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韩国、新郑
诸子百家的学术和思想,各有不同如璀璨繁星。其中影响力最深的,莫过天下五大显学,五家之中以道家为长。儒家次之、鬼谷第三、墨家第四、以及最后的阴阳家。
兵家和名家虽然也是天下显学,前者过于依赖国家和士卒,后者日渐衰落且无人杰诞生。
道家传承自太古时代,追溯时间可达伏羲圣人,【三书道经】更是诸子百家之母學。历代俊杰辈出,荣耀兴盛至今已有将近千年。诸子百家或多或少,曾受到道家的启迪影响,例如老子、列子、文子等等。
代代圣贤降世,让道家薪火相传。五百年前道家分裂阴阳家,随后又分裂天宗和人宗,道家依旧如烈火般强盛不熄。自道家第二次分裂,凡被天人二宗敬仰者,皆奉为圣贤祖师,冠以道尊的推崇敬仰。
六十年前,文子之徒,将近七十岁的天勿子出山。欲寻法终结天人二宗之争斗,于楚国山野得见一稚嫩孩童。福至心灵问道,该如何避免兄弟之争斗。孩子笑而不答,似有无穷智慧,指着地上攀爬的蚂蚁。
天勿子悟得【水火之境】,欲代师收徒稚子,并为其取名庄周,扬言此子当为道家之子。庄周随其回到太乙山,闭关十年,著书【逍遥游】,被奉为天人二宗之庄周道尊。十五年后庄周游历天下,得天人境至高修为,于太乙山闭生死玄关。
又十五年后,五十岁的庄周悄然合道,修炼速度远超历代俊杰。又再次著书【齐物论】,将其先后所铸九卷书列为【庄子】。
道家拜其为祖师,道家有【四真十子】的圣贤。庄周就是这第四真,至此再也不踏足红尘半步。
庄周一生太过传奇仙神,充斥着神话般的色彩,恍若天地孕育的灵秀之子。
如今细算岁月,庄周已有七十五的高寿,为诸子百家第一人。辈分为当世第一,就连境界修为也是冠绝天下。即使同为圣贤的孟轲,见庄周也必行晚辈礼问候,世间传闻其早已达人间之境。
就在三日之前,号称不入红尘的庄周,突然来到韩国新郑之都。居于普通小院之内,从不踏出半步之外,随身也只带弟子无涯,道家人宗之掌门。
韩国当今韩厘王闻听,以寺人邀请入宫讲学,庄周闭门不见。
第二日韩厘王,以相邦之尊邀请,庄周依旧闭门不见。韩国庙堂怒火朝天,不过一区区百家掌门,视若一国君王为无物。谴以士卒强邀入宫,无崖率三百人宗弟子,持逍遥神剑守门,血战并击杀三千铁甲。
鲜血流落在地,将街道青石染红。尸骸皑皑如茂盛草木,那一日新郑宛如人间战场。
第三日苦于无奈和惧怕,韩厘王亲率庙堂众臣邀请。于烈日下苦晒一炷香,庄周这才现身点评道:“道家不喜惹事,但也绝不怕事,道尊当为天下之师。招惹道家,必先考虑后果,学识应该得到尊重。国君治天下,百家治学术,百家不可辱,百姓不可负,君王当为天下之表率。
若不服道家,可问问太乙山上,天人二宗那一万弟子的意见。”
天下素有百家诸子,位同一国君王的地位,一直以来被百姓认为是戏言。不想素来以无为的庄周道尊,一反常态的强势态度下,诸国君王才清醒的意识到,百家诸子的可怕和恐怖。
韩厘王再三致歉,表示自己轻狂无礼,无涯这才让三百弟子散去。
庄周踏足红尘,十里紫气相迎。天际垂落漫天花瓣,周身缠绕水火异象,阴阳二气自生相伴,迎接这位天地间的圣贤。韩厘王与一众庙堂见此异象,恍若见到仙神降世韩国,遂打开王宫大门接百姓入宫。
庄周道尊于高台设坐,韩厘王以学子之态求教,为韩国讲述道家天人二宗之理念和学术。众人听得似有所得,学者听之开悟思想,武者听之武道突破。众人倾听天地之异象,得智慧之无上启示。
新郑之事传遍天下,九州莫不敬仰庄周。道家名扬天下,天下第一显学确立无疑,新郑成为旋涡之地,无数人来此欲见庄周请教。
韩王宫讲道后,韩厘王宴请庄周,席间听闻太子夫人诞下第三子。婴孩抱来时,庄周看之大惊,预言此子为天地所钟爱。聪慧灵秀,天资绝伦,当有圣贤之姿。韩厘王闻言神情大喜,欲请庄周为其师被拒,言之当无此缘分。
韩厘王在请庄周取名,庄周思虑之后道:“此子诞于子时子刻之非时,当冠以韩非之名讳。”
道家素有天子望气术的传闻,道家的相术也的确精妙绝伦,道家相术与儒家点评也被天下评为天地之学。韩非的传闻入九州,一时间被天下所瞩目。韩国更是扬言将再出中兴之主,韩国将有一统天下之霸业。
国人翘首以盼,韩厘王更是让婴孩在身边培养,一时间韩非被迫成为沧海遗珠之珍宝。
韩非虽为韩厘王庶孙,地位却在太子之上。庙堂重臣也纷纷奔走,欲将孙女定下娃娃亲,搭上这艘富贵的大船。有人居心叵测,呼唤隔代继位之法,韩厘王当直接传位于韩非君王之位。
天下也是闻风而动,欲将韩非杀之而后快。战国绝不允许韩国崛起,君王都以一统天下为野心,尤其是以三晋为其中之最。
旁人看热闹,内人看门道。庄周道尊的点评,的确有些惊世骇俗的味道,此子若有点评之姿定然会崛起。如果细看评语的话,就能发现其中蹊跷。
圣贤之姿,并不是君王之姿。
一国君王岂是那般简单,随随便便就能坐上王位。韩厘王小题大做的姿态,并非君王应有的培养态度。战国时代的圣明君王,哪一个不是历经血活的洗礼。就看秦国四代英王雄主,哪一个不是披荆斩棘,挣扎于尸骨和鲜血之间。
韩厘王亲自教导韩非,不过一区区婴孩。困于井底的蛙,又如何见识天地的浩瀚苍穹。不过是财狼调教野猫,根本就不足为虑。
庄周就像是猎人,点燃篝火让一众野兽起舞,自己端坐在一边冷眼旁观。自那日离开韩王宫后,庄周道尊再一次闭门谢客。无论谁求见皆不开门,无涯亲自持剑坐而镇守。
“庄周前辈见谅,孟轲又在胜一筹。”
院落之中竹木林立,宛如士卒持兵而立。方圆的池塘,不见丝毫波澜,寂静的让人感觉孤寂。落叶缤纷似生命逝去,天地处处可见道的存在,就看你是否能看到,或者说是体悟到。
道尊为道家至高之道,其所在之地,所处之地皆为道。
池塘边的石台上,端坐着两位老人,持子下棋又无视时间的流逝。一名不过九岁的书童,恭敬持礼再石台边服侍。庄周对面坐着一位老者,年龄已有七十又五,居然与二十五年不下太乙山的庄周相同。
一个时辰前,儒家孟轲来到新郑。谁也不清楚,谁也不知道。径直来到庭院,无视门前持剑的无涯,单手一挥似扶动尘埃。强大的力量定住天地,无涯如石像般待在原地。面对孟轲如面对天地,哪怕一个时辰,依旧无法动弹分毫。
孟轲进入庭院,摆棋邀庄周,连下九局无一胜。琴棋书画本为儒家之学,孟轲更是其中屈指可数的强者,天下间根本无人能赢。庄周本就不善下棋,只是粗通棋理,连败也在情理之中。
庄周于第十局中在下一子,这才态度随意的开口道:“孟轲,没想到连你也走出小圣贤庄,看来蚩尤之子的吸引力的确不小。”
蚩尤之子,说的当然是白天歌。自杀戮之道出世,诸子百家早已闻风而动。
孟轲闻言笑着点头道:“这是自然,此子系着天下,也系着诸子百家,真正懂得人谁又不想见见。
庄周前辈,您二十五年不入红尘,于太乙山闭关参悟人间。此等修为早已不下老子祖师,更不见得比我儒家孔子祖师羸弱,不愧是道家千年难得一见的修道奇才。”
庄周乃天勿子之师弟,辈分与孟轲之师相同,可以说诸子百家都低了庄周一辈。庄周也是道家近三百年来,第一位踏入人间之境的圣贤之才。
道家追求天道和人道,庄周更走出自己的路。无论是哪种道,皆不会接受儒家的礼法,庄周见孟轲如此有礼有节,不禁有些叹息道:“在我面前随意些,孟轲当知道我不待见儒家的礼法,孔子那老头不知道坑害了多少人。”
埋汰儒家祖师,孟轲不见恼怒之色,反而在轻笑声中再赢一局道:“庄周,你还是一如既往。不过也是,能达成人间半圣,眼界终究超出了世俗。”
既然是庄周的要求,孟轲也不再坚持。在赢下第十局棋时,庄周的脸色终于不再平静无澜,似炽热的油锅中滴入了水:“你来就来了,为何对无涯,是否有些以大欺小的意思。下棋我不是对手,我们动手论道,还是这样痛快直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