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玉凤王传 / 第十九章·三年北伐、两年西征

第十九章·三年北伐、两年西征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仁宽如何会不清楚景叡之想法?他本不过是想吊一吊景叡的胃口,不过很快他就改变了主意。他本是蛮族出生,刚出生便遭遇灭族之危,是族内武将奋力抵抗,这才逃出生天。后来,他离开部落,游历四方。鲜虞人(即猃狁人后人,见《诗经》岂不日戒,猃狁孔棘。)建立起中山国与晋国对抗;犬戎部落与秦国的纠纷;孤竹与燕国的大战;白狄与晋国的战争;南越与楚国的对峙以及淮夷与吴国的矛盾他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相较而言,齐国算是以相对温和的态度对待蛮族的国家。但是,走在街上,他可以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中原民族对蛮夷的孤立、不屑和轻蔑态度。这让他感觉心里十分不自在,而且很不舒服:难道中原与蛮夷就不能真正地和谐相处吗?后来,他南下时渐渐得知了景叡在对待南越的态度其实并不排斥,倒是十分温和而平等。当南越因为没有粮食而掠夺楚国南部边境时,景叡率军抵挡却在胜利后主动赠粮,甚至教授南越人农耕之术以自给。不过南越人并不是那么认同景叡,所以一再不识相的骚扰楚国南部,出于无奈,景叡这才命令攻打南越。且在攻打南越之时,景叡没有以一种如其他诸侯国般的野蛮态度将南越人斩尽杀绝,而是派遣专人进行教化,鼓励民族融合。这些举措得到了楚昭王的认可与支持,楚昭王也感觉到,与其征服倒不如教化,从根本上解决蛮族问题。那他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条景叡本就达到的行为来作为要求呢?他要展开景叡的话,才能让景叡从根本上接纳蛮族。景叡之前的举动,不过就是为了安定蛮族、稳定后方,可以说是一种征服式的心理;以及自身的平等观念和同情心作祟---这并没有从思想上扭转景叡对蛮族的看法。
  仁宽想要做的便是从根本上改变景叡对蛮夷的态度,让蛮夷之族在景叡身上找一条出路。于是,他细细道来:“景将军,攻打蛮夷是您看来的必然之举,我本身对此也没有意见。但是,恳请您率领联军时不要让联军诛杀蛮族。”随后,他将蛮族的悲惨处境娓娓道来,添油加醋地阐述了蛮族的艰辛与无奈。这自然使得景叡对蛮族的看法有所改观,蛮族人的悲惨境地让景叡不由得想要前往其驻地进行实地考察。仁宽也亮明身份,他是戎部中一支的血脉,本是王族,但他仰慕中原文化,离开族群四处游历。景叡不由的萌发了去他的部落看看的想法,仁宽同意了。景叡命令军士准备粮食,一并运往仁宽的部落。他的内心还有个想法,将蛮族收为己用----仁宽之族是他的第一个试验品。
  半个月后,他们以访秦的名义抵达仁宽之部---氐戎。“这里没有医师、没有庠序(学校)、没有耕地,土地贫瘠但好在不缺少水;屋舍简陋且多为棚帐;大家吃着半生不熟的食物,挣扎着、苟且在生活的泥漳”这是景叡的感想。他也真正理解了一些部落为何一定要劫掠,一定要骚扰;甚至在被救济之后也仍旧狗改不了吃屎的原因。景叡向氐戎的首领示,也就是仁宽之父提出了迁族的建议。示痛快的同意了景叡的建议,在氐戎族内,乡土观念本就不是被他们所认同的。乡土观念,本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它在春秋时期便已经略有萌芽,虽然这在以游牧、打猎为主业的蛮族中显得异常小弱。自然而然,他们对这片恶土没有丝毫的眷念。今天是他们待在这里的最后一天,所以,除了女人们开始收拾行装准备迁走外,一切照旧,男人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外出放牧、打猎。何况,他们还要招待景叡这群给他们带来上帝福音的贵客。景叡没有闲暇时间与他们多加交谈,此时的他正在仔细地研究楚地地图----他需要找到一片沃土给这个命途多舛的种族一个休养生息的场所。他的目光看向了一个地方----庸。这是属于楚凤西部的一块广大地区,土地平旷,水草鲜美。曾经当地官员找到景叡向他诉苦说,这里除了一片土地适宜开垦种植之外,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区域更适合发展牧业(当时不叫牧业,叫畜业也有说殖畜不好听干脆叫牧业)。景叡得知后便把习惯放牧的国人迁到那里,由于放牧与耕作毕竟性质迥异,两支同属楚国的国民经常爆发冲突。这些牧者的习俗更像蛮夷,所以景叡很快就把原先种地的人迁走了。如此,庸地倒是很适合氐戎部族常驻发展。再根据仁宽的建议,每家每户都分下一块地,这样农忙时耕作,农闲时放牧,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生产方式在现代澳大利亚分布广泛,倒是在我国销声匿迹,不见踪影。再加上楚凤重农又重商业,农商互补移居到庸地的氐戎部落很快就创造出了一笔笔财富,整个部族开始富裕起来。而且,相似的作业和生活方式很快就使得氐戎人与当地楚人和谐地融合。加之庠序的推广,平等观念、友爱观念与信任悄然建立起来。可以说这算是一个成功的民族融合案例。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刚到达庸地,景叡还是派专人手把手教授种植和放牧的先进技术与经验。此事还未完全成功,景叡就任命仁宽为楚凤令尹,总掌楚凤政务。
  对此,秦王对景叡是感激不尽。氐戎一直都是他大秦边疆的一个威胁,现在威胁解除了,秦王如何会不高兴!他哪里知道,景叡比他还要高兴,他探索出了民族融合新方式,这将会为楚凤添加一份新的活力因子。有了蛮族的效忠,楚凤的国力又将更上一层楼。他命令右丞相司马文火速学习这些宝贵经验,快速实践于南越地区和三苗、百濮之地;又要求左丞相诸葛先不断普及至下层官员中;与此同时,他任云逸为吴国大丞相,全权负责处理淮夷问题。这一系列的民族问题,在景叡这儿,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这是景叡的想法,无知者无罪。仁宽并不这么想:一方面是融合民族习惯,还有重要的一点,那便是中原汉人的态度。如果这边得不到控制,这些鄙视的目光早晚会再次激化矛盾。
  不过这并不是首要问题,景叡还有一件事没干:带联军北伐----这一件事是给搁置了半年。本来是要攻打楼烦和山戎,但看到民族融合的情况后,景叡改变主意,攻打莒国他怎会选择攻打莒国呢?他想要先分散联军,因为联军内部矛盾有冒头的情况,分开是很好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这耽搁的时间里,秦国又一次欠了景叡一个大人情----氐戎。景叡没有留下人情暂时不还的习惯,他喜欢随来随用,不然给个人情还像曾经楚国城濮之战时正好给晋军退避三舍而大获全胜,这种人情,有毒。还不如早还早痛快,先把人情消费了再说。他让秦军退回秦国援助攻打巴蜀的楚凤军,正好还了先前的人情。然后调晋军至燕国边境佯攻,并且要求若是燕国防御确实空虚,就不要犹豫,攻击进去。这是为何呢?景叡算计的妥妥的:如果莒国受袭,一定会首先向燕国请求支援,如果燕国支援,那么其西南边陲必然空虚,则晋军可以长驱直入威胁燕国国都蓟,从而迫使燕国撤军;而且在救援莒国之前,燕国一定要考虑来自西南的威胁,而会犹豫是否援助,如果犹豫稍久,莒国必下。楚凤和齐国联军将在东南联合,威胁燕国,如此形成两面进攻之势,再次对燕国构成更大威胁性,其实由此不难看出景叡对燕国是势在必得的。他如此急迫想要燕国之地便是想收服北方的另一大蛮族---孤竹!以上便是景叡的北方战略。
  像景叡这样走一步看十步的将领还是不多的,而看不透他的棋,直接后果就是灭国-----燕国显然就陷入了这种地步。如何应对呢?这个问题不光是燕国在想(想的是是否援助莒国),景叡、仁宽、司马文和诸葛先都在想。最后,这些智囊几条的策略便是:第一,离间楚凤和齐国、晋国之间的关系;第二,举全国之兵援助莒国,一边攻击齐国牵制齐军与楚凤军的协同作战,一边放弃燕国大部分基业坚壁清野拖住晋军北伐的速度而集中镇守和齐国交界的地区,以死守应对攻击;第三,一边死守,拖住敌军;一边加速造船,率主力撤离中国。他们只能命令凌江卫、弄潮和搏浪水师沿海北上,凌江卫从莒国东部沿海登陆而两水师在海上威慑燕国,并在能力允许下阻拦燕军逃跑。
  做好了这一系列工作,景叡开始发动对莒国的攻势,北方战略正式实施。莒国看似小弱却仍然顽强抵抗,由于燕国迅速回应,攻齐国以牵制齐国与楚凤对莒国的夹击,楚凤只能从单方面攻打。这大大降低了楚凤北伐的速度,但也给了晋国攻击的机会。数月后,彻底摸清燕国西南边陲防务情况的底后,晋军开始北上攻燕。如景叡所判断的,燕国果然坚壁清野,一路撤退。由于燕国地广人稀又坚壁清野,晋军后勤补给线拖得过长,晋军的行军速度一再下降,而燕国又是摆出了全力攻齐国的态势,齐国不得不举全国之兵(当然还有留守边疆防守莒国进攻的士兵没有介入战争)应对,没有了照应的楚凤军有些孤掌难鸣。楚凤和莒国双方在僵持拉锯了两个月后暂时默契的休战,景叡开始思考应对之策,莒国也开始快速恢复军队实力。因为这仅仅只是默契休战,景叡随时可能再次发动强攻,莒国时间不多了。其实,此时景叡却是有些焦头烂额:晋国正在燕国的广大土地上缓慢推进;秦国和龙武卫、凤武卫、凌云卫正在夹击巴蜀;齐国和燕国大战;他的骁勇军团正和莒国僵持。诸多的战事也开始拖累楚凤帝国,令尹仁宽建议景叡孤注一掷,举更大规模的军队强攻莒国。莒国的危机真正降临了!景叡调奋勇军团进入旧鲁国的土地从西侧攻打莒国;自己亲率骁勇军团从南部绕道从齐国南部即莒国北部攻打莒国;弄潮、搏浪水师从燕国东侧回撤,在莒国东部登陆强攻,凌江卫负责接应事宜;南部战线由侯嬴统率原先就在主力进攻的凤唳卫、凌山卫、凌雨卫发动强攻。在这气势汹汹的四面进攻下,莒国很快失去了抵抗的决心,各大城镇不断陷落。很快,莒国国君举国上下缴械投降,历时八个多月的莒国战事宣告结束。景叡将莒国的降卒降将重新整编,新组建一支饕餮卫,意在纪念楚凤被僵持在莒国的这一段历史,也是对莒国降卒抱有厚望。饕餮卫由前莒国主将旭明担任。做完这些后,景叡没有松懈,他命令凤唳卫、凌山卫、凌雨卫回炉撤军,与奋勇军团退回楚凤边界;自己率领骁勇军团协同弄潮、搏浪水师,海陆联动,继续北伐事宜。
  但是,前线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晋军在开赴蓟之途中遭遇燕国伏兵,损失惨重,败退数里;齐国在这八个多月里不仅没有攻下燕国一城,甚至自己还一度丢了两城。这样的实况令景叡忧心忡忡,正好又是冬季来临,景叡命令齐国、晋国暂时休战调整。不过西线却是传来了好消息,在这八个月的时间里,(其实西线比北伐开始得略早一些)楚凤与秦国联动,按照计划成功攻克巴国大部,现在巴国只剩下最后一座孤城。其中,楚凤方总指挥公孙凌和副总指挥上官龙都在详细战况战报中对曾经南楚的将领,伯堰大加赞誉;也表彰了另一位南楚降将谦夋的勇猛攻击。景叡大喜,任命伯堰主管凤武卫;谦夋调回楚凤本部,预备主管凤唳卫。同时要求公孙凌尽快结束西征计划,回防楚凤帝国本部。
  而在北伐诸路大军连续受挫的情况下,景叡速调孤却的龙吟卫北上。此时,北伐方案景叡已经前前后后投入了饕餮卫和骁勇、奋勇二大军团;弄潮、搏浪二水师;凌山、凌雨二卫和凤唳卫总共约五万余人。如此大军,但方才恰恰完成原先的北伐第一阶段目标。这让景叡对未来的第二阶段目标:攻打燕国的情况无限忧虑。在得知仁宽已经完成之前的用以稳定内部的方针后,景叡令他和谦夋在龙吟卫之后北上,重新规划北伐事宜。而在得知燕国早已坚壁清野的仁宽立刻做出判断:来自燕国的强势力量就是他的那个同学,出自稷下学宫的宫夏。当初,宫夏观天象得东方苍龙七宿北移、龙兴在北,所以他北上投靠了燕王。而仁宽则根据帝星在南,投奔了景叡。仁宽敏锐的感觉到,这将是景叡北伐的最大阻力,估计燕国所作出应对景叡必杀之策的人一定是宫夏。那么,如何应对宫夏的反制之术呢?仁宽没有丝毫的头绪。景叡遂请司马文、诸葛先和云逸北上,共同商议并协调指挥北伐接下来的方针。面对燕国宫夏的坚壁清野政策,云逸建议将晋军回撤,待燕军返回西南边界后在进行骚扰进攻,最大限度的拖住西南燕军,而又不被燕军诱敌深入。而司马文和诸葛先的策略却是不针对燕国西南政策的,他们建议在东南加大兵力,强势打破燕国主力。由于景叡发现仁宽对于昔日的老同学宫夏有一点紧张,也许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于是,他以避嫌为由调仁宽南下向西总指挥突然僵持下来的巴国孤城江州对峙问题。他希望,仁宽能够在西征战场上发挥他的智囊作用。
  而根据他们商量的结果,景叡亲率骁勇、奋勇军团从齐国南部进攻燕国;司马文率凌山、凌雨二卫援助西南战线的晋国;诸葛先率凤唳卫和弄潮、搏浪水师,争取从燕国东部沿海登陆,奇袭燕国。在开始新方案之前,景叡忽然要求申包胥北上。他又在打什么算盘?----其实没打什么算盘。他只是觉得带上申包胥会有作用,一种直觉罢了。他当然不知道,这个直觉后来起了多大的作用!
  在新方案的引导下,楚凤方面在西南是稳步推进。本来只是打算骚扰,而非夺取性进攻。但司马文看,燕军在刚开始夺回了邢-甲防线,第二次抢占了中山和齐国之间的狭长地带,结果两次都损失惨重后,他们根本就不再上当了,压根没有重新夺取西南的计划;于是,他开始稳步推进,后勤补给也得以快速跟进。同时,为保障有效的后勤补给,他特意要求晋国减少一支军队专门负责后勤工作甚至他要求晋国快速准备晋北常常使用的过冬物件。在稳步推进时,他四处设置疑兵、布置军旗;而且由于推进速度缓慢,一路上,司马文不断变换行进道路,还在疑兵之处增设灶台,开挖水井。这些举措使得燕军无法判断晋楚联军到底所向何处,宫夏也不得不亲自挂帅领导西部燕军抵御来犯之敌。而宫夏先前一直在重兵把守的东南边陲层层布置防守、以堡垒和地道互补来抵御侵袭军队。这种方针即在敌人进攻时躲入地道由于地道和堡垒不互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攻下堡垒的齐军在继续向前推进时堡垒防御不足,堡垒又被原先躲在地道中的燕军乘夜占据----这可能是现代地道战的雏形。不巧的是,宫夏刚刚走,景叡就想出了对策。他命令士兵在攻下堡垒后将堡垒彻底摧毁,同时将大石头砸碎,防止燕军再次建造堡垒。对于地道,景叡将军队后撤数十里,休整数日后,随后将黄河大堤挖开一个缺口放水,同时在半晌后,景叡命令全军弓卫万箭齐发。然后景叡命令全军踏着泥泞进攻燕军,由于地道被淹燕军无法做出有效抵抗,损失越来越大。景叡并没有就此罢休,在封好堤坝后,景叡命令骑卫踏着泥泞追击燕军残部,大获全胜。燕军至此彻底丢了涿郡南部的范阳城至渔阳郡南部重镇泉州(不是福建的那个)的南部防线大部,转而向涿郡督亢西南的定兴至渔阳郡南部的最后一座城---雍奴沿线布防。
  这里没有了黄河水,地道又得以重新发挥作用。景叡大军的步伐不得不停滞了下来,由于先前方法的失效,景叡不得不竭尽所能的想出新招以减小伤亡。曾经的名人伍子胥,走进了他的视线。虽然他此时不知所踪,但他的盗掘楚平王王陵的事迹还是广为人知的。景叡决定,做一回“盗墓贼”。他买通一些盗墓团伙,让他们探查地下的情况,一旦探得地下为空,景叡也不挖开,他命令士兵从黄河弄水来灌入这些地下空洞的地方,再次用水基本上将地道里的燕军肃清。其实,燕军也没有人愿意挖地道。他们擅长马战和步兵,但这些战法景叡远比他们精通,所以迫于无奈,燕军只好躲在地道里打偷袭战。景叡的战法又比他们精通在何处呢?这还是得从双边实际情况说起,燕国不时需要应对来自北方的山戎侵扰,山戎的侵扰有着小规模、快速度、高频率的特点;这些使得燕国主力军随之形成了散兵作战(一小股一小股的聚集在一起进攻)、各打各的(找自己能打赢的对手打击)、不共进退(北部袭扰的两支山戎常常一支强一支弱,面对弱的燕军狠狠的打,面对强的他们一再退避这就使北方防线的士兵不协同而非全线进攻)而经过训练的楚凤军队则是协同作战、共同进退、大规模袭击。这双方情况一对比,便可以发现燕军的弱点了。
  再说景叡这一系列方针的实施,还是有效的减少了楚凤方面的损失。但这一路突击,也给了宫夏一个大大的警示:地道战行不通了!燕国的大部都位于现在华北平原的北部,大平原,根本不可能布置伏兵;敌人海陆联动,但燕国也无法抽调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巩固东部海防;倒是西部战局宫夏想出了对策。这一条放在今天大家都不难想到:游击战----这不论是曾经苏联对抗德国法西斯还是中共反围剿、抗日都大力使用。但在古代先秦时期,这无疑是一大创举。对于燕军的新策略,西南军队总指挥司马文的疑兵失效了。由于散兵游勇的燕军很快可以发现司马文大军的主力部队,便可以快速展开打击,削弱晋楚联军势力。一度,由于损失问题和后勤补给遭到袭击,司马文不得不一再败退。西部战局进入了敌退我进,敌进我退的相持阶段。这时,申包胥开始起到他的作用了:他出使孤竹,宣传楚凤的政策和民族融合思想,获得了孤竹君的认可;再远涉中山,通过达成晋国撤军的协议成功联合中山王。孤竹联合山戎部落和中山国残部分别对北燕和西燕的燕军展开游击,对燕国后勤补给和军队产生严重威胁和打击。如此燕国和之前受攻击的莒国一般四面受敌,危如累卵。对此,宫夏有什么策略呢?
  在燕军大营,宫夏向燕王提出了三点参考方案:第一,全军向北撤退,彻底丢弃燕国故土;第二,打消耗战,利用种种途径将战争拖到冬季,燕国处于北方,冬季异常寒冷,除了齐国人可能较为适应外,楚凤大军必定会造成严重的水土不服以及冻伤,这样让战争的泥潭彻底拖垮楚凤帝国;第三,如同中山国一般,燕国留下忠诚的火种,藏入荒漠深山,等待下一个崛起的时机。对此,景叡想到了两条:第二和第三条。为防止该类情况发生,景叡下令全军加快进攻步骤,必须在冬季前结束北伐战争,这场战争已经断断续续的打了一年有余,景叡也知道楚凤耗不起。但是面对第三条,景叡束手无策。他也曾问询了中山国此类方法的应对措施,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无法解决。燕国疆域辽阔,士兵搜索过于艰难。而且如果这些火种不断转移根据地,他们就更加没有办法了。景叡为什么想不到第一条呢?因为在周朝,祖宗之地绝不能轻易舍弃,这也算是周人的一个执念---他自然不会认为燕国会干出全国北迁的事。
  那么问题来了,燕王选了哪一条?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条。相较而言,这一条最好接受。也不知道宫夏会如何拖住楚凤大军。
  西线战场却是捷报频传,由于巴国国都江州久攻不下,仁宽暂时放下了对巴国的进攻只是围住江州而对一直都在骚扰袭击的蜀国大打出手。北边,秦军在主帅秦战的带领下先后攻占了蜀国南郑郡和褒郡,彻底控制住了蜀国的北方地区。相较而言,南面由于地势险峻,楚凤大军行进缓慢。用了近四个月的时间才堪堪到达青衣南郊的灵关,当然,在仁宽的妙计下,大军分兵两路,一路正面进攻牵制灵关守军,一路绕至背面强攻灵关,次日,灵关下。随后三日内,破青衣郡。四十八日后,楚凤大军与秦军先锋部队会师成都郊外。等到两天后秦军主力抵达战场,联军开始强攻成都。仅仅两天后,成都城破,蜀王被俘。然后,联军分批攻打巴蜀之地最后一座城池江州,仅一日,江州城破,巴王降,西线战事耗费两年零三个月结束。按照战时新签订的协约(之前不清楚巴蜀有多大所以只是约定,不构成协约生效),巴国由楚凤帝国接管,蜀国沿青衣至樊乡东南郊数十里外东樊村分治,其南部归楚凤,北部归秦国。
  此时,在宫夏的主持下,燕军一边以小股部队骚扰楚凤大军,一边开挖陷阱阻断。可是,在景叡的命令下,无人追击,无人滞留,全军上下急行军,直逼燕国蓟。看到这样的战斗方式,宫夏慌了。如果楚凤大军一点也不停滞的话,燕国危矣!宫夏这个人有一个特点,不能慌,平时云淡风轻,战时冷静睿思是他的风格。一旦他慌了,作战就乱了。正如先前景叡所说的,练整军容十分重要,那么以此类比,对于三军主帅,冷静清晰的头脑十分重要。此时的宫夏已经犯了兵家之大忌,他浑然不觉。经过思考,他决定调集燕国全部精锐南下攻打齐国,即围魏救赵之策。他所不知道的是,他所作的这个决定将会葬送整个燕军精锐。
  是夜,宫夏率领聚集在蓟都北郊昌平的燕军精锐南下,次日中午抵达右北平郡,随后日夜加速向南,奔袭沧州。沧州守军不堪一击,他们快速夺取了沧州,随后再次南下徐州,准备在徐州略加休整然后图南,目标齐国国都临淄。宫夏没有发觉,沿途并没有大规模抵抗运动,这绝对不会是景叡的作战习惯。景叡早就在得知燕国精锐聚集的消息后判断出宫夏准备长驱南下,以齐国的危机威胁楚凤退兵。而最能打到齐国七寸的城池不需解释,国都临淄,所以景叡调凤唳卫回援,随着燕国南下的精锐部队向南运动;火速调集奋勇军团以及暂由张铠所率的奋勇军团快速赶到齐国临淄西北郊外设伏,同时调欧剑的凌江卫走海路南下在今山东半岛的蓬莱登陆,向西北方向运动;另专派一路通知各郡各府,减少留守士卒,减轻抵抗力量。宫夏没有想到,他所去之处是一个专门捕捉他天罗地网。景叡也没有想到,他将捉到宫夏这条大鱼,进而一举结束北伐战争。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