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公能从我乎?”黄巢向周朴询问道。
周朴冷笑道:“我尚不仕天子,安能从贼?”
黄巢闻言勃然大怒,随即斩杀了周朴。
京师长安大明宫内。
田令孜向唐僖宗进言道:“陛下,闽地诸州皆没,可诏高骈为诸道行营都统以拒贼。”
“准奏。”唐僖宗同意道。
夏,四月,湖南郴州。
桂阳贼陈彦廉率众攻陷州治郴县,杀刺史董岳。
京师长安大明宫内。
唐僖宗因群盗为患而感到忧虑,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铎见状便向唐僖宗请求道:“臣为宰相之长,在朝不足分陛下之忧,请自督诸将讨群盗。”
唐僖宗闻言大喜,随即进封王铎为司徒,兼任侍中,充荆南节度使、南面行营招讨都统。
几日后,长安王铎府中。
王铎面带惧色、苦口婆心的对妻子劝说道:“三娘,我这是去行军打仗,并不是游山玩水,我不带你去是害怕你会遇到危险。”
“那你就不害怕那个贱人遇到危险?”王铎妻子气愤的说道,她口中的“贱人”是指王铎的一名妾室。
“不怕,一个妾室而已,怎能与你相提并论,我只在乎你。”王铎违心的说道。
王铎妻子闻言心中顿感甜蜜,于是不再为王铎不带她一同离京而闹了。
王铎随即带着妾室离开京师朝着荆南赶去,王铎车队一路疾驰,仿佛不是前去赴任,而是在亡命一般。
五月初二,京师长安大明宫内。
田令孜向唐僖宗进言道:“河东军屡次作乱皆因求优赏,陛下不如敕赐河东军士银。”
“就按阿父的意思办吧。”唐僖宗赞同道。
河东太原晋阳。
牙将贺公雅所部士卒作乱,焚掠三城,执孔目官王敬送马步司(掌鞫讼刑狱)。
节度使李侃与监军亲自出城慰谕,并斩王敬于牙门(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贺公雅所部士卒这才停止作乱。
荆南荆州江陵县使府内。
王铎看着地图上黄巢现在所处的位置思考着对策。
突然,王铎看向了湖南潭州,并在心中想到:潭州乃岭北要道,我得安排一名良将戍守才行。我曾听过泰宁节度使李系谈兵,从他的言语中便能得知他熟知兵法,而且他还是左金吾卫大将军李钦之后,西平郡王李晟曾孙,可谓是良将世家。
王铎想到此处便上书朝廷,奏请以李系为行营副将统兼湖南观察使,使其将精兵五万并土团屯于潭州,以塞岭北之路,抵御黄巢。
京师长安大明宫内。
田令孜看了王铎的奏表后,便将王铎的请求告诉给了唐僖宗,唐僖宗同意了王铎的请求。
晋阳捕盗司署衙内。
一名衙吏向捕盗司元义宗问道:“如今有个天大的功劳就摆在少府面前,不知少府为何不取?”
“什么功劳?”元义宗疑惑的问道。
衙吏答道:“贺公雅部卒作乱者。”
元义宗闻言便明白了衙吏的意思,衙吏是想让他抓捕贺公雅部卒作乱者领功。
“不行!那样会再次逼反那些刺头。”元义宗摇头拒绝道。
衙吏又劝说道:“少府,这可是一份天大的功劳呀!可谓是可遇而不可求,如果错过了,将来不知还还会不会再有如此机会。
古语有云: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只要少府命都虞候在晚上的时候秘密抓捕贺公雅部卒作乱者,便可保无虞。”
元义宗闻言还是不敢下定决心,于是他便将其他亲信属吏一同召来商议。
元义宗属吏都眼红抓捕乱军的功劳,于是纷纷出言劝说元义宗,最终元义宗还是被说动了。
于是元义宗便给马步司和府城司下发密申,命两司趁夜秘密抓捕贺公雅部卒作乱者。
马步都虞候张锴和府城都虞候郭昢虽然对元义宗的密申有些疑虑,但最终他们还是遵命行事了。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河东都虞候每晚都会秘密抓捕贺公雅部卒作乱者及其亲属,被抓的贺公雅部卒作乱者及其亲属全都被元义宗下令杀害。
然而河东都虞候在进行抓捕的时候还是让部分贺公雅部卒作乱者逃脱了。
五月廿八,有近百名贺公雅部卒作乱者聚集在一起,自称“报冤将”,大掠晋阳三城,并纵火焚烧马步都虞候张锴、府城都虞候郭昢家。
节度使李侃顿时又慌了,急忙下令将张锴、郭昢逮捕了起来,并将张锴、郭昢的家属驱逐出境。
李侃准备将张锴、郭昢斩首于牙门示众,便以贺公雅为马步都虞候,监斩张锴、郭昢。
这日,贺公雅将张锴、郭昢押解至牙门,准备等到午时行刑。
河东军士纷纷来到牙门观刑,突然,张锴向围观的众军士哭诉道:“我们也只是奉命行事,所杀的人都是捕盗司下发的密申。我们即将冤死,难道就没有英烈之士仗义相救吗?”
围观的军士闻言群情激奋,随即将张锴、郭昢救下刑场,送回了都虞候衙门。
晋阳使府内。
李侃得知真相后,便恢复了张锴、郭昢的官职,召回了他们的家属,并将捕盗司元义宗等三十余家全部诛杀。
五月卅,李侃以马步都教练使朱玫等为三城斩斫使,将兵抓捕报冤将。
朱玫等人将“报冤将”全部抓捕并斩杀后,晋阳军城方才安定下来。
岭南。
齐军陷桂管,进寇广州。
齐军营地内。
一名斥候向黄巢禀报道:“禀齐王,湖南观察使李系将兵数万屯于潭州,塞岭北之路。”
另一名斥候又向黄巢禀报道:“禀齐王,镇海军将张潾、梁缵率军自东而来。”
黄巢闻言不禁皱眉想到:官军势盛,我不如再次请降。
于是黄巢便给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写了一封信,求表为天平节度,又胁迫崔璆帮他上书朝廷求天平军节度使。
京师长安大明宫内。
唐僖宗看了李迢、崔璆的奏表后,便令群臣商议是否答应黄巢的要求。
宰相郑畋想要答应黄巢的要求,然而田令孜和卢携想让高骈立功,便坚决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