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位衣袂飘飘的清瘦中年男子步入静月庵。他白净脸五绺长髯,眉目清绝自带仙道之气。此人后身姿挺拔,一袭青布长袍,发髻上横插鹤头青铜簪。再细看他,眉间有一颗痣,正是窦青铜的师父公孙野前到了。当初窦青铜派人去华山报信,说的就是暂住在静月庵。
公孙野前见到一个尼姑急急问道:“请问大师,中毒的窦青铜在哪里?”
说起窦青铜,是静月庵的救命恩人,大家没有不认识的。只是涉及窦青铜是朝廷通缉者,谁也不敢说知道。
尼姑回到:“施主所问贫尼不清楚,还是请问住持员明大师吧。”
尼姑将他带到员明禅房门外,请员明大师出来相见。公孙野前急问:“请问大师,中毒的窦青铜在哪里?”
员明大师没说话,死死盯着公孙野前颤声道:“你是公孙野前哥哥?”
公孙野前也是一愣,自己并无出家人相识,问道:“在下是公孙野前……你是?”
“公孙哥哥。我是赵英玉啊!这些年你去了哪里?我找了你九年……”员明已经热泪盈眶。
眼前虽戴着尼帽,却是俊秀瓜子脸……公孙野前已经辨认出对方:“你是晋王,不,是当今官家长女赵英玉!”
一旁女尼见住持说起隐秘事,自然悄悄溜走。她也是心惊胆战不已,平日里不声不响的住持竟是当今公主。太特么吓人了!尼姑腹诽也骂人。
赵英玉颤声道:“是我啊。九年前在西京洛阳,若不是公孙哥哥相救,我与太祖皇帝都会没命。公孙哥哥为何消失了九年,让我找得好苦!”
“你为何找我?”
公孙野前一句问话,勾起赵英玉无限伤怀:“当初太祖亲口定下你我婚事,我怎能不找你?因为找不到你,我去年一气之下出家为尼……你……”赵英玉泪洒衣衫,已然说不出话来。
公孙野前心中难受,自己竟是误了赵英玉一生,惭愧说道:“这……这……不就是酒宴上醉酒时一句戏言么……”
赵英玉已经声泪俱下:“戏言?太祖皇帝亲口定下婚姻,你还说是戏言?”
公孙野前生怕有人前来,央求赵英玉到:“好好,咱进屋去说。”
二人进入禅房。
当年酒宴上,太祖赵匡胤将赵英玉许配给公孙野前,第二日酒醒后公孙野前不辞而别。洛阳是赵匡胤出生地,自然有深厚感情,甚至要迁都洛阳。是众大臣一致反对,才罢手。赵匡胤带赵英玉到洛阳,本来是要将赵英玉许给一位功臣之子。相看后赵英玉一百个不同意。后来赵匡胤与赵英玉遇到一群刺客袭击,眼看要命丧路上,正巧被初下华山的公孙野前出手相救。十六岁的赵英玉,一下子看上了风度翩翩又武功神奇的公孙野前。央求大伯赵匡胤做主,为其说媒。
酒宴上赵匡胤为赵英玉许婚,公孙野前酒醉朦胧中一口答应亲事。其实公孙野前不是不记得自己承诺,只是酒醒之后有些后悔。自己惯于闲云野鹤生活,人家赵英玉是皇女,过惯锦衣玉食、婢女成群的日子,岂能与自己受苦?也就不辞而别了。
公孙野前没想到,赵英玉为他而寻找了九年,又因找不到他而出嫁为尼。如此深情的女子怎能不令他感动。
公孙野前深深一拜,泪洒衣衫道:“是我耽误了英玉,在下无地自容。愿以余生守在英玉身边赎罪!英玉可愿意嫁给我为妻?”
“奴家愿意——你必须娶我。奴家现在就还俗!”赵英玉投入公孙野前怀中,呼唤一声“郎君——”九年的心酸化作泪如雨。
赵英玉如今找到情郎,尼姑必定是做不下去了。往日肃穆庄严已变成妩媚娇羞,佛祖是泥胎死像,公孙哥哥却是情意绵长。
公孙野前深情抚摸赵英玉后背轻声问:“我讨厌尔虞我诈的朝堂,英玉能与我隐居山林么?”
赵英玉斩钉截铁道:“我能。以后郎君去哪里,奴家就去哪里。”
佛祖一声叹息:“这特么不是扯犊子么?庵堂中搂搂抱抱,成何体统!”佛祖无限惆怅洗洗睡了。
许久之后。
公孙野前问怀中赵英玉:“我是急着回来解救徒儿窦青铜的。””
赵英玉讶异道:“窦青铜是你徒儿?”
听到窦青铜消息公孙野前急道:“是的。你知道他下落?他中毒如何了?”
“窦青铜没中毒,活得好好的正在汴京城中。”
“难道他是骗我出华山?”
“我看骗的对,要不奴家能找到公孙哥哥么?”
公孙野前苦笑:“看来我们要感谢徒儿了。”
“走。公孙哥哥。我们现在就去找他算账!”
这哪里是找窦青铜算账?窦青铜是公孙野前唯一的亲人,当然要在亲人那里办了两人的婚事。赵英玉就是如此的算计。
赵英玉脱掉尼姑袍子、帽子,一头黑发倾泻而下,她竟是带发修行的。只不过每日帽子遮盖而已。赵英玉翻箱倒柜,箱子里还留着两套原来的衣服。
公孙野前笑道:“英玉妹妹还是侍佛不诚,三千烦恼丝也没剃去。”
赵英玉狠狠瞪他一眼道:“这不是等着你么?过来帮我换衣服。”
公孙野前忙凑上前打趣道:“是。小的愿意服侍公主殿下更衣。”让人家空等九年,也应该为英玉做点事了,别说是更衣此等小事。
赵英玉任凭公孙野前笨手笨脚更衣,得意笑道:“我就知道,老天爷体念奴家一番痴情。早晚会把公孙哥哥送给奴家的。”
“嗯。你比佛祖算的准。”公孙野前凑趣道。
******************
窦青铜对师父公孙野前感情至深,与父母没有区别。当年是公孙野前在马蹄下救了窦青铜,然后就被窦青铜粘上非要拜他为师。窦偁大官人与柳氏大娘子也拜倒相求,公孙野前才答应教窦青铜半年。
公孙野前是个行侠仗义游荡江湖之人,受过他恩惠者不计其数。哪能各个都收为徒儿?他教授窦青铜也是看他有习武天分。教授窦青铜半年,公孙野前却发现窦青铜习武天分竟比自己更强。师徒二人逐渐感情日深,一来二去竟牵绊住公孙野前九年。
半年前公孙野前不辞而别,也是怕窦青铜哭哭啼啼不让他走。再说也要去华山陪伴自己的恩人——半个师父陈抟老祖。
其实说是半个师父已经是多说,公孙野前是陈抟老祖救下即将病死的小儿。为他医治数年,陈抟老祖一直带他在身边。陈抟老祖修炼内功功法,竟被公孙野前偷偷学去。只不过公孙野前是自己感悟,容易出偏差。一日公孙野前练功走火入魔,被陈抟老祖以功法纠正,才发现这个小武学天才早已修炼多时了,只不过途径有偏差。陈抟老祖怕他再次走火入魔,只得将内功心法教他。公孙野前才走上修炼正途。幼年时的绝症也逐渐痊愈。
除内功心法,其余武功陈抟老祖并未传授,都是公孙野前自悟。陈抟老祖从未正式收过公孙野前,所以他只算半个徒弟。
其实陈抟老祖已过百岁高龄,一生无婚配无子女,身边的公孙野前更像是儿子而不是徒弟。公孙野前也很孝顺,守在师父身边近二十年,侍候师父无不尽心。最后还是陈抟老祖将他赶下山,让他去世间历练。这一年公孙野前二十五岁。
公孙野前恋恋不舍拜别师父与师妹颜如玉,下了华山。
陈抟老祖百岁之后才开始收徒。一个是颜如玉,也是他救下的孤儿。后来还有一位是吕博英,此间陈抟老祖多数时间闭关修炼,由颜如玉教授吕博英。吕博英是在公孙野前下山后拜师,二人并未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