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飘零阁 / 第十二章:兵祸连连

第十二章:兵祸连连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黑鹰堂叛军击溃瑞亲王后,一路向都城开进,经过几次交锋后,已控制了近二万活死人和五万的叛军,褚惟、钟肖、李顾桐和前西楚征东将军袁骞四人领军,浩浩荡荡开进。
  西楚,都城,宫中人人自危,明帝得知瑞亲王阵亡后,整个人垂头丧气,宫中还不停收到叛军攻来的军情,内阁首辅江直彦,兵部尚书洪石建及禁军统领向无恒都建议明帝先撤出成都,号令国内各部,整军再和黑鹰堂一战。此刻都城内只剩下半支城防军一万余人和禁军三万人。要想守住成都,的确颇难。但撤出成都,西楚历经十一世从未有过,黑鹰堂邪术颇为恐怖,眼下国中叛军四起,他也没有足够的信心能挥军回来收复成都。明帝勤勉仁厚,多年来自问无愧于西楚百姓,如今这般场景,无颜面对百姓和西楚列祖列宗。他想死守成都,和西楚共存亡。但三名重臣此刻都建议撤退,他颇为无奈,考虑良久后,决定等待三日,如唐毅带唐家府兵赶来,那就里应外合奋力一战,如三天内唐毅未能抵达,就撤出成都。三人见明帝坚决,也只能如此,洪石建和向无恒都出宫去部署防御,江直彦则是留在宫中,调遣城中一切力量支援。项恒则是一路赶回都城,他为了避开叛军,一直绕到南城门才入城。他匆匆进宫,见到明帝,明帝告知他,等待三日,他颇为忧虑,唐毅三日内要突破涪安颇有难度,但见到明帝坚决,他也没有多说什么,赶去北城门,协助洪石建和向无恒防御。
  东越,夷陵关,连日暴雨,范不易没有选择主动出击,凭借夷陵关防御,吴家府兵并没有太多办法,在关口驻扎后,攻了几次关隘,范不易叛军占据优势。吴家也没取得什么战果,就停止了进攻,巩固驻地防御,等待宣仝大军到来。华景承只身来到军中,吴洛看到华景承到来十分高兴,知道这小子虽然年轻,但颇有手段,此刻来到军中对于吴洛来说必然是大有助力,吴洛让华景承留在军中,反正眼下去西楚需要经过夷陵关,华景承就欣然答应下来。
  华景承到达军营第二日,入夜后,范不易派人打开了夷陵关上游水道坝口,多日的暴雨上游积累了大量河水,吴家营帐则坐落在一处低洼谷中,午夜上游大水突袭吴家营帐,吴家府兵措手不及,伤亡颇重,范不易见状亲自领军出关隘,一举攻破了吴家大营。吴洛、华景承保护吴家家主吴曾云后撤了十余里,聚拢军士,再次驻营防御。
  范不易经过这一战后,并未趁胜追击,反而撤回了夷陵关,众人都颇为诧异。
  北魏,江陵,慕容家同时对付董家和孟尚,双方僵持数日后,慕容家军阵中突然出现了十余名黑袍术士,战场走势突变,术士们手段颇为诡异,引来雷电、天火。江陵城破,董阳率领残部出城和孟尚合兵一处,江陵城则被慕容无畏占领,双方攻防转换,慕容无畏占领江陵后,牢固防守。双方再次僵持,孟尚并不知晓武关城的情况,派人回邺城要求混元阁派人支援,杨震命钦天监派出十余人,而多年未露面的道慈进宫面见景太后,主动要求率钦天监众人前往江陵,景太后和睿帝商量后,同意了道慈请求。
  道慈和钦天监众人,还未到达江陵,江陵前线就传来消息,城中出现迷雾,城外有黑雾涌出,一时间,江陵成为了第三个迷阵。道慈得知后,颇为不安,想原地停留几日,准备一番再赶去江陵,然而钦天监众人本就和混元阁不对付,都没有理会道慈,径直赶去了江陵,留下了道慈一人。道慈有些无奈,独自准备了数日,再度出发。
  钦天监众人赶到江陵前线后,孟尚和董阳即刻组织军士们攻阵,钦天监十余人各施手段,和黑衣术士大战了一场,结果钦天监四人当场阵亡,其余众人都受伤颇重,对面黑衣术士被击杀了三人,但迷阵却是毫发无伤。孟尚和董阳只能退兵,军中士气不振。
  北魏,武关,王了凡和唐士齐一组,杨淼和叶证一组,路谦和丙、壬一组在武关城外密切关注九黎一族来人。几日后,九乾王和李轩丰也恢复了不少,宇文逊和两人商量后,决定趁胜追击,再度攻城。
  九乾王回到自己营帐后和韩不易、莫三、刘四三人商量。韩不易第一次攻城时,一眼就看穿了风邪子的手段,眼光之毒,比之钱大先生不遑多让。这一次韩不易则是建议九乾王稍作收敛,毕竟他们只是协助,又在北魏境内,最为关键的是,武关城内输了一阵,相信再度攻城会引来张彬,眼下张彬并未被识破,名义上还是失踪的混元阁阁主,一切要待宇文逊和李轩丰亲自定夺,上报北魏王室。九乾王应下,问道:“路谦他们几个去了哪里?”
  莫三回道:“此刻众人都散在武关城外,以防九黎一族来人。”
  九乾王默默点了点头,毕竟风邪子的手段他们也都见识了,要是再来几个风邪子这般的人物,估计他和李轩丰也难以应付。几人商量了一段,就各自回营准备去了。
  东越,建业,穆玄溪再度入宫,他收到刘玄恒和三清观一众被击杀的消息,愤怒之余把原因归结在九乾王见死不救上,他想再度在文帝面前提及飘零阁,无奈文帝态度还是模棱两可,他有些失望,只能默默告退。
  眼下文帝并非不在意飘零阁,而是范不易叛变,夷陵关吴家被击败,荆楚的情况他更为忧虑。此刻只能寄希望于宣仝能扭转败势,安定荆楚,这样他才能腾出精力来考虑敲打下九乾王。
  文帝、九乾王、康王三人年轻时感情颇好,钱大先生他也熟识,当年在争夺帝位的时候,要是没有这些人鼎力相助,相信他成不了现在的东越文帝。飘零阁从一建立,宫中探子就已关注,钱大先生死后,探子回报路谦成了飘零阁的掌事,对于这个侄子,他内心深处是一直感觉有些亏欠,路谦虽然是王室子弟,但康王和康王妃早逝,当年三清观和路谦、九乾王一众恩怨,他为了平衡两方势力,强压下来,对路谦来说确实是不公平,路谦也为此失踪了近十年,此刻再度出现掌控了飘零阁,他想看看自己侄子经过多年后,到底成长到了何等地步。
  待穆玄溪离开后,文帝一人在御书房中,再度想到了路谦,脑中突然记起了数年前他在大殿上的那一番奇门推演,奇门遁甲之术,文帝默默念叨了几遍,口中不觉冒出了一个名字:“徐清惜。”身边的老太监闻声,缓缓阵眼,看向文帝,平静说道:“陛下这是又想起了徐掌事。”
  文帝朝老太监微微一笑:“邹公公,你说当年徐掌事到底死了没有?”
  邹公公沉默了片刻,回道:“当年徐掌事府中大火,无人逃脱。”
  “徐掌事一代奇人,想不到最后竟是如此结局。”文帝有些黯然,他缓缓继续开口:“年轻时,九乾王、康王和朕都曾在徐掌事门下求学,那时还有徐掌事亲子徐凌、范不易,钱大,楚恬,那一段时光单纯简单。”
  邹公公默默听到,面带微笑说道:“陛下这是回忆当年美好时光。”
  “可惜现在,康王、徐凌、钱大都不在了,九乾王和我也是越来越陌生,楚恬久在江东也已经多年未回建业了,对了那时候徐掌事身边还有名侍卫叫杨陆风,此人是剑士营的教官,剑法颇为不错,后来也不知所踪了。”文帝有些感慨说道。
  “徐掌事当年贻误太皇太后病情,先皇震怒,故才有。”邹公公说到一半,文帝打断道:“好了,不说了,你去问问有没有荆楚战事的最新军情。”
  邹公公随即退下,快步出门而去。
  东越大都督宣仝刚过四十,身材不高,一身白衣,颇为儒雅,多年来他率领策府府兵扫平东越一众诸侯,战功卓越,被评为天下四大名将,但鲜有人知他母亲出自东越大族谢家,论资排辈他还是谢安谧的姑父,谢安谧战死在吊桥岭他颇为心疼,从吴家传于他的书信中的得知,剑士营在会猎中叛变,他颇为愤怒,此刻被命率军前去平定范不易叛军,他整合了策府大部分精英,誓要一举击溃范不易。
  宣仝估算着还有两天大军就能抵达夷陵关,但他此刻收到前方战报吴家战败,后撤十余里。这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吴家府兵颇为精锐,想不到没有几日,就被范不易逼退。他不得不重新部署。在东越国内,宣仝和范不易一直是军中最为出色的两人,虽然宣仝被评为四大名将,但这几年来东越国内诸侯都已被扫平,策府鲜有战事,反而范不易在针对西楚的几场战役中表现颇为出色。所以此次两人的交锋,尤为引人关注。宣仝虽然气质儒雅,但其功夫也是十分高强,内心中有着武人的高傲。他命军士们加快行军,尽快和吴家府兵汇合。
  小说内所涉及玄学均为虚构内容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