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崔兄乃明仪的救命恩人,家父怎会不喜?”
陈昭无声笑笑,这一声“救命恩人”只怕也就眼前这位“涉世未深”的小公子相信。
若放在琅琊王氏家主王焕之的身上,别说是相信了,估计还要怀疑他是不是别有用心。
当然,他确实是别有用心。
说来,他自己能够救王明仪也是纯属巧合。
十五天前,陈昭乘船南下琅琊郡,就是在宜阳县途中遇到了落水的王明仪。
刚好,陈昭路过,看到有人落水就将人救了上来。
倒是让陈昭有些惊喜的是没想到自己救个人都能让自己碰到琅琊王氏家族的人。
事后在得知这位小公子的身份后,陈昭想了一下。
觉得这件事若是利用的好,可以让琅琊王氏欠他一个人情。
将会对于后面,他要做的事情,有一个很大的帮助。
之后,陈昭便与这位小公子交好。
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有“救命之恩”在身,不到一天的功夫,这位小公子就对陈昭那是一个劲儿“崔兄崔兄”的叫。
“对了,崔兄。”
王明仪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不在纠结陈昭为何不去找他了,而是问起另一个问题。
“因家中告急,我当时又走得急,未与崔兄同路,不知崔兄何时到的琅琊郡?”
“昨日到的。”
陈昭抬眸,透过窗外看向外面街道上人来人往。
良久,他突然感叹道:“琅琊郡似乎有别的郡不同,这里看上去一副欣欣向荣的样子,百姓们将也都将笑容挂在脸上不见愁色。”
从洛京到琅琊郡,这二十天下来,陈昭途经很多地方,见过不少百姓。
陈昭身为陈国皇帝,除了自身权利,最关注的莫不过是陈国百姓。
所以,这一次出来,他特意放慢了脚步,为了就是观察陈国百姓的生活。
可是他发现,不管是都城洛京还是有着“花城”的宜阳郡,也都不如琅琊郡。
“那是自然!”这一点倒是说到了王明仪的骄傲上,“这里可是我琅琊王氏的地盘!”
看着王明仪那一脸的骄傲,陈昭蓦然的懂了。
也是,琅琊郡的百姓过得好,想必这个原因是出在琅琊王氏身上。
不过想是这么想,话不能这么说。
“王小公子慎言!”
陈昭笑笑,“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小公子这般说就不怕你们王氏遭到皇室灭族之祸?”
王明仪今年不过二八,还未及冠,小小年纪的他一点不像他的兄长王明礼成熟稳重。
一听这话,犹如炮仗的性子就来了,当即手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他敢!”
“有何不敢?那可是——”话顿了顿,陈昭沾着茶水的手指在桌上写出了没有说出来的两个字,“皇室!”
“皇室又如何!”王明仪看了一眼那桌上的两个字,轻蔑味十足。
“谁不知道当今皇帝不过是谢相的一个傀儡罢了,区区一个傀儡还想对付王氏!”
陈昭:“……”
没想到他居然没用到一个小小少年都知道了!
陈昭微微露出一抹苦笑,看来拿回权利是势在必行了,不然连洛京外的百姓也要忘了皇室了。
窗外铃铛响,一辆豪华富丽的马车从旁经过。
原本还想坐下来跟崔兄继续谈话的王明仪突然脸色一变,同陈昭说了句“再见”,不等陈昭说半句话人就跑得没影了。
陈昭看着门口消失的王小公子,略微沉吟片刻,转头看向停留在酒楼外面的马车。
方才王明仪似乎是想坐下来,但就是看到了那辆马车后才急急忙忙的要走。
那人是谁?
下一刻,不用陈昭去猜,就有人给他解答了。
“长,长姐!”
声音的来源在陈昭的视线盲区内,除了那辆马车外,什么也看不到。
但光从这声音来看,陈昭就能想象到王明仪一副乖乖巧地站在外面的样子。
啧啧啧,今天算是让他见到了什么叫一物降一物,没想到那位王家“长姐”能够降得住天不怕地不怕的王小公子!
很快,陈昭就没有心思理酒楼门前的王氏姐弟。
陈昭眸光看着窗外,耳边听着让萧饶去打听的事儿。
等到萧饶禀告完,陈昭抬手喝完最后一口茶起身往外走。
“公子,您要去哪儿?”萧饶跟上去问道。
“白鹿书院!”陈昭下去的时候,王氏的马车刚看离开。
马车晃晃悠悠的行了半个时辰,终于到了琅琊山脚下。
白鹭书院就位于琅琊山半山之腰,是以陈昭到了琅琊山,还要下马车步行走上去。
雕栏画栋的门楼,高大气派的立在山脚。
抬头一看,书数不尽的石阶,给人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听说这是文帝时期,文德皇后提出来将书院建在山上的。
为的就是让所有学子每日都要走一遍石阶,一步一步走上去。
如果没有良好的体力,这一步一步的走上去,还是挺累的。
陈昭走在半路上就快不行了,要不是身边还有萧饶这个侍卫搀扶着,要他自己走上去估摸着要走到天黑。
陈昭转头看了一眼面不改色气不喘的萧饶,心里就很是不服气,凭什么自己走的这么累,他却面不改色一点气也不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