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上官伯达回到了宫里,成朱棣令他昼夜陪护着常宁,上官至死不从,朱棣一气之下,将他强行锁进了瑞祥阁。常宁见到了画师,兴高采烈地跑到了他的身边,她一边吻着上官,一边哭诉道:“画师啊,画师,可知道我常宁有多么地想你?上官将她推开,轻声地说道:“常宁公主的驸马爷,不是沫晰的吗?”“不记得了,在常宁的记忆里只有画师。”上官一听,傻傻地呆立在房门口,任凭常宁怎样地亲昵。
咸宁被小桌子一说,确实还有些心动,想想与画师一起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难以抑制。她不由自主地走到了瑞祥阁,欲劝阻画师和常宁妹妹……
可咸宁凭什么破坏两人的好事?那画师是为了治病,是按照父皇的意旨行事,咸宁啊,咸宁,可不要醋劲太大,做出不合常理的事情。
王贵妃见到了咸宁,连忙上前招呼:“咸宁公主心善、懂事,对妹妹特别地关心,处处都为常宁着想。”“哪里?哪里?这是智明应该做的。”贵妃知道上官和咸宁过去的那些事情,她故意拉扯了一下咸宁的裳角,说:“到了‘瑞祥阁’就行,过后我会告诉他(她)们的,这下两人正闹得欢哩。”
咸宁的耳朵“轰”了一下,她连忙退缩了几步,说:“咸宁只是担心着妹妹的病情,常宁的病好了,咸宁就放心了。”说完,几乎是小跑似地回到了驸马府。
剖肝泣血之悲、柔肠寸断之痛,咸宁,你怎么会这样?小桌子见主人伤痛不已,哓然三分,他对着咸宁低声言语:“这能怪谁?谁也没有错,只是公主,没有把握住机会而已,若画师和常宁如同贵妃所说,那公主与他就再也没机会了。”“只要常宁的身体健康,咸宁任何的付出都是值得。”小桌子虽然是个太监,但是,他对男女之间的那些事情,还知道了不少,他是真心希望咸宁能够得到画师内心的爱慕和体肤的滋润。
待常宁睡着后,上官连忙走了出来,贵妃上前招呼,上官低头无语,慌忙跑进了姚府。
“父亲,这怎么行?孩儿成什么了?是娈童吗?上官可是宫廷的画师、三品文官。”姚广孝听后,长长地叹了口气,说:“要怪就怪义父,不该叫孩儿打常宁,咒沫晰,结果呢?沫晰是忘记了,却离不开孩儿,这该如何是好?”“义父不要过分地自责,这就是命,孩儿命该如此。”姚广孝十分歉疚地说:“孩儿是为了义父,才弄成这样。”
“谁知道这个病会转来转去?”上官安慰着谋士。
“这样吧,皇命不可违,孩儿须帮助常宁度过难关。”上官摇头,说:“名不正,言不顺,常宁是有丈夫的公主。”“那又怎么样?孩儿是奉旨行事。”上官看着义父,认认真真地说道:“孩儿不能这样做,否则,对不起小英、玉琴和牡丹。”
上官每日都陪护着常宁,直至永乐六年(1408年三月)常宁去世,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朱棣逝去了皇后和常宁公主,他知道常宁的去世,是因为上官和沐昕的抗旨不遵。
对沐昕朱棣无能为力,他心怵沐府的三十万大军,只好将气撒到了上官的头上。
而失去了女儿的王贵妃,整日都是悲愁垂涕、伤心欲绝,朱棣一气之下,将上官伯达打入死牢。
为了义子上官伯达,姚广孝、咸宁不断地向皇帝奏疏,尤其在玄子仙道的帮助之下,朱棣最终应许上官返乡,消去他宫廷画师的职务和从三品文官的待遇。
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长陵地下玄宫落成,朱棣将皇后的官椁从南京运至北京,葬于长陵。自永乐五年皇后去世时至永乐十一年下葬长陵,这期间,徐氏的棺椁一直被置于南京慈宁宫内未葬,徐皇后也是入葬明十三陵的第一人。在明朝,皇后先于皇帝入葬陵寝的为数不多,这对徐皇后来说肯定是一种荣誉和恩典。
徐皇后陪葬了诸多的物件和大器,而在棺椁的两头,还跪着那谋害皇后的丽妃和朴恩俊。这无疑就是封建社会的最为残酷的刑罚之一。
丽妃本想复国,不料却落得了如此的下场,刚开始没有证据表面丽妃参与谋害徐皇后,而在狱中的朴太医见雪丽皇后无望,复国无门,转而开始揭发丽妃就是害死徐皇后的主谋。希望自己能在地狱里和雪丽续那人间未完了的情趣。
自从常宁去世之后,姚广孝就再也没有得到朱棣的信任和恩宠,随后他返回到普济寺与溥洽一起吃斋念经,阿弥陀佛。1418年的冬天,二人同时仙鹤在普济寺的佛坛之上,众僧得讯,念经超度。朱棣厚葬姚广孝,明宣德皇帝朱瞻基还专门为姚广孝建立了墓塔,肯定他为大明皇朝所做的贡献。
谋士死后,朱棣将他的朋友袁珙召到自己的身边,学生刘清也升为正三品文官——礼部侍郎。
丽妃至死也没有供出王贵妃,1420年她随朱棣来到北京,两人的感情要胜过年轻。
宝庆公主后来嫁给了镇守金川门的千户侯赵辉,赵辉纵情声色,让宝庆吃尽了苦头,于宣德八年(1433年)含恨离世。
女儿死后不久,张玄妙饱受皇室长辈们的欺凌,没过多久便在颐养殿自缢而亡。
咸宁与宋瑛生有一子宋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进封咸宁长公主。正统二年(1437年),加封咸宁大长公主。正统五年六月己亥(1440年7月27日),公主逝世,享年五十六岁。
正统十四年(1449年),宋瑛在阳和抵御瓦剌元帅也先军队,不幸战死。宋瑛死后,她的丫鬟秦香秀也随即冲撞主人的棺椁,随他而去。
而建文帝君臣离开长州龟山普济寺后,就一直待在了贵州的白云山,王升和师妹徐贞阳见惠帝不想光复建文王朝,只想着已逝的红颜知己朱茵堂妹,便与小桃红一起来到了山东滨州蒲台和青州卸石棚寨的白莲教人一起举事,准备起义。
少监王钺和皇后马恩惠从普济寺来到白云山不久,二人就离开了人世,沈线阳见丈夫吴言信始终忘不了自己的发妻李芍红和黄少萍,又不舍得离开自己的结拜兄弟朱允炆,她便一气之下来到了山东滨州找师傅。
在沈线阳和师傅徐贞阳及师伯王升的帮助下,吴大辉以传白莲教为名,集合民众数千,于永乐十八年二月(1420年),推举被官府害死的唐生明之女唐赛儿为佛母,吴大辉、王升为教主,在青州卸石棚寨揭竿起义。唐赛儿起事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朝廷军队,杀了青州都指挥使高风,各地民众纷纷响应。朝廷派出京师精兵,由安远候总兵柳升与都指挥刘忠统领,前来征讨。明军仗人多势众,包围了唐赛儿山寨,唐赛儿假作投降,乘机夜袭官军。明军大乱,刘忠战死。唐赛儿突围而出。唐的部众攻下莒州、即墨等地,包围安邱。唐赛儿部最后被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击溃消灭。王升、吴大辉、徐贞阳、沈线阳、小桃红皆死于战场,但唐赛儿等人安然逃走,不知所踪。朱棣曾让南京画院的院长李朗以山东人的名义去劝说佛母唐赛儿,可李朗还未到山东,就生病猝死,朱棣只好派兵镇压。
1424年7月18日朱棣去世。太子朱高炽即位,即位不到一年的他就猝死在宫内钦安殿。死后被谥为孝昭皇帝,庙号仁宗。
仁宗即位后,高煦曾经蠢蠢欲动,但仁宗在位的时间不长,不到一年,即驾崩。仁宗崩,太子朱瞻基由北京回南京奔丧,高煦谋于途中劫杀瞻基,未果,阴谋泄露,高煦废,禁锢南京。朱瞻基即位,为明宣宗。宣宗念叔侄之情,前往禁锢高煦之所探望,高煦由狱中奔出,欲扼死瞻基,被侍卫拿下,高煦数次挣脱,欲再杀瞻基,瞻基忍无可忍,命人用铜缸盖住了高煦,于缸上点火将其烧死。因朱高燧也参与了谋杀,故被关进大牢。
且说,上官回乡后,被义父黄明院长聘去书院当上了教书先生,上官家喜添了四男三女,但他始终都想念着远在海外的方玉琴,愿得一心,白头不相离,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穷尽。玉琴,什么时候可以回到上官的身边?
此后的上官伯达除了讲学之外就是写字、作画。1424年、六月的一天,上官突然晕倒在书院的讲桌上,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九岁。
上官死后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仁宗皇帝就让方家平了反,方玉琴在上官的墓地上,哭得死去活来,一旁的郑和也流下了悲憷、痛心的泪水。
玉琴留下了一对儿女,她相认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廖小英后便与郑和海外远洋,那失去了丈夫的玉琴和失去了兄弟的郑和,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大明朝廷。
朱允炆在吴言信的相陪下,在云南白龙庵和贵州白云寺当了四十多年的“应文”和尚。
建文帝白龙庵题的诗:
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阅罢磬懒敲,笑看黄屋寄昙标。
南来瘴岭千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
款段久忘飞凤辇,袈娑新换衮龙袍。
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乌早晚朝。
建文帝白云寺题的诗:
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华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黔国公沐晟与两个弟弟始终保护保护着建文皇帝,而白云山的梅姓人家,他们按照祖辈梅思祖、梅遵祖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生前协议,皆尽心尽力地保护惠帝。
之后建文帝得到了朱棣曾孙——明英宗朱祁镇的谅解,被安排居住在宫中与被英宗刚接来的,因长期幽禁于中都(凤阳)广安宫,号为建庶人的儿子朱文圭一起生活。
明英宗复辟后,惠帝朱允炆逝世,因考虑到皇家颜面,朱祁镇只好将其安葬西山。
而那个一心一意都忠于建文皇帝朱允炆的结拜大哥吴言信却被明英宗派宦官王振将他杀死在贵州长顺的白云山。梅姓人家将吴言信安葬在白云山的水口旁。
然而,户部给事中胡濙则命最好,成祖死后,他回到了京城,其中任礼部尚书三十二年,累加至太子太师。明英宗天顺七年(1463年),以八十九岁高龄逝世,获赠太保,谥号“忠安”。
此后,真人张三丰每逢清明、中元、冬至的祭奠时节,他都会到吴言信的墓地去祭祀一番,以慰籍他的愧疚心灵,直至1464年三丰真人自己仙鹤离世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