当当,寅时起床,梳洗过后,先用早膳,寅时末,东宫讲侍会给他讲课,经史子集,圣人之道,为君之道。
  讲侍两个时辰后,东宫詹事府,帮着朱标整理奏疏,研墨,若是朱标累了,他还要帮着朱标朗读。
  晌午吃些点心,下午还有两个时辰的讲侍,一直到吃晚膳,这就完了?当然没有!
  他还要去詹事府,帮着朱标整理一天的奏疏,梳理其中的大事小情,轻重缓急,以及帮朱标准备第二日见老朱时,带来的奏疏。
  当然,若是上朝的话,也要提前准备!
  这些原本都是朱标的工作,但从朱雄英六岁那年开始,对胡惟庸的事情点拨了一番,朱元璋便让朱雄英跟在朱标身边。
  耳熟目染,跟着朱标学习处理政务。
  “另选能臣为相,他们是痴心妄想,大明朝从咱开始,后世之君,皆不可在有丞相,以防丞相结党营私,暗中勾结,夺权篡位,祸国殃民!”
  “大孙,你要记着,外边的那些文官,他们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死的说成活的,活得说成死的,你需要做的,就是学会,学会看清楚他们的忠奸善恶、”
  “天下,永远不缺当官的人,如果有人触犯律法,不必顾及徇私,网开一面,不杀他们,他们几年后,就会忘记疼痛。”
  “这些事情,以后你父王都会教你的,给爷爷说说,你最近都和先生学了些什么?”
  朱元璋话锋一转,他已经是杀的人头滚滚,杀的人心惶惶,朝中百官,惶惶不可终日。
  有明一朝,洪武年间,那六部尚书就没有齐全过!
  尚书且如此,下边的侍郎,员外郎,主簿,跑腿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昨日先生给孙儿讲了孟子。”
  “老师说,孟子思想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朝廷,为君者要保障民众的利益。”
  “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决条件。因此,天命在于民心而不在于君主,若君主无道,人民便可推翻他,但若君主有旨,人民便应谨守岗位。”
  “还讲了孟子思想主张行仁政,必须效法先王(尧、舜、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的王道统治政治,这样便能把仁政施行于天下。”
  “仁政与王道:孟子思想也主张施行仁政,首先要有一颗仁心,然后方推行仁政。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
  “同时仁政也是统一天下,君者必具备的条件。至于仁政的具体表现,就是使国家给百姓安居乐业的王道,要实行王道,又要尊贤使能。”
  “唯有如此,方有天下大同!”
  给朱元璋捏着肩膀,边干活边说道。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皇爷爷可不想你做一个只会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这句话,你给解读解读,让皇爷爷听听。”
  朱元璋对于孟子的话,嗤之以鼻,而这还不是让他最烦孟子的一句话,至于让他动了删减孟子语录的语句,还是那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在朱元璋眼中,君就是君,臣就是臣,他更信奉君要臣死,臣不死视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视不孝。
  君王要待臣子掏心掏肺?
  “孙儿才疏学浅,至今也只能记住一点,至于孟子主张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看似将民众放在第一位,实则孙儿认为,这是将民众推向深渊!”
  朱雄英言之凿凿,说的煞有其事。
  朱元璋反倒来了兴致,伸手拉着朱雄英的手臂,将朱雄英拉到面前道:“说说,何以将民众推向深渊?”
  “民为贵,天下为万民,万民共有,而即是万民共有之天下,则必将四分五裂,族群不正,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均以自我为主,主张自我为中心。”
  “而枉顾家国大义,不顾族群,生死之存亡,我朝民众,数千万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都想推行自己的政策,民为贵,君为轻,又当以君为主,或当以民为主?”
  “往往民众,一生一世,乃至十代二十代人,若不遭逢乱世,不遭逢迁徙,生生世世都不会离开方圆百里之地。”
  “他们何可知,海外如何?草原如何,南方如何,那青藏,昆仑又有多高?”
  “政治从来都不是多数人的事情,任何事情,都可以多数服从少数,而唯有政治,当由少数领导多数。”
  “只有政令统一,号令严明,上通下达,才能将天下的力量,凝成一股绳,天下兴亡之事,匹夫有责!”
  “自古以来,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川地豪迈,不破外敌,誓不回川,湖广会说,要想天下亡,除非湖广人死光!”
  “而大明疆域南北辽阔,三千里路,东临沧海,西抵雪山,万丈高峰。民众越多,需要的越不是民为贵,君为轻。”
  “孙儿浅见,或有不足之处,菲薄先贤,亦或先贤生于两千年前,与今时今日之大明天下,早已不同。”
  “两汉隋唐,拖通西域,而我大明,于西域不设一兵一卒,视为,西域经过千年变化,少产马,地不沃,人烟稀,而食之如鸡肋!”
  朱雄英躬身作揖道。
  若要天下亡,除非湖广人死光,这可不是一句空话,明亡时,两广川蜀,被杀的十室九空,清朝不得不移民填川,充盈湖广人丁。
  而到了十四年抗战时,那就更不用说了!
  无川不成军,更是展示了什么叫抗争精神,所谓的毛熊是战斗民族?华夏的领土是人家白送的嘛?
  华夏的历史,有一半以上都处于长期战争中!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