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刘禅投降后,姜维却还傻傻地驻守在剑阁关。
刘禅投降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姜维的耳中。
姜维对此事一无所知。
后来,军中有人报告,诸葛瞻已经在绵竹战败了。邓艾大军正朝着成都进军。
姜维这才如梦初醒,他在推测刘禅会作何反应。
姜维想到了三种可能。
第一种,刘禅可能继续驻守在成都。也就是死守在成都。坚持抵抗。
第二种,刘禅可能带着蜀汉的皇室家亲,投奔吴国去了。
第三种,刘禅可能向南逃跑到了建宁去当伪皇帝了。
这三种可能在姜维眼里,不管哪一种都会变成现实。
但是,事实是诸多消息错综夹杂。姜维想着:“皇帝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呢?难道在此等死不成?”
于是,姜维迈出了一步。他带军东行,想先探探路。好知道皇帝现在在哪呢?
姜维的大军浩浩荡荡地驶出了剑阁关。
而钟会这时已经进军到了沛城。并派出了部下胡烈,田续,庞会去追击姜维。
当姜维的大军一路向东到了汉郡的郪(今四川广汉市郪县)。
就当姜维想继续向东进军时。刘禅派人来向姜维通报让姜维投降钟会。
姜维一听这通报,心想:“什么?让我投降钟会?难道。。。。”
姜维不敢再往深处想了。
但刘禅下的军令不能不听。
于是,姜维只能奉命投降了。
姜维只能命令底下的士兵一个个丢下武器。并把虎符等物件派人送给了正在追击自己的胡烈。
姜维这时心情很复杂。他知道蜀汉已经亡国了。再抵抗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于是,姜维带着自己的残兵,一个个空着手。到钟会那里投降去了。
后来姜维到钟会面前投降了。
姜维的部下生气得拔出剑来砍向石头,发泄心中的情绪。
钟会看到姜维已投降。立马上奏朝廷。说已经使姜维投降了。
姜维的部下生气得拔出剑来砍向石头,发泄心中的情绪。
钟会看到姜维已投降。立马上奏朝廷。说已经使姜维投降了。
姜维投降钟会以后,钟会下令禁止将士抢掠财物,礼贤下士。接受了不少蜀国官员。并结交了蜀国官员蒋斌和蒋显。
钟会不仅安抚了姜维的部下,还厚待了姜维。
于是,钟会和姜维昔日的你争我抢,战场上的对手。变成俩人把酒言欢。关系甚好。
他俩关系究竟好到了什么程度了呢?
他俩经常出门一起坐马车,坐就坐在一起。整个一对“好基友”。
长史杜预曾说过:“中原名士相比,诸葛诞,夏侯玄也不能超过姜维。”
这可见姜维的实力和名气在魏国还是有一定名气的。
26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朝廷下诏,以伐蜀之功劳,册封钟会为司徒(三公之一),并封县侯,食邑万户。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封邑千户。
灭蜀之后,钟会就有了谋反之心。
钟会的谋反之心,可能是和姜维密谈中。确定的。你想想这么要好的两个“好基友”。什么事都可以说出来的。
姜维,你别看他天天北伐。整个一个战争狂,为刘禅出谋划策。但是,现在好了,主子没了。姜维难免没有一些侧影之心。
俗话说得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姜维非常明白这时候知道,是时候该自己干了。
其实姜维也有自己的野心。前些年,他为诸葛亮左右,效犬马之劳。诸葛亮死了。姜维又要扶持自己的主子——刘禅。
好了,这两个人都没用了。下来,就看姜维自己单干了。
而姜维想要单干,他还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盟友。一起干。
如果是自己单干的话,多半会失败的。就像当年的吕布。
找一个合适的盟友自己干,那可成功几率大增。
其实姜维早有自己单干之心。
只不过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而已。
现在好了,形势大有前途。
于是,姜维这么聪明的人。在投降之后,选择与钟会一起“创业”。
而且,姜维和钟会,他俩一拍即合。都有谋逆之心。
而万事开头难。
他俩在想,第一步该怎么走呢?
姜维又这样的烦恼,反观钟会的烦恼更大一些。
因为钟会觉得心头有一“患”。
这个“患”就是邓艾。
邓艾灭蜀之后,功劳远远大于钟会。后来的朝廷赏赐也特么能说明问题。
邓艾后来被朝廷封为太尉,而钟会只是司徒。虽说这两个官职都位列三公。
要知道太尉可是掌管军队的。那司徒是什么?什么也不是!
钟会想到此。嘴里骂着:“邓艾这小子,今天当了太尉。明天还不要抢我军队不成?”
钟会越想越憋屈。
然而,事实也证明,邓艾却有此心。要不邓艾还在成都做大爷呢?
于是,钟会想到干脆反了,得了。与其被邓艾夺取自己的军队。不如现在先做了邓艾这小子。
而且钟会忌惮的只有邓艾。
于是,钟会开始行动了。
他看邓艾灭蜀后居功自傲,承制专事。便密奏司马昭说邓艾有谋反的意思。
而且同时,卫瓘,胡烈和师篡等朝廷命官也上书说邓艾有悖逆之举。
朝廷反应也挺快得。特别是对被多次弹劾的武将。魏国朝廷从不怠慢。
正月初一,朝廷就下令用槛车(囚车)押送邓艾回京。
而司马昭担心邓艾不服命令。便一边命令钟会进军成都。一边让监军卫瓘打前阵,拿着司马昭手书押邓艾进槛车(囚车)。
邓艾被押后,钟会松了一口气,谋反第一步终于成功了。但他还来不及找姜维一起庆祝。就带着军队匆匆忙忙地赶到了成都。准备接管原先邓艾的大军。
钟会一帮人到了成都之后,立即接管了邓艾的军队。
这时,钟会统率大军,威震西蜀。
于是,钟会自己感觉功名盖世,不应该屈居人下,再加上猛将精兵都在自己手下,于是决定举兵谋反。
钟会决定谋反之后,也给自己制订了统一天下的计划。他打算让姜维率蜀兵出斜谷,占领长安。然后再派骑兵经陆路,步兵经水路夺取天下。
而当时,钟会得到了一封司马昭的书信。
书信上说:
“我(指司马昭)担心邓艾不服从我的命令,现在我派遣中护军贾充率步兵和骑兵万余人入斜谷,驻扎在乐城。我要亲自率十万大军驻扎在长安,我们不久之后就可以相见了。”
钟会得到信后大惊。
钟会怕司马昭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计策。
于是,钟会决定应该立刻采取行动。
钟会还对自己的亲信说道:“仅仅抓获邓艾,相国(指司马昭)我一人就能做到了。他领大军而来,必定是发现异状,我们应当迅速出发。如果顺利的话。可以得到天下。如果不顺的话,还可以退回蜀地学当年刘备偏安一偶。自从淮南之战以来。我从未失策过。现在已远近闻名了。我这样功高名盛的情况,哪能有好的归宿呢?”
264年,一月十五日,钟会在蜀国朝堂上为皇太后郭氏和魏明帝曹叡发丧。并且钟会自己该伪造了一封皇太后的遗诏。宣读和展示给了众人。
这份遗诏上说命令钟会举兵,废除司马昭的职务。又派出亲信带领各军,剩下的官员都关押起来。
其中魏将们大多数是司马昭培养出来的。他们不跟从钟会的命令。
于是,钟会把他都关在了益州各官府内。并派兵严加看守。
钟会有一个器重的部下叫丘建,他是胡烈的旧部。
他对钟会说:‘’应该派一名亲信为胡烈端饭倒水,诸牙门将也应按惯例都配一员侍从。”
胡烈则趁机编造谎言说,钟会已挖好大坑,他想把官一个个打死。埋在了坑中。
胡烈这话传到了士兵们的耳中。
于是,众牙门将的亲兵们也把这个谣言口口相传。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大家都有所耳闻。此时更是人心浮动。
这话传到了钟会的耳中。于是就有人对钟会建议:“应当把牙门骑督以上的官吏全部杀死。”钟会则是犹豫不决。
十八日中午,胡烈部下和胡烈的儿子胡渊出门敲鼓,一时间各路军士在没人统领的情况下。都一个个涌向城门。
当时,钟会刚给姜维铠甲和兵器。听到外面有兵作乱,钟会大惊。情急之下,钟会问姜维如何是好。
姜维说:“出去迎击!”
于是,姜维受命率领钟会的部下与敌军交战。杀掉了五,六个人。然而在两军交战后,姜维在乱中被斩杀。
这些兵士看姜维已被杀。于是大家都挣着去杀钟会。
在这混乱之中,张翼,蒋斌等人都卷入其中而被杀。
其实姜维的死因,在历史上还有争议。在正史上姜维死于乱兵斩杀,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说道,姜维是自杀而死。
最终,钟会与姜维都死于这场兵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