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书生世无双 / 第十章 时代的噬罪者

第十章 时代的噬罪者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新元二十年五月十六日,燕国上京遭遇非常地震,震中距京三百二十余里,人死十之七,坏屋十之八九,盗贼群起,人心汹汹。”
  ——《燕史》
  地震第二日,刘谟鸣就托人从京城捎来书信,上言道:
  “我在城中无碍,遭此变故,本应归视母子,然而今国遭大灾,民不聊生;吏部今冗,实难抽身。若家有事,汝二人寻张伯助。”
  短短两行字,透漏出一股“七尺之身,已许国,再难许卿”的意味出来,这正是燕国的文人风骨。国难当头,父亲刘谟鸣的选择,让刘淳见识到了不一样的书生意气。
  见父亲平安,刘淳放下心来。
  接下来的几天里,各种消息不断从京城中传到南郊的镇子上。地震次日,就有快马传书,言震中是京城西北三百二十余里的宁延县,周遭各县损失严重,就连京城北郊都一片狼藉,房屋倒塌无数,唯有个别新建房屋得以幸免。
  隔日,皇帝亲自下诏,责群臣上下“痛省其身,各尽其职”,各地分派内臣监督,持刑部大令,如遇懒政不为者,逮捕入狱,灾后提审。
  官家的手段很硬,在这场天灾面前,他想抢下更多的人命。
  自地震以来,刘淳一直同母亲待在家中,足足等了一周,待余震停止,学馆开馆,才有机会回到道观。此时,他正与保罗居士对坐饮茶。
  “依你之见,官府接下来要如何做?”保罗居士有心考校刘淳。他想看看,这个六岁小儿,究竟聪慧到哪般境界。
  刘淳闻言,回忆起前世所了解的救灾措施,想了一会儿,说道:
  “一,派人核实受灾情况,数据不可有虚假;二,立即拿定救灾方案,派遣相关物资与人员赶赴灾区;三,抽调周边安定区域的官员,维持灾区官府运转;四,将赈灾的执行情况纳入官员考评之中,派专人记录有功则赏,有过就罚。”
  话毕,他停了一会儿,抿了一口茶,补充道:“按照这四点执行,可将本次地震损伤将至最低,但大灾过后必有大疫,下一步的准备也要提前做好。”
  保罗居士听完刘淳提出的四条建议,愣在那里,眉头紧蹙,沉思良久,待刘淳补充完之后,长叹一声,道:“汝智近乎妖。”
  不过,保罗居士话音一转,又说道:“虽然你提出的四点建议实为正道,却好比空中楼阁,真的实施起来阻碍重重。”
  刘淳愕然,这四点已经是最基础的赈灾方案了,为何保罗居士形容其为空中楼阁?
  见刘淳不解,保罗居士开口解释:
  “首先,本国与大蒙国常年不和,在北疆兵祸不断,近几年我军更是屡遭败仗,国库并不富裕,仅能维持平日所用。遭此大灾,你要官府从何处拿出赈灾粮食?
  “其次,各地受灾程度不同,官员奖惩标准如何来定?若是说,一名官员因救灾有功就能升迁,他应该是对官家有功,还是对百姓有功?种种原因,赈灾一事,只能惩,不能奖。”
  刘淳听完,沉默良久后,将茶杯重重放在桌子上,声音有些颤抖:“倘若,没有赈灾粮食,灾区百姓如何活下去?”
  保罗居士低着头,仿佛自言自语一般,小声说道:“只能硬抗了。过些日子,你我二人能不能吃上粮食尚不一定,灾区百姓,只能自求多福。”
  “什么自求多福,什么只能硬抗,这还是人做出来的事吗?已经震死数十万人了,难道还要再饿死数十万,官府才肯安心吗?”刘淳双目赤红,声音近乎癫狂。他接受不了这样的手段。那是数十万条人命啊,那都是活生生的人!就算是排队跳江,几个月都不见得能死完。
  “你以为是我想这样这样做的吗?你以为坐在朝廷之上,俯视群臣的官家想这么做吗?没有别的选择!这几日来,官家的罪己诏发了一道又一道,每份罪己诏都是官家蘸着自己的血写的。他想感化上天,想惩罚自己,想换出灾区百姓更多的性命,可他做不到啊,你我也做不到啊!在这里嘶吼,鸣不平,又有何用?”保罗居士声音沙哑,喊出了这句话,用袖口擦了擦眼角流下的泪水,
  “倘若将粮食全部赈灾,各地驻军将陷入困境,一旦流民增多,无力阻拦,将发生匪祸,一地起而多地应,本朝将岌岌可危。到那时,才是真正的生灵涂炭,举国上下,哀鸿遍野!”
  刘淳没想到,一场地震,竟威胁到了燕国立国之本。平日里虚假的繁荣,在这场天灾面前消失的如影无踪。泱泱大国,现在竟然只能将粮食供给军队,去镇压那些快要饿死的流民。
  刘淳回想起,前世的历史课本里常看见的几句话。一句“某某年,大震,民不聊生”,短短九个字,现在看来,掩藏了多少血泪与无奈,多少人间惨剧。“岁末,民大饥,易子而食。”这不仅仅是一段文字,这是身处在那个时代的百姓,用生命的字符记录的悲哀。
  每个人都想成为好人,可时代的罪恶需要有人承担,自然而然的,发布命令的人承担下了这份罪恶,成为了时代的噬罪者。
  若干年后,可能有人会质疑在这场地震中燕国的决策者,冷血也好,不察民情也罢。他们用后世的眼光与经验评判古人的对与错,殊不知,当时那种境遇里,心软就是最大的罪恶。
  冰冷的现实浇灭了刘淳的热血,打破了刘淳美好的幻想。
  “为什么要有战争啊,没有战争,国库就不会亏空,就能救更多的人了。”冷静下来的刘淳低声哽咽道。
  “对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可能,等你成为了相爷,你就知道为什么要有战争了。”保罗居士抚摸着刘淳的头,轻声说道。
  “我一定会成为相爷,然后停止战争,还天下一个太平。”
  刘淳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找到了前行的目标。每个人都是时代车轮上的一粒沙,刘淳可能阻止不了时代车轮的前进,但他能防止更多的沙子从车轮上掉下来。
  一个月后,京城米贵,粮店大门紧闭,有钱难买粮食。
  又半月,京营十二把总镇压流民,围杀一十三万人,事毕,十二人跪地自刎,谢罪于天下。灾区县城,家家出殡,漫天纸钱。
  户部尚书用全家仅剩的粮食换了九尺白绫,一家三口吊死在祖宅里,事后搜查,家中仅余白银五十两,瘦马一匹。
  他们得死,镇压流民的十二把总得死,负责赈灾的户部尚书得死。他们不死,这个时代的罪就要官家来背。官家是没有罪的,这是常识。为了这个常识,他们用死亡吞噬了罪恶。他们死后,燕国还是燕国。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