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从程远志率部踏入幽州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已注定,注定成就关二爷无敌一刀的偌大威名。
是役之后,解良关羽关云长威名远扬,不再是藉藉无名之辈。反倒是刘备和张飞,并没有因为大兴山前这一战,而广为人知。
刘备对出不出名不在意,现在的刘备面对着比对敌五万黄巾军更头痛的问题。
五万黄巾军是被俘了,还都放下了武器,并且毫无反抗之意。问题是这五万黄巾军被俘而不降,死活不愿扯下头上的黄巾。
原因很简单,五万黄巾军认为当朝不会放过他们,降与不降都难逃一死。
当朝会放过他们吗?
不会。
这样他们就可以逃过一劫吗?
不能。
刘备可以肯定的是,若这五万黄巾军不扯下头上的黄巾,会死得更快。
刘备纠结了许久,本着这群家伙是情非得已,又是大汉子民的份上,劝道:“我乃涿县刘备,只要你们扯下头上黄巾,从此再不从贼,我以性命担保,你们绝无性命之忧。”
“涿县刘备?”众人茫然,没有几人相信刘备所说的话。
“呔,你等降是不降,可别怪我蛇矛不认人。”张飞早不耐烦,大喝一声,蛇矛一抖,吓得众人大气都不敢出。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无人敢造次。之前一战,张飞的实力得到了敌我双方数万人的承认。
“玄德公。”这时校尉邹靖来到刘备身边附耳轻声道:“大人有命,黄巾贼子统统格杀勿论,乘其放下武器,不如射杀之,以绝后患。”
刘备现在还是白身,无官无职,邹靖看在关张凶猛的份上,才唤刘备为玄德公,以及善意的提醒。
殊不知刘备根本不领情,听到邹靖言及射杀五万之众如屠猪狗般无所谓,只觉得一阵恶寒。
这可是五万个人!
不是五万头猪!
何以下得了手?
在刘备眼中,这可是五万多大汉子民,更是上好的劳动力,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该能创造多大的价值,就这么屠之,必遭天谴。
刘备强忍恶心,虚与委蛇道:“邹将军,可容我向刘大人禀明后再行定夺否?”
“当然。”邹靖不介意人情做到头地说:“玄德公还请从速,这五万黄巾贼子是不可能进入郡城的。”
邹靖再做人情,也只能言语上提醒,一定时间内闻不问。再多,就是强人所难了。
“多谢邹将军。”刘备点点头,招来关羽和张飞交待几句,便单人匹马向郡城而去。
至于五万多黄巾军,都就地静静地等待着末知的命运。
……
涿郡郡城。
刘焉自邹靖和刘备率兵出城后,就没片刻安宁过,坐立不安,有如热锅上的蚂蚁。
二千对五万。
刘焉是真没信心。
刘焉在焦躁之余,一边令留守的郡兵守好城门,一边命人多备守城物资。
虽然说刘焉有利用刘备之心,但是又希望刘备能创造奇迹一战而胜。
焦躁,矛盾,纠结,患得患失,都不足以道尽刘焉此时的心情。
刘焉在派出一批一批的斥候都没有消息传回后,终于忍不住自个儿爬上城头向大兴山方向远眺。
终于在倦鸟归巢,夜暮降临时分,城外响起了阵阵马蹄声,大批的斥候归来。
“大捷大捷,大兴山前一战,我军斩敌数百,俘敌五万余众。”归来的斥候向刘焉禀报着同一捷报。
“什么?”刘焉兴奋之余,以为自己的耳朵有问题。
刘焉死活想不通这仗是怎么打的?
二千对五万,一战而胜,还俘其五万。嗯,就是五万头猪,二千人也抓不完呀!
刘焉在得到斥候的再三肯定后,只觉得脑壳痛,真是想不通。
“好,好,我要犒赏得胜之师,论功行赏。”刘焉在想不通之余,不忘手舞足蹈地向众宣告。
“大人,这五万黄巾暴徒该如何处置?”时有幕僚提醒道:“五万人马的消耗。”
“言之有理。”刘焉想了想,召过一名亲卫吩咐道:“持我手令,令邹校尉今夜就地坑杀所俘的所有黄巾暴徒,不得有误。”
“诺!”亲卫持其手令,趁着暮色驾马而去。
……
刘备单人匹马,紧赶慢赶的,在天黑之前总算回到了郡城,直奔太守府而来。
“贤侄回来得正好。”刘焉亲自在府门口迎接刘备,把臂入内,无比兴奋地吩咐下去:“备酒席,今夜一醉方休。”
“叔父大人。”刘备无奈地说:“吃酒不急,如何善后才是当务之急。”
“善后,善什么后?”刘焉奇怪地说:“我已传令下去,俘虏的黄巾贼子全部坑杀即可,然后班师回城,多简单。”
“确实简单!”刘备嘴角不由为之一扯,对刘焉施了一礼道:“还请叔父大人恕罪。”
“免礼,免礼。”刘焉不解地说:“贤侄大破黄巾贼军,只有功没有过,我一定会论功行赏的,你放心。”
“唉!”刘备叹了口气,将自己当众承诺黄巾军只要归降,不再从贼,便保其性命一事说了一遍。
“贤侄你真糊涂呀!”刘焉一副爱护有加语重心长的样子说:“陛下已经降旨,黄巾反贼一概坑杀,绝不饶恕,以免世人认为从贼有理。再说五万之众,若不坑杀,又不能释放,如何养活?谁来养活?贤侄可曾想过?”
“这样吧,贤侄你就安心在我这里,等今晚一过,自也无人会怪你。”刘焉拍了拍刘备的肩膀,自以为是地说:“你不在场,自也就不为难了,如何?”
“叔父大人。”刘备正色地说:“人无信而不立,还望叔父大人成全,所有责任和问题由小侄一人承担。”
“贤侄你可曾想好?”刘焉沉声问道:“你可知道后果?”
刘焉是真没想到刘备如此固执,如此偏激,为了五万黄巾贼子,不惜搭上身家性命。
在刘焉看来,刘备有如此军略,又立此奇功,前程不可限量。倘若刘备收容这五万黄巾贼子,无疑是自毁前程,为世之所不容。
刘焉能想到的,刘备早就想过了。刘备也知道自己此举无异于作茧自缚,自绝于整个当权阶级。
但是,与五万条鲜活的生命相比,刘备没有豫犹,也没有选择。
刘备做不到面对五万无辜的人被坑杀而无动于衷。
到底刘备还是人。
“叔父大人,小侄想好了,一切后果自负。”刘备坚定无比地说:“还望叔父大人网开一面,成全小侄。”
“唉!也罢也罢。”刘焉叹了口气,递给刘备一支手令道:“希望还来得及,去吧!”
“谢谢叔父大人成全。”刘备接过手令,道了声,人已跑远了。
“何苦呢?”刘焉看着刘备的背影,摇头惋惜地叹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可惜喽,可惜喽!”
……
自刘备离开后,关羽和张飞都不敢懈怠,一边盯着数万黄巾军俘虏,一边关注着邹靖及其部下。
刘备临行前就有交待,其一是提防黄巾军俘虏逃跑。其二监视邹靖部,恐其射杀黄巾军俘虏。在刘备未回来前,若有异动,不排除用武力解决。
换而言之,在刘备未回来之前,任何人不能这五万黄巾军俘虏。
没过多久,刘焉的亲卫持手令来了,邹靖接到连夜坑杀全部黄巾军俘虏的命令,并没有通知关羽和张飞,当即命部下开始挖坑,准备埋人。
关羽和张飞何等耳力,当邹靖部下一动手,关羽就持刀找到邹靖问:“邹将军,可是挖坑埋人?”
“关将军,上命难违。”邹靖不敢托大,更不敢耍上级威风,而是恳切地说:“只希望玄德公能快点。”
关羽丹凤眼微睁,不怒自威地说:“邹将军也别让关某为难,我大哥未归之前,你只能挖坑,而不许埋人。”
邹靖还想说点什么,却被关羽无声地扫了一眼,其眼光有如实质般的刀仞,让人心底生寒,不由为之点了下头。
关羽抚须不再言,却也不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