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听到宰相丁渭的呼唤,皇帝赵恒这才反应过来,忙问道。
“啊,丁相你是在唤朕吗?”
丁渭闻言,心道皇帝什么时候开始用丁相称呼自己了。
这怎么听起来像一种花呢?
不过他也没有时间在这方面多浪费心思。既然皇帝已经有了反应,那他得赶紧做完寇准那老儿的差事:“是啊,陛下,是臣在呼唤您,太子殿下这边说,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前往东汉末年了,不知您是否……是否要亲自前往?”
“当然要亲自前往。”赵恒毕竟不是傻子,虽然年迈崩溃了些,但还是一下就听出了丁渭的言外之意,因此他咬牙切齿的说道,“朕刚才不是说过了吗?朕可不是不听臣子听鬼神的昏君,”
说着他就要起身走下主坐,然而他毕竟年事已高,且又有病在身,加上现在本就时候不早,按常理说早该到了休息的时间,因此他刚走了没几步,就险些一头栽倒在地上。
幸好周围的太监还算尽职,一把扶住了这位即将晕倒的皇帝。
不远处的太子更是三步并作两步地冲上前去,一把顶住了这位老皇帝的身体。这才没让他像山东大葱一样,在这会庆殿里生根发芽。
老皇帝轻轻拍了拍太子的手臂,颇为感触的称赞了一句:“吾儿真是孝顺。”
他这话在群臣们听来,自然是有些一语双关的。
想那太子殿下,为了给父亲圆天书之谎,竟然不惜将拥有神眷之事抖露出来,要知道,他要是关起门来闷声发大财,以他太子的身份,恐怕也不能经营出个好结果了。
只是宥于时代认知的限制,这个好结果的具体内容,这些臣子们现在还想不太明白。
但这已经足够让他们认为,太子殿下对于他父皇的名声还是很在意的。
然而他们又哪里会知道,这个太子殿下早就已经被人掉了包。与其说他是对他父皇的名声很在意,倒不如说他是在刻意营造这一点认知,也好稳固自己的名声,保住自己的地位。
是的,这就是太子殿下利用民生保护自己的小算盘。
而他所缺少的兵权、财权和人事权,此时也在争取的路上迈出了极其稳健的一步,甚至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认为,等明天天光一亮,一道崭新的诏书,就会将这个还没有登基称帝的太子殿下,推向权力的新巅峰。
其实就连皇帝赵恒的心中也有着类似的打算。
在他被赵祯扶下台阶,来到群臣中间之后,他投向宰执大臣的目光之中,就充斥着欣慰和赞许的意味。
只是现在,这一切还不到尘埃落定的时候,毕竟皇帝陛下有言在先,要跟着太子殿下亲眼验证一番才好下定结论。
于是,在太子殿下的操纵之下,一行君臣十余人,加上太监宫女,随身侍卫,共计八十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现在了白天他们曾经来过的那片桃园附近。
按照金手指的设定,二次穿越的时候,默认会出现在上一次离开的坐标,因此他们才会出现在这里。
不过夜里的桃园静悄悄。
周围虽然看上去人烟辐辏。但赵祯当初离开的时候选的本就是一块少人居住的地方,所以他们出现的时候也没有多少人留意到。
而且更糟糕的是,天上的月亮似乎有些不太给力,几个大臣甚至因为找不到皇帝的身影而有些慌张。
要不是王曾出声招呼,示意正在点火把的太子赵祯,此时已经挤到了众人的最前方,而他的胳膊上,正挂着此时浑身已经瑟瑟发抖的皇帝陛下,恐怕这支潜入了黑夜当中的队伍,非得因为找不着他们主子,闹出什么类似营啸的荒唐事不可。
更糟糕的是,这周围虽然静悄悄,但远处正有一串火把,慢慢的向这边移动着,这意味着有一行旅人正好可能以观众的身份,目睹那一幕荒唐之事。
不过即使那一幕没有发生太子殿下点亮了,火把也迅速引起了那一批人的注意。
如今时局虽然谈不上动荡,但政局也算得上是昏暗,因此地方上的治安并不算好。幽州之地又民风彪悍,打家劫舍的人自然是不缺的,所以行路在外当然要小心。
因此当忽然看见前面亮起火把,不管是谁肯定都会派人先去打听一下,看看对方是不是有恶意。
于是,一众大臣就看到那伙人当中,分出了三五个汉子纵马上前,朗声问道:“敢问是哪方人物聚集在此,又意欲何为?”
这话听起来是有些别扭的,两个朝代毕竟相隔800多年,很多字词的发音都已经不一样了,所以他们的交流存在着明显的障碍。
但其实,对方的来意极其明显,即便是听不明白任何一个字,也能够猜透她们的用意。
所以,宋朝这批人立刻就变得慌张起来。
这个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如果胎儿黄是在告诉对方,自己是宋帝国的臣属,甚至还带了个皇帝一起过来,那么必然会被当做是入侵汉朝的不明外敌。
到时候一仗打下来,他们手下的几十个侍卫,可不见得能够保证他们每一个人的周全。
而且,若是皇帝被他们捉走了,那他们又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君不见。后晋皇帝石重贵也曾经被契丹人捉走吗?
至于更著名的徽钦二帝,此时的宋朝京城,还不知道那等不肖子孙是何人,因此自然是不会拿出来相提并论的。
不过既然严重的后果已经开始被他们所顾虑,那么宋朝文臣们一贯的脾性,就难免要在这个时候发作了。
“殿下,现在可如何是好,我等该如何作答?若是被人看穿了身份,岂不是会招来汉朝官兵的围剿?”
“是啊,殿下,我等身上还穿着潮服呢,您又点起了火把,一旦被人看到,就算我等冒称是汉朝子民,也会被人治一个大不敬之罪。”
“是啊,殿下,你怎么就贸然带着陛下过来了呢?若是有个闪失,那殿下你的一世英名,我大宋的万里江山,又该如何是好?”
赵祯其实早就已经听到背后有人嗡嗡嗡的胡乱议论了。
待到现在,他们的观点相继曝出来之后,更是怒不可遏的向后瞥了一眼。
这一瞥他才知道,说话的这三个人,乃是正是堂里话语权最重的三个。
中书门下平章事、司空丁渭,尚书右丞曹利用,尚书左丞冯拯。
这三个人当中,丁渭和冯拯根本不足为虑。
他们脑子里,运行着的估计都是恐惧而已。
只有这个曹利用。似乎还有些偷鸡摸狗的穿越者逻辑,至少还能想到冒称汉朝子民,甚至连破绽也一并想了出来。
这说明,此人的脑子里还是有些类似穿越者那种偷鸡摸狗的小逻辑的,只可惜有这种逻辑的人也不一定就是什么好东西。
所以关于这个人能不能为己所用,赵祯认为他还得继续观察一下。
毕竟这三个人现在还在向自己发展呢。想要拉拢他们,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至少也要把面前这一关给跨过去。
好在赵祯对此也并非全无准备。
身后的三条老狗,他是没有多少威慑力的,但他旁边的老皇帝却是有的。
因此。赵祯轻轻歪过脸去,小声说道:“聒噪易生祸乱,且为外人所轻,至于那些骑士,自有我和卫士们去应付。这是不能被人从背后给卖了。”
老皇帝赵恒一听不用自己出手,立刻就向儿子保证道:“吾儿且小心!至于身后老狗,朕只需一言,即可嗤退之。”
赵祯听了他的保证,也就心中有了数。
因此便带着护卫们上前,和那三五个人交谈起来。
而在另一边,皇帝赵恒则是转回脸去,恶狠狠的看向了自己的臣子们。
这家伙平素脸上就有些发黑,也不知是天生肤色如此,还是小时候营养不良,亦或是得了怪病,但总之,当他摆出一张黑脸的时候,就连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有时候也会相形见绌。
比如说现在,群臣分明就看到了,一张在黑夜里却能显得更黑的脸。
这下子,不用这位老皇帝说什么,在场的臣子们也没人再敢聒噪了。
反倒是太子殿下那边,在短暂的几个来回的交流之后,竟然意想不到的发出了一声惊呼,惹的群臣和老皇帝无不侧目,纷纷踮起脚尖向那边亮望过去,想要知道究竟发生了何事。
注:标题出自:清-牛焘《和张心田咏史三首其一汉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