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郑氏 / 106.论军功行赏,处理大肚事

106.论军功行赏,处理大肚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场战争从1644年10月,一直打到1645年6月6日,揆一正式投降,才正式结束,说将士们不疲惫,那是假的,但由于出征前,郑森的那番话,使他们要紧牙关也要硬撑到底。
  
  今日是攻下热兰遮城的第二日,也是郑森大军论功行赏的日子,原本郑森是想等收兵回福建时,由郑经的爷爷,福建总兵郑芝龙亲自犒赏。
  
  但郑经以中原风云变幻,时不我待的理由劝阻了父亲,只是写了让他一份报捷书给爷爷,并在其中说明缘由。
  
  点将台上,郑森身披红袍,银色的铠甲在炎炎烈日之中,显得格外的耀眼,在配上他俊秀的面貌,挺拔的身躯。在将士们的心目中,他的形象,不由得高大了三分。
  
  站在第一排看着父亲的郑经,喟然长叹。
  
  “父亲果然是当主角的命,若没有我的存在,迟早也会在这片天地搅起一番风云。”
  
  就这样,在炎炎烈日之下,郑森一直面无表情的对视底下上万的将士们,将士们也同样注视他,氛围一时肃穆。
  
  半晌,郑森缓缓开口道。
  
  “将士们,你们辛苦了!”
  
  一句酝酿了许久却饱含着浓浓关切的话语,瞬间,无数人泪目。
  
  他们异口同声的回道。
  
  “大帅,我们不苦!”
  
  “大帅,我们不苦!”
  
  “大帅,我们不苦!”
  
  郑森同样感动,但他今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这些,于是挥手阻止了他们继续宣泄情绪的打算。
  
  “犹记去年与尔等誓师出兵情景,彼时,吾与尔等皆存死志,立誓,誓复台湾,救台万民于水火,扼荷兰夷之贼心于萌芽之中。
  彼时,吾军初成,既无善战之兵,亦无可用之船。奕时,吾军之力十倍弱于荷军,与之决战,本帅心知胜算颇少,若非心怀救亡图存之志,亦难以支撑。”
  
  郑森停了下来,似乎是在回忆,所有经历过那段时光的将士们的目光也停了下来,与他一起在回忆着那段既迷茫又痛苦的时光。
  
  “然天无绝人之路,我虽觉实力不济,却另辟蹊径,派施琅将军出使巴达维亚,明是下最后通牒于荷兰夷,暗来寻求荷兰夷之敌——西班牙与葡萄牙人,许之以贸易,求得船匠,枪匠。造得枪支,大船无数,以抗衡荷夷。”
  
  将士们都听的十分认真,他们许多人都不知道,原来他们乘坐的那些明显不像是明朝船只的大船,竟是施将军甘冒奇险从洋鬼子那里换来的,知道这些大家看向施琅的眼神也有所不同了,那是一种叫做崇拜的目光。
  
  “然事之成败并非完全倚仗外物。为使巴达维亚荷军与台湾荷军分而化之。吾决定仓促出兵,与之决战,期间因时尚短,吾军未能造得如台荷夷那般大船,火炮数量亦不及其半数之多,唯丈将士用命,乘小船背负炸药于荷夷之猛烈炮火中徐徐前行,期间阵亡之将士无数……
  
  ”
  
  郑森将整个过程说的十分详细,许多亲身经历过得将士们都泪流满面。
  
  特别是当他说到,他们漂泊海上遇到台风的那一段,同在那条船上的马小、朱魁三还有范同等人,皆是热泪盈眶,特别是范同,他早已经泣不成声。
  
  而郑经却在一旁和一个“陌生人”说道,
  
  “先生真不想让父亲说出您的事迹?要不然,您的功劳可就要让那个叫张一文的士兵领走了,这可是那场战役的头功,足可以官升三级,从此在我郑家军里平步青云。”
  
  “不用了,世子需要的是年轻的人才,我这半截身子都入土的老朽,这点微末之功,就让给有为之士吧。”
  
  郑经笑着说道:“今日小子才知,何斌先生是何等的品性高洁。小子听闻爷爷当年有恩于您,您为了报恩才甘愿潜伏在荷兰人那,这一去就是二十年。如今事已毕先生打算何为?”
  
  “这……老夫还未曾想好。”
  
  何斌犹豫的模样,让郑经明白他其实并不想退隐,依旧想为郑家“抛头颅,洒热血”。
  
  郑经紧紧握住他的手,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看重。
  
  其实他心低,也默默吐槽道。
  
  “能不看重么?这么一个天生的谍战头子,不给他榨干了利用价值,怎能轻易放手?”
  
  当然,话不能这么说。
  
  “先生,您比我父亲还大一辈,又是我爷爷的心腹,我想叫您一声何爷爷。”
  
  看着郑经稚嫩真挚的眼神,感受着紧紧握住他的温润的小手,何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说实话,他在荷兰人身边二十年,期间察言观色,装腔作势的功夫,学的自然是炉火纯青。
  
  但就是他也不敢肯定,郑经这一番“表演”,究竟是出于真心,还是只是想利用他一番。
  
  不过他也不会想那么多。
  
  “小公子,我可当不起您这一声爷爷。”
  
  郑经:“欸,若无何爷爷充为内应,我父怎么能轻易大破荷军。要我说,收复台湾,其功劳,皆有一半是何爷爷的。况且,我父亲之后又要大用爷爷。
  施琅师傅毕竟有大将之风,不能常常陷入繁杂琐事之中。
  我郑家军所有的暗谍,探子,都将交于何爷爷管理,请何爷爷切勿推辞。
  ”
  ……
  
  虽然为父亲网罗了一个这么重要的人才,郑经当然没有闲着。
  
  不过他不是要忙台湾的琐事,台湾的事,父亲都亲自打理,另外在台湾招募了一批有童生,秀才功名的文人。
  
  此时此刻,台湾一共有人口数十万人,其中汉人只占三万多,高山族人有十几万,其余的都是大肚国人口。
  
  虽然经历了战争,但是最大的胜利果实赫然被巴则海族的大长老摘取了,此时他已经继位为新的国王。
  
  郑森正在烦恼该如何处理,巴则海的事。
  
  而郑经也在思索着,该怎么样把日月潭,化为禁地,毕竟那里关系到他的过去。
  
  下午,他们开了一个简单的首脑会议,参与的人有郑森、郑经、施琅、朱霸、万礼、朱无常等郑家军主要大将,同时还邀请了高山族族长,台湾汉人的代表郭怀义将军,如今他已被郑森正式封为游击将军。以及新任郑家军谍战司司长的何斌。
  
  
  会议内容主要就是探讨大肚国该怎么处置。
  
  郑森首先不发表意见,让大家踊跃发言,想听听众人的意见。
  
  施琅、郭怀义等性子沉稳些的大将还在沉思时,性子急躁的朱霸却忍不住了。
  
  “要我说,大家都别想了,就打他奶奶的,荷兰夷我们都给灭了,还怕对付不了一个被荷兰人差点灭族的大肚国?依我看把他们都给消灭了得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朱霸这次的话虽然很霸道,却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包括万礼和郭怀义,他们久在台湾,也知道大肚国那些野人的确是烧杀抢虐,无恶不作。
  
  但是,高山族族长的脸色显然有些不好看。
  
  郑森见状当然明白是为什么,他们与大肚国的各族同为台湾的土著,郑家军的大将们动不动就要灭人家全族,他们高山族这是与郑家军关系好,若是有一天他们闹翻了呢?他怎么不会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呢?
  
  
  郑经也明白了这深层的含义,他早就明白种族关系不是那么轻易能解决的,就拿他前世而论,那些个少数民族,还不是天天有人闹独立,直至他穿越前还没解决。
  
  所以他的面色也开始阴沉了下来,因为他知道这事要处理不好,就是整个台湾将来都会分裂。
  
  突然,他感觉到一双柔若无骨的小手出现在他的肩膀上,轻轻的为他按着,郑经当然知道这是谁,就在高山族族长和父亲说的第二天,他就把他的女儿娜依给送到郑经家里,美其名曰给郑经当丫鬟。
  
  郑经当然不想要,他可不是傻子,让这高山族的千金大小姐,来伺候他?可别逗了,他可不想家里供一个祖宗。
  
  但是,拒绝是无效的,在父亲噬人的目光注视下,他哪里还能不明白父亲的意思,只得唯唯诺诺的手下这个“负担”,并再三保证,一定会好好照顾她,这才让父亲满意的收回那令人心颤的目光。
  
  然而,令郑经没想到的是,娜依居然什么都会干,每天郑经的房间上下都被她处理的仅仅有条。这又让找不到借口“开除”她的郑经,烦恼万分。
  
  这次的开会原本是不打算带她来的,只是她听说她的父亲也会来,就求着郑经答应,虽然郑经自认为从来不是一个怜香惜玉的君子,也架不住,她每天的温柔攻势,也就半推半就的同意了。
  
  在会议上,她始终乖巧的站在郑经身后,一言不发,这让郑经很是满意。
  
  会议到目前为止,除了朱霸将军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后,其他人始终没有阐述一个新的立场。
  
  也就何斌这个半个文人,说了一句,灭种亡族有违天和,建议父亲击败他们后,改土归流,让他们回归到郑家军的直接统治之下,并且他还建议父亲,对投降土著一视同仁,不要区别对待,如此以往,不过数代,汉人在台湾的统治就会稳固无比。
  
  他的这番话,没人回应,大家都齐刷刷的看着高山族族长的脸色。
  
  看的高山族族长是胆颤心惊。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