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绝不投降 / 第十八章 平定叛乱

第十八章 平定叛乱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路上惊魂稍定,赵谦问道:“南方诸多小国地势险峻,各有依仗,天下无敌的蒙古人攻下大理都用了半年多,至今都还没攻下安南,大将军你是如何做到在两个多月的时间攻下南方诸多小国的?”
  张坤忍不住一脸得意,说道:“皇上,大理,暹罗,大光等国刚刚被蒙古人攻打过,烧杀抢掠,实力大损,对蒙古人畏之如虎。我将王德臣手下的三万蒙古骑兵扮成兀良合台的蒙古骑兵,配上我大宋的大炮,呵呵,那可是天下无敌的存在。他们早就成了惊弓之鸟,一看到蒙古铁骑席卷而来,大半守军闻风而逃,骑兵进城劫掠一番,把他们的钱粮军械洗劫一空,然后转战下一个城池。然后我十万禁军装作追赶蒙古人,占住城池。骑兵劫掠得越狠,他们就越恨蒙古人,对我大宋就越感激,然后我按皇上的吩咐,提出一国两制,地区自治,不得养兵的条件,他们大多欣然接受。若是他们不同意,我假装撤出城池,派人通知王德臣的铁骑打回来,来来回回吓唬吓唬他们几次,他们也不得不就范。遇到有些城池守军坚决不投降的,若是出城布下阵势和王德臣决战,王德臣用大炮一阵乱轰,待他们阵势大乱,重骑兵一冲,立即大获全胜。若是坚守城池,王德臣用大炮反复轰击城门,不消一时三刻,便打破城门,铁骑一拥而入,不费吹牛之力。若是他们弃城而逃,想引王德臣的骑兵到高山峻岭,或者沼泽洼地,或者瘴气密林,王德臣并不追赶,只顾到处攻打城池,剩下的事就交给我来和他们谈判。就这么我一手拿着大棒,一手拿着鸡腿,这些小国哪经得住如此折腾,两个多月时间,我就像是游山玩水一般就搞他们搞定了。”
  赵谦大喜,说道:“大将军真是咱的战神,战国白起吴起也远不及你。”
  张坤洋洋得意,嘴上却谦虚地说道:“皇上夸奖太过了,白起我知道,他是秦国的战神,我怎么能比得上他。吴起我就不知道了。我没读过什么书,也不认识多少字,自从过年在天牢皇上让我读完秦史,我真是大开眼界,以前打仗我只知道琢磨怎么样多占便宜,少吃亏,现在我知道了,打仗还得靠耍心眼,攻心为上,反而打仗才是次要的。对了,皇上,归延龄是怎么造反的?这老东西,我第一眼就知道他不是个好东西。”
  赵谦把事情的经过给张坤说了一遍,张坤听了,皱着眉头,说道:“想打老鼠,又害怕把坛坛罐罐打烂了,这个仗不能硬打,得和归延龄这老东西耍耍心眼了。皇上,我这两天琢磨琢磨怎么收拾这老东西。”
  两天之后,赵谦和张坤在金沙江边遇到后面的大队人马。三万蒙古骑兵,七万禁军步兵,五万各国杂牌兵,连夜赶路,将成都城团团包围。
  赵谦担心马玉兰的安危,叫张坤摆好阵势,架起数百门大炮,来到南城门外。张坤对着城楼上大声喊道:“归延龄,快快开城投降,皇上说,看在你以往的功劳份上,留你一个全尸。”
  连喊了几遍,归延龄从城楼上现出身形,喊道:“皇上,算你命大,我承认,我失败了。现在我们可以谈一谈了!”
  赵谦策马走了出来,喊道:“归延龄,你还有什么好谈的,赶紧开门投降,否则万炮齐发,打进城来,咱将你满门抄斩!”
  归延龄大喊一声:“带上来!”
  只见城楼上军士押着马玉兰,司马明月,姚广仁,满身是血的张钰,以及吕文焕等文武群臣,走到城楼上,用刀架在众人的脖子上。
  归延龄大喊道:“皇上,你若是攻城,我一声令下,马上叫他们人头落地,就看皇上舍不舍得他们了!”
  赵谦一楞,就知道归延龄卑鄙下流,一定会用他们来要挟咱的。无奈冷着脸喊道:“你想怎么谈?”
  归延龄喊道:“我还是那两个条件,,把军权交给我,娶我的女儿!”
  赵谦喊道:“那日你强我弱,我都不会答应你,现在我强你弱,我会答应你吗?看在你以往的功劳的份上,你若是开城投降,饶你全家性命!”
  归延龄闷了半响,喊道:“皇上,你别骗我了,我若是投降,军权不在我手,到时翻脸不认人,我也拿你没办法。我可不是傻子!”
  赵谦喊道:“咱何时说话不算数?这一场战争,只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何苦要闹得死伤无数,尸横遍野?”
  归延龄又闷了半响,喊道:“皇上,不是我信不过你,我若是没了军权,任人宰割,下场必定凄惨无比。皇上若是不同意我的条件,那就请回去考虑好了再说!”
  赵谦还想说点什么,张坤策马走到身旁,说道:“皇上暂且回去,我们从长计议!”
  回到营帐,张坤说道:“归延龄这是想和我们玩心眼,拖延时间,待各地前来成都的五十万厢兵全部到齐,到时实力雄厚,形势所逼,皇上不得不答应他的条件。”
  赵谦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张坤说道:“归延龄和我们玩心眼,他还嫩了点。归延龄以为时间站在他的一边,等他的援军到来,就更有谈判的资本,殊不知,皇上现在的威望如日中天,军中士兵对你崇拜无比,其实时间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就是要等归延龄的援军到来,到时皇上亲自现身,阵前说服前来增援的厢兵将领,只要他们投降,就饶恕他们的罪过,将功折罪,他们必定会投降我们这边来。”
  赵谦想了想,说道:“这倒是可行。可是皇后和明月公主还在他们手上,我们投鼠忌器。”
  张坤说道:“我们也不能无谓地等待,我们可以向城中用箭把传单射进城去,只要士兵出城投降,皇上可既往不咎,饶恕他们的附逆之罪,归延龄必定军心大乱。另外我们可以派出小股部队,扮成平民百姓,从地下水道潜入城中,见机行事,一旦找到机会,秘密营救人质。一旦营救成功,归延龄没有了底牌,若不投降,只能束手待毙!”
  果然,下午时分,探子来报,陕西方向开来一支军队,大约五万人,在城北三十里开外驻扎,领头将军是接收陕西地界的黄信,接收完毕,得到归延龄的命令,开拔回京。
  张坤嘿嘿一笑,说道:“皇上,走吧,看我的表演。”
  张坤命王德臣点齐三万蒙古铁骑,风驰电掣来到黄信的营地,两军对圆,张坤出马,大叫道:“我乃大将军张坤,皇上在此,黄信还不下马跪拜!”
  只见对面旌旗下跑出一个将军,来到阵前,滚鞍下马,跪伏在地,大喊道:“陕西招抚使黄信,不知皇上驾到,诚惶诚恐,伏地请罪!”
  赵谦大喜,下马亲自扶起黄信,说道:“黄信将军忠诚可嘉,有目共睹。请黄信将军率军助我平叛,待平定叛乱,论功行赏!”
  黄信大喜,说道:“臣誓死追随皇上,但有所命,无敢不从!”
  一连三日,多地开来四十万厢兵,张坤出阵一喊,带头将军纷纷跪拜进见,与张坤合并一处,把成都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原来这些厢军并不知道归延龄造反,而是归延龄以职权命各地厢兵回京,以为抓住赵谦,夺得军权,到时矫诏命张坤单骑进京,夺去张坤军权,到时大局已定,这些回京的厢兵只得顺从。谁知反倒成了赵谦的臂助。
  而城内守城厢兵,在城外日夜射进大量传单之后,大量散兵从城墙用绳子滑了下来,三日之内竟有三万多厢兵投到赵谦的这边来。
  而从地下水道混进城去的部队,探得归延龄将皇后马玉兰等一干人全部羁押在皇宫内,只是守卫严密,没有得手!但已秘密策反南城守门将领,一旦攻城,便打开城门,放大军入城。
  张坤说道:“皇上,时机已经成熟,归延龄手中最多还有一万兵马,除去四个城门守军,皇宫羁押众人的军士最多不过两千,今夜便行动,我率铁骑从南门而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皇宫,救出众人。皇上率大军随即进城,收拾残局。”
  赵谦说道:“如此最好。”
  这一夜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张坤点齐三万铁骑,来到南城下,南城自动从内而开,一起风驰电掣冲进城去,一会城楼挂起了“张”字帅旗。
  赵谦大喜,“进城!”一声令下,五十万人鱼贯而入,迅速占领各街道要点,不到一个时辰,占领其他三门。
  突然军士来报,说归延龄在皇宫架起柴火,浇上火油,声称要见皇上。皇上若是不见,硬要强攻,便要放火烧毁皇宫,烧死众人。赵谦眉头一皱,这样一来,依然投鼠忌器,若是归延龄死硬不肯松口,肯定不能答应将军权交给他,难道要牺牲众人的性命?尤其是咱的皇后,我宁肯不要这江山,也不愿失去咱皇后,以后的日子,没了皇后,咱可怎么过?
  突然想起听雨楼有一条密道通往自己的练功室,这倒可以利用一下。归延龄在皇宫周围堆上柴火,浇上火油,只需一着火,势如疾风野火,里面的人逃无可逃,因此里面必定不会有他自己的人看守,若是从密道进入,神不知鬼不觉,便救出众人。
  赵谦大喜,令黄信带领三千人,来到听雨楼,叫开房门,把守妥当。
  赵谦叫黄信在听雨楼等候,来到天字一号房,转动花瓶,“吱呀吱呀”一阵响,墙壁上暗门打开,赵谦晃燃火折子,进入密道。密道寂静无声,来到皇宫暗门后,仔细听了一下,练功室毫无声息,心中稍安,拉动墙上把守,密道打开,心一下提了起来,稍等一会,里面并无军士把守。蹑手蹑脚进去,看看无人,慢慢摸到光明正大大殿后,听听声息,只听得女人的哭声,男人的咒骂声,夹杂几声叹息。赵谦猫着身子,轻轻掀开一角门帘,慢慢伸出脑袋,让里一瞧,发现里面并无军士,众人被绳子捆住手脚,连成一串,坐着躺着在地上。赵谦掀开帘子,猫着身子走了进去,马玉兰率先发现了赵谦,惊喜交加,未语先流泪,轻轻叫了一声:“受益,你来了!”
  众人也发现了赵谦,正要大喊,赵谦伸出两根手指,放在嘴唇上,“嘘!”了一声,众人顿时闭上嘴巴。
  赵谦抽出短刀,割开马玉兰身上的绳子,一把把马玉兰抱在怀里,闭上眼睛,感觉以往日子仿佛自己已经死了,现在,自己又活过来了。
  马玉兰轻轻地说道:“受益,赶紧救大家吧!”
  赵谦一下反应过来,现在还不是温存的时候,依次割开张钰,姚广仁,李进,吕文焕,沈璧,是龙是虎及众人身上的绳子,低声说道:“大家跟着咱走。”带头来到练功室,鱼贯而出,来到听雨楼。
  众人这才如释重负,纷纷拜谢皇上,口吐感谢之言,一诉衷肠。
  赵谦说道:“好了,有话以后再说,现在我们该去收拾归延龄了。”
  一行人来到皇宫,张坤接着,看见众人,大喜过望。
  只见皇宫堆满了柴火,归延龄率领全家以及一干亲信,守着皇宫门口,一两千士兵围住皇宫。
  赵谦率领大军逼近到归延龄的守军十来步,走来说道:“归延龄,我来了。事到如今,你还不束手就擒,还有何话要说?”
  归延龄手持火把,向后一指,说道:“皇上,你的皇后,你的大臣,你的侍卫,你的宫女还在我的手中,我只需火把在柴火上一点,他们一时三刻就会化为灰烬。我还是那两个条件,皇上若是不答应,我就点火了!”说道最后,声色俱厉!
  “哈哈哈哈……”赵谦一阵大笑,多日来的惊吓,害怕,伤心,郁闷,愤怒一扫而空。
  归延龄厉声喊道:“你笑什么?你别以为你赢定了,大不了鱼死网破。就算你舍得大臣侍卫,但马玉兰确实是个美人,国色天香,我见犹怜,江山与美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皇上,你只能选一样!”
  赵谦收住笑声,说道:“归延龄,我笑你到了这副田地,仍然冥顽不灵,死不悔改,真是死有余辜。江山与美人,我首先选美人,但是我也要江山。大家都出来吧。”
  后面大军分开一条路,马玉兰和众人一起走到赵谦身后,张钰大骂道:“归延龄,你这狗贼,还不放下火把,跪地请死,还待如何?”
  归延龄脸色大变,心神大乱,语无伦次地说道:“你们,你们是怎么逃出来的?”
  赵谦大喝道:“归延龄,大势已去,你降是不降?”
  归延龄长叹一声,丢下火把,抽出宝剑,架在自己的肩上,说道:“皇上,我输了。我这辈子总以为自己智计过人,只不过是生不逢时,时不与我。我心底一直看不起皇上,打死蒙哥只不过是有点运气成分,打败忽必烈,只不过是无意中找了张坤去送死,没想到找到了一个战神,而你当上皇上,只不过是有个好爹,然后走了狗屎运而已。在自贡黑松林,赵安没有杀掉你,是你运气爆棚,天意如此罢了。然而到最后,你神不知鬼不觉救出众人,我终于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不如你!皇上宅心仁厚,我最后求你,看在我以往有些微功,放过我的家人!”
  赵谦闭上眼睛,回想钓鱼城最后打败蒙哥,全赖归延龄主持后勤和招兵,方能成事,叹了一口气,睁开眼说道:“咱志在天下,你家人性命,我拿来何用?我答应你,你放心地去吧!”
  归延龄脸上现出欣慰地神情,仰天大喊道:“皇上,早知道你如此重情重义,我何苦造反?我错了,我错了,我错了!”双手握紧剑把,向颈中狠狠一拉,“嗤!”一声,鲜血喷出一米多远!归延龄仰天向后轰然倒地。
  归延龄的儿子女儿以及家人一起跪在地上,痛哭不止!
  一场叛乱,随着归延龄的自杀,接近尾声。赵谦令军士将归延龄及家人下牢监押,收拾皇宫,下午便即上朝。
  “上朝!”随着来公公熟悉的尖声尖气的声音,乐师立即奏起赵谦的专用BGM,十多秒结束之后,赵谦来到朝堂上。仔细清点群臣,还好都在,看来归延龄还没有滥杀无辜。
  赵谦说道:“此次平叛成功,大将军张坤乃是首功,姚广仁,张钰,李进以及黄信等厢兵将领各有功劳,着兵部论功行赏!”
  吕文焕出班说道:“遵命!”
  赵谦有说道:“归延龄手下参与叛乱的将领及士兵,本是受了归延龄的胁迫,裹挟,盲从,现今正是百废待兴,用人之际,将其发配边关从军,将功折罪。至于归延龄的家人,咱答应过归延龄,放过他的家人。将其发配岭南居住,不经允许,不得离开。归延龄的家产全部充公,归入国库。”
  姚广仁站了出来说道:“归延龄处心积虑,密谋周全,意图弑君造反,这是灭九族的大罪,皇上不可放过归延龄的家人,应该全家处斩,明正典刑,以正国法,震慑国人!”
  赵谦说道:“国师是想让我失信吗?”
  姚广仁说道:“若是有法不尊,国法不明,如何让国人信服?”
  赵谦说道:“这事不能以国法来处置,而是该用军法处置,凡是危及国家安全的大罪,以后皆应用军法处置,一切以国家稳定为核心来衡量,若是杀了归延龄的家人,能让国家更稳定,更团结,那便当杀,若是杀了归延龄的家人有害国家安全,那便当从权处理。咱以为,若是杀了归延龄的家人,有三害,一是让咱失信,以后你们不信咱的话了,咱还怎么领导你们?二是榜样的作用。若是咱带头失信,以后上行下效,国家便失去了公信力,老百姓如何顺从朝廷?三是杀了归延龄的家人,大肆宣扬,若是传入蒙古人耳中,得知我们内乱不止,立即便有大祸临头!因此,虽然是叛乱大罪,但也只是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只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姚广仁想了想,难得地说道:“皇上经历了这场叛乱,处事周密多了,为人老成多了,真是可喜可贺!”
  礼部尚书宋希廉站出来说道:“皇上,这次叛乱,根源乃是成都王气不盛,镇不住各路宵小。我建议皇上迁都临安。临安自古便有“人间天堂”一说,王气正盛,人民王化顺从,不似四川偏僻小地,蛮夷之邦,人民素不驯服,素有国人未乱蜀先乱,国人已治蜀未治的说法。”
  赵谦心道,其实老子就是四川人,只不过是借这具躯壳而已,你这么说,不是把老子也骂了?你个老不死的懂个锤子,我们四川男人其实是刚烈无比,温柔无比,两个极端都在我们四川人身上体现出来,只不过,我们把铁血给了敌人,把温柔给了家人。不过四川道理不通,消息闭塞,不利于统治全国,也该迁都了。
  于是说道:“宋夫子此话差亦。四川人怎么就是蛮夷了?诸葛亮七擒孟获,你们只看到了孟获不服王化,却没有看到孟获七次冒着生死,守护的是什么?他守护的是他的家人,他的人民,宁愿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若不是诸葛亮最后与孟获签订平等条约,让孟获地区自治,朝廷不留兵马,我看诸葛亮就算百擒孟获,千擒孟获,孟获也不会屈服,死了一个孟获,还有千千万万个孟获站了起来。还有,你也许不知道,孟获其实是一个耙耳朵,他老婆是祝融夫人,他爱他的老婆,怕他的老婆,听老婆的话,哪里像个不服王化的男人?我看呐,你说的那些王化的临安人,敌人来了,望风投降,一副软骨头,回到家里,倒象个爷们,打老婆毫不手软。这种人要不得,以后啊,你吏部所属官员,还得以四川人为榜样,对国人开展爱国教育,对敌人要毫不留情,铁血刚烈,对国人,要当一个耙耳朵,把国人象亲人一样对待。不过啊,也是该迁都了,令吏部主持迁都事宜,同时昭告天下,三月春闱,在临安如期举行!”
  宋希廉的老脸难得地红了一红,说道:“老臣遵命!”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