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之前的讨论中已有所提及。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某个地区内的人民利益趋于一致时,这个地区才会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武力征服虽然作用很大,但在经济因素面前它不过充当了国家形成的急先锋,如果没有共同的利益,即使开辟了巨大的疆土,其不属于同一利益范围内的部分也终将脱离自己而独立。所以在经济与利益面前,政治和军事的意义是不能相比的。纵观公元前10世纪前的世界各国历史,著名的开疆扩土者有阿卡德的萨尔贡、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埃及的图特摩斯三世、商朝的武丁帝、印度的雅利安人,他们的征伐是永载史册的,而他们的成果却多是昙花一现的。当我们抛开这些军事行动的辉煌所铸造的王国新疆域后便会发现,不论是中东还是印度还是中国,他们的文明中心领土始终是近乎稳定的,即便因胜利或挫折而有所波动,却在整体上和平均上是固定;而只有当一个地区生产力上了一个台阶之时,这个稳定而固定的疆土才会略有扩大,然后在维持一段时间的固定与稳定,然后等待着下一次生产力的发展。就全球化趋势而言,世界上终将只有一个国家,进而没有国家;而就3000年前的世界而言,要达到这个我们今天尚未达到的目标,首先就必须完成每一个小区域内的统一进程。
或许我们还没有解答另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完成世界的统一?
是演讲家们就道义上所讲的:因为人类是群居的动物,因为人类是生而平等的,因为人类之间是不该区分政治上的你我高低之分吗?
这些都只是空洞的理论,尽管他们所说的确实是我们要追求的。
所以我们必须现实地重新审视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应该是:不是我们要完成这个任务,而是历史的趋势将促使世界趋于一体。当生产力高度发达、全世界人民的利益都趋于一致之际,大家生活在同一国度下绝对比生活在不同国家要更为有利,因为到那时,人类之间就只会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内部矛盾,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内部矛盾是不会导致屠杀、镇压、战争等一切社会罪恶的——这,就是历史的大进步。
当然,本人觉得自己是看不到那一天的,因为那一天注定很遥远。
就发展轨迹上来看,埃及-西亚-希腊三角区域内各国之间的不断发展和联系注定会让这一区域走向局部统一,但这个过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它将会一步一步完成。而历史赋予这个时期这块土地上的人类的任务,便是先完成联系更为紧密的埃及与西亚的一体化。
于是,亚述帝国诞生了。
由于埃及与赫梯两个超级大国的存在,亚述人在西亚一直处于二流国家地位,虽然时而对赫梯和加喜特巴比伦构成威胁,但其沦为他国附属国的时间亦不短。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之时,亚述人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才大为改观。
由于海上民族对动地中海沿岸的侵袭,赫梯帝国已被肢解,埃及人同样元气大伤,至于加喜特巴比伦则早已衰败,唯一能对亚述构成威胁的是居住在其北面乌拉尔图人,他们在公元前10世纪前后开始形成国家,步入文明社会,但却一直处在与亚述人对抗的下风中。
国内环境上,铁器的流散传播让亚述国内的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帮助其军队锻造了更为锋利的武器,这些都为亚述的扩张提供了雄厚的物资基础。
于是,自公元前10世纪末开始,亚述发动了一场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征服云端,最终将两河流域南部和埃及这两个文明中心并入自己囊中,成为了铁器时代的第一个帝国。
公元前9世纪是亚述的第一轮扩张时期,通过与叙利亚人、阿拉伯人、埃及人的数次战争,亚述成功确立了对整个叙利亚的领导权并获得了对巴比伦比亚的宗主权,不过随后亚述国内便因沉重的战争负担而发生了人民起义,扩张进程收到了中断。
公元前8世纪中期,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开始执政,他在国内局势得到缓和的前提下进行了广泛的军事改革,建立了若干专门的兵种,于是大大增加了亚述国的军事力量,重新开启了战争之门。经过一系列征战,亚述征服了整个叙利亚、吞并了全部巴比伦、重创了北方的乌拉尔图人,从而真正确立了自己在西亚的霸主地位,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也被誉为是亚述帝国的真正开创者。
继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之后,亚述人进一步巩固了其征服地的统治,接连打败了以色列人、埃及人、乌拉尔图人和埃兰人。不过这些国家已经不能对亚述构成威胁了,新的敌人正在崛起。
公元前2000年代,一批印欧语系的人来到伊朗高原,其中一支定居在里海南部,另一支则选择在波斯湾附近安身:前者成为了后来的米底人,后者则是波斯人的前身。米底人在公元前8世纪的时候已经开始形成国家,由于亚述的扩张,两者很快发生了接触。先进的亚述人轻易地打败了米底人,失败者被迫臣服于亚述帝国。然而,亚述人不会料到,他日灭亡自己的敌人当中,便有今天这个孱弱的米底小国。
不过帝国的鼎盛时期还没到来:公元前671年,亚述人史无前例地攻占了埃及人的首都孟菲斯城,亚述国王接受了上下埃及之王和埃塞俄比亚之王的称号。这是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两大文明之间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合并,它意味着中东地区的政治文化一体化趋势正在逐渐形成——尽管没有维持多久:在经历短时间的沦陷后,埃及人迅速宣布了独立,重新延续了自己的文明体系。
(紧接遗漏处)
日期:2012-07-1202:26:03
(注意,接下来即遗漏的库施王国)
不过令亚述没想到的是,此次征战倒便宜了古埃及人。公元前11世纪时,埃及在南方的一部分宣布独立,成立了名气不大的库施王国(又名麦罗埃王国)。就在亚述人入侵埃及前,库施王国在公元前8世纪反客为主地占领了全埃及,所以与亚述正面交手的埃及政府正是库施王国。面对强敌,库施大举撤离埃及,这就为原住居民恢复独立而创造了条件;等到亚述人撤出非洲时,库施的部队便再也未能踏入北方了。
由于库施王国的影响实在有限,所以此处就暂时点到为止了。
回到主线。
公元前639年,亚述人终于占领了古老的埃兰王国,埃兰文化也开始逐渐灭绝。然而,这将是亚述最后的胜利,因为27年后,他们自己也将走向最后的灭亡。
长期以来,亚述的对外扩张一直是以一种野蛮无比的形式进行的。他们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以近乎灭绝的方式剥夺着被征服地区的资源财富,残忍地屠杀着各地的人民。这种烧光、杀光、抢光的做法既浪费了亚述国内的国力,同时激起了被征服地人民的强烈反抗。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执政期间曾试图改变对新扩张领土的政策,他宣布进行改革,希望以战养战,扩充国力。但随着实力的恢复,亚述人又不能再满足已有的战争成果,于是便只好重开战火,开始了新一轮的征服与屠杀。
历史曾经给了亚述人以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他们也的确抓住了;但由于自负与残暴,这个机会终于变成了灾难与毁灭:它不但毁灭了中东各地的各种文明,同时在最后还毁灭了亚述人自己。
自公元前8世纪起亚述的国内局势便动荡不安,不断的人民起义大大损耗了帝国的实力,阴谋的宫廷政变让亚述王室之间损失了一位国王和数位王亲,到最后甚至还出现了王室成员领导人民发动起义的现象。大家都只等着一个机会,一个致命的机会以将这个凶残的帝国置于死地。
他们最终等到了。
公元前626年,亚述派往巴比伦比亚驻守的贵族自立为王,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新王国与之前被亚述降服的米底人一道结成同盟,于公元前612年攻陷了帝国的首都尼尼微,亚述帝国自此灭亡。
历史并不排斥铁血,但人类终将走向和平。亚述人穷兵黩武,不能给中东地区人民所需要的和平安定,这就注定了盛极一时的它终将走向失败与灭亡:这就是历史的必然。
本章完。
日期:2012-07-1202:26:28
第十八章埃及-西亚-希腊(10):短暂过渡
亚述帝国的毁灭并不意味着中东一体化进程的失败;相反,正是通过亚述人的武力征伐,中东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被人为地加强了,先进的文化散播到了各个领域。历史将给这个地区的人们以短暂的过渡时间,随后将迎来的,将是更为宏伟巨大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