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公元前359年,曾在希腊世界做过人质的腓力二世登上了马其顿王位,他大刀阔斧地对国家进行了改革不断加强中央王权,分化贵族势力,建立常备兵制,创造马其顿方阵,组建强大海军,打通马其顿的出海口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腓力二世还放弃了古老的波斯币制而采用欧洲币制,从而大大方便了其与希腊世界的商业活动。经过改革,马其顿一跃而成为了当时巴尔干半岛上的强国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公元前355年,继“同盟战争”后希腊世界又爆发了“神圣战争”,这给一直蠢蠢欲动的腓力二世提供了南下的机会,但希腊方面也对此做出了回应。
希腊内部对腓力二世的野心并非没有警觉,一批代表工商业奴隶主的民主派人士成为了希腊城邦中的反马其顿派,他们希望能恢复城邦昔日的光辉,害怕专制的马其顿政体会妨碍其商业活动的开展;然而,代表奴隶主上层的城邦贵族组成了希腊的亲马其顿派,因为危机四伏的希腊世界已经无法维持其正常的奴隶制政策,所以他们只希望有人能强有力地出面而稳定局势,不管这个人是不是希腊人。
然而,上章业已讲明,希腊城邦制本身是与奴隶制经济的发展背道而驰的,所以此时的欧洲文明世界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集权政府来顺应历史潮流;既然希腊自身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只好由外人来履行了。面对马其顿的咄咄逼人,反对派能做的就是不停地演讲以在道义上对其进行抵制,而战场上,希腊人不但没有抵抗住北方的侵袭,相反却先顾着自己内部之间的战斗,结果至公元前348年,爱琴海北部几乎全部沦陷。
直到此时,希腊的各大邦才开始醒悟到自己的处境。公元前340年,希腊成立了以雅典为首、包括底比斯在内的反马其顿联盟,波斯也在背后暗中予以援助。公元前338年,双方发生决战,联盟大败,从此希腊诸邦彻底失去了政治独立,沦为马其顿王国的附属国家。
公元前337年,菲力在科林斯城召开了全希腊会议,宣布成立“希腊联盟”,又称科林斯联盟,几乎所有希腊城邦、包括很多岛国都加入了其中。这是一个能够操控并影响整个希腊世界的组织,将其称为一个完整的邦联甚至联邦国家亦不为过。待腓力二世整顿完毕,他将继续另一项伟大的任务。
那便是远征波斯。
早在菲力南下前希腊的亲马其顿派就要求菲力“不仅成为希腊统一的领袖,而且称为征服波斯人的领袖”。穷顿的奴隶主们已经无法在本地维持剥削,希腊的公民们也迫切需要到另一个地方去掠夺财富,于是,富饶而衰败的东方帝国波斯便成了他们一致的目标。
于是,在希腊联盟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腓力二世代表所有联盟国家而对波斯宣战,控告已死去一百余年的薛西斯曾经亵渎了希腊神庙。随后,全马其顿和希腊开始总动员并在公元前336年派出了一支10000人的先遣部队部队进入了小亚细亚,一场即将震动中东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然而,就在同年,腓力二世死于一场宫廷政变,此战未出便先夭折了。
菲力的死去让希腊的反马其顿派顿时活跃起来,他们纷纷开始寻求独立,雅典的公民大会还很幽默地投票决定送给刺杀菲力的凶手以一顶冠冕而示表彰,尽管此时领奖人已经或者曾经是一个死囚了。在这些希腊人看来,腓力二世的死去意味着马其顿从此将失去统一的领导,而由其亲手铸造的希腊联盟也终将走向奔溃,所以,辉煌的城邦时代又将重临人世,他们可以继续抽签选举、投票抓人而维持自己的利益了。
可是,一个年仅20的青年人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仅仅1年时间内,马其顿幼主亚历山大三世迅速平定了希腊世界的骚乱,甚至夷平了底比斯城并将其公民全部卖做了奴隶。亚历山大虽然年仅二旬,但已接受了多年的文化与军事教育,完全达到了文能定国武能安邦的水平。于是,在其铁腕手段下,马其顿又重新控制了希腊,进而继续着菲力生前的计划而准备东征波斯。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领步兵30000,骑兵5000(由马其顿-希腊人组成,但以下全部简称马其顿军)跨过海峡,入侵波斯。此时的波斯帝国早已不复当年之威,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重重,所以直到亚历山大将军队挺近叙利亚时才遭到了波斯军队的抵挡。公元前333年,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亲帅近120000大军(可能有所夸大)阻击亚历山大三世,双方展开了著名的伊苏斯会战,结果波斯因大流士三世的临阵脱逃而大败,皇帝本人的母亲、妻女都成为了俘虏。与波斯正规军的惨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腓尼基地区的地方势力的顽强抵抗,推罗城在公元前332年成功阻击了亚历山大达7个月之久,但最终亚历山大还是攻下了这座当年尼布甲尼撒没能取得的城市,城内30000生者被卖为奴。
就在围攻推罗之时,大流士不但没有趁机西进而内外夹击马其顿,反而写信给压力山大请求割地求和。事实上亚历山大出征时只带了1个月的补给和少量的金钱,其作战的策略本身便是以战养战,绝对经不起两条线的夹击。但亚历山大自忖波斯不敢出兵,于是傲慢地拒绝了波斯皇帝的建议,而波斯人也如他所愿的没有调动一兵一卒来援助推罗。
前332年11月,亚历山大进入埃及,收到了当地宗教势力和上层人士的热烈欢迎。埃及在波斯帝国内的地位一向是半独立的,大流士登基前还正式独立了60余年,所以波斯不能指望他们对自己能有多少忠心,而就算最后波斯赢得了对马其顿的战争也不会或没有能力怪罪他们,所以埃及人只管与所有进入他们的领土的强者合作就行了。
但他们不会想到,这次合作,将是他们3000年文明的终结的开始。
入境的亚历山大在尼罗河口建立了其一系列亚历山大城中的第一座后便匆匆离去,公元前331年10月1日,马其顿军向伊朗高原挺进,与大流士再次交手于埃兰与波斯的前首都尼尼微附近的原野,著名的高加米拉战役爆发。此战亚历山大倾尽了其所有的40000余兵力,而波斯方面更是组织了一支可能有百万人(同样可能有所夸大)的正规军、杂牌军、预备役和民兵的大杂烩部队。这是亚历山大东征路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决定了世界未来历史的一次战役。尽管波斯军以逸待劳,早有准备,但其落后的指挥与建制使其庞大的数量优势完全得不到发挥,反而因为军队规模较大而无法及时传令。战争结果,波斯再次失败,并永远地失败了。
大流士三世在逃亡过程中被他的一个总督弑杀了,据说临死前还与打败了弑君者的亚历山大亲零距离接触了一次,当然也可能仅仅是政治宣传;总之大流士三世死后亚历山大也便正式宣称自己为波斯帝国的合法继承人,从此宣告旧帝国终结,新的亚历山大帝国正式成立。
至此,亚历山大本应完成了希腊和马其顿人赋予其的历史使命;但是,他的前进却并未由此而终止,这也使他最终超越了其所有前辈而成为了整个世界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
本章完。
日期:2012-07-2203:57:13
第二十六章埃及-西亚-希腊(17):亚历山大帝国的鼎盛与灭亡
在征服波斯这个庞大帝国的过程之中和之后,亚历山大在新领土上采取了一系列简洁而有效的方式以巩固自己的统治。整体上他基本沿袭了波斯人的政治制度,只是将要职几乎全给了马其顿和希腊人;他亲自迎娶了一位中亚贵族女子为第一任其次,接着将大流士三世的长女作为了自己的第二位妻子,同时鼓励甚至命令自己的战友寻找波斯姑娘做伴侣,以此缓解马其顿-希腊贵族与波斯上层之间的矛盾;除中亚等偏远地带外,亚历山大干预了自希腊到埃及到伊朗的所有重要地区的内政,坚决镇压反政府势力,积极巩固自己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