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书生世无双 / 第十二章 学馆对诗

第十二章 学馆对诗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新元二十年七月中旬,京城南郊的学馆开馆。
  不知南郊的学子哪里来的福气,这次来学馆坐馆的夫子,竟然是来自京城的耿鸿熙,现任国子监学正,官居正九品。
  这位青年儒生虽然不是什么身居高位的大官,但是整个燕国上下都听过他的名字。三年前,耿鸿熙凭着一身诗才,被特招进宫,得到官家“诗成天地惊,笔落鬼神泣”的评价。民间相传他与朝堂上某位大员私交良好,被奉为座上之宾,不日将飞鸿腾达。
  有这样一位夫子开馆传学,南郊镇子上的不少人都动起了心思。倘若自己家的孩子被耿鸿熙看中,收为弟子,就光这名头打出去,四里八乡的人都要眼红;要是能巴结上京城的那些大官,这辈子就不愁出路了。
  镇子上家境富裕的人家,早就费尽心思地钻研着怎么讨的这位夫子欢喜;原本不打算送孩子读书的破落户,也都变卖家财,东拼西凑也要让孩子进书馆读书。
  刘淳的父母也对这位诗才冲天的名士早有耳闻。奈何刘谟鸣为人刚正,为官清廉,做不出给人送礼结交这样的事,刘淳也就没法提前接触到耿鸿熙。
  到了书馆开蒙这一天,天还没亮,刘淳就被刘王氏叫醒,沐浴修发,还换上了一身新的长衫。
  现在正值夏季,白日里穿着短衫都汗流浃背,哪有什么人会穿长衫上街。刘淳起初执意不穿,刘王氏立马板起了脸,训起刘淳,说他不尊师重道,平日里性子太野,没有一点读书人的样子。无奈之下,刘淳只好照做。
  学馆还没开门,刘淳就已经到了。有些孩童来得比刘淳还早,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刘淳经过身边时,抬头用眼睛瞟一眼,没有人出声搭理。
  刘淳看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想来应是之前在学馆帮忙干活的那几位。他没有同这些小孩聚在一起讨论,毕竟自己的心智已经成年了,一些幼稚的话题他懒得参与。
  他穿过人群,在学馆门前找了个干净的青石台阶,用手掸了掸灰尘,转身坐下。早上的忙碌让他有些疲惫,索性闭上双眼,假寐养神。
  书馆门口的人越聚越多,大约有四五十人,镇子上适龄的孩童差不多都齐了。大家渐渐安静下来,翘首以盼未曾谋面的先生。
  就在这时,人群中传出一道不和谐的声音来。
  “你们几个,能不能往边上靠靠,大夏天的挤这么紧,不嫌热啊。”
  刘淳张开眼睛,顺着众人的目光看去。
  说话之人穿着一身青色长衫,样貌周正,鬓若刀裁,眉角上扬,腰上还挂着一块白玉,显然家境不错。身后还有一奴仆打扮的清秀小童在为他扇着凉风。
  显然是自京城而来,冲着耿鸿熙的名头到镇子上读书的。
  到底还是孩童心性,脸皮薄。富家公子在众人的注视下,脸上陡然一红,一股燥热由后背传来,浑身刺挠无比,顿时就乱了手脚。
  脑子里一热就容易冲动,他转过身,伸出手掌,“啪”的一声,轻轻抽了身后扇风小童一个耳光。
  “你个贱仆,干嘛离我这么近,想热死公子我吗。”
  小童嘴角一瘪,就要委屈的哭出声来,但是看着自家公子怒气冲冲的脸,不敢想象自己哭了后还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忙将眼泪憋了回去,鞠躬赔罪:“小的错了,对不住公子。”
  富家公子这才从尴尬中缓了过来,冲着周围抱了抱拳:“贱仆无理,打扰了大家的雅兴,我蔺成弘向大家赔礼了。”
  刘淳看在眼里,这名叫蔺成弘的孩童显然是京城中哪位富商的公子,虽然生的样貌周正,打扮的也得体,还是少了一份书香门第的文气与教养。
  刘淳本不想管这件事,但是看着哪位小仆委屈的模样,还是心头一软,站起身来,对着蔺成弘说:“出门在外脾气收着点,刚才分明是你说错话了,干嘛打你那小仆。”
  蔺成弘自知理亏,虽然听到这话心里窜上几分火气,还是决定就此打住,不再生事。但这时,他耳朵一动,听见学馆里传来几声响动,顿时心里一动。
  “许是先生来了,我应该趁此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诗才,让先生记住我。”
  想到这里,蔺成弘对刘淳说:“刚才的事情,我是有点冲动。不过,要是我就这样向自家小仆赔罪,也不合礼数。这样子,你我就诗词一道比试一番,要是你赢了,我就向在场各位赔礼道歉,包括身后的小仆。”
  这句话乍看很合乎情理,旁人看来,这位富家公子已经知错,现在只是为自己找个台阶下。至于两人的比试,更像是君子之争。但是蔺成弘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对自己很有信心,单就诗文一道,自己这些日子来勤加练习,还请了专人辅导,为的就是搏先生一个欢心。他不信京郊之人能花更多心思于此道。
  刘淳听了心里只想笑,比什么不好,非要比诗词,自己脑袋里可是装着几十首还没问世的精品诗词,边边角角随便拿出一首,就能压过蔺成弘,当即答应了下来。
  蔺成弘有意借打压刘淳抬高自己,想了一会,开口说道:
  “古有李杜诗才高,
  一笔百年领风骚。
  黄口小儿不识字,
  何故出头逞英豪。”
  言下之意,正是暗指刘淳身为一个未开蒙的孩童,还想与他比诗,有些自不量力。
  虽然这首诗的锋芒直指刘淳,不过这本来就是一场比试,众人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若是刘淳有本事,自然能够作诗怼回去。
  听到这首诗,刘淳表面波澜不惊,心里却乐开了花。这家伙,真是往枪口上撞啊。
  他低下头,假装沉吟片刻,开口回道: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首诗原本是前世清代诗人赵翼所做,用在当下情景,完美的回击了蔺成弘的那首。
  “蔺成弘这小子的那首诗就像是为了衬托我这首而写的,这小子真是个完美的捧哏。”刘淳心里美滋滋的想到。虽然他当了一回文抄公,内心有些愧疚,不过能让蔺成弘道歉,这场景还是喜闻乐见的。
  两首诗在用词与眼界上都有着明显,高下立判。哪怕是在场不能识字的孩童,都能感受到刘淳讲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时那一份豪气。
  自知输了的蔺成弘此时羞愧难当,他哪会想到,自己精心准备这么久,竟然输给了一个郊外小童。不过他也是一个敢作敢当的人,输了就认,就好像做他父亲做生意一般,这些年来也是输输赢赢的。转过身,蔺成弘就要向自己的小仆赔礼,可是话到了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看着蔺成弘话卡在嘴角,急得双脸发红的样子,刘淳也不忍心继续惩罚这位商贾之子了,毕竟是个孩童,除了做事有些嚣张,心性还算不错,就算是比赛输了,没有撒泼耍赖。抬了抬手,示意此事了结。
  蔺成弘见刘淳没有追究,心中所有的不满都化成了好感。有时候,孩子间的友谊就来的这么突然,比那些斤斤计较的成年人单纯的多了。
  见刘淳孤身一人,蔺成弘将自己身后的小仆拉倒身前:“闹了这么一出,回家后我的父亲肯定要责罚这小仆,他本没什么错,我也不忍心见此事发生,不如让他跟着你,照顾你日常起居,当做是我对你的赔礼。”
  刘淳知道在当下社会,深宅大院里惩罚犯错仆人的手段十分凶狠,蔺成弘这么做一是为了赔罪,二是应该真的心软了。这小仆也就五六岁年纪,还是一稚童,自己当然是能帮则帮。
  他出声问那小仆道:“我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你可愿跟着我?”
  见到自己能够脱离老爷的惩罚与责骂,小仆立马跪倒在地:“小人愿意。”随后,又跪着对蔺成弘说道:“平日里管家用鞭子抽小人时,多亏有少爷拦着,小人知道少爷是心肠软,一直记得少爷的好,少爷以后一定会飞黄腾达的。”
  蔺成弘有些不好意思:“我平日里对你那么粗暴,你不恨我?”
  “少爷虽然言语上不客气,但是今天是第一次打小人,还是在情急之下而为之。小人吃了蔺家的饭,这些都是应该的。”
  摆了摆手,蔺成弘道:“你倒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说完,对着刘淳双手一躬,“还未请教这位公子名讳。”
  “我叫刘淳,家就在这个镇子上。”刘淳对这个蔺成弘的看法大有改观,也不在意与对方结交一番。而且收了这个小仆,心里十分高兴,他可以开始培养自己第一个亲信了,嗯,就叫做燕国人才培养计划。
  这时,蔺成弘悄悄凑上前去,轻声道:“刘兄,这小仆是个女儿身。”见刘淳愕然,连忙解释道:“她在地震时遭了灾,被我家收养,平日里是在我家干杂活的。出门时家里没有书童,临时凑活一下。”
  刘淳突然就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感受,好好地人才培养计划泡了汤。虽然这个世界收一两个丫鬟很合理,不过刘淳显然不会这么做,等她长大后备一份嫁妆,寻得一良人嫁出去,就当做替母亲收了个干女儿。
  在众人的注意力渐渐散去之后,“吱”的一声,书馆的红漆大门开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