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洛阳城,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前方奏报,让整个洛阳城变得紧张起来!
洛阳皇宫,宣政殿内大臣们正在议事!龙椅上坐着一位身着龙袍,相貌端庄、眉宇间透着一股帝王气的年轻人,此人便是大魏的皇帝,名唤:元修!(随着北魏的汉化改革,皇室鼓励鲜卑贵族取汉人名字,皇室率先将“拓跋”姓氏改为汉族姓氏“元”)
皇帝面色凝重,手里拿着奏报道:行台军统帅贺拔岳奏报,柔然倾举国之力,命左贤王郁久闾涛率十五万大军入侵我大魏,关陇告急,行台军告急!贺拔岳急盼朝廷的援军和粮饷!这已经是贺拔岳八百里加急送来的第四封催促援军的奏报了!
众位爱卿,可有良策?朝堂上,众位大臣窃窃私语,无一人献策!
片刻后,皇帝在龙案上一拍,大声道:这朝堂上站着的都是我大魏的股肱之臣,高阶武将!平日里见你们争权夺利,手段甚是高明,怎么,到了国家危难之时一个个都成哑巴了?
诸位大臣低头不语!皇帝道:贺爱卿,你乃是我大魏的兵部侍郎,对我大魏的军力、军备情况最是清楚,你说!
闻言,走出一人,只见此人身着朝服、手持玉圭、面净有须、体貌雄伟,此人乃是大魏的兵部侍郎,名唤:贺时弼。
贺时弼手持玉圭行礼道:陛下,微臣自收到贺拔岳的第一封求援奏报开始,便立即向各州府发了筹集粮饷、抽调援军的布告,可是各州府都以辖区内匪患猖獗或是无丞相命令为由,拒绝出兵!
皇帝闻言,脸色十分难看!片刻后道:那为何不把贺拔岳催促援军的奏报给丞相送去?
贺时弼继续道:微臣第一时间就把贺拔岳催促援军的奏报,派人快马加鞭送到了晋阳大丞相府,可是大丞相以旧疾复发,无法领兵出征为由拒绝了兵部的请求!
微臣又亲自去了一趟晋阳,大丞相却说行台军战力强悍,当今天下没有那支军队可以与之匹敌!还说,请陛下放宽心,有贺元帅率行台军抗击柔然大军,大魏定会安然无恙!微臣好说歹说,磨破嘴皮,大丞相才拨了五千军士。
皇帝闻言大怒道:柔然十五万大军入侵大魏,丞相就拨五千军士抗敌,他到底要干什么!难道是想等我大魏亡国,再去坐那柔然的丞相吗?
众大臣见皇帝震怒,纷纷跪下,齐声道:臣等无能,请陛下恕罪!
过了片刻!
皇帝闭着眼睛,平复了一下心情,随后开口道:派人送些滋补之物到晋阳,让丞相好好保重身体,过些时日,朕亲自前去看望丞相!
然后失望的看着朝堂上的众大臣道:都起来吧!
众大臣闻言,齐声道:谢陛下!
皇帝又道:五千军士也是兵,即刻派人将这五千军士送到阳高城!
贺时弼道:陛下,然后面露难色!皇帝有些不耐烦道:贺爱卿,又有何事?
贺时弼赶紧跪下道:陛下,您先看看那些军士在做定夺,如何?
皇帝道:那五千军士在何处?贺时弼道:禁军校场!
皇帝起身朝校场走去!
过了一会儿,皇帝一行人来到校场之上,只见校场上歪歪扭扭的站着些军士,大多都是老弱病残之人!
皇帝见状怒视着贺时弼道:这就是丞相拨的五千军士?
贺时弼战战兢兢的回道:正是!
皇帝大怒道:贺时弼,你带着这些人来干什么!羞辱朕吗?
贺时弼惶恐回道:请陛下恕罪!微臣万万不敢,这都是丞相之意啊!
皇帝没有再管跪在地上的贺时弼,而是顺手拔出一名军士的战刀,只见战刀锈迹斑斑且刀刃上多有缺口!皇帝失望的将战刀扔在地上!颓然转身,黯然的离开了校场!
片刻后,皇帝身边的常侍太监来到校场,对着众人道:陛下口谕,丞相送来的这些军士,或年迈、或伤残,尽皆兵器不全,甲胄破烂,其战力十不存一!但是,这些军士到底是我大魏的子民,朕不忍他们埋骨他乡!因此,朕赐这些军士每人白银五两,而后就地解散,回故乡养老!
常侍太监宣读完皇帝的口谕后,高声道:军士领旨谢恩!
众军士闻言可以回故乡,都激动得泣不成声!纷纷跪在地上高呼:多谢陛下恩典!多谢陛下恩典!
片刻后,一名跛脚老兵颤颤巍巍的走到一名独臂少年身边,摸了摸他的脑袋,又看了看他空空如也的右边袖子,心酸的说道:孩子,咱们可以回家了!
那少年一时没有控制住情绪,扑在老兵的怀里放声大哭!边哭边说道:家里没人了,都死了,哪里还有家?老兵听罢少年的哭诉!再想想自己,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哪里还有家?想到此处,老兵也控制不住情绪,一把抱住少年,安慰少年道:以后跟着大叔,大叔家里也没人了。
待少年抬起头,才发现老兵已是老泪纵横!
老兵一边帮少年抹掉眼角的泪水,一遍希冀的看着少年,接着道:愿意吗?
少年沉默了片刻,而后点了点头!
又过了会儿,才见这一老一少相互搀扶着离开了校场,隐约还能听到老兵问少年,你叫什么名字?少年回道:石头!少年又问道:你呢?老兵回道:我是个孤儿,没有名字,大家都叫我“大山”!
少年重复了一句老兵的名字,而后接着道:等你老了,我给你养老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