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宋绍圣 / 第四十八章 寇可往朕亦可往

第四十八章 寇可往朕亦可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延和殿中袅袅散发着一股龙涎香气,一尊鎏金蟠龙炉静静地盘卧在大殿中央吞云吐雾。
  赵煦手中捏着两页文书,剑眉微微皱起,思考了好一阵最终叹息一声。
  “东京之内已经无挂帅之将了么?”
  拱卫开封的三十余万禁军之中竟找不出一人能够统兵十万,这让他升起一股挫败感。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真正的名将和铁军都是经过血与火的考验。
  这十年没见过战火的京师禁军能否打得过西夏的虎狼之师,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朕欲亲征西夏,二卿以为如何?”
  抬起头,赵煦看向大殿下方的李清臣和沈括。
  自殿前指挥使燕达去后,禁中诸将已无一人有这个资格和能力让他放心将兵符交出去。
  思来想去,也只能自己亲自出马了。
  听到官家如此言说,李清臣和沈括脸色均是一变。
  有道是君子坐不垂堂,官家御驾亲征事关国体安危,若是有个好歹,这大宋江山该何去何从?
  “陛下,切不可有此想法!”
  沈括更是直言道:“若陛下无合适人选,老臣愿毛遂自荐!”
  他再如何说也是经历过战阵的,而官家则是一个连开封城都没出过的年轻人,贸然亲征是件十分危险的事。
  “不行!”赵煦想都没想就断然拒绝了沈括的提议。
  沈括如今是他身边的重要谋臣兼顾问,自己脑海中还有许多想法等着日后跟他讨论,怎么能让其犯险?
  “禁中无大将,除朕外无人可往。”
  想了一会儿,沈括又道:“臣推举渭州知州刘舜卿为帅,此人忠孝无双,就连先帝也对其多有称叹!”
  刘舜卿的父亲刘钧和哥哥刘尧卿在仁宗时战死于西夏好水川一战,乃是真正的满门忠烈。
  更为关键的是他还知兵书、晓吏事、谨文法,善料敌,声名威于北州,是个老而持重的大将。
  “刘舜卿……”赵煦仔细想了想,对其也就仅有个模糊的印象,但既然是沈括推荐,想来也绝非泛泛之辈。
  听到沈括推荐刘舜卿,李清臣则摇头不止。
  大宋寻常出战都是由文臣任帅,武臣为将,他不认为刘舜卿能够例外。
  “陛下何故用一武臣为帅?西北边臣能为帅者,知永兴军蔡京、知熙州范育、知庆州章楶……”
  听到李清臣居然说蔡京能为帅,赵煦嘴角都微微抽了一下。
  这个家伙抓钱是一把好手,你确定真能领兵吗?
  直到听到了章楶这个名字,眼睛突然变得明亮无比,这位倒是个能打的。
  “邦直!术业有专攻,兵者国家大事,岂可儿戏?”
  沈括有些不悦,他推举刘舜卿为帅是因为人家确实在数十年的战绩和威望摆在那里。
  而李清臣说的这几个人,蔡京就没听说过有军事上的才能;范育则是有气节没战绩。
  章楶以攻代守的对敌之策倒是有些让人耳目一新,可才刚赴任西北没两年,打的都是些局部战争,少有威名。
  简而言之就是,这其中一个能挑大梁的都没有。
  李清臣瞪着眼珠子寸步不让,“以文御武自古有之,先帝时王襄敏公(王韶谥号)便是例子!”
  明明是自个儿想要亲征,怎么反倒是他们俩掐起来了?
  赵煦不免笑了起来,“二位不必争执,朕亲征之意已决!”
  “他夏国太后一介女流都敢悍然侵犯我大宋,朕这个大宋君主又如何不敢亲征?寇可往朕亦可往!”
  沈括和李清臣面面相觑,对赵煦的决定既感到振奋又感到担忧。
  振奋的是大宋有这样一位对外强硬的君王,担忧的是官家似乎不通军事……
  沈括拱手道:“陛下,若陛下执意亲征,臣请随军!”
  打仗可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稍微一个疏忽就是十万大军顷刻间灰飞烟灭。
  可纵然是十万大军的生命,也不及官家一个人来得重要!
  赵煦点头,道:“朕识得。”
  做人要实事求是,他确实不懂军事,亲征更多地是做一个姿态,表明大宋的强硬态度。
  有沈括相随,无疑是非常稳妥的。
  “陛下,老臣……”李清臣一张老脸憋得通红,沈括这个家伙刚才还和他一块劝阻官家,结果这么快就反水了。
  赵煦一摆手,“李卿家不必多说了。”
  ……
  这日在垂拱殿,赵煦捏着手上的军费开支表,眉头一挑。
  他还道这些个老货这几日间没了动静应该是认清楚形势不再反对他的决定。
  不曾想原来是在这里设了关卡等着他。
  “吕大防,你给朕解释一下,朕让你拨二百万贯军费,你为何只给朕拨一百万贯?”
  这粮饷不备足,仗还怎么打?
  兵员都还未调动呢,这就开始铁了心的拖他后腿。
  “陛下,国库如今也就堪堪只剩八百余万贯,实在是无钱可用了。”,吕大防谨小慎微地瞥了一眼上座的官家。
  数日前,回去之后他们几个商议了一下,觉得官家如今正在气头上,硬谏只能激起官家更大的逆反心理。
  还是得慢慢给官家摆事实讲道理才是。
  赵煦向后仰靠在椅子上,观看着这只老狐狸在自己面前的表演。
  “朕用个二百万贯不是还是还有六百万贯吗?”
  吕大防从宽大的袖袍中抖出两只干枯的双手,开始为赵煦掰算起来。
  “六月关中大旱颗粒无收,朝廷准备下拨一百万贯赈灾。”
  “今岁河北黄河泛滥,田毁人亡者不计,上月苏辙已申请从户部调拨二百万贯。”
  “年底还有朝廷各级官员的俸禄未发,明年耕种朝廷……”
  “够了!”赵煦靠在软塌上眼睑半闭,懒得再听这老货在耳边嘚不嘚。
  身为大宋的皇帝,他哪儿能不知道国库之中还有多少钱粮,用得着他吕大防在这算账?
  事实上对于这一仗,赵煦虽然没有细致地算过,但以先帝给他留下的丰厚遗产,完全消耗得起。
  他又不是赵佶那个王八蛋败家仔,天天烧钱搞什么丰亨豫大。
  甚至登基八年来几乎什么大动作都没有,这国库哪有这么快就要空了?
  至于说什么准备下拨给关中、河北的钱粮,奏章上申请的数额是一回事,政事堂批复发放的数额又是另一回事。
  谁不知道地方上申请的财政拨款默认都是往大了写?
  真要按他们申请的数额发放赈灾物资,大宋的国库早就一粒米都不剩了!
  “按你的意思,大宋在朕的手上天灾不断,如今又要再添人祸了?”
  “陛下圣明!”吕大防眼中闪烁着计较的光芒。
  鞠躬拜道:“如若陛下不打这一仗,一不再使军民遭受生死离别之苦,二则国库略有盈余,不再使朝廷来年的施政束手束脚!”
  事到如今,他虽然再也约束不了官家的决定,依旧认为此战能不打就不打。
  并希望官家能够理性看待问题,不要被一场局部战争的成败冲昏了头脑。
  似乎是他的话语起了作用。
  他看到上首的赵煦像是因为自己的话而陷入了沉思之中,良久之后朝自己挥了挥手。
  “一百万就一百万吧,剩下的钱朕来想办法凑,你先把钱粮准备好运往熙州。”
  “是……”
  吕大防无奈地点了点头,看来和官家摆道理也讲不通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