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0435章 怎么不算呢?

第0435章 怎么不算呢?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go-->    略有些刻意的将话题岔开,又借口‘手里有事’,赶在老娘还没来得及挽留的时候,刘盈便逃也似的离开了长乐宫,催促着御辇,迅速驶回了未央宫。
  
      回到未央宫,看到自己熟悉的宣室殿,坐在那方陪伴自己多年的御榻之上,刘盈才在心中长松了一口气,心中一块大石也稍落地。
  
      ——吕雉想干什么,刘盈一眼就能看出来!
  
      倒也不是说,过完这些年的共处,让刘盈真的对这位母亲,达到了登峰造极程度的了解;
  
      而是今天这件事,吕雉在刘盈的前世,有前科!
  
      “怎么这一世,老太太还是生出那念头了?”
  
      “嘶~~~”
  
      “不应该啊······”
  
      满是惊疑的坐起身,琢磨不定的伸出手,在御桉下翻找一番;
  
      找到想要找到竹简,刘盈便皱紧眉,细细翻看起那卷《太祖高皇帝功侯年表》来。
  
      “建成侯吕则······”
  
      “——五千一百户······”
  
      “丽侯吕台······”
  
      “——二千二百户······”
  
      “洨侯吕产······”
  
      “——一千七百户·········”
  
      仔细查看着手中的竹简,又掰起指头算了算,刘盈心中也已大致有数。
  
      作为吕氏外戚第一代,即当朝太后吕雉那一代的两位男丁,已故周吕令武侯吕泽,留下了吕台、吕产这两个儿子。
  
      而这两个儿子,都因为周吕令武侯吕泽‘战殁代北’‘死王事’的缘故,被太祖高皇帝分别恩封为丽侯、洨侯。
  
      至于前些年,才刚去世不久的建成康侯吕释之,则有吕则、吕种、吕禄这三个儿子。
  
      其中,长子吕则,已经继承了建成侯的爵位,次子吕种,则仍担任长乐宫卫尉;
  
      老三吕禄,更是以‘安东郡守’的名义,全掌朝鲜半岛一应事宜!
  
      真要说吕氏外戚,有哪几个拿得出手的子侄男丁,也就是这五人了;
  
      可这五人当中,已经有三人位彻侯之列······
  
      “母后的意思······”
  
      “吕禄?”
  
      “还是给吕台、吕产、吕则溢封?”
  
      满是疑虑的发出两声疑问,刘盈也终是将手中的竹简丢回御桉,满是愁苦的在榻上躺下身来。
  
      “吕台、吕产、吕则,本就是彻侯,就算要溢封,也总得有个由头吧?”
  
      “非要说过去这些年,有那个人立下了些许功劳,能达到‘借口此事封侯’的程度······”
  
      “——那也就是吕禄了?”
  
      如是想着,刘盈便稍侧过身,从御桉下又翻出一卷竹简,侧躺在榻上,细细查阅起来。
  
      不是吕氏,除吕禄外,没有其他‘还没被封侯’的子侄;
  
      而是在母亲吕雉,在前世的‘前科’之后,这一世又放出类似的画风,让刘盈实在有些不敢想。
  
      因为即便不查阅资料,吕氏外戚的人员组成,也依旧毫无差错的纂刻在刘盈的脑海当中。
  
      ——吕氏一代:吕太公吕文;
  
      吕氏二代:周吕令武侯吕泽、建成康侯吕释之,女卷吕长驹、吕雉、吕媭。
  
      二代的兄弟姐妹五人当中,吕媭嫁与舞阳侯樊会,可以暂且排除。
  
      当朝太后吕雉,也并没有像姐姐吕长驹那样,生下‘吕氏’的子女,所以也可以排除。
  
      而剩下的兄妹三人,却衍生出了许多许多许多个‘吕氏三代’子弟······
  
      周吕令武侯吕泽、建成康侯吕释之,自是不必赘述:贡献了吕台、吕产、吕则、吕种、吕禄五位‘三代’男丁。
  
      需要着重讲一下的,便是过去默默无闻,却在‘传宗接代’一项上,为吕氏开枝散叶,不求质量、只求数量的吕长驹!
  
      众所周时:不同于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女子,吕长驹并没有外嫁,而是从适合婚配的年龄开始,接连招了好几个赘婿,也就是上门女婿。
  
      而这些上门女婿,大都为吕长驹播了种,便因为违反法律,而被抓去修长城去了。
  
      ——没错;
  
      ——无论是在数十年前的嬴秦,还是如今的刘汉,男子入赘,都是犯法的。
  
      而且是重罪!
  
      因为男子入赘,意味着国家少了一个户口、一个家庭;
  
      而且男子入赘倒插门,也与这个时代的普行观念严重不符。
  
      也正是这几位甘愿为吕氏‘开枝散叶’的赘婿,为吕长驹,这个往日不显山、不漏水的女卷,成为了吕氏开枝散叶的人柱力。
  
      吕长驹长子:吕平!
  
      吕平之子:吕荣!
  
      吕长驹外弟:吕婴!
  
      吕婴之子:吕他!
  
      吕长驹次子:吕胜!
  
      吕长驹三子:吕更始!
  
      吕长驹之婿:吕忿!
  
      掰着指头算下来,吕长驹一个‘一辈子都没嫁过人’的妇人,便为吕氏,增添了这足足七位男丁。
  
      吕泽两个儿子、吕释之三个儿子、吕长驹七个‘子侄’,加在一起,可就是十二个人了。
  
      够夸张了吧?
  
      嘿······
  
      ——吕氏四代子侄,正在路上!
  
      吕台长子:吕嘉!
  
      吕台次子:吕通!
  
      吕台三子:吕庄!
  
      吕产长子、次子;
  
      吕则长子、次子、幼子;
  
      吕种长子;
  
      吕禄长子、次子、三子、幼子·······
  
      再算上吕长驹贡献的四代······
  
      毫不夸张的说:刘盈今年,才刚二十二岁;
  
      而在吕氏外戚男丁当中,年龄大于十七岁,即‘和刘盈年龄相彷或比刘盈年纪大’的男丁,便有不下二十人!
  
      而今天,老太后在长乐宫,当着刘盈的面所展露出的意图,却无疑是让刘盈,暗暗感到有些心惊肉跳了起来······
  
      ——封王?
  
      嘿!
  
      封王是不可能封王的~
  
      这辈子都不可能封王的~
  
      打仗又不会打,就是搞这种裙带关系,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
  
      做彻侯的感觉就像回家一样,在宣室殿里的感觉,比家里感觉好多了!
  
      朝野内外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
  
      咳咳咳咳······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除非你姓刘,否则,就千万不要谈‘封王’二字!
  
      太后也不行、吕氏也不行!
  
      好家伙~
  
      合着太祖高皇帝,花费整个七年皇帝生涯,是给你这外姓腾地方?
  
      宫中这些个嗷嗷待哺的皇子们,是留给你一个外姓当马仔的?
  
      别闹了······
  
      这汉家啊,他姓刘~~~~
  
      “封王免谈;”
  
      “封侯么······”
  
      “嗯······”
  
      “价码合适的话,倒是可以商量商量·········”
  
      独自躺在御榻之上,漫无目的的到处这么一声自语,刘盈面上的神容,也稍微轻松了一些。
  
      诚然,先太祖高皇帝驾崩之前,曾经和元勋功侯斩白马而歃血誓盟: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令,天下共击之。
  
      使黄河如带,泰山如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将太祖高皇帝白马誓盟时的誓言拆分开,其实就是一下三点;
  
      ——非刘姓不得为王;
  
      ——非有功不得为侯;
  
      ——即为王、侯者,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而针对这三条誓言,第一条,是绝对没有商量余地的:某人姓不姓刘,也完全没有斟酌的必要;
  
      至于第三天,即‘王、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也同样不容置疑。
  
      因为这,是刘汉社稷的开国之君,给开国元勋做下的承诺。
  
      哪怕为了兜住太祖高皇帝的老脸,这个规矩,都必须由世世代代的后世之君坚守。
  
      最起码,也要那酂侯、留侯、平阳侯等几家元勋,时不时‘复其家’‘复其国’,做做样子。
  
      而在太祖高皇帝的这三条誓言当中,唯一一条值得玩味,也多少留有些许操作空间的,无疑便是地恶天:非有功不得为侯。
  
      有功劳的人,才能做彻侯,没有功劳的人,绝对不能做彻侯。
  
      乍一眼看上去,这一条似乎也和‘非刘氏不得为王’一样,属于毫无难度的判断依据。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里的功劳,具体指的是什么?
  
      当然了,作为太祖高皇帝刘邦亲自选定的继承人,刘盈当然十分清楚:先帝的意思,是‘军功’。
  
      也只有军功,能被这位看似懒散,实则几位倨傲的开国之君,称之为‘功劳’。
  
      但眼下,太祖高皇帝,早已经埋入长陵,坟头草都长好几丈高了!
  
      这里的‘有功’,谁又能做出准确的解读呢?
  
      ——像少府梧侯阳城延那样,一手建成长安城,以及长乐、未央两宫,又接连担任郑国渠、酂渠的总工程师,这算不算功劳?
  
      再有:未来的某一天,一个走了大运动傻大个,在天下某个角落的河边,降到了遗失多年的周王鼎!
  
      那这个把周鼎献给朝堂中央,献给汉室的傻大个,算不算有功劳?
  
      说到底,还不就是刘盈的一句话?
  
      ——刘盈说有,那就算是踩死了一只蚂蚁,也能被鼓吹成‘征战沙场’‘死战不退’!
  
      反之,刘盈说没有,那‘上朝时左脚先埋进宣室殿’的罪名,也足以将一个人的政治生涯完全毁去。
  
      虽说如今的刘盈,不大可能做出这样败人品的事,也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流氓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但理就是这么个理。
  
      至于刘盈与吕氏达成某些不为人知的协议,并付出三五个彻侯爵位的代价,看上去或许有些‘乱命’的嫌疑;
  
      但实际上,除了‘武功侯’之外,汉室天子将外戚,或是自家子侄封为‘恩封侯’,也早已是由来已久的事了。
  
      ——旁的不说,就说如今的吴王刘鼻,以及刘鼻的弟弟刘广!
  
      这兄弟二人,对宗庙社稷,有个屁的功劳?!
  
      非但没有功劳,这两人的爹,甚至还在代王任上,做出过在匈奴犯境时‘闻风而逃’,抛弃整个国家逃回内的事情!
  
      真要较起真,也就是当年,刘盈亲自出征,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的时候,当时的刘鼻在偏路军打了一拳酱油。
  
      然后呢?
  
      ——打了一圈酱油的合阳侯世子刘鼻,就被太祖高皇帝封为了沛侯!
  
      ——沛侯!
  
      !
  
      ——那可是沛邑!
  
      !
  
      ——是太祖高皇帝起家的龙兴之所!
  
      !
  
      !
  
      若单只是如此,那倒也罢;
  
      结果英布的叛乱刚一评定,刘鼻连自己‘沛侯’的敕封诏书都还没捂热,便有因为‘平灭淮南有功’,而被光速封为了吴王!
  
      这事儿,你找谁说理去?
  
      说起来,刘鼻这都还算好的,起码人家再怎么不堪,也确确实实立了点武勋。
  
      虽然实际上,就是在平乱过程中打了一圈酱油,压根没立下什么具体的武勋,但对外稍微粉饰粉饰,上一上春秋笔法,也总能说成是刘鼻‘英勇杀敌,因功封侯、封王’。
  
      但刘鼻的弟弟刘广,却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在家中坐,喜从天上来了。
  
      ——淮南王英布的叛乱平定之后,新鲜出炉的沛侯刘鼻,被光速敕封为吴王;
  
      而后,太祖高皇帝便脑门一拍:哎呀~
  
      我二哥的两个儿子,居然都不是彻侯了呀~
  
      这怎么行?
  
      既然老大做了王,那这彻侯的爵位,就给老二吧!
  
      就这样,从出生那一天,一直到刘鼻获封为吴王的那一刻,都从没有干过哪怕一件有用的事,甚至连‘帮自己的叔父、太祖高皇帝刘邦修剪胡须’这样的事,都从来没做过的刘广,被封为了德侯······
  
      呵······
  
      ‘德’侯·········
  
      合着只要姓刘,就可以什么也不干,便得封为‘德’侯了·······
  
      对于这奇葩的兄弟俩,尤其是‘天降彻侯礼包’的德侯刘广,刘盈自然是怀恨已久。
  
      但话又说回来,刘鼻、刘广兄弟,尤其是德侯刘广这件事,以及其他类似的事,如当年的羹颉侯刘信之类,也已经足以证明:将毫无功勋,尤其是毫无武勋可言的宗亲,以纯粹‘恩封’的名义敕封为侯,是太祖高皇帝曾经做过的事。
  
      太祖高皇帝做过,自然也就证明:刘盈效彷太祖高皇帝,是可以有先例作为参照、凭证的。
  
      至于‘吕氏不是刘氏,外戚不是宗亲’的问题,对如今的刘盈而言,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反正是恩封,有没有武勋都无所谓,娘家亲戚,就不算亲戚了?
  
      嗯······
  
      怎么不算呢?
  
      82中文网
  
      <!--over-->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