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帝国兴衰 /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上香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上香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乾隆出了丰泽堂,走了几步就走到了勤政亲贤殿。
  此时程时正守在门口,他看乾隆过来,赶紧的把门帘掀起来,乾隆径直的走了进去。
  勤政亲贤殿是个不大的小房间,这里陈设也很简单,一铺小炕上放了张小炕桌,别的也就没有啥了,这里是乾隆单独召见大臣的地方。
  乾隆进来后,坐在炕上,端起炕桌上的茶水喝起来,他喜欢喝茶,特别是用完膳后必须喝上一杯。
  “主子,讷亲来了。”跟进了的程时对乾隆说道。
  “让他进来吧。”乾隆喝了口茶后说道。
  “嗻。”程时答应后却步退了出去。
  “奴才讷亲恭请皇上圣安。”讷亲打千请安道。
  讷亲是满族上三旗的镶黄旗人,他四十刚出头,长得很是周正,他面相严肃,平常很少笑,他办事认真,对任何人都不徇私情,是出了名的冷面佛。
  他是乾隆当王爷时的手下,也算是乾隆唯一的亲近之臣,这也是雍正帝把他当成七大顾命大臣的原因,他目前担任着总理事务大臣,还担任着领侍内卫大臣和兵部尚书,是朝廷一品重臣。
  “起来吧,外边雪还下吗?”乾隆问道。
  “回皇上,雪已经停了,不过这场雪下得太大了,都没脚脖了。”讷亲回答道。
  “突然下了这么大的雪,是必成灾,你一会儿派人通知步兵统领衙门和顺天府,让他们去京城各处查看下灾情,需要救助的就积极救助,完事后把受灾情况报上来。”乾隆吩咐道。
  “嗻,奴才这就派人去通知,皇上,咱们该起驾去雍王府了,路上的雪太大了,奴才怕路上不好走。”讷亲答应后建议道。
  “好,早点去吧,错过了时辰可不好,你去安排下,咱们马上起驾。”乾隆命令道。
  “嗻。”讷亲答应后,却步退了出去。
  雍王府是雍正梓宫(棺材)停放的地方,离紫禁城还挺远的,所以乾隆和讷亲两人都很着急。
  雍正帝是在圆明园去世的,如果按顺治和康熙的葬礼参考,他的梓宫也应该停在乾清宫。
  那里是三大殿之一,规模宏大,适合做为梓宫的停放处,因为在整个停放期间,会有很多人来吊唁,地方小了还真不行。
  雍正帝驾崩时,很多大臣也都建议乾隆,把雍正帝的梓宫停放在乾清宫。
  可乾隆却力排众议,把雍正帝的梓宫停放在了雍王府,这是有原因的。
  因为雍王府不但是雍正帝做王爷时待过的王府,也是后来他当皇上时的行宫,他在雍王府待了二十八年,把梓宫停放在那有寿终正寝的含义。
  还有就是乾隆是出生在雍王府,这样算来,这雍王府出了两任皇帝,于风水上来说,属于龙兴之地。
  而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这也属于叶落归根了。
  雍正帝属于突然暴毙,他的陵寝还没有建好,所以只能在雍王府长期停放。
  只有在陵寝建好以后,才能把梓宫安放到地宫,清朝皇室一向把陵寝看的很重,所以马虎不得。
  “好大的雪啊!”乾隆出来养心殿的大门,站在台阶上看着远处的雪景说道。
  “主子,您小心点,路滑。”吴书来上去掖了掖乾隆披着的貂皮大氅后提醒道。
  “夜报塞天同起云,凌晨玉叶遂翩纷。
  无林不作银花影,有嶂皆成冰绮纹。
  酒店旗飘近方见,僧房钟响远犹闻。
  入关廿里原秋雨,南北寒暄一岭分。”乾隆站在台阶上,望着远处即幸顺口作诗一首。
  乾隆是高产的诗人,他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这比整个《全唐诗》的数量还多。
  虽然他的诗质量不高,多数都像顺口溜,可从这也可看出,他是个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人。
  “好诗,好诗。”吴书来叫好道。
  “哈哈,还是雪好啊。”乾隆笑着说道。
  “雪好诗更好。”吴书来继续奉承道。
  “哈哈,就你会说,走吧。”乾隆说着钻进面前停放的轿子里。
  “起驾。”站在銮驾旁边的吴书来喊道。
  銮驾被抬起,这是个大轿子,十六人抬,这个轿子的轿顶为黄缎子覆盖,轿身由明黄色的呢子包裹着,连抬轿的轿杠都是镀的金色,这顶銮驾是专为皇帝在京城行走时用的,所以色彩很是鲜艳。
  这也是为了给普通百姓看的,因为平民百姓都想一睹皇帝的风采,皇上不可能在街上抛头露面,只有以这个轿子作为象征了。
  站在台阶上的讷亲看銮驾被抬起了,他用劲甩了一下手里的一个小皮鞭子,鞭子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这是启程的信号。
  銮驾前后列队的侍卫们簇拥着乾隆的銮驾向外走去。
  讷亲看队伍行动了,他把皮鞭揣进怀里,快步跟上,与吴书来一左一右护在乾隆的銮驾旁。
  这小皮鞭原是满人在关外赶牲口用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从满人入关后,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也就不用赶牲口了。
  可这样的皮鞭却没被忘记,慢慢的变成了礼仪用具,被满人用在重大活动的开场信号,比如大朝时召集百官,比如皇上出行时启程的信号。
  讷亲边走边观察着前后的队形,他此刻不是以总理事务大臣的身份,更不是兵部尚书的身份,而是以更厉害的“掌卫事大臣”的身份领导这次出行的。
  掌卫事大臣与领侍内卫大臣一样,都是正一品,都是保护皇帝安全的,可还是有区别的。
  领侍内卫大臣有六人,而掌卫事大臣却只有一人,他负责皇帝和皇后出行时的安全保卫工作,可以说是皇上最为信任之人。
  而且他可以不通过其他领侍内卫大臣,随时调动侍卫处各处的侍卫,所有说,他的权力要大于领侍内卫大臣。
  讷亲从雍正五年开始担任掌卫事大臣一职,到现在差不多有十年了,而且还是担任两朝皇帝的掌卫事大臣,这在清朝的历史上很是少见。
  这得益于雍正和乾隆对他的信任,也得益于他严谨的组织能力,因为像今天这次的普通出行,他在半个月之前就要开始策划。
  从紫禁城到雍王府的这段路,他走了好几遍,在重要路段都派了侍卫守护,以期做到万无一失。
  紫禁城到雍王府有十多里路,其中要穿过两座集市和三个胡同,走过一片树林,路过两个池塘,三里是土路,四里是黄沙路,还有三里是石板路。
  这些都装在了讷亲的脑袋里,他甚至闭着眼都能走个来回。
  因为早做了出行的准备,特别是把两座集市关闭后,乾隆出行的这支庞大的队伍,在午时之前,才得以顺利的抵达了雍王府。
  虽然讷亲心里有数,可到了雍王府时他方才松了口气,因为雪太大,路上很是走了,好悬没错过了上香的最佳时间。
  如果真的到了午时才赶到的话,对于乾隆来说是大不孝,而对于讷亲来说可是重罪。
  雍王府里的众太监们早就准备好了,他们看见乾隆走进来,赶紧的把点着的香递到乾隆手里。
  乾隆接过香,摆了三拜,然后递给旁边的太监,由他插进梓宫前的香炉里。
  乾隆跪下磕头,他行的是三拜九叩的大礼,行完礼后趴在拜垫上放声大哭起来。
  这也是祭祀的礼仪之一,因为死的是自己的亲爹,所以需要表现的悲痛些,有没有眼泪是次要的,最起码是要嚎出来。
  “皇上节哀。”旁边的太监说着把乾隆架起来。
  这是劝哭的,因为没人劝,乾隆是不好自行停止,自行起身的,那样显得不孝,也是不懂规矩。
  乾隆站起身,抹了一把眼泪,他虽然在这梓宫前哭了无数次了,可每次都感到很是悲伤。
  因为雍正帝是突然的暴毙,乾隆觉得可惜,还有就是父子的感情很是深厚,乾隆是舍不得他这个父亲的。
  乾隆刚侧身站到一旁,突然听见门外传来哭嚎声,声音很大,震得他耳朵嗡嗡响。
  乾隆赶紧转头向外观看,只见一个人爬了进来,他边爬边嚎,而且还不住的用额头撞着地。
  “李卫。”乾隆定睛一看,忍不住自言自语道。
  “世宗啊,臣李卫来看您来了,您睁开眼看看臣吧,您咋那么狠心丢下臣就走了啊。”李卫爬到雍正帝的梓宫旁,抱着棺材哭喊道,声音很是悲切,是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嚎。
  “李大人节哀。”刚才架乾隆的太监上前去拉李卫。
  “不要拉我,让我随世宗去吧,世宗驾崩了,我活着还有啥意思啊。”李卫挣扎开太监的手继续哭嚎道。
  “李大人,别哭坏了身子。”讷亲也上去劝道。
  李卫不理讷亲,在地上打着滚,哭嚎的声音更大了。
  “李大人,这样哭法不合礼数,还是起来吧。”讷亲继续劝道。
  “我不想活了,世宗,你把我带走吧。”李卫边哭嚎边用头撞棺材。
  “李大人啊。”乾隆走过去,一把抱住李卫,大哭起来。
  俩人抱在一起嚎啕大哭,他俩的哭声是发自内心的,听着很是悲痛。
  周围的人都跪下跟着一起大哭,一时间,雍王府被哭声淹没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