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女尊大唐:我成了太子妃 / 第一百八十五章 灭高丽

第一百八十五章 灭高丽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太宗九月发布第二次东征高丽的旨意。
  十一月到达洛阳。
  苏纨当然也要去迎接,然后,太宗便问她,那两首诗是什么意思。
  要知道苏纨向来是天不怕、地不怕,砍头也不怕的人。
  见太宗目光还算是锐利,便道:“一首是让父皇您保持当年二十岁的雄心壮志,不至于晚年成为一个昏君。另一首,是想告诉父皇和母后,儿臣想了一项退休制度。”
  “退休制度?”
  太宗微微蹙眉,第一次听说这制度。
  苏纨便道:“没错,就是人老了,从而再也不用干活的一种制度。”
  太宗却是怎么听,怎么都觉得这话不对。
  立刻一脸杀气,严肃地道:“太子妃你此话是否有些太过于大逆不道了?”
  苏纨便道:“这就要看父皇您是如何理解的了。父皇,您觉得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面对着太宗的杀气。
  苏纨丝毫不怵。
  “朕……父皇~也看不透你。”
  太宗又改了一个自称。
  “那父皇觉得,儿是那种喜欢贪恋权力的人?”
  苏纨问道。
  “不像。”
  “那父皇觉得,儿一直在追求的是什么?”
  太宗勒了勒马。
  “你一直在追求的是什么,你自嫁入我李家以来,追求的就是皇子之间的和谐共处,臣子们也有说过,朕也有与臣子们说过,历朝历代,皇子能如朕的皇子这般和谐共处的,有史以来,也就唯有朕了。”
  苏纨便道:“你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死的时候,父皇你说你少了一镜。”
  太宗便道:“那又如何?”
  苏纨便道:“父皇。”
  太宗:“嗯?”
  苏纨:“我知道的镜子比你的多。这也是我为何能让皇子之间和谐共处的原因……”说完,苏纨还不禁叹了一口气,这才接着道:“我还曾与母后说过,大唐将来必亡……”
  ……
  太宗亲征。
  近身的随从肯定不少。
  今年,李治也来了。
  十九、二十的大姑娘了。
  一身银白色的盔甲,看上去英姿飒爽。
  远处,是正单独私聊的父皇跟太子妃嫂嫂。
  太子妃嫂嫂还是跟从前一样,面容几乎没什么改变。
  多想可以回到小时候。
  只可惜……
  “晋王殿下你怎么一直看着太子妃?”
  一旁的薛仁贵憨憨地道。
  李治便回道:
  “本王只是在想,她们俩到底在聊什么,要聊这么久。”
  ……
  太宗属实有点被苏纨的话给震惊到。
  因为苏纨甚至能推断出往后三代王朝到底会是怎样。
  虽说,这就有点像是在空口说白话。
  其实谁也无法验证她说的是否是真的。
  但她能从苏纨那沉重的语气中,感觉得到,苏纨并不是在开玩笑。
  “那如果真如你所说……”
  说到一半,太宗便意识到,问了也是白问。
  敢情,朕的一生,就这样了吗?
  随后,她便道:“等朕这一次亲征完,你就回长安吧。”
  说罢。
  便调转马头。
  ……
  等父皇跟太子妃嫂嫂终于都说完。
  李治这才终于找到机会,策马上来。
  好好地跟太子妃嫂嫂一起策马驰骋一番,叙叙旧。
  ……
  由于此前,大唐已经将辽东的战线推到了辽东以东,鸭绿江以西,因此,今年东征高丽,倒是比第一次东征要轻松不少。
  但这些年来,为了防御大唐的进一步骚扰,高丽显然也把自家的堡垒,山城这些继续加高了不少。
  
  如今,再看辽东战场,高丽的城池就一个个都跟乌龟壳差不多。
  而高丽的策略,也是一贯的只防守,不进攻。除非在人数上比大唐的军队要多得多。
  其实上一次太宗东征为什么失败,还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原因。
  那就是太宗错误地判断了高丽、百济这两个国家的关系。
  要知道,高丽跟百济是盟友,经常是联合着一起来欺负新罗,而且,在前一次的辽东战役当中,百济显然没有尽到全力,本来是打算南北夹击的,但是百济由于是高丽的盟友,所以在南边根本给不到高丽压力。
  至于说新罗,也是个胆小怕事的主,让它去打高丽,估计最多也就是派个一两千人做做样子,根本不会打得你死我活。
  所以这一次,太宗也是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先灭百济,再灭高丽,而且新罗因为这几年又被百济侵吞了不少的城池,新罗肯定也会比以往更加出力。
  至少……
  失土新罗不可能不想要回来吧?
  这就能够很好地做到牵制百济和高丽的作用。
  因此……
  这一次的东征,显然比之上一次在形势上更好,也更有可能成功。
  ……
  陆军的行军总管还是李绩。
  水军的行军总管是苏定方。
  陆军总人数二十万。
  水军总人数十万。
  如今有了辽东作为粮草供应大后方,倒是可以不必再担心粮草的问题了。
  而水军这边,太宗跟苏纨说话的同时,源源不断的粮食也被运往水军营寨,以备来年开春,即可跨过渤海跟黄海登陆百济领土。
  太宗在洛阳短暂地休整了一番,然后把苏纨做好的五百门虎蹲炮,以及大量的火药带上,便又再次北上,抵达幽州。
  此时,已经来到了第二年的一月,便在幽州又待了一个月。
  于三月份,正式抵达前线。
  三月中。
  太宗再次抵达安市城,不过此时的安市城已经是大唐的了。
  之后……
  便是越过安市城,直入平壤了。
  当然,说是直取,分兵还是会分的,大致是分为两路,一路是平定安市以北,辽东城以南和以东此前还没有平定下来的城池,另一路,则是由太宗自己亲率,以安市向南朝着平壤一路平推过去。
  而苏定方这边,也是接到了命令,让她三月中,兵出渤海跟黄海。
  陆上是遮天蔽日的尘埃,海面之上,也是连绵不绝的战船。
  高丽跟百济还以为这一次也能如上一次,乃至是隋朝隋炀帝三征高丽时那样,只要自己龟着,就能守住。
  事实却是高丽跟百济想多了。
  大军一路走来,高丽跟百济的军队几乎是节节败退。
  尤其是这百济,看到战船铺满了整个海面,连阻止大唐的军队登陆的勇气都没有了。
  苏定方干脆便是沿着河流北上,大军直逼百济的都城。
  三月中出发,七月。
  苏定方便占领了百济都城,百济国王义慈王跟百济的太子扶余隆一听说唐军来了立刻就跑了,只留下来一个皇子,名叫扶余泰,扶余泰应该是那种年轻比较还有骨气的人,她见自己父王跟太子跑了,于是自立为王,而且打算坚守泗沘城。
  史书当中记载,如果不是太子扶余隆的儿子率先举城投降,她也未必会无奈地跟着投降。
  但历史已经有所改变,如今,没有人给扶余泰拖后腿,所以,她自然也就不会这么轻易地投降。
  但这还不如投降来得好。
  因为……
  当两军对峙,第一天当她登上城楼准备视察大唐军队的军容以及鼓舞己方守军士气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被遮天的虎蹲炮的弹幕给直接轰杀了。
  其实……
  百济的群臣也是有提醒过她的,但是,或许,这就是年轻人吧。
  扶余泰直接惨死,而苏定方也明白,兵贵神速,所以,她立刻对泗沘城内的士兵进行劝降。
  就这样,几乎是不废一兵一卒,很轻易就拿下了百济的都城。
  接下来又花了十天左右的时间,把这消息散播出去,其余还有抵抗想法的百济城池,当即通通投降。
  而太宗这边。
  攻坚相对来说当然比苏定方这边要困难一些。
  而且高丽这边,经验丰富。
  知道唐军一旦把虎蹲炮摆出来,立刻就要自己躲起来。
  但躲起来其实起到的作用也不大。
  因为,唐军第一次东征所携带的士兵跟火器的数量都不能与如今所带的相比。
  再加上,唐军的士兵的战斗力,显然也不是高丽的一般守军能比。
  这主要是,太宗说了,破城以后,随便抢。
  这无疑是大大地增加了唐军的积极性。
  其实古代便是如此。
  破城以后随便抢,男的杀了,女的为奴为婢,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苏纨觉得,在大唐,唯一能跳出这个圈,能够做到洁身自好的,大概也就苏定方一个人吧。
  但话可又说回来了。
  后世的韩国人是什么样的嘴脸,苏纨也是知道的,苏定方这种速战速决的战略,苏纨倒是未必能全部认同。
  因为,苏纨甚至说不定希望苏定方把那些人全杀了。
  这世上,就不应该存在韩国人这种东西。
  ……
  每个人都会有心理的阴暗面,而苏纨同样也不例外,不过,要说杀光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只能说,顺其自然吧。
  百济一破,高丽这边就更是紧张了。
  高丽开始采取放弃外围城池,而只守平壤的策略。
  其实……
  这策略就是那种最蠢,但是,也可以说是最聪明的做法。
  说它蠢,是你平壤都被围了,几十万人,在里面的吃吃喝喝,怎么解决?
  说它聪明,是因为高丽知道,大唐的军队跟上次一样,必不可能在辽东地区久留。
  一到冬天,唐军就会由于不适应辽东地区的气候,而不得不撤军。
  这想法,如果是换做别的性格懦弱一些,只知道听大臣们话的王,还真不一定有这样的胆魄敢这么做。
  但此时的高丽国王还是泉盖苏文,这是一个铁腕的独裁者。
  她敢这么做!高丽群臣也不敢说不!
  随着高丽的士兵都往平壤城龟缩防守。
  太宗这边攻城掠地也就更快了。
  这就是南北夹击的好处。
  八月初。
  大唐南北水陆两军终于首次抵达平壤,而且将平壤城给围了起来。
  保守估计,平壤城中此时能战的守军,应该有二十万。
  而太宗跟苏定方两人合兵后,加起来差不多也就是二十万这个数。
  毕竟这一路上,还要留下一些人来看守刚刚攻下来的城池。
  军帐当中。
  胜利已经近在眼前。
  太宗带着人刚刚看了一圈平壤城的地势。
  只能说平壤城的城墙还算是比较低的,甚至比她们大唐的长安城都还要低一些。
  这很适合攻城。
  可虽说是这样,太宗也不可能无脑地让士兵去攻城。
  毕竟,她可以把高丽人不当人,当成是奴婢。
  可咱大唐的子民,还是要珍惜的。
  因此……
  太宗便把众将都召到营帐当中,商量对策。
  一些比较没脑子的,只知道蛮干的,便一上来,就说道:“末将恳请圣上,给我五千兵,我必将第一个登上城楼!”
  这不就是说了等于没说。
  而且……
  由于此前太过于浪费火药,虎蹲炮的弹药也没剩下多少了。
  接下来她们还得省着点用呢。
  李绩倒是提议,要先把平壤城北边与城墙相连的高地给先打下来,不然,对方居高临下,太占便宜了。
  问题是……
  你李绩也说了,那是高地,我们怎么攻上去?
  最后……
  太宗便把目光看向苏定方。
  希望能从苏定方这里得到什么好的建议。
  苏定方沉吟了片刻。
  这自古以来,攻城都不好攻,虽说如今她们是有着虎蹲炮作为掩护,但是虎蹲炮也会伤到自己人。
  敌人完全可以在虎蹲炮结束后,再出来防守。
  而且……
  这一路过来,高丽人也必然已经吸取到了教训。
  然后……
  她便把手放在了平壤城的南门,说道:“南门没有西门的高地,相对来说比较好攻。我们可以以南门作为突破口。”
  太宗此时还看不出她有什么才能来。
  然后苏定方接着又道:“但是如果我军强攻南门,敌人必然也会把大量的守军部署到这里。”
  太宗不知道她想说什么,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苏定方便道:“我们说不定可以让百济的军队负责南门。”
  既然百济已经投降,苏定方当然也把百济的士兵给带来了。
  一般这些人,战斗力低下,被裹挟着站在最前方,就是个送死的。
  但是你不送死也不行啊,因为你一家老小都还在人家手里呢。
  苏定方便道:“平壤城内的守军指挥要是见到南门防守的百济的士兵,一定会放松警惕,而我们的主力则是在西门和东门摆出一副要强攻的样子,到时候,我们大唐的士兵换上百济的衣服,一旦平壤城上的守军有所松懈,我们说不定能趁其不备强攻下南门。”
  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而且……
  这负责要攻上南门的,肯定是大唐军队精锐的精锐。
  此时,薛仁贵便站出来道:“末将愿领一军,替圣上攻下南门。”
  “不错!不错!”
  太宗为此不得不对苏定方刮目相看。
  “就按你说的办!”
  然后……
  这计策便被执行了起来。
  而高丽这边,显然也不会想到,唐军竟然是玩阴的。
  这西门跟东门看似人多,所以吸引了她们大部分的注意力。
  且这南门,又是百济。
  百济在泉盖苏文看来,就是个渣渣,甚至泉盖苏文都觉得,百济根本不可能认真地攻城。
  结果……
  也就是五天的时间。
  ……
  这五天的时间的前四天半的时间,唐军都在演戏,都在麻痹城上的高丽守军。
  然后仅仅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南门便被薛仁贵攻破。
  这名白袍小将,在城墙上四处砍杀,简直亮眼得像个战神。
  咳!说错了,应该是中年将领。
  而且……
  还让李治看了都不禁眼红。
  因为她俩盔甲都一个色。
  这就是太子妃嫂嫂给自己请的老师。
  你好歹给本王留一个。
  南门被破,泉盖苏文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立刻让人带兵去增援,然而……
  唐军此时早已占领了城门跟城墙。
  更别说,虎蹲炮在城墙上释放的作用更大。
  大量的高丽士兵涌向南门,但是此时的南门,已经如同是一台绞肉机。
  所有向这边过来的高丽士兵,无不身残心裂。
  随后。
  太宗又派人来增援。
  平壤城至此,基本上已经可以说是打下来了。
  此战!
  苏定方首功!
  薛仁贵也是大功!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