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由于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初到涿郡的赵祯一行人,难免因为服饰等一系列的外观问题,引起了当地人的围观。
不要以为这是现代穿越者的专利,即便同为古代人,不同朝代之间的穿衣习惯和衣服款式,也是有着巨大区别的。
就拿宋朝人来说,他们有一种穿起来像是夹克的衣服,叫做背子,就是此时的汉朝人所没见过的。
因为那是他们的独家发明。
而且,除了像影视作品当中的女性角色爱穿之外,很多宋朝的男人也会穿背子。
跟随赵祯穿越到这东汉末年的劲装汉子们,或许还没有人穿这个,但王曼藤身上却是着着实实穿着的,而且赵祯的身上也有一件。
因此这两个少年反而成为了当地人围观的重点。
不过看到他们衣着华丽之后,那些人也知道他们非富即贵,所以即便心中好奇,言语上也都很是客气。
只是这种客气并没有持续太久的时间,乡里既然来了陌生客人,那么当地的乡老自然是要带人过来看看的。
而且他们不光会自己来,还会带上一群青壮子弟,甚至当地的豪强武装过来武力威慑一下。
于是没过多久,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儿,就带着几名当地地主,外带100多名青壮劳力出现在了赵祯面前。
赵祯心中很清楚,他们当然不是来履行所谓外交礼仪,让他这个外国元首来检阅仪仗队的。
因此他很客气地上前拱手,向那位老者行了礼。
老者其实早就已经开猜出,这位被环卫在中间,同时着装也最为华丽的男孩儿,才是这群人真正的老大。那些看上去孔武有力的汉子们,不过是他的随行手下而已。
不过越是如此,老者就越不敢怠慢。如今已经不是什么成平光景,寻常大户人家即便有些家资,也不可能让十来岁的娃娃这样在外边招摇过市。所以他们的背景来历一定非同寻常,甚至不是附近的那个张家园子的主人能够相提并论的。
因此老者立刻认认真真地回了礼,并用尽可能和蔼可亲的语气问道:“老酒眼拙,小贵人束发右衽,应是中土人士无疑吧。”
赵祯自然答:“确实是华夏苗裔,炎黄子孙。只是今日出行匆忙,着装有些古怪,惊扰了老人家,还望受罪。”
听他这么说,虽然他的口音还是古怪的让人怀疑,但在场众人还都是信了八分的。
那位自诩见识广博的老者。更是放下了心,忍不住说道:“只要不是鲜卑人就好。”
赵祯的眉毛轻轻的动了动,此时的北方草原,在南匈奴归附,北匈奴西迁之后,已经逐渐被鲜卑人控制。
他们也取代了前两者,成为每年秋天,深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会南下劫掠的北方游牧部落强盗。
不过汉朝人武力值甚高,所谓一汉抵五胡,在此时仍然是极为普遍适用的规律。
凭借着先进生产力的优势,在铁制制造,马具生产,人员训练,营养补给等各方面都占据优势的汉朝军队,拥有着让后世所有朝代都十分艳羡的恐怖战斗力。
当然,唐朝和元朝在羡慕他们的同时,自身也做得不错,但宋朝就没有这样的命运了,
因此即便遇到了对方摆出的这副疏远的警惕意识,赵祯也仍然十分欣赏这个朝代所拥有的尚武氛围。
只可惜,那位老者似乎想要一再削弱他心中的这种好感。因为他的盘问还没有结束。
在回答了上一个问题之后,赵祯很快迎来了下一个问题。
“小贵人是从哪里来呀?我听你口音似乎不是本地的吧?”
“当然不是本地的。我们是从南边的……”他一时想不起东汉末年的开封叫什么名字,又担心东汉时期的开封人口音跟自己也相差太多,为了避免麻烦他干脆另编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许昌,我们是从许昌那边来的,不知道老先生有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老者高兴地点了点头,这刚好在他的认知范围之中,虽然他没有去过许昌城,但名字还是听说过的。
不过问清楚姓名来历只是这一番盘问的开场而已,之后他还有一大堆的问题要问呢,因此这笑容也没有维持太久,相应的,赵祯脸上的寒冰之色却越来越显得浓厚了。
由于积分不够的缘故,他这次穿越的时间流速比例仍然是1:1,这也就意味着在这里浪费多久时间,在宋朝那边就会消耗多久时间。而他还得在日落之前赶回皇宫里,要不然极有可能会被人找麻烦。
因此他是没有时间和这位老者继续在这里耗下去的。
所以他干脆直截了当地打断了老者的行为,将自己此来的目的,告诉了面前的这位老者。
当然为了保持礼貌,他是用求助的语气说出去的,毕竟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在异地他乡遇到一些麻烦和难处也是很正常的。
这也是为了让他不至于在身份问题上引起过多的怀疑。
只是请人帮忙的话,难免自己就要出些钱财,幸好赵祯在这几天里一直在准备着初次穿越的事情,所以他身上是带了金子的。
至于为什么带了金子而不是银子或者是铜钱,当然是因为宋朝的铜钱在汉朝根本就不被承认。倒不是说青铜在汉代就不值钱了,而是因为从钱币样式上就可以轻易的判断出这是个外国人,所以一趟衙门肯定是会被拎去的。
毕竟,汉朝的五铢钱,跟宋朝那些刻着年号的通宝铜钱,在外观上肯定是一眼就能够被分辨出来的。
所以,为了避免多余的麻烦,所以使用金子还是最简单明了的选择。
其实两个朝代对于金子的样式也是有相应规定的,只不过适用性不高。
而且金子质地柔软,可以随意加工成想要的形状,加上它价值昂贵,致使它在市场流通的时候,使用者为了方便,很有可能会对法定的尺寸的黄金进行切割,这就导致市场上的大部分金子,并不一定会按照法定的形式进行交换。
这种情况,其实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
因此赵祯倒是可以放心大胆的带着金子来东汉末年闯荡。
而那位问题不断的老者,也就此成为了他这个决定的第一位受益人。
“老先生,我知道您对我们心存提防,不过我们日落之前就会离开,您在这方面倒是不用担心。”
听闻这段话老者自然是一阵尴尬,不过他很快就注意到那位13岁的小贵人,竟然从自己的腰间掏出了几块金子。
这总不会是用来答谢他们的提防之心吧。
老者立刻竖起耳朵想要听一听这位小贵人,究竟有怎样的打算。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真的是一场泼天的富贵。
只听赵祯说道:“老先生,我们千里迢迢赶到涿郡来,是慕名前来拜访少年英雄。他们一个叫刘备,住在一个叫做楼桑村的地方。一个叫韩当,住在令支城。第三个叫徐荣,住在襄平。还有一个叫程普,家住土垠。若是老先生周遭有什么消息灵通,或者干脆是在外经商的便利之人,烦请您委托他们代为传个信儿。就说小子年幼身体孱弱,不便北上拜访,就准备在你们这里借一方宝地,与他们面谈一番。至于面谈的事情嘛,大概和征辟之事有关。”
老头闻言就是眼前一亮,倒不仅仅是那四块金子的问题,相比起黄白之物来说,仕途富贵才是更要紧的事情啊。
没错。征辟就是现在的汉朝最常用的任官手段之一,指的是高家官员征辟一些低品级的官员,甚至是普通人来担任自己的僚佐属官。
这些人严格意义上不算是私人幕僚,而是国家养殖的,但跟幕僚的作用其实可能也差不多的,一类存在。
这主要是为了解决主官在任职期间,没有何事的手下人去完成自己的计划安排一类的问题。
当然对于老者这个汉朝人来讲,这些东西他都是懂的。
重要的是征辟这两个字说出口之后,就意味着这位小贵人已经间接的承认,他的后台是一位颇具身份地位的人物。
如此说来,就一切都能够讲得通了。
这位大人物的儿子,至少也是侄子,之所以远道而来视为他家的长辈,征辟几位幽州地界的年轻俊才。
只有这样权势熏天的人家,才能让他穿得起如此华丽的衣着,才能让他在出外的时候身边有十几个人保卫。
其实他早该想到,这样的少年外出,很有可能是为了父祖辈的事情而奔波。
只可惜当时知道的事情太少,他也不敢下结论啊——其实现在知道的多了,他照样也是不敢。
不过既然这位小贵人有了吩咐,而他又并非全然无能指人至上,在幽州地界上跑上几个郡而已,他还是有办法做到——有办法托人做到的。
因此他笑呵呵的走上前去,从赵祯手上接过了那四块黄金,同时拍着胸脯保证道:“我们附近有个园子的主人姓张,他就是个颇有手段的人物。不但和来往的商队十分熟悉,与附近几个郡县的豪强也都十分要好。小贵人既然是为了征辟之事而来,那对于我们来说便是一件大事,谁家不希望自家儿郎能够出人头地。所以老酒会豁出这张脸去,恳请那位张家园子的主人亲自出手,帮您办妥这些事情。”
赵祯的眼睛咕噜噜的转了转,思忖着要不要打听一下那个所谓张家园子的主人,是不是张飞或者张飞他爹。
不过他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并不知道张飞他爹叫什么,而张妃现在好像只有四岁,估计问了也没人知道。
因此他指示有礼貌地回了一句:“有劳老先生了。”便转身离开。
那位老者站在原地目送他们远去,但他的眼睛也在咕噜噜的乱转,因为他在考虑要不要派人跟踪他们,看看这群人说的话,究竟有几分是真?
然而就相是福至心灵一般,此时的赵祯也恰恰想到了这个问题,如果对方派人追踪自己验看虚实的话,那么极有可能会在她们穿越离开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秘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已经是赵祯第N次采取这样的措施了,不过这次做出的反应,竟然在之后给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老先生。”
赵祯突然转回身去,又走到那位老者面前恭敬地施了一礼,而后提出了一个并不过分的要求。
“天色已经不早了,我们这样走过去的话难免有些耽搁。你看能不能卖我们一些马驴,我们要乡中最好的。”
那老者听了,心中不免有些犹疑起来,毕竟他心中也很清楚,有了马驴之后,这群人就不好跟踪了。
但看在四块黄金的份上,加上他侥幸心理作祟,觉得面前的这位小贵人既然有求于己,应该不会在自家地界上犯出什么事来。
因此他只是稍微琢磨了片刻,就立刻喊来周围的十几个年轻人,吩咐他们说:“快去周围问问谁家的马驴还不急着用,我们这里高价收购。就说是我说的,比市价高三成收购。”
年轻人一哄而散,没过两刻钟的功夫。就从不同的方向迁来了十几匹高头大马。
东汉末年虽然民风尚武,但马匹和羊只不同,因其不喜欢在山地上活动,所以喂养和训练基本上都要在平地上进行,而平坦地带多用于耕种,因此农耕文明与战马有着天然的生存矛盾。
所以即便幽州地区看上去人多地少,村落里养马的人家好像也很多的样子,但实际上,即便看在四块金子的份上,像这样的紧急收购恐怕也凑不出十几匹马来,能有个四五匹就已经很不错了。
其实就连这位老者也没有想到,小伙子们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凑齐足够数量的马匹,因此他还略加询问了一番,结果意外的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原来是村子附近来了一伙商人。为首的名叫苏双,虽然年纪看上去还不大,但他的商队人数可不少。
而且这个商队恰巧是贩卖马匹为生的。根据相熟的村民介绍,他们往年间也经常来往于涿郡各地,信誉上也是有保障的。
那多出来的七八匹高头大马。就是从那支商队手中购买的,苏双本人还跟在他们后面准备过来拜访一下这边的小贵人。
老者听闻了对方的请求,其实心中是有些不太愿意的,区区一件上古而已,他们这些平民百姓尚且不一定能够看得起,人家小贵人万一觉得冲撞了自己,岂不是要连累他们这些人一起坐蜡?
但既然已经过来了,老者也无可奈何,只好帮着对方向赵祯引荐。
好在赵真在休息了两刻钟之后,心情似乎格外的愉悦了几分,因此也没有太在乎这一点。
尤其是在青岛那位商人的姓名之后,脸上的心情似乎都还有些激动了。
“原来足下就是中山商人苏双,我在南边时,仰慕先生大名已久。不料今天竟在这里不期而遇。”
苏双没有想到自己区区一介商贾,在涿郡贩马也没有几年的时间。怎么声明还传播到南边去了?
而且这个南边的说法,好像太过笼统了吧,面前的这位小贵人看来是不想透露自己的太多背景。
那自己说话可就要小心一些。
因此他立刻把赵祯刚才那番话当成了客套之语,毕竟再怎么说,他这位东汉末年的土著,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名留史册,而且还成为了后世一部著名演义小说当中的角色。
因此他只是说道:“小贵人真是客气了,若是以后还缺马,您直接知会苏某一声就是。”
说着他还将自己的几个联络点告诉了赵祯。
赵祯一边让人取出笔墨将之记录下来,一边有意无意的询问道:“既然苏先生对本地熟悉,不知有没有听说过一座桃园。”
“桃园倒是有一座的,就在此处不远的地方。”苏双现实做出了回答,而好又有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到,“小贵人真是折煞我也,先生二字,我可当不起。”
赵珍闻言也只是笑了笑,苏双这个名字,让他想起了桃园三结义的事情。
因此他下意识的想打听一下那个桃园的位置。
不过问完之后他就有些后悔,这个举动显然是有些多余的,而且现在确实是时候不早了,所以他们也的确得赶紧离开。
因此他准备拱手告辞,却不料这个时候,苏双却突然开口问了一个稍显诡异的问题。
“小贵人,贵属刚才做记录用的纸,不知出自哪家,竟是如此的雪白柔软。”
赵祯没想到她的眼里如此之好,竟然一眼就看到了穿越商品的好处。
不过皇家用度有很多都是贡品,他是不方便轻易拿出来卖的。更何况,东汉末年的消费者,也不一定有这么高的需求。
嗯,有也给他打成没有。
怀揣着这种卑劣想法,赵祯自然是准备想个办法搪塞一下,因此会打上难免就迟疑了片刻。
也就在这个时候,刚才就一直就看苏双不太顺眼的那位老者,早就忍不住出口相责了。
“小贵人家的用度岂是你能够打听的?”
送朱双一听这话就不对劲,但他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得罪了这位老者,因此也不敢多做争辩,只好嚅嚅应声着向后退去。
其实赵祯也有些弄不明白,这两个土著怎么突然间就见拔弩张了。
他哪里会想到。老者自从听到苏双的请求,又见到他那个幼稚的挠头举动,心中早就已经有所不屑,而此时见了他利令智昏,竟然打听起了小贵人家的用途,那自然更是要站出来呵斥一下了。
然而他却没有想到的是,赵祯对于苏双的这个冒失举动,好像根本没有责怪的意思。
反而还谦逊地表示:“小子是一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懒人,家中用度也都不是小子打理的,因此不知道这些纸张出自哪家。不过小子可以在回去之后询问一下长辈,想来应该是不能弄清楚的,而且如果苏君喜欢的话,我们可以卖一些给你们,这样也算是丰富了苏君的货品,也不枉我们有相识之缘。”
“这……这可如何使他。区区小事,怎敢劳动贵人家的长辈?”
一旁的老者也觉得奇怪。赵祯这样的小贵人,怎么对一介商贾如此上心,又是尊称对方为君,又是主动卖他纸张,
可赵祯却摆摆手笑道:“不妨事的,左右我都是要回来的。苏君可以在此稍等我两天,如小子未能返回,苏君自去便可,以后有缘再见。如顺利返回,那我等可真是有缘之人,不要说买卖一定要做,就连结拜成异姓兄弟也未尝不可。”
这话可把另外两人吓到了,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赵真剑他们连“岂敢岂敢”这样的套话都不会说了,心道看来自己在东汉末年伪造的假身份还真是管用。
不过不会说了更好,他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溜之大吉。
这说话的功夫,这边的天都快黑了。
估计宋朝那边也好不了哪里去.
因此他们一群人。在简单的告辞之后,便骑马离开。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赵祯又掏了几块金子,把苏双的所有马匹都给买了下来,同时还承诺会追加给老者的打赏。
老者当然是千恩万谢,恭敬的目送他们一行人离开,再也没有萌生出派人去跟踪的想法。
反倒是赵祯那边,在回程的路上显得有些仓皇,毕竟他们已经在东汉逗留了三个时辰之久,怎么算宋朝那边也都快天黑了。
然而即便是这样。赵祯也执拗的向着刚才打打听的桃花园的位置赶了一段路。
直到远远的看到一个硕大的桃园,此时正绽放着春天的粉色,他才最终满意的点点头,感慨道:“可惜桃园之中无三英,桃园之外只有我们。”
一旁的侍卫问:“小主人莫非有心效仿三英故事?”
赵祯答:“没有。”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至少现在没有。先赚些钱,拜访一下几位大英雄再说。”
听罢此言,周围的侍卫们都笑了来。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首领,金枪班的白班头,此时已经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标题出自: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