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至强大宋 / 第七十一章争论

第七十一章争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没错。”
  赵桓说:“攘外必先安内,现在金军暂时和我大宋罢兵,朕要趁着这个功夫,先把钟相杨幺的外围给剿了,你对他们熟悉,所以,这个胆子只能你来挑。”
  “皇上,造一支水师难度很大,绝非几日之功,臣恐怕水师还没打造出来金军就又会南下,到时候举国再次抵御金军,这水师就会搁浅。”韩世忠担心道。
  “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朕这心里已经有数了,就算金兵再次南下,也没有你什么事,你只管替朕练水师,但是有一点,朕什么都不会给你,全都要你自己来。”赵桓说。
  韩世忠心里惊讶,这等于是私募军队,乃是谋逆的大罪。
  “皇上,这万万不可,太祖有言,私募军队按叛国论处,臣不敢。”韩世忠脸上吓得大汗。
  “哎,这怎么能是私募军队呢,这是朕让你募的兵。”赵桓笑道:“朕什么都不给你,还要让你打造一支水师,这不是强人所难吗?朕能帮的就只有把你扔到富庶繁华的江南,其余的事情还要靠你自己,朕有一点必须得跟你说明白,不准动老百姓,这是朕的底线,其他也就无所谓了,对了,朕再给你派一个人,你在明让他在暗,你们相互帮衬着,朕相信,你们绝对能办好。”
  “再派一个人?谁呀?”韩世忠问。
  “这个容朕卖个关子,明天你就知道了,你现在就好好的逛逛汴梁,等朕明天的回话。”
  韩世忠点点头说:“谢皇上,对臣的信任,臣一定完成皇上交待的任务。”
  韩世忠说完退下去。
  赵桓喊道:“温平,去把李纲给朕找来。”
  “皇上,不用找了,臣就在门外。”李纲连忙进来。
  “李爱卿你没走啊?”赵桓问
  “臣是想走,可是臣在外面碰到了一位好友的女儿,就没有走成,在外面说话来着。”李纲笑道。
  “你好友的女儿?是谁。”赵桓接着问。
  “折可求之女折秀英。”
  “折可求?”赵桓仔细回想,折可求应该是折太君的后人吧。
  “回禀皇上,折可求为保太原,被完颜娄室斩于马下,折秀英为保父仇,鼎力支持吴玠将军打退金军,功不可没,不过,她好像对他父亲的死耿耿于怀,说是要找皇上讨个说法?”李纲说。
  “找朕讨个说法?”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她人呢?”
  “就在殿外。”
  “宣她进来。”
  “是。”
  李纲出去传话,折秀英立刻迈步就进来。
  赵桓上下打量折秀英,小女孩长的很漂亮,身段也好,五官秀气,个头足有一米七左右,身穿一套白色秀缎,衬托出女子该有的曼妙身姿。
  “你是折秀英?”赵桓问。
  折秀英这时候心中再有气也不敢朝赵桓发,武将嘛,保家卫国,就是死了也是死的光荣,看她看到赵桓也就把心里的想法暂时压下去了。
  “民女折秀英见过皇上。”折秀英施礼。
  “呵呵,李纲大人说你要为你父亲的死来向朕讨个说法?”赵桓问。
  “皇上,小女子斗胆,是想向皇上为我父亲讨个说法,不仅是我父亲,还有我哥折彦文。”折秀英年纪不大,这口气说出来全是质问的理由。
  赵桓听得哈哈大笑。
  这一笑直接把折秀英笑蒙了:“皇上为何发笑?”
  赵桓问:“你今年多大?”
  这赵桓也是没溜儿,如果在现代问一个女孩多大,女孩子兴趣会告诉你,可是在古代要是问女孩子多大,那就是等于问人家的生辰八字,女孩的生辰八字只有定亲的时候才会说出来,赵桓也不知这个道理,张口就问。
  折秀英也不好意思不回答,皇上那是天子,天子问你问题你必须回答,不回答那就是抗旨,折秀英现在还属于是待字闺中,这生辰八字只能告诉媒婆,别人不行。
  折秀英一度认为,这皇上肯定没有安什么好心思,这心里就有火气了,说:“皇上,您确定要问我年纪吗?”
  “怎么,不能问吗?”
  “皇上如果想知道,我就告诉您。”
  赵桓心里犯嘀咕,不能问吗?这有什么规矩?想了半天也没有想起来什么。
  看着赵恒不说话,折秀英说:“我今年十七岁,四月初八的生日。”
  赵桓想了半天也没有想起来有什么可忌讳的,又听的折秀英报上岁数,他心里感叹,才十七岁,就能驰骋沙场,现代的女孩子十七岁还在上学呢。
  “十七岁?花一样的年纪。”
  赵桓这句话说的折秀英满脸通红,不但知道了人家的生辰八字,还把人家女孩子比喻成花,这在古代就算表白了。
  折秀英看了看赵桓,心里竟然泛起一丝涟漪,吓得她连忙守稳心神,暗自告诉你那是皇上,不可乱了礼法。
  “皇上,秀英此番前来是想代替我父和我哥给皇上带一句话。”
  “什么话,请说。”
  “关陕乃是大宋的西大门,无论如何请皇上不要放弃。”
  “这点朕知道,朕已经派重兵把守了。”赵桓以为她要说什么,原来是这一个。
  “再一个?”折秀英有些脸红,毕竟是给父亲和哥哥正名,也不知皇上会不会答应。
  “再一个什么?”赵桓问。
  折秀英心里一横,算了,早晚都有这一问,自己来京城不就是想问问吗:“皇上,我父和我哥哥均为大宋捐躯,请问皇上,对他们两个人有什么评价?”
  “评价?”
  这讨说法的话题来了,不过,赵桓现在心里真是乱了套了,折可求降金,这还历史上写的,折彦文对朝廷心灰意冷,带着残部则直接回到了河东老家。
  对于折秀英,赵桓真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也没办法评价,他不知道折可求是否死了,也不知道折彦文是否回到了河东老家,现在什么事情都是一个未知数,赵桓实在不好下定论。
  “怎么,皇上对有功之臣还存有什么偏见?”折秀英心中怒气而生,果然武将地位地下,连皇上都如此的不看好。
  见折秀英满脸怨气,赵桓连忙安慰,说:“折家姑娘,听朕说,朕以为你父亲和哥哥这件事还要从头商议。”
  这下折秀英心里的火噌一下就冒上来了,这皇上为什么如此小气,只是评价一下都不敢吗,他们又不可能造反,这样的皇上,还保他干什么?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