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漂龙传 / 第八章 江湖很小

第八章 江湖很小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云帆济沧海,月兔照归舟。
  碧海摇桨橹,漂泊又几秋?
  两叶轻帆,一处闲愁。
  换上百姓行装的应文等人驾着小船,飘飘摇摇,荡入了刘家港。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影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历经离乱、漂泊、坎坷、辗转等多种亡命天涯的元素,带着逃出牢笼的庆幸,应文的双脚终于再一次踏上故国的土地。
  漂流了这么久;甫一登岸,他就感觉双腿发软,身子轻飘飘的,胃里隐隐作呕,头也有些眩晕。
  晃晃悠悠中,应文眼前发黑,须臾间就要倒下。应能和郑洽看见,赶紧过来搀住他。
  应文软软的瘫倒,在郑洽怀里斜躺了下来。
  “阿弟,阿弟……”郑洽和应能连连呼唤。
  应文睁开眼睛,轻轻摆了摆手。他单臂支颐,说道:“不碍事,可能是在海上漂的久了,有些晕船。”应文道。
  “哦,休息一会儿。”众人说道。
  ——“洽兄,这里就是刘家港了?”应文道。
  “是了。”郑洽道。
  “走了这许久,腹中实在有些饥饿难耐,我们走吧,先去寻些吃的。”应文说。
  “您怎么样?”程济道。
  “我没事,走吧。”应文柔声说。
  众人也都饿了,纷纷点头。
  应能和郑洽搀起应文,大家向前走了一程,终于寻着一个食肆,买了些干粮匆匆吃了。
  时值五月夏季,天气燥热,众人找到一个树木茂盛的僻静所在,停下来歇歇脚。同时,也商议下一步要去哪里安身立命。
  匆忙的脚步不会耽搁太久,因为危险随时都有可能降临。
  应文和众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商议。
  “刘家港乃属南直隶,为南北往来聚散之地。商贾云集,驿站林立,人员复杂,不是久留之地。又听说朝廷在此处制造大量宝船,似乎有大动作要进行。”程济低声道。
  “是啊,我们必须马上确定,接下来要去哪里。”应能说道。
  “天下虽大,我们又能去哪里呢?”应文哀叹着说。
  “离是非之地,隐江湖,匿草莽,疏人众,远闹市。”郑洽道。
  “道理虽是不错,目标却难明确;为今之计就是,我们接下来具体要去哪里才安全呢?”应贤道。
  “唉,普天之下,哪里还有安全之所?”应文愁容满面。
  僧人们也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拿不出好主意。此时,难得有片刻安稳的他们,忽然想到永枵、永桥;还有几个师兄弟都已经殒身碧海,剩下的几个也都成了无家可归之人。今后注定要做无根漂萍,客死他乡了。想到此处,众僧一时悲从心来,禁不住垂泪不已。
  应文等人看罢,触景生情,睹人思人,也陪着掉了许多眼泪。
  众僧中,年长一些的永樾道:“对了。应文师弟……权且这么叫你吧。我们一路走来,也算生死同舟了。天地悠悠,江湖浩广;如今狼虫暗隐,危机四伏,你不若跟我们到鸡足山去”。
  应文听罢,道:“师兄,你是说云南鸡足山吗?”
  “正是。方才忽然想起,那里有我的一个故人,在感业寺做主持。我想带师弟们去投奔他。不如你和我们一起吧,互相也有个照应。”永樾道。
  “唉!师兄。我虽无根之漂萍,漂到哪里算哪里;但想着云南地处边陲,山高路远,道险水长。而且要途经瘴疬之地,实不愿去往那里。不如由缰信马、野鹤闲云、随遇而安、云游四方,权且做个游僧吧。师傅,永枵永桥师兄,还有其他的师兄弟,都已因我而蒙难,错尽在吾矣!有我在,你们凶险异常,负累太重!我实不忍再拖累你们。你们的恩德,今生无以为报,请受我一拜!”应文痛哭流涕,说罢倒地便拜。
  永樾慌忙流着泪扶住他,道:“师弟,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哪天想来,就来鸡足山找我!”
  “一定!”应文道。
  擦干了眼泪,永樾等众僧与应文一行人依依作别。
  待和尚们走远,众人才真正做到无所顾忌的放松下来。
  应文干脆脱下鞋子,露出左脚大脚趾上一颗黑痣。
  应贤道:“陛下,我们也走吧。我想了想,不如到塞外去。”
  “塞外风沙苦寒之地,我们生活的不习惯。不若还是南行到福建去吧。”郑洽道。
  “南行福建要走江左,燕篡所及,风波凶险,不若西行到蜀中。”程济道。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若去追师兄们,一起去鸡足山,还来的及。”应能道。
  众人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应文却是犹豫不决。
  这时候,忽听有人高声唱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熏风自南来,此地生微凉。”
  唱罢,又接着说道:“嗯嗯,不错,这里还真是一个消暑纳凉的宝地!不错,哈哈哈哈……”
  众人循声望去,见一个道士模样的人,从不远处缓缓而来。
  离的近了,应文等人才看清楚。
  来人是个老年道士,看起来大概有七八十岁的样子。身着宽大的道袍,上面沾满油渍,污秽不堪。他走到众人旁边,身上竟散发出阵阵恶臭。众人被熏的七荤八素,无不掩住口鼻遮挡气味。
  又见这人体态颀伟,龟形鹤背,圆目大耳,须髯如戟。仔细端详,污浊皴泥覆盖下却隐隐可见一副不错的模样。
  此人相貌奇伟,衣着却如此邋遢不堪;颜值和衣装对比简直是判若云泥,有着天壤之别。而他的表情滑稽又可笑,令人忍俊不禁。
  众人也不说话,只是略带惊愕、疑惑、好奇又充满警惕的上下打量着这个老道,仿佛在对他说着同一句话:“请开始你的表演。”
  老道果然不负众望,率先打开了话匣子。
  “福生无量天尊,哈哈,大家也在此纳凉啊?这么多人在此享受凉风阵阵,为何不叫贫道一声啊?哈哈哈哈哈,此地舒爽,惬意非常,倒也是人间美境啊!”邋遢老人说着,一屁股坐在应文身边。
  因为老道身上的味道实在上头,其他人都不约而同的往边上挪了挪身子。
  只有应文仍坐在那里,稳如泰山。
  邋遢老道侧首从头到脚上下打量审视着应文,他的一双朗目炯炯如炬,只盯得应文心里发毛。
  应文发现了自己还光着的脚板,连忙穿上鞋子。
  出于警觉和防范,应文下意识的摸了一下怀里的匕首。
  “年轻人,你好啊!”老道说。
  “老人家,您好。您这是到哪里去啊?”应文忐忑不安的问。
  “哈哈,哪里去?去哪里?随心所欲。一双草履,四海为家。”
  “年轻人,你们是要去哪里呀?”邋遢老道问。
  “我们,我们要去京城。”应能谎称道。
  “去京城?哈哈,那里可是龙争虎斗之地,还是不去为妙!”邋遢老道说。
  “为何?还请老人家指教。”应文听他几句话,忽觉这个老道绝非等闲之辈,所以谦恭的问。
  “哈哈哈哈,人心既除,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天理常存。此道家修身之本也。”甫一开口,老道的话就把大家惊在了当场。他们没想到面前的这个邋遢老人,竟能说出这样富有哲理的话来。
  “又如人之所遇,云龙百变,不一而足。世上之事,多变幻莫测,故难以捉摸。事以难料称无常,人以成败论英雄。或尊至九五,或卑如草芥,皆天命也。或曾龙傲天下,或又堕入泥淖,皆定数也。百年荣辱归黄土,一泯恩仇越红尘。又云放下即是解脱,无恨即无心魔。时移世易,当以人之限力,做力所能及之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戴其冠不承其重。清净自然,不辩不争;超然世外,我心唯恒。闭目内观,莫染诸尘;四海漂龙,澄心静定。年轻人,若是真要入京,无异于自投罗网,自取灭亡,断无生机。不若变幻身份,埋名隐姓,不蔓不枝,潜心修性,淡泊宁静。归于平淡沉寂,涤荡一切尘埃。若听我良言相劝,纵然坎途艰险,历经诸多磨难,也自当会有贵人包你平安。尽快远离是非之地,好比蛟龙挣金锁,恰似锦鲤脱银钩。年轻人,你可懂了?”邋遢老人一番话讲下来,竟然是字字珠玑,口吐莲花。
  人不可貌相,没想到邋遢老道竟是如此的高屋建瓴,谈吐不凡!!
  应文听完,只剩下一个差点惊掉了下巴的表情包。
  其他人也都瞠目结舌,佩服的五体投地!
  ——“哎呀呀!老人家,不不不,是仙长,没想到您是世外高人啊!您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啊!多谢,多谢仙长点拨!”应文打破了寂静,激动万分的说。
  众人也都竖起大拇指,暗暗称奇。
  “可是,仙长,不去京城,我们应该去哪里呢?”郑洽接着问道。
  ——“哈哈,问得好。相忘江湖,神交九州。哈哈哈哈哈。记住啦??言尽于此,这厢别过吧。哈哈哈哈哈。”邋遢老人起身拍了拍屁股,站了起来。
  “相忘江湖,神交九州?相忘江湖……”应文自言自语的重复着。
  ——“神交九州……哈,我懂了!多谢老人家!”应文一拍脑门,激动的说。
  “呵呵,这里有一锭金子,仙长请收下吧。”郑洽笑着递上一锭金子。
  “哈哈哈,——那就笑纳了。”邋遢老人也不推辞,大大咧咧接过金子,哈哈大笑。
  “老人家,您说的那里,真的去得?”应文又有些迟疑。
  “去得去得,当然去得!信即去,不信便不去!只须率性而为,何饶舌也!”老道有些不耐烦,转身要走。
  “仙长,您叫什么名字呀?我好记住您呀!”应文拉住他的衣袖,忙问道。
  “哈哈哈,哈哈哈,草鞋污衣走天涯,世人莫笑我邋遢。众里寻他终不见,飘然四海皆为家!哈哈哈哈哈哈。”此时,不修边幅、蓬垢污秽又幻化衣袂飘飘、仙风道骨的邋遢道人,挣开应文的手,大笑而去。
  ——来去匆匆,有仙莫名。
  应文悟出了狂放老道的话语中,原来是暗藏玄机。
  “仙长是让我们到湖州,对吗?”应文问郑洽,程济等人。
  “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时林中传来邋遢老道的狂笑,巨大的樟树枝丫转角将邋遢老人的身影隐匿,他宽大的袍子拂过葱翠的密叶,只留下一袖缭绕远山的深云。
  ——“陛下,我们暴露了行踪,得赶快离开这里!”程济说。
  五人快速走出树林。
  路上程济问应文:“陛下,这老道已洞悉您的身份。他怎么知道的,难不成有未卜先知之能?会不会有诈?”
  “不会吧,反正我们也是盲无目的的亡命天涯。不如死马当活马医,信他一回。生死有命,无惧者方能无往不前。您说要不要去呢,陛下?”郑洽道。
  应文道:“看仙长也不似奸恶之人。只需胆大心细,其他的交给天意吧。”
  于是,他们竹杖芒鞋,晓行夜宿,一路奔湖州而去。
  栉风沐雨,天涯苦旅,兜兜转转,弯弯绕绕,永乐四年六月,他们终于来到了浙江湖州的天目山。
  天目山有一座药王峰。
  ——一行人来到了峰下的叠翠坪。
  之所以叫做叠翠坪,是因为这里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巨樟。巨樟冠如华盖,耸云参天,盘根错节的生长在山石之间,千百年来笑看这世上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应文有些饥渴难耐,他爬到高处,手搭凉棚往下观瞧。望见东南方向树木稀疏之处,隐约露出一角茅屋。
  五人蹒跚前行,走了不太远,果然发现了有四五间茅屋坐落在空旷之处。连着茅屋外搭了一个凉棚,门前挑出一杆酒旗,上写五个大字“仙客来酒肆”。
  酒肆虽说不大,但因为靠着官道,生意还算不错。
  这里酒香馥郁,彩旗飘扬,吸引着来往的宾客。行人们经过这里,都忍不住驻足停歇,坐下来喝几杯。
  此时正值夏季,酒肆地处官道林边,有大树绿荫庇护,坐在这里叫人心旷神怡又神清气爽。所以倒也是吸引得宾客满座,猜拳行令之声不绝于耳。小二沏茶倒酒,端肉上菜,招徕客人,忙的是不亦乐乎。
  靠路边的方桌,有一胖一瘦两个人正在那里喝酒。或许是饿了,二人虽面对面坐着,却只顾低头夹菜,相互之间并没有任何交流。
  这二人正是兆沛和萧赟。
  那日在普陀山刺杀朱高煦未果,二人不敢过多逗留,只得迅速秘密乘坐船只来到宁波府。后来,得知太子已回到应天,二人接太子密令暂不要到帝都去。
  没想到这在江南一呆,就是一年时光。
  终于有一天,他们忽然接到朱高炽的密令,让他们到湖州,去等一个叫纪纲的人。
  就在天目山药王峰下的小酒肆,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竟然遇到了故人。
  ——应文一行人也挑了靠他俩近旁的桌子坐下,要了些素食吃。
  应文无意中斜眼一瞥,不巧正迎上似曾相识的目光,和对面的萧赟打了个照面。
  “这人怎么如此眼熟?像在哪里见过。”应文看见了那双眼睛,还有那个瘦瘦的身形;暗暗地想。(坐着看不太清楚高矮)
  他心里猛的咯噔一下。
  今日,没有黑巾蒙面的萧赟看了看应文,心中也是一凛。
  “咦?他怎么来了这里?”萧赟也在暗自琢磨。
  不容多想,萧赟与应文四目交汇,对视了一下就不动声色的低下了头,继续若无其事的歪着头,夹着菜往嘴里送。
  ——“后面是他。”
  ——“别回头。”萧赟对刚想回头的兆沛说。
  兆沛口不能言,只是停下了咀嚼的嘴,疑惑不解的瞪着萧赟看。
  萧赟知道他是在询问说的是谁。
  “文,和尚”。萧赟用简短的代号,低声告诉了兆沛答案。
  兆沛惊的张大了嘴。
  他克制住自己惊诧又好奇的心情,努力不让自己回头去看。
  “客官,不喝酒吗?来点什么酒?我们这里有上好的女儿红,开坛香飘十里,神仙也要驻足啊!呵呵呵呵”小二向应文等人极力推荐着。
  应文不敢以和尚身份示人,只是摆手道:“小二哥,需要的时候,自会唤你。”
  “好——嘞!”小二拖着长声,有些不满的下去了。
  已近中午。这时,官道上来了四个骑马的人。他们挺胸凸肚,鲜衣怒马,看上去颇有些惹不起的样子。
  “来了,客官老爷!”
  小二马上三步并做两步、屁颠屁颠跑上前,满脸堆笑,点头哈腰的招呼四人。
  那几个华服之人下了马,找了邻近应文的一张桌子坐下。喊小二要了一只肥鸡,一份桂花鸭,一盘羊肉,一条蒸鲈鱼,几碟素菜时蔬。又要了两斤绍兴女儿红。
  他们坐下来,食指大动,风卷残云,很快就把几盘菜干了个底朝天。
  “赶路赶的紧,是真饿了!小二,同样的菜,再上一遍。”一个人高声说道。
  “好嘞!大人稍等,马上就来。”小二答应着,一溜烟跑进厨房。
  这时候,其中的一个锦衣人,眼角正冷冷的斜盯着应文几人。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