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什么?太子得到神眷,能带人返回800年前的东汉末年!”
“这……这怎么可能?”
“徐盛,你小子没有骗我吧?”
被换做徐盛的这位,并不是东汉末年的吴国名将,那位仁兄此时可能仍在山东莒县的老家种菜,而半跪在白斑头面前的这一位,则是他的心腹手下之一,金枪班的副手,家里有一副祖传宝甲,但名字好像不叫雁翎金圈甲的徐盛。(注)
在白斑头忙着和开封府的捕快处理王蒙正的相关事宜的时候,正是此人和另外一位副班头,代领着手下陪伴在赵祯身边,一同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去,好好的见识了一番。
此时另外一位副班头也半跪在白班头面前,他们平时兄弟相称,因此大多数时候是不用军礼相见的,但此事姿势挺大,为了表达严肃之前,他们两个还是用这种方式进行回话,同时这一位副班头也在极力为徐盛作证。
“班头,卑职也是亲眼所见,此事断然不会有假。”
其实白斑头和蓝都知早就已经猜到,这件事情肯定是不会有假的,看他们两个着急忙慌从后堂冲出来的样子,就断然是件小不了的事情。
然而换做是他们两人当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会想到太子竟然会有如此奇遇,要知道在此之前,白班头还误以为太子殿下是和那个姓王的姑娘私自鬼混去了。
老蓝都知虽然没有这么想,但他此时的心情却和白斑头一样震惊莫名。
所以平时井井有条的他,此时也不免显得有些慌乱。
因此过了半刻钟之后,他才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以他和白班头的身份,都无权在这种鬼魅神秘的事情上指手画脚,既然涉及到天子一家和鬼神之事,那就是任何人都不能有置喙的余地。
所以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在这里询问事情的真假,而是立刻进宫将此事并报给天子知道。
而此时,白斑头已经询问了许多细节,其中包括那道神秘的光芒和在涿郡遇到的人与事物,以及此时正陆续被牵出来的50多匹良马。
如果此前还有人不肯相信他们所言所语的话,那么这50多批从药店里牵出来的良马,似乎就能够解释一切了。
且不说药店里本就不可能有这么多马匹,就单论地方大小而言的话,那小小的药店后堂也根本不可能放得开这么多马匹。
再加上这些马匹的肩高基本都在四尺七八以上,其中有一部分还达到了五尺有余,这在大宋可是难得一见的好马。
但在东汉三国那个名将辈出的年代,在那个汉军出塞如入无人之境的年代,马匹的肩高,在历史记载当中,确实是可以动辄超过五尺的,因此这五十匹良马,似乎也只有来自东汉末年这一个解释才最为妥当。
然而这样推论下来的话,太子殿下这一行人等,去过东汉末年的事情可就是板上钉钉了。
既如此,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禀报皇帝的具体内容,都不需要他蓝都知多想了。
因此,他立刻上前一步,对于此时仍在问答个不停的几位金枪班卫士说道:“你们几个别光顾着在这里废话,宫里的官家还等着殿下回去呢。再说了,这些事情哪是我等人臣可以议论的。天家的事情,自由他们父子二人来决定。”
这话让白斑头心中一个激灵,慌忙行礼欠身道:“刚才白某一时急切,还请渎职赎罪。”
蓝都知摆摆手:“此事休提,咱家是没那个权利恕你之罪的,不过,官家估计也不会怪你。指示夜长梦多,如今又到了傍晚时分,无论是太子还是神眷的事情,都不允许我们在外头耽搁了。”
白班头听得明白,立刻吩咐手下牵上这50匹良马,同时护送着太子和王蒙正家的那个闺女一同进了宫。
本来赵祯还想着此事结束之后,便让王蔓藤回到家里去,召集王家的那些扑从杂役们跟自己再跑一趟东汉末年,看看能不能卖些好东西出去。
但是他后来也想了想,此事闹大之后,并非对他全无好处,因此便放任徐盛几个禀报了白班头知道。
左右他的这枚金手指是和自己绑定在一起的,也不用担心被别人抢走,因此知道也就知道了,这反而有利于他接下来这种名声来保护自己。
是的,他这个预备役皇帝,竟然还得考虑如何保护自己。
而且,他没有兵权,没有财权,更没有人事大权——这都是他稳固地位所必须的东西,然而现在,他竟然只能考虑借助名声来保护自己。
更糟糕的是,这一切还是建立在金手指与自己是灵魂绑定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倘若连这个都没有的话,这些穿越前辈的革命手段,在他这里都没有借鉴意义。
好在皇帝对于这一点似乎也有一些模棱两可的认识,尤其是在蓝都知提前派人进攻通报之后,皇帝似乎立刻意识到了什么,竟然派出了大批精锐在入宫之后的必经道路上沿途保护。
同时皇帝还下令,严禁禁中内外各色人等,讨论今天发生的事情,同时这位向来都不缺少小聪明的皇帝,还悄悄派人散布谣言说,太子殿下在京中游玩的时候,无意间从西域商人那里买来了50多匹上等好马,官家知道军营中素来缺少良马,因此对太子殿下的这一举动赞赏有加,还特意派遣精锐迎接购马回归的太子殿下。
这一谣言起到了极好的作用。毕竟越是封锁消息,就越容易激起某些人的求知欲。
而对这些富有求知欲的人来说,打听到想要知道的消息,其实并不见得是件困难的事情,尤其对宫里的皇后来说。
但皇帝用上这一招之后,就连皇后在最开始的时候,也被这刻意释放出来的假消息所迷惑了。
50匹骏马而已,他们家的商队有时候也能够贩卖来这个数量,所以似乎没有值得惊奇的地方。
然而事情的发展很快就超出了她的想象。
差不多一刻钟之后,阎文应接到了一名匆匆而来的小黄门的禀报。
皇后在他们低声耳语的时候,就观察到阎文应的脸色,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化着。
稍后,阎文应弓着身子溜到了她的跟前,用几乎同样故作镇定的语气,让她的脸色也以同样阴晴不定的方式,在这个漆黑的夜里闪烁了片刻。
“官家竟然宣宰执们连夜进宫?五十匹马而已,何至于此?难道说,是官家突然病发,要殡天了吗?”
当朝的皇后娘娘,就是这样逐渐变得惊慌失措起来,她一直等待着一天,难道就是这一夜吗?
想到此处,她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慌忙让人给他更衣,准备在换上便服之后,摆出一副在皇帝晏驾之前认真照料的模样来。
其实,她之前也有过比这更激进的安排,那就是在皇帝病重之后,立即守在皇帝身侧。把持内宫,隔绝中外,如此一来,在皇帝升天之后,他就可以无可指摘拿到垂帘听政的权利,甚至还可以在这期间动一些小手脚,搞不好还能一下子顺利登基,直接做成武则天那样的丰功伟业。
然而皇帝现在还比较清醒,对这一点有着明确的抵触意识。多年的夫妻让她意识到,如果贸然这样做的话,很有可能会招致不测。
当年的汉武帝是如何处理子幼母壮这一矛盾的,一刀砍下去了事而已。
她虽然清楚,她的夫君没有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但她也没准备去冒这个险。
只是现在看来,时机或许已经成熟,一旦赵恒失去那股倔强的本钱,她这个女人就将距离权力的巅峰更近一步。
为了这一步,她现在就得出击了。
于是,她就这样匆匆忙忙的前往了皇帝居住的延庆殿。
其实,她平时也是住在那里的,只是这两天她有事,毕竟得为了自己的大计有所安排,所以稍微离开了几天。
但现在,她要以雄赳赳气昂昂之姿态,回到自己的权力宝座上去,并在不久的将来更上一层楼。
然而就在她到达延庆殿之后不久,内侍们却向她禀报说:“官家已经移驾去了会庆殿,要在那里接见宰执大臣。”
刘娥的脸上立刻煞白一片。这个时候了竟然还移驾他处。
这可不像是病入膏肓的样子。
这让她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判断可能出现了大问题。
这个问题确实非常之大。
此时的皇帝赵恒,坐在会庆殿的主座上,一边不断的咳嗽着,一边向他的宰执大臣们称赞着赵祯的贤良。
“我这个麒麟儿,不意竟得到上天垂顾,拥有了如此神眷,哈哈,也没枉费我当年……咳咳……”
赵祯站在下手,抬头仰望着正在咳嗽的赵恒。
虽然没有听全这段话。但在皇帝的这番夸奖之后,赵祯也知道,自己这个圣德太子的名声算是基本有了。
为什么呢?
因为当年制造天枢世间装神弄鬼招揽人心的赵恒其实一直都是饱受非议的指示,大家因为他是皇帝的缘故,而不敢轻易戳破而已。
但现在,当他这个穿越者也需要一个合理的说法,来给自己的金手指以注解的时候,两件事的不谋而合,顺理成章的解决了赵恒所面临的非议。
这让老皇帝又如何不高兴。
如今谁还能说他的天书是假的?
这不上天已经降下恩赏在他儿子身上了吗?
这个哀伤又是如此强大,凡是见识过的,都无不感慨强大。哪怕只是听了描述的人,也都已经震惊莫名。
恐怕就连在场的臣子们,也没有人会例外吧。
果不其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空丁渭,尚书右仆射曹利用纷纷接话道:“陛下当年迎天书、封泰山,事神之勤,古来君王莫能右者,想来是打动了上天,因此下下了这种神眷。”
刘皇后恐怕永远也不会想到,就在他着急赶路的时候,皇帝赵恒已经命令徐盛和另外一个金枪班的副班头,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都讲述了一遍。
当然这俩货也都不是傻子,王蒙正这种小人物自然是不必提起的,穿越之后的那些琐事,也只是一带而过。
甚至他们心中都很清楚,皇帝想让他们附暑的究竟是哪些内容?
因此太子曾经说过的那番话,便成为了他们重点渲染的目的。
其实他们心中也不愿意给皇帝拍这个马屁,然而事到如今,虽然他们也有些动摇,认为皇帝当年的天书事件,可能并不是用来招买人心,而有可能是确有其事。
要不然,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情又该怎样评说呢?
其实听了他们的叙述之后,在场也有几位大臣怀揣着和他们同样的想法,当年反对天书事件的人当中,也有吏部侍郎王曾一个,虽然他的态度,没有那位直接拒签诏书的本家王旦那么凶猛,但也算是旗帜鲜明的一个。
只可惜当年他官卑之小,有很多事情都不得不随大流,但心中的信仰至少还是在的,可是如今听了太子的经历之后,他竟然恍惚起来,险些以为当年的自己或许错了。
所以他现在一直愣在原地。
整个会庆殿也就此成为了丁渭等人夸夸其谈的舞台。
皇帝赵恒也因此特别高兴。他几乎是以儿童般拍着手的兴高采烈,对他的臣子们说道:“太子也说是寡人感动了上天,所以才降下这等神眷。看来当年的天书,并非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不堪。朕也不是个不问臣子问鬼神的昏君,”
这话让整个会庆殿都陷入了寂静当中。
王曾的额头更是已经渗出了汗水。
然而就在他考虑要不要站出去请罪的时候,太子殿下却突然站出来说:“陛下当然不是昏君!儿臣也不愿意做昏臣。如今有了这等神眷在手,倘若能够加以利用,让吕布、典韦、关张等辈,为我大宋所用,那又何愁幽燕不复?”
这话语惊四座,直接让一众老臣面如死灰。
当年亲手帮助大宋与契丹签订澶渊之盟的曹利用,此时正以尚书右丞的身份站在大殿之上。
他原本只是一介小吏而已,正是因为那次订盟之事才飞黄腾达。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因缘机会,那当然是因为当今的皇帝也不愿意打仗了。
所以在一众臣子们面如死灰的时候,皇帝赵恒的脸色也未免变得难看起来。
良久,他才突然问道:“寿哥儿,你真的那么想收复幽燕吗?”
太子赵祯知道这是在戒老皇帝的伤疤,但他仍然斩钉截铁的说:“儿知道,陛下当年求取的天书,想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一雪城下之盟所带来的耻辱。这十几年来,陛下的这股心思从来就没有断过。如今上苍已降下神眷,皇宋已经迎来转机,就只差我们悉心经营,厉兵秣马,便可以一举反击,克服幽燕,完我金瓯。完成太祖太宗的梦想。”
“所以……还请陛下允准,成立专门处理穿越事务的秘密衙门,以便达成此意。”
赵恒愣愣的看着自家的儿子,忽然想不认识他了一般陷入了愣怔之中。
久久的思考也从此时开始,赵恒有些拿不准,究竟是儿子年少心性,觉得自己在澶渊之盟这件事上丢了脸,所以一直想要给自己找回场子,还是说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大人,拥有了自己的小算盘,准备拿着这件事给自己谋得一些好处。
成立一个衙门,这是许多官僚们都常做的事情,一个新的衙门,意味着新的财权,新的人权,甚至新的人事大权。
这其中的好处,可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尽的。
可他并不是一个官僚,更不是一般宗室。
他是未来的皇帝,整个江山都将是他的,他现在要这些权利又有什么用呢?
忽然,赵恒想明白了一件事情。
整个江山确实将会是他的,但也将会是即将垂帘听政的皇后的。
看来,这个孩子确实已经长成了小大人,拥有了自己的小算盘。
甚至推己及彼的话,赵恒也很清楚,他那个神眷,跟自己当年弄出来的那个天书一样,只不过是为了用来招买人心,保住自己的位置而已。
只是,这其中可能还会有些区别。
那天书究竟是真是假,他赵恒是心知肚明的。
但这个所谓的神眷又是真是假,那他就得问一问了。
因此他突然微笑的看向自家儿子,用和煦的语气问道:“你这个想法非常好。朕也同意成立一个秘密的衙门,专门处理此事,不过这个衙门该怎样成立呢?恐怕还需要宰执大臣们帮忙提些建议。指示不知道,寿哥儿你现在是不是方便,让他们现在就去东汉末年走一遭,看看该如何做成此事为好。”
赵祯一听他这样说,立刻就兴奋起来,没想到这件事情程的如此容易。
他现在不但能够借助名气来保住自己,还有可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财权、兵权和人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