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唐好夫婿 / 第五十二章 审批试卷

第五十二章 审批试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被冷落在一旁的林川,不禁思考,自己教会她们打麻将,到底是对错?有了麻将之后就完全忽略了自己,真是悔不当初啊!
  沈如画是第一个发现林川站在院门外的。
  她惊喜地说道:“林公子回来了!”
  其他三女也停下手中之事,应声看过去。
  柳媚儿第一个问道:“策论感觉怎么样?”
  陆宛亭也很关心,毕竟她知道策论是林川所不擅长的。
  林川找了个椅子坐下,“这次不知道怎么回事,策论居然是当今陛下亲自出的。”
  他压低了声音,继续说道:“而且还颇有些为难秀才们。问的是怎么改革士族,这叫人如何作答?”
  陆宛亭忧心的说道:“听闻当今陛下是个喜怒无常之人,能做出这样的事,倒也不奇怪。”
  柳媚儿没有说话,但表情有些嗤之以鼻。
  林川挤眉弄眼的看向秦薇薇说道:“当今陛下说起来还算你的皇伯伯,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秦薇薇撇撇嘴说道:“自我出生开始,我就生活在上元县,几年才去一次京城,我也不甚清楚。”
  沈如画说道:“既然已经下了考场,就不要想那么多了,静待三天之后的放榜之日吧。”
  林川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接着离开了书香苑打算去看看林父。让四个女人继续去打麻将。
  他匆匆赶去南荷苑,但是发现扑了个空,没见着林父的身影。他猜想应该是随岳父前去县衙了。陈县令被撤职之后,县令之位悬空还有未曾有人选,所有事务都压在了陆知行和县丞身下,颇为忙碌。
  林川走进林正萧的屋子,屋子里收拾的整整齐齐,书桌上放着一张宣纸,纸上写着一个静字,比例苍劲,有行云流水之感。
  静?林川大胆猜测,不会是他娘的闺名吧?
  门外传来了脚步声,林川回过头去,发现林正萧正好回来了。
  “爹,你刚刚去了何处?”林川问道。
  “我去给陆大人帮了一下忙,现在不需要我了,他就打发我回来了。”
  “爹,这个静字是何意?”
  林正萧看了看书桌上的宣纸,眼神闪了闪,说道:“只不过是我平时练书法所写之字而已,不必在意。”
  林川能感觉到林父言语中夹杂的敷衍,他也不想继续追问,因为注定得不到答案,追问也没有意义,还会伤及父子之间的感情。
  “爹,我感觉乡试的策论有点难。”
  林正萧点了点头,“大家都在流传这次策论是皇帝亲自出题,引得众人震惊。你是如何作答的?”
  林川给对方简单的讲了一下,林正萧点了点头:“你这样作答还算中肯,不过即便你用词再过委婉,也势必会得罪某些小心眼的士族。不过如果就此入了皇帝的眼,其他人就算想动你也不是你们简单的事。”
  林川看着林正萧对自己的策论侃侃而谈,这岂是一介偏远山村之人所能做到的?
  ————————
  贡院内有一正厅,正是考官批阅试卷的场所。上午批改的是第一场的试卷,下午再批改第二场试卷。
  一位考官正拿着考生的卷子批阅,突然大喝一声:“好!”
  另一位考官凑过头来,问道:“张大人,你这是怎么了?为何突然发笑?”
  那名姓张的考官抚了抚胡须大笑道,“王大人,你看这篇考生的诗词,要求以雪为题,他却另辟蹊径,好一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雪,匠心独运,构思奇巧。”
  王考官接过张考官递过来的试卷,仔细品读了一番,满意的说道:“的确不错。不过这考生为何写的是边塞之雪?”
  张考官摇头晃脑的说道:“王考官,这你就不懂了吧?这考生一定是把自己想象成边塞的士兵,看来他还有一颗保卫祖国之心呐。”
  王考官觉得有理,他们两个议论之时,其他考官也纷纷围了过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确是好句,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另一名何姓考官不住点点头,“此生诗词造诣非凡呐。”
  王姓考官指着试卷说道:“你们看他下一首诗也极为优秀。”
  众考官望向第二道题,有人念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诗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不夸张的说是老夫所见过的咏梅词中的绝唱。”张姓考官连连赞叹道。
  何考官附和道:“梅花风骨,傲然不屈,看来这位考生还有一身傲骨,不错不错。”
  “各位大人,你们都在聊什么?”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杵着拐杖的走过来。
  若是林川在看到他一定会感到惊讶,王老怎么会在这里?
  各位考官都恭敬地行了一个礼“王老。”
  “不必多礼,你们刚刚都在讨论什么?”
  张大人拱手说道:“王老,我们正在讨论此考生的试卷。”
  王老好奇的走过去,拿起卷子端详一番:“这考生的诗词的确写得好。”
  他隐隐约约觉得这个字有点熟悉,但又想不起来在哪里看到过?
  王老只在众人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会儿不久就离开了。
  几位考官商量了一下,给此考生评定了成绩。
  待到下午,几名考官开始批改策论。
  张考官说道:“有的考生一大片华丽的辞藻,却往往说不到重点,这如何叫做策论?”
  何考官接话道:“是啊,大多数提出的都是已有的观点,换汤不换药看着着实无趣。“
  “不知为何圣上居然自己出了策论的题,也不知有何用意?”
  “唉,圣心哪是我们能揣度的,我们只要好好批改我们的试卷就行了。”
  “何大人言之有理!”
  “咦,这位考生言辞犀利,话语通俗易懂,是一篇好文章,更是一篇好的策论。”张大人眉头一松,终于在一片平庸的试卷中发现了一篇出彩的策论。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