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三国:重塑大汉 / 第三十章 成为队率,只是开始

第三十章 成为队率,只是开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马邑县县令张里算是张辽的族叔,虽是族叔但他作为偏支庶子也不敢真的在张辽面前拿大。
  虽然今日不是放告的日子,但是张氏少君带人前来张里自是要亲自接待的。
  李正等人在张辽和张来的带领下来到了县衙院内。
  李奇将人头一一拿出摆放整齐之后,张辽也和张里寒暄完,带着张里走了过来。
  李正本来想带着众人行礼,但是张里一挥手就免了这些俗礼了。
  “尔等都是张氏少君的兄弟,都不是外人,就不必多礼了”
  这张里随嘴卖给张辽一个人情之后,指着地上的人头问道。
  “这些可都是真的马贼山匪?”
  张里说完可能也觉得不妥,又朝着张辽笑着补充道。
  “不是某不相信尔等,只是官职在身,例行询问罢了”
  “张使君尽职尽责真乃吾等榜样”
  李正不大不小的拍了一下张里,然后又说道。
  “这些都是夜间来袭李家乡的马贼山匪,听他们互相喊叫时,应该是闯塌天一伙的”
  张里听了李正的奉承之后,也是觉得有些飘飘然。
  然后又听到这些都是闯塌天那伙人,也是正色的朝着身后喊道。
  “尔等拿着通缉告示前来查验,看看这里可有通缉要犯”
  张里说完,他身后的几个随从答应了一声后,就开始蹲在地上查验首级了。
  这些随从身后站着一个文吏,这文吏十七八岁的年纪,稍显肥胖,此时正在拿着笔准备记录。
  这些随从可能也是见惯了这样的场景,此时翻检首级并未有什么不适的情况。
  可那文吏显然是第一次碰见这样的事情,强忍了半晌,最终还是被血腥味刺激的吐了出来。
  张里见状也很是尴尬,他见那文吏如此也没有喝骂,只是悄声让那文吏去休息去了。
  那文吏走后,张里又重新叫来一个文吏,才算是查验记录完毕。
  最终经过检验有三个首级是在通缉告示上挂了名的。
  张里见首级查验完毕,就将随从和文吏都挥手请离了。
  随后他引着张辽李正等人回了正厅。
  众人坐定之后,李正向张里详细介绍了曲辕犁的用途,那张里听完也是啧啧称奇。
  李正话里话外间,表示首级和曲辕犁都献给张里,自己想在县中谋个职位,要一个出身。
  张里听完了李正的话之后,看了张辽几眼。
  见张辽点头之后,他才说道。
  “此事简单,你若是想要来府中任职可为文吏,若是想去军中任职可为队率”
  李正身后的众人一听,都是面露喜色,即便是张辽也暗自在心中为李正高兴。
  李正想了片刻后,向着张里施了一礼之后说道。
  “谢使君,某选军中”
  听闻李正选择去了军中,张里也是仔细的观瞧了李正一阵。
  这马邑县地处边疆,这里的军中可不是中原的那种样子货。
  在这里是真的要上阵杀敌的,这李正背靠着张氏,竟然不选文吏,果然是少年心性啊。
  张里本来还想看在张家少君的面子上劝说几句,但是见张辽未说话,自己也就选择不多嘴了。
  “好,果然是少年英才,正好此时有一批募兵名额,你可为队率领五十人。”
  张里说道这里,沉默了片刻后又说道。
  “这样吧,这五十人的名额由你自行回乡招募吧”
  这张里看在张氏的面子上,给了李正自行募兵的权力。
  虽然只是自己所领的五十人,但是自己招募的定是要比公中分配的来的要得心应手一些。
  张辽见一切商量妥当,也是和张里耳语了几句。
  那张里本来面露难色,但是不知道张辽许了什么好处,张里又变得喜笑颜开了一些。
  “咳咳,刚才经少君提醒,某才想起一事,稍后李队率拿着某的手令先去领些粮食布匹再去募兵吧”
  李正也知这是张辽为自己讨来的小福利,也是高兴的应承了下来。
  商议停当之后,李正等人和张辽告别,带着粮食布匹向李家乡赶去。
  众人一路上都是喜笑颜开,早就将昨夜里的血战抛在脑后了。
  自古边疆多好战敢战之士。
  这马邑县的乡人多半不怕死,只要拼命之后能有收获,那自然是能拼命敢拼命的。
  李正经过昨夜的血战,换回来一个队率的职位,在李家乡已经算是了不得的贵人了。
  李胜性子最是跳脱,一路上和高顺叽叽喳喳的说着什么。
  李奇性子沉稳内向,此时也是一边赶路一边面带笑容的看着李正。
  李正虽然面上没有什么表情,但是内心中早就乐开了花了。
  乱世马上就要来临,自己能在军中混个队率,显然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
  最起码在李家乡附近,应该是没有人敢招惹自己了。
  就如昨夜闯塌天那般的马贼山匪,以后遇见自己也要绕路走了。
  全副武装的募兵正面对上几十缺衣少食没有兵器的马贼山匪,那就是一面倒的屠杀。
  李正此时虽然内心欢喜,但是对于乡中究竟是谁在针对自己这一支还没有定论。
  想到这里,他内心的欢喜也淡了几分。
  李正等人回到李家乡后,整个李家乡听闻李正成为了队率也都排着队到家中道喜来了。
  到了李正家中见到李正家院子中摆放整齐的粮食布匹更是变着花样的夸赞起了李正。
  听闻李正要先发粮饷进行募兵,各家各户都将自己家的小子送了过来。
  李正这两日用自己的实力向乡中证明了自己。
  无论是李保当年在军中的名声还是李正这两日表现出来的能力。
  都足以让各家各户放心的将自己家的孩子送过来了。
  更何况孩子送过来马上就能拿到部分粮饷来渡过春耕这段艰难的日子。
  李正等人根本没有时间休息,立刻就开始了募兵的流程。
  他凭借着后世的经验,募兵考察时很是严格。
  游手好闲的游侠不要,无牵无挂的老油子不要。
  被选中的都是家中有牵挂,本身老实听话的那类良家子。
  挑来选去最终在李家乡挑了三十来个和李正等人差不多的士卒。
  待到午后,隔壁乡有与李家乡有亲戚关系的乡人听到消息又过来了一些。
  在这部分人当中李正又挑选了十来个人,自此李正麾下加上高顺李胜等人算是有了四十来人了。
  一行人忙碌到了半夜,院中的粮饷发出去了大半。
  李正与那些募兵约好了明日辰时在李家乡集合,一起赶去马邑县的军营中。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