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李兰海说:“东海兄,真是博学多闻,我还真不知道大红袍有这样的来历。”
李兰海说:“我是粗人,只会舞枪弄棒。品茶,是你们这些文人的雅事。”
福东海摆了摆手道:“这样的事,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据当地人说,武夷山天心岩最正宗的大红袍,只有六棵树,而且这六棵树,全部生在悬崖峭壁的岩缝之中,人根本爬不上去,只有用训练有素的猴子,才能采取。既然人不能上去,又怎么可能有丁状元披大红袍一事?”
李兰海说:“这么说,这个茶就太名贵了。”
福东海饮了一口大红袍砸吧砸吧嘴:“真正的大红袍,确实名贵,毕竟只有六棵树能产出嘛。
就像杭州的龙井,只有那口井周边的几棵树产出的茶叶,才是正宗。这样的茶,全部运进宫里了,寻常人别说是喝,见都无缘见到。算了,不说这个了”。
福东海看朱豪挺的身子,悠然自得的泡茶,福东海想:“三爷,这是怎么脑袋泡了水之后,以前最不喜现在却自得其乐了,真真很奇怪!”
低着头这里看朱豪泡茶的左良玉,忽然说到的讲:
“立德兄,听说你们汛总衙门和地头蛇巡检衙门有过节,前几天还有你的军户,道我加里开的药房拿药,听说是给巡检衙门衙役打的,好凄凉啊!”
“呵呵,青山兄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
他赵18不是个东西,就是今天我介绍的赵志勇,他是赵18的粗浅丫鬟所生,那粗浅丫鬟
当年救了我夫人一命,于是她所生的儿子叫我一声干爸。”
李兰海说着,又把酒一口灌了下去,“结果那丫鬟给赵18害死了,只留下这个子,我就时不时的照顾他,而且还不能让赵18知道,想想就郁闷。”
李兰海嘿嘿,笑了起来:“他赵十八前天夜里挂了,我昨天亲自带兵过去,那巡检衙门死伤惨重,那真叫一个惨哪。
后来我又看到水匪一把火烧了的广寿仓,好在赵18挂了,否则这么一闹,怕是不死也得脱层皮下来,我估摸着,上面肯定要有动作了,谁让韩庄是大运河的咽喉要道了!”
朱豪再次听到赵十八死讯,心里没由来的一阵轻松,赵十八死了,那就是说5万石粮食死无对证。
昨天晚上去到永平义仓,见了永平义仓大吏舅舅王志,才知道5万石粮食有多少。
永平义仓胃口”不如现代粮仓,但存个百万斤粮食不在话下。
明代粮仓类型明朝粮储实行分级储粮的多仓制,分中央政府控制的国家粮仓和地方粮仓。
国家粮仓就是“太仓”设在北京和通州,共有十九个大仓。中央官仓与地方粮仓和中官办的常平仓(也称预备仓)、民办的社仓(又称义仓)、各卫所仓和各王府私家粮仓既关系密切,又有所不同。
它直接关系到皇室的粮食消费、百官的俸给、京军及北方边镇的饷粮、京师百姓用粮。
实为明王朝政权生存的物质基础,明朝的盛衰与国家粮仓和地方粮仓两仓存储的盈亏有着紧密的关系。
韩庄的永平义仓实际上,给往来大运河的粮食商人包了,商贾们东西这十几年扩充了永平义仓。
和顺茶号后院连的韩庄水街,水街的水坝上,一眼望不到头的韩庄永平义仓整齐地排列着。永平义仓宽有一百余步,(明朝,一步有五尺,约等于1米五六的样子)约有200余米。
半里地南北再增一百一十步,几近五百米,粮仓三百多间,仓夫两百余人。可以储存粮食200万斤打上。
朱豪看到永平仓甲字号仓库堆积的粮食,才知道五万石有多少斤,整个就是米山啊!
这大大刺激了,朱豪的占有欲啊!
就好像,一堆金元宝,放在那里认人拿走,这叫朱豪,如何不动心呢!
喝的脸红彤彤的李冬瓜,手拉着闻香杯一嗅一嗅,似醉非醉抬起头来:
“三爷,有一件事可否为我,端详端详!”
朱豪端的茶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李兰海放下闻香杯,挺了挺腰身:
“今天在竹棚,峄县大老爷的吏员王珍临走的时候悄悄跟我说,年末了,土匪猖獗啊!加上赵十八给土匪杀死了,赵十八死了。
县太爷震怒要剿匪,峄县和运河的兵丁不堪使用,县太爷向上报了要办民团了,打算招2000人,韩庄也要办个5百人民团,才震慑得住土匪啊!”
朱豪一听办民团,就来了兴趣,于是不动声色的,“嗯”了一声!
李兰海一看朱豪没什么反应,心里就犯嘀咕了,按说这个楞头青才十八九岁,怎么这么沉得住气!
死马当活马医了,李兰海他知道,在韩庄没有朱豪的点头,他是占不得半点便宜的!
坐在右手位置的福东海就笑了:“办民团,我们韩庄,谁不知道我们李千户兵法娴熟,武艺最棒,最适合不过了。”
“哪里,哪里!”李兰海打着,哈哈!
叹了一口气:“这件事,不说还好,整个下午,把我烦死了。”
“说说,我们三爷帮你参详参详,”
李兰海来觉得火候差不多,也就不再掖着藏着,而是明言。
李兰海还觉得要想升官发财,剿匪是最直接的一条路。
铜山岛湖的土匪一旦被剿灭,那时就是李千户才是大英雄,朝廷一定会大加奖赏。
当然,剿匪是大事,要剿匪,必须有兵,就他那个五六百人老弱残兵的运河汛兵,驻扎防守还行要是行军打仗,那就是天知道了!
申请朝廷调兵?
可朝廷调兵,先得准备大把的银子,这个东西,如今是朝廷最缺的。
兵部拿不出钱,一定把这个包袱扔给省里。
省里的总督或者巡抚,是有调兵权的。可他们调兵,同样需要银子,省里也拿不出钱,大家都穷啊。
就算拿的出来,也是没用!
就拿铜山岛湖的土匪来说,怎么也有千把两千号人。
县太爷要调兵,可以呈报济宁府,济宁府的知州却不能调一兵一卒,明朝兵制,济宁府的兵,是守卫运河用的概不外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