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那天街上,醉贾昌的事在李白恼子里已经烟云散;但是,贾昌却咽不下这口窝囊气,他告到高力士那里。
高力士让他暂忍一忍,这口气一定替他出的,只是时机不到。
李白照在长街的酒楼醉饮啸歌。只是宫内的游园、歌舞酒会少了他的身,他还以为乐得闲;其实他不知道有几只黑手已在悄悄地向他伸去。
对于玄宗李隆基来说,李白这个供奉翰的用处就跟宫内其他梨园子弟差不多,他的文是一之长,就如同李龟年、马仙之辈善吹弹唱,李白善诗词歌赋。
可是,偏偏又该李白露脸了。
这几日宫中上自皇上,下至文武官,都在为一件事发愁。
原来是渤国送来国书,那送书的使者十分傲慢,说要大唐天子按书中所述,双方如果谈好则罢,如若谈不好,将要兵戈相见。
不能就要战,皇上倒不是怕与他战,只是连一封国书都看不懂,不分青红皂白这仗怎么,岂不让小小藩邦嗤笑?
这日早朝,李隆基又问渤国国书一事,众大臣一个个头不语,李隆基大怒:“朕,白养了你们一群废物,平时一个个自诩满腹经文,学富五车。现在连蛮夷小邦的一封国书都读不了,还么大唐臣子,啊?李甫!”
“罪臣在。”
“你还记得,朕曾经让你招纳天下子吗?”
“记得,臣已经竭尽全力了。”
“这么说,这群废物就是大唐所有的人了?朕的天下就你们这些人了?记得你告诉朕说,现在‘野无遗贤,群荟萃’。照这样说我大唐还不如渤国呢?”
“臣醉该万死!”
“死?朕现在不让你死,朕要让你活着,限你两天内国书。”
李甫大气不敢出,他不敢领圣旨。
“李爱卿,怎样啊?”李隆基恶狠狠地问。
李甫不吱声。
这时贺知章慢慢地站出来,“皇上请息怒,老臣知道有一人可以国书。”
“谁?贺爱卿,告诉朕是谁?”
“翰院,供奉翰李白。”
“好,快去召李白进殿。贺爱卿就劳你亲自去吧。”
“尊旨。”
贺知章领旨走了,他径直到了李白喝酒的酒楼,用轿子把李白抬来。
李白醉醺醺地上殿见皇上。
皇上一见李白醉至如此,忙命高力士端上鱼醒酒羹给李白饮下,赐李白坐下。皇上让监把渤国的国书递给李白,李白接过国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说:“小小蛮邦不自量力。”
李隆基问:“李翰,书上写的是么?你读给朕听听。”
“皇上,渤国出言不恭,一派胡言乱语,不好读啊。”
“哈哈,李翰,朕身为一国之君,刀枪剑戟都不怕,还怕么恶言秽语吗?你只管心的读好了,朕倒要听听他说了些么。”
于是,李白就用汉语将蛮文国书读了一遍:
“……你唐朝占有辽阔沃土,又东侵逼吾邦,屡犯吾。吾渤国念两国旧谊,忍之又忍。汝等不知进退,视忍为弱。
既然如此,忍无可忍,谴使送书,传达吾意:唐朝将高丽一十城归渤国,渤国将长白人参,率宾之马,湄沱河之鲫……无数珍奇宝赠送唐朝。
你国土广博,吾奇珍无数,各以所富换己所缺,二者皆利。
如若不肯,则约时会猎于长白山野。长白山岩峭,非猿猱身手不可接。胜负不战自可明了……”
“哈哈,不知天高地厚,狂言妄语。李翰,朕命你修书一封,煞煞他的嚣张气焰,扬我大唐国威。”
李白巡视一下众大臣,李甫、高力士、张垍等各怀鬼胎,只有贺知章会意地笑了。
“皇上,臣不敢领旨。”
“啊!……为么不敢?是朕让你写的。”
“臣乃一芥衣,面对诸多王公大臣,小民不敢妄自称能,刚读这蛮夷国书就已经是职了,只是为了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斗胆为之。”
“朕是要你用蛮文国书的,他们连读都读不懂,怎么修书,你是要难为朕了?”
“小民不敢,李白昼夜想的就是能为圣上分忧,为国效力。”
“好啊,现在机会来了,你就代朕修书一封。”
“代圣上起草国书,不敢草率行事,必写出我大唐天子气壮山河的气魄,吐纳四八方的威风,雄踞州的胆略;让四夷藩邦闻之胆怯,俯首称臣,惧我天威,服我仁德。”
“好,朕就是这个意。李白,来来,你就坐在朕的身边。哈哈,这样可以了吧?你可以俯视众臣了,这会儿你胆壮了吧?哈哈……,只有你这衣有如此待遇啊。”
“李白谢皇上。”李白叩首谢恩,走到皇上身边坐下。
“笔墨伺候。”皇上说。
高力士端上笔墨,恶狠狠地瞅了李白一眼,那意是说:“你小子得意,等着瞧。”
与高力士的目相对时李白就觉得来气,“皇上,刚高公公瞪了我一眼,我就觉得有一种压抑。”
“为么?”
“当年李白参加进士考试,高公公和杨大人是主考官。高公公说,李白的学问连给他脱靴都不配;杨大人说李白只配给他提笔墨。”
“好,朕一切都依了你,二位爱卿听到了吧?过来。”
高力士、杨国忠趋上前。
李白把脚伸到高力士面前,“嗯!”
高力士没有应,只是抬头看看李白。
李白把脚抬了抬笑笑向高力士点点头,那意是:来吧,还等么。
众大臣都愕然,高力士看看皇上,李隆基看到他两人的神态忍不住笑了,说:“哈哈,他是在代朕拟旨啊。”
高力士点点头道:“是,皇上。”然后俯下身子恭恭敬敬地给李白把靴子脱了。这边杨国忠一看二话没说好了墨。
此时,只见李白正襟危坐,沉片刻,然后挥笔疾书,笔墨酣畅淋漓,一挥而就。
当读给皇上听:
“大唐开皇帝诏谕渤可毒:
……吾华夏神州,盘古开天,三皇五帝;尧舜禅让,春秋大义;国归秦,江山为一;汉武中兴,代代崛起。
传至大唐,贞观之,开盛。天子爱民,民为国急。一方有异,万方皆起。
泱泱大国,子民无数,国土无疆。渤蛮夷,数祖不过几代,地域不过咫尺。凡人皆兵,不过了了;凡土皆阵,不过区区。
昔契丹吐蕃,兵马壮,侍来犯。
天兵加伐,莫不败绩,然后乞和称臣。
年年来朝,岁岁进贡。
自古卵不抵石,弱不犯,如不自量力,一意孤行;天子所,战鼓催动,其势雷霆万钧,惊天动地;战马奔腾,其势排山倒,鬼哭狼嚎;兵戈所向无不披靡……”
皇上听后说:“好,写得好。文螭扬,气势非凡,正合吾意。宣渤使者上殿。”
监宣渤使者上殿,李白用渤国语宣读大唐开皇帝的诏书。。
渤使者听后满面汗流,禀皇上说:“渤国愿与大唐修好如旧。”
退朝以后,皇上赐宴众臣开怀畅饮,席间众人纷纷给李白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