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人都齐了?”
赵安张开双臂,在家丁的协助下穿戴盔甲,一旁站着徐文龙、赵先二人。
“骑兵两百、弓弩手一百、火铳手一百、长矛兵两百、刀盾手一百皆已整装待发。”
徐文龙答道,身为文职人员的他此刻也穿上了一套红铜镜马甲。
“去校场。”
赵安一手托着黑缨钵胄,一手扶刀,身穿长身黑绒方叶甲,昂首挺胸地走出房门。
数名家丁紧随其后,穿过房区,直达校场。
众人登上高台,望向台下队形严整的士卒们。
最前是左手持盾,臂横于胸前的百名刀牌手。
其后依次是弓手、火枪手、右手拄矛的长矛手。
最后是牵着马的骑兵,其中包含了相当一部分归化的蒙古人。
步兵穿齐腰甲加红缨飞碟盔,骑兵及什长皆配长身甲及红缨钵胄,队官胄上无缨有盔旗,上书所属何哨何队。
六百人都是各部队挑选出的最英武者,其中更有一百四十余名多领一钱饷银的评定勇士,再加上整齐的衣甲、兵刃,使得台下行伍尤外威风。
“众军听我号令,马队在前,火器居中,步军在后。”
随着令旗挥下,六百精兵调转方向,排好队形,走出了飘扬着飞虎门旗的城楼。
很快,由两面清道旗开路的整支队伍出现在官道上。
行路的百姓纷纷向两边避让,对眼前军队整肃的军容啧啧称奇。
路旁的茶棚中,几个下完地的汉子正团坐在地上,端着茶碗津津有味地探讨着这一切。
“这是哪里的兵?”
一人刚出声便引来同伴责骂。
“你小子糊涂了,除了镇江赵大人手下的那一......消息。
“右卫军民一心,对大汗不敬,对大金不敬,若要攻取此处,当以万钧之势彻底铲除。”
回想起近几日在所见所闻,真叫人胆战心惊。
“我再去凤凰城看一看。”
书生说完便带着剩下的一名随从准备前往凤凰城。
————————————
凤凰城。
刚刚入城的六百镇江兵宛如一颗定心丸,原本萧瑟的街道上逐渐恢复生气。
男女老少走上街头各自忙碌。
书生此时来到了城门前。
“他娘的,李永芳这个没卵子的畜生,竟然认鞑子做爹!”
靠着近几天琢磨出来的经验,他成功取得了守门士卒的信任。
他的话也引发了其他入门百姓的共鸣,咒骂声不绝于耳。
书生心里发怵,害怕下一个挨骂的就是自家,慌忙逃离城门。
环顾街道,周围的墙壁都贴上了大字标语。
驱除鞑虏!
一个汉子将年幼的儿子带到标语下,一字一顿的念着。
“驱。”
“除。”
“鞑。”
“虏。”
牙牙学语的幼儿似懂非懂。
“你爹我除了自己的名,也就认得这四个字了。”
不远处,佝偻老妇从怀中掏出一枚鸡蛋,塞到了站岗军士手中。
顿时在书生心中掀起一阵惊涛骇浪。
军民和睦至此?
在听到哪句“我儿当竭力报效国家”后,才松了口气。
整个凤凰城,每隔一段路程就有官兵值守,自己身边还常有穿着百姓服饰,手持长棍短棒的青壮巡逻。
在书生看来,这些人毫无疑问都是对大金的威胁。
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快要走......出凤凰城。
“利于国者爱之,害与国者恶之。建虏犯我大明边境,人人皆有卫国保家之责……”
来到城门处,只听一人高声喧哗,身旁叫好声不断。
书生拉住路人,询问道:
“那里讲话的是什么人?”
路人打量一番,见其虽是生面孔,但是相公打扮,便解释道。
“那是陈府的大公子,说得真是好。可惜已经十八岁,却一直都未考取功名。”
书生听到这话,心中冷笑不止。
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这么多年没弄到功名在身,丢人现眼的东西也配在此夸夸其谈……
书生出城后一个时辰,陈家大公子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脸上依旧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刚回家便痛饮整整一壶茶水,迫不及待地来到陈老爷书房外,只听得房内传来对话声。
“营内的既是同乡子弟,你明日去城外庄子里挑两口肥猪送到兵营,犒赏我右卫后生!”
“是,老爷。”
管家走后,大公子呈上一封盖着官印的书信。
“父亲请看,这是赵佥事亲笔,令我明日去衙门寻他。”
“好,好啊!我儿一身本事终于得以施展!”
陈老爷大笑不止。
出凤凰城。
“利于国者爱之,害与国者恶之。建虏犯我大明边境,人人皆有卫国保家之责……”
来到城门处,只听一人高声喧哗,身旁叫好声不断。
书生拉住路人,询问道:
“那里讲话的是什么人?”
路人打量一番,见其虽是生面孔,但是相公打扮,便解释道。
“那是陈府的大公子,说得真是好。可惜已经十八岁,却一直都未考取功名。”
书生听到这话,心中冷笑不止。
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这么多年没弄到功名在身,丢人现眼的东西也配在此夸夸其谈……
书生出城后一个时辰,陈家大公子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脸上依旧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刚回家便痛饮整整一壶茶水,迫不及待地来到陈老爷书房外,只听得房内传来对话声。
“营内的既是同乡子弟,你明日去城外庄子里挑两口肥猪送到兵营,犒赏我右卫后生!”
“是,老爷。”
管家走后,大公子呈上一封盖着官印的书信。
“父亲请看,这是赵佥事亲笔,令我明日去衙门寻他。”
“好,好啊!我儿一身本事终于得以施展!”
陈老爷大笑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