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郑氏 / 104.合纵又连横,毒计夺揆一

104.合纵又连横,毒计夺揆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
  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
  ……”
  热兰遮堡内,揆一原本想着郑家军久攻不下,必会退兵。
  没成想,堡外却传来郑家大军如猛虎怒吼般的歌声,虽然他们大都不懂这其中含义,但此时从他们嘴里唱出来的,定然不是什么好的东西。揆一心里如是想到。
  
  “总督阁下,这些黄皮猴子在唱什么?属下怎么一点也听不明白。下面的士兵也有些骚动了。”
  
  手下副官问道。
  
  “他们在攻城。”
  
  揆一很肯定的说道。
  
  “什么?”
  
  他往外看去,见不到一丝硝烟。揆一又解释道。
  
  “他们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想让我们丧失勇气,自己出来投降。哈哈哈!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们那我们毫无办法,只能用这种雕虫小技来乱我军心。”
  
  他哼了一声又继续说道。
  
  “他郑森岂知我大荷兰帝国经历过得艰险何其之多也,我们内心之坚定不是任何人所能打倒的,虽然他的力量比我们强大,但他们永远只能征服我们的人,而不能征服我们的心。
  
  传令下去,黑暗必不会长久,光明永远与我们同在,我揆一亦与大家同在,与光明同在!”
  
  揆一的话语成功的激励起荷兰士兵的士气,但郑森父子真的只是想要用四面楚歌之计吗?
  
  没错,这只是一个目的,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掩盖,他们之前的作战计划,从1645年5月4日上岛至今,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月时间,郑森和郑经早已知道中原此时风云变换,不能再拖下去了,必须速战速决。
  
  但又不能把所有力量损耗在这里。
  
  ————
  
  歌声依旧每日响起,不仅鼓舞了士气,也对荷兰人守城造成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影响。
  
  翌日,郑军惯例攻城结束。
  
  揆一的脸色显然有些不太好看,因为被郑家军唱歌所带来的士气影响,他发现今天守城竟然多死了两个人,早知道他们一共也只有800多人,这样死下去,不用一年,他们就得没人了。
  
  “巴达维亚的总督为何还不派兵支援!!!我就快要只撑不住了呀!到时候国王陛下责怪起来,你还能跑得了惩罚!”
  
  揆一有些咬牙切齿的诅咒着巴达维亚总督。
  
  而他不知道的是,巴达维亚总督此时也在责怪他。
  
  他早在半个月前就收到了揆一的求援信。
  
  之所以没有派出兵马,是因为很不巧,他所在的辖区汉人正在造反,这不是第一次有这样的事情,早在大明万历年间,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就发起过多起,屠杀汉人的事情,原因很简单,汉人人口太多,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对这里的统治。
  
  而巴达维亚比台湾要重要的多,毕竟马六甲海峡是去往亚洲的唯一通道,台湾丢掉国王最多会责难,但是问题还不大,要是这个通往亚洲的通道没了,等他回到荷兰,那不死也要脱层皮。
  
  可世上的事情哪有有这么巧合。不过郑经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情,因为这是郑森在调兵到台湾时,让施琅偷偷办的一件事情。
  
  施琅出使过台湾,对那里汉人的生存情况很是了解,那里不仅有许多福建广州过去的移民,甚至还有前朝南宋过去的移民。
  
  但他们的日子都过得十分悲惨,荷兰人和西班牙,葡萄牙等外国人,根本没把中国人和当地土著当成人看,他们就像西方人豢养的猪,不仅要承受高昂的赋税,还有数不清的劳逸,如不是荷兰人需要勤劳的中国人来替他们种田,他们早就不能活下去了。
  
  这样的“大环境”也给了施琅太多的空子可以钻,他早在第一次与郑经见面时,就听到过郑经拿下台湾和东南亚作为基地的谋划。
  
  虽然他不太明白这蛮荒之地有什么用处,但还是听从了他的意见。
  
  到了苏门答腊岛后,就四处结交那里的“大户”,和一些有名望的人。
  
  后来在那里打听到了,这东南亚的汉人有一个叫做赵仇的人,在当地五万汉人中颇有名望,还有前朝皇室血脉,顿时就与他联系起来。
  
  赵仇原来不叫赵仇,而叫赵炳康,但当他幼年时,一家都死在万历年间的那场起义中,唯有他和一个乳母逃过一劫,自然恨荷兰人入骨,说这些年苟且偷生都是为了报仇,得知施琅的身份后。自然是王八对绿豆——看上眼。
  
  知道他图谋台湾的计划后,两人约定好攻守同盟,郑家军攻取台湾时,他就要负责牵制巴达维亚的荷军。
  
  就是这样,当郑森说出他将要出兵的消息后,他就向郑森禀报了这件事,郑森听后还直夸施琅有远见,施琅却说这都是郑经的功劳,不然他也不会留这么一个暗手。
  
  而郑经却还不清楚这件事,不是他们要有意瞒着他,只是郑森觉得这并不是多大的事情,没必要让还是“孩子”的郑经,思虑太多。
  
  如果让郑经知道的话,一定会大声“惊呼”,错失了一个大好良机,一个有机会得到整个巴达维亚的机会。
  
  拿到完整历史资料的他,可是知道巴达维亚的荷军也仅仅只有万把人,只是他们如同无根之萍,除了雇佣了一些日本浪人雇佣兵就没有后续支援,至于本地的土著兵,那更是不堪一击。
  
  郑经早就从史书上得知了当地的土著居民情况,在那边的人,由于风调雨顺,气候适宜,土地一般一年三熟,他们甚至不用辛勤劳作,只往田里撒上一些粮食种子,就能有数不尽的稻米可以吃。
  
  所以,那里的人特别懒惰,而且这种懒惰是天生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懒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荷兰人用鞭子抽,用杀头枪毙的办法威胁,他们也大多无动于衷,这样的人种,就是卖做奴隶也不值什么钱,在美洲的那些大农场主也不会买这些赔钱货。
  
  所以荷兰巴达维亚总督科恩,宁愿留下不听话爱闹事但勤劳朴实的汉人,也不愿意用这些只知道混吃等死的土著。
  
  但这些不是郑经现在所关心的。
  
  他现在在做着一件大事。
  
  ————
  就在郑家军将士久违的雄壮又苍凉的歌声响起后。
  
  “嘭!”
  
  
  离热兰遮城大概五里地的地方,传来一声巨响,一个风水先生装扮的“大师”正颤巍巍的看着郑经。
  
  “小将军,您看这次应该成了,您……”
  
  郑经此时身披战甲,威风凛凛,他自然会如此说。
  
  “有什么话,等出水了再说!怎么想回去了,我把你从陆地‘请’到这海岛上,可不是来玩过家家的,完不成我说的事,你就别回去了!”
  
  听到郑经这样的话,算命先生装扮的那人马上就急了,做出了哭状。
  
  “将军,公子,您不能言而无信呐,您大人有大量,就把小的当成一个屁放了吧。小人上有八十岁老母待养,下有三岁小儿嗷嗷待哺,他们实在是离不开小人呐!”
  
  郑经早已调查清楚他的身份,一个游方道士,一直都是孑身一人。在外招摇撞骗,专为一些地主老财看龙脉风水的,在福建也是偌大名气,想来也是有些真本事,郑经请人把他撸来就是想利用他的“专长”,为他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他知道这道士在搞不清自己的目的时,怕自己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毕竟以前为一些地主老财看风水选墓地时,也发生过一些类似的事,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墓地被一个外人惦记。
  
  “游龙道长,实话和你说吧,我说话算话,你答应我的事办妥了呢,我自然会满足你的条件,并还赠送你黄金五百两。若是办不妥呢,我也送你回去,不过这大海茫茫……”
  
  他故意不往下说,就是想吓他一下。
  
  没成想,他竟然被吓得晕了过去。
  
  “出水了,出水了,太好了,少爷,终于出水了。”
  
  地下一个大坑内,郑经的小跟班郑福突然大叫道。
  
  见终于有动静了,郑经让人用水把道士泼醒。
  
  “你快些去看看,这是不是通向那里的水源。”
  
  那道士见郑经下达了命令,也只得不情愿的为他查探。
  
  心里却不知骂了郑经多少遍。
  
  半晌,一直盯着他脸色的郑经,脸上突然也见到了一丝喜色。
  
  “恭喜小将军,贺喜小将军,这条地下河必然就是通往那里。”
  
  “道长如何敢如此肯定,就不怕还有一条河也通往那里。”
  
  郑经左看右看没看出什么名堂,只知道地下潺潺流水声。
  
  听到郑经的问话,他仿佛整个人都活了过来,瞬间变得虚怀若谷,像一个得道高僧似的。
  
  “老衲,不,呸,贫道之前让郑小施主,在此城四处,八方寻得洞口,是用了阴阳五行八卦……”
  
  听着道士开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郑经开始怀疑他和刚刚那个他是不是同一个人,这差别,实在太大了。
  
  “咳咳。”
  
  实在听不下去了的郑经无奈打断了他的话,见他“哀怨”的眼神,和意犹未尽的模样,郑经感觉有些好笑,他在考虑如果这事他真办成了,那是不是把他留在身边,毕竟也需要一个这样的人。
  
  “好了,好了,如若功成,先生要任何要求,只要经能‘办到的’,经都答应先生一件事。”
  
  听到这话,这才止住了他哀怨的模样。想想他刚才的样子,实在是让他有些不寒而栗。
  
  “郑福,你把我交给你的事办了吧这场战争,也是该要结束了。”
  
  郑经做出阴狠的模样,看到这一幕的游龙道长,不知为何,脖子不由得往后缩了缩。
  
  ————
  夜里,刚吃过饭的荷兰军队,正准备躺着休息,美美的睡上一觉,以应对明天的战争,他们互相望着对方,不知道哪几个倒霉鬼,明天会被郑家军的火炮击中,死掉。
  
  总之,他们现在都是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来活着。
  
  突然,睡在上铺的有一个士兵从床上掉了下来,口吐白沫,眼看是不活了,之后接二连三的士兵出现类似状况。
  
  赶来探查情况的揆一,刚刚过来,就听到外面传来郑家军炮火的声音,揆一此时心里哪里还不明白。他们是中了郑家军的毒。
  
  “郑森,你个混蛋!我和你拼了!!!”
  
  ……
  
  ————
  
  当然骂归骂,回归现实,四百多中毒倒地的士兵,他甚至还不清楚是怎么中的毒,但这都不重要,他此时只有一个无奈的选择,那就是向郑家军投降。
  
  哪怕他还有推挤成山的粮食,满满仓库的武器,但已经没有人了,这些都成了空谈。
  
  很快的,不再反抗做无谓挣扎的他,派遣使者举着白旗到了郑家军门下。
  
  郑经拿出那时招降揆一的条件:
  
  
  大明福建总督麾下大将郑森致书于大员长官费烈德瑞克·揆一阁下:澎湖地近漳州诸岛,乃该州所属之地。大员紧依澎湖,故此地亦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其处田产自古以来即为彼等所有并垦殖。
  
  先时,荷兰船只前来要求通商,其人于此处并无尺寸之地,余父一官出于友善指出该地,仅允借给。余父之时及后来余本人均试图一本友好之念与该公司相处,为此目的余等每遇荷兰人犯即行释放,遣之回乡,遐方诸国尤以贵公司当已洞悉,贵公司定能历述余之深恩厚意。阁下居于此地已历多年,亦必尽知此情,而余之英名阁下谅必早铭于心。
  
  现今余已亲统大军临于此地,意在不仅利用此地区,并将建立容纳众多人口之城池。你应该知道,继续占领他人之土地(此地属于余等之祖先,现传授于余)是不正当的。
  
  阁下与诸议员(若足够明智)定当明于此义,因此,如果你即来谒见余,并通过友好之谈判将城堡转交予我,那么,我将不仅对你加官进爵,赦免你等及妇孺之生命,并将允许你们保有原有财物,如果你们愿意还可以在余统治下仍居于此地。但是,如果与此相反,你们不听余言,故持异议,敌视于我,当深思任何人将不获生存,全遭屠戮;假如你们企图暗中离开尔等之城堡,逃入船中,开往巴达维亚,尔国严格之法律有禁于此,亦将处以死刑;在此情况下尔等亦无生路。
  
  你们无需在是否投降于我之问题上争论不休,也无需过多地考虑此举是福是祸,因为迁
  
  时日只会错过机会,那时你们将后悔无及,望及早作出决定。最后,我已派出十二船官兵进入尔等之城,以防止一切抢掠与混乱,这样居住于那里的人——中国人以及荷兰人——都将保有其财物,无人受害,如此一切人均将安全有保,任何人无需害怕余之官兵。
  
  ——大明崇祯十八年六月六日书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