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三国往事 / 第一百三十一章 黄巾军体系的构成

第一百三十一章 黄巾军体系的构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当黄巾军首领张角振臂一呼,天下相应,“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传遍东汉大地上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三十万黄巾信徒们纷纷揭竿而起,与丑陋的东汉统治者们作对。
  黄巾军的崛起与他所处的时代和背景是分不开的。
  那黄巾军的体系如何呢?是什么支撑他们发起这次声势浩大的起义呢?
  首先黄巾军的总裁肯定是张角先生,同时张角也是黄巾军的创始人。这跟我们现在的党派主席一样。
  其次,张宝,张梁是张角的兄弟。也是黄巾军的联合创始人。作为张角身边最有力的助手。张宝,张梁无愧是黄巾军的副总裁和总经理。
  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张宝,张梁呢?他俩自称为大医。可以看出张氏三兄弟以“太平道”出道,最早干的是救死扶伤的医生。
  于是,张角兄弟仨。自从张角在山上采药时,捡到了那三本《太平要术》之后,就开始给东汉的人民群众治病。
  那时东汉得病的人多,张角哥仨利用这一现状。广泛地去给群众们治病。并广泛传播“太平道”。
  那时,张角有大弟子八位,云游四方传道。其中就包括张宝和张梁。
  “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十余年间,太平道信徒遍布中国十二州的其中八州。主要是在河北一带信徒比较多,也有大量信徒是黄河以南的。
  然后,张角开始了他的行动。
  为了方便管理,他建立了三十六方,其实就是三十六个军区。并且派马元义联络朝廷里的内应。在这里马元义就成了黄巾军的外交官。
  当然,黄巾军的三十六个军区都有各自的“军长”。
  只不过三十六个“军长”。名字太多了。作者一时介绍不完。
  下来,作者就介绍这些军长们其中最著名的五个。
  作者认为,黄巾军五虎将之首应该是波才。
  历史上的波才,就如黄巾军的急先锋索超一样。
  下来简短介绍一下,黄巾军先行将军波才。
  当张家兄弟还在固守黄巾军大本营巨鹿时,波才已经怒而拍桌而起。挥军西向,直指东汉反动政府的首府洛阳,反动政府惊慌失措,赶忙大赦党人,并组织天下精锐,剿讨黄巾军。要说波才的对手,那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当时一个是左中郎将皇甫嵩,另一个是右中郎将朱俊。
  在当时,朝廷剿黄巾军的主力有三支。还有一支就是围剿黄巾大本营的北中郎将卢植。
  说起卢植,卢植可是当过公孙瓒,刘备的老师。
  然而,波才一战败朱俊,二战围皇甫嵩和于长社,于是天下震动,反动政府急遣曹操助阵皇甫嵩。
  但是,皇甫嵩何人也!乃桓帝时期凉州三明之一,皇甫规的侄子,东汉王朝末期横行天下第一将,号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后来,有一个叫阎忠的想学剻通说韩信,劝皇甫嵩自立,被皇甫嵩拒绝了。
  还没等到曹操援军来的时候,皇甫嵩已经效仿田单火牛阵,火烧了波才营寨,这才击溃了黄巾军,这一战,破波才并彭脱。
  波才以一人之力,力敌朝廷左右大将皇甫嵩及朱俊及后晋小生曹操。是不是很有三英战吕布的味道呢?
  黄巾军除了波才。还有一位惊世骇俗的重量级大人物。
  他就是殉道将军马元义。
  前面讲过马元义当过黄巾军的”外交官”。负责联络朝廷内应。其实不然。马元义在黄巾军中,应该是除了张家兄弟外的二号人物。他不但是一方渠帅。还长期负责荆州和扬州的黄巾军组织工作,而且还担负着苏秦的合纵连横工作。
  他不辞辛劳,来往奔走于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尽心尽力的筹备着起义诸事宜。他可以说是黄巾军的组织者。
  而且还内连京师封谞,徐奉,约定里应外合的时间,我们知道,李闯进北京那么顺利,也就是先和北京城里的太监勾结的结果。
  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叛徒唐周在起义前夕,向朝廷告密,让马元义多年心血,毁于一旦,可见,叛徒都是该死之人。
  马元义的死法是车裂,这种死法是挺残忍的,但也证明了东汉反动政府对他的憎恨。
  黄巾五虎之镇南将军赵弘。
  话说赵弘是张曼成的部将,然而,他的功劳却在张曼成之上。张曼成战死后。正是他力挽狂澜,稳住宛城一带黄巾军的军心,并迫使朱俊分兵过来讨剿,大大减轻了东方卜己和北方黄巾军大本营的压力。
  后来,赵红据守宛城和朱俊对峙。从六月到八月。朱俊无计可施,朝廷差一点就把朱俊撤职查办。多亏张温求情,朱俊这才猴急了,亲自设立大刀队,督军攻城,有退后者,大刀伺候。赵红这才奋战牺牲。
  然而赵弘之后,还有韩忠,韩忠之后,还有孙夏,宛城的黄巾军,等于牢制了朝廷的一支主力。这和赵弘的功劳密不可分。
  黄巾五虎之神上将张曼成。
  有说张曼成曾经是马元义的部下,因为当时马元义是黄巾军荆扬方面的总指挥,其实张曼成的攻劳只在于杀郡守褚贡,其余的事迹不详。因此,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里,都懒得提他的名字。
  但是张曼成的名气现在不小,在各种游戏中,他也算黄巾军的中坚力量了。所以,他的名气肯定要超过韩忠,孙夏,彭脱等。因此,张曼成在黄巾军列第四。
  黄金五虎之游击将军卜已。
  卜已在黄巾军的四大势力中算是最小的了,但是他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视的。第一,他活动地区在东郡,相比汝南和宛,东郡离大本营巨鹿最近,可以很好的牵制朝廷的人马,事实上,皇甫嵩后来也正是先东进剿讨卜己后,才北上,进围广宗,可见卜己的牵制作用。
  第二,东郡是什么地方,大家知道了,曹阿瞒发家的地方,正是卜己在东郡这边折腾了几个月。让东郡的土豪地主经历了实战考验。培养出了像程昱,陈宫这样的三国名人。
  当然,上面说的是前黄巾军五虎,主要指中平元年除张家兄弟的黄巾主力。在黄巾军被平定后,余部抗争不断,继续动摇着东汉反动政府往崩塌方面不断前进。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后黄巾五虎将,大家可能更熟悉一些(后黄巾五虎主要考察武将的武力值,兼顾统帅能力,部分参照三国演义内容。)
  后黄巾五虎之北海天王管亥。
  如果有人评黄巾军第一猛将,除了大师级的张角外。我看非管亥莫属。虽然演义里有些夸大管亥的能力,说万人敌关羽和他干了数十回合。才将他斩于马下。
  要知道,罗先生惜字如金,对华雄,颜良这样的猛将,关公也视之如插标卖首,土鸡瓦犬之辈,一招秒杀。
  然而,对管亥,却用了数十回合,考虑到关羽的武力值也有一个成长过程,到颜良时应该是职业生涯的顶峰。后面就一直下滑,到黄忠,到庞德一直下滑到黄忠,到庞德一直下滑。
  但也不能证明管亥只是一个草包。
  当然,管亥的运气好,因为他碰上了三国的两员名将中的名将,关羽和太史慈。一个是和东吴小霸王孙策打成平手的东吴第一悍将太史慈,一个是蜀汉五虎之首关羽,他要不成名,那才怪呢!
  后黄巾五虎之黑山铁柱张燕。
  虽然有人说黑山军,白波军和黄巾军关系不大,但来考虑到这两支部队也是借着黄巾军的声势而起,因此,我在这里也将他们列为黄巾军的编制。
  黑山军可谓精锐,青州黄巾军号称百万,和曹操打个不停,史书中一个名字都没留下。而黑山军在史书中留名的有许多,张角,张燕,杨凤,于毒,白绕,眭固。
  张燕据说轻如燕,应该是像燕子李三那样,功夫不错,特别是轻功。他的成名战是和三国武功天下第一的吕布,吕奉先,激战于常山,有数次之多。
  后黄巾五虎之黑山孝廉杨凤。
  大家知道,东汉,要是能被举孝廉,算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被称为黑山贼的杨凤做到了。灵帝遣使拜杨凤为黑山校尉,领诸山贼得举孝廉计吏。
  后黄金五虎之汝南之虎龚都。
  像周仓,裴元绍这样虚构的黄巾军人物,还有廖化也给安上不实的黄巾军头衔。汝南之虎龚都则是实至名归的刘皇叔的得力助手。
  先主传记载了袁绍派刘备到汝南,龚都协助刘备,共抗曹将蔡阳,助先主击杀蔡阳。只可惜,后来龚都都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史书中,估计是战死在某一次战役中。
  后黄巾军五虎之豹刘辟。
  刘辟之所以被称为汝南之豹,在于他的迅速快。武帝记载曹操在讨伐汝南黄巾军时,降何仪,斩刘辟,黄邵。然而,先主传里,刘辟又起死复生,助刘皇叔对抗曹仁。
  可见刘辟迅速之快,几年在他的生命跨度中只是一瞬。当然,也有可能是碰上了一个同名同姓的人。事实上,刘辟也是在官渡之战前后消失于历史舞台上,那一年,形势特乱,估计你也是殉于某一次战役中,但不可否认,刘辟也是配合过刘备对付曹操,也曾为蜀汉贡献过一份光和热。
  另外,有一个叫何晏的,在三国演义里能和曹洪打个四五十回合,可做为后黄巾五虎之储备将领。
  以上是第二次黄巾起义的五虎将。
  虽然第一次黄巾起义早早以失败结束。但有些地方,确实是可圈可点的。
  作者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关于是什么支撑他们发动这次声势浩大的起义?
  这个问题,作者觉得有三点。
  1.东汉朝廷的腐败统治。
  2.张角相当皇帝。
  3.广泛的群众基础。
  东汉末年爆发过很多小规模的农民起义。都没有什么成效。直到黄巾起义的爆发。才让这个时代的统治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许黄巾起义是有人民群众基础的。这些都来源于张角创办的“太平道”。
  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能意识到这一点并加以利用。也正是张角的难能可贵之处。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