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辽王朝 / 第四回 改章建制枭雄立业 穷兵黩武英主归

第四回 改章建制枭雄立业 穷兵黩武英主归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阿保机立国称帝以后,群臣皆感到金顶大帐简陋狭窄,已不太适应朝会的需要,纷纷奏议整修殿宇、营建新都。阿保机向群臣征询建设之所,政事令韩延徽出班奏曰:“陛下自继任汗位以来,虽然说历尽坎坷,但终于名就功成。冥冥中似有天助,巍巍乎地现吉祥。这金顶大帐见证了契丹的崛起,也应当算是我部族成功的象征。但如今陛下立国称帝,理应该选择福址,营建新都,方能与大国形象相匹配也!臣观临潢地势雄奇,紫气笼罩,北靠茫茫群山,南临滔滔河水,西牵松漠而瑞霭常来,东挽辽河而霞光普照。纵横辽远而又俯视千里,真我朝铁骑驰骋天下之宝地也!当是理想的建都之所。”群臣闻听后,皆纷纷赞同之。
  阿保机闻言大喜,当即下令,仿照中原城市建设格局,在临潢营建新都。诏令韩延徽、韩知古负责统筹规划,康默记负责监造施工。圣旨一下,万众欢腾,军民携手,八方相助。一年零六个月以后,一座新城拔地而起。远望去云蒸霞蔚,绿树葱茏,宛若仙山琼阁;近前看龙盘虎踞,金碧辉煌,直如天上凌霄。阿保机率群臣巡视后欣喜万分。牧民们知道后也奔走相告,感到十分振奋和惊奇。
  阿保机第一次高坐庙堂之上面南为君,一股冲天豪情油然而生。他举目环顾大殿左右,见群臣站班、文东武西,皆表情严肃;武士排列、盔明甲亮,俱威风凛凛。两缕香烟从熏炉中升起,直达金顶;一块红毡自丹墀下铺出,伸至阶前。群臣跪拜,三呼万岁,礼乐齐鸣,佳音绕梁,余味幽长,经久不去。他这才感到做皇帝的高贵和无上的威严。喜咂良久,他才征询式地对大臣们说:“我契丹部族乃天神的子孙,正宗龙的传人。虽说居草原已千年之久,但也是中华一脉、神州一员。如今既然立国称邦,名扬天下,当以何为进取之策、立国之本?”
  政事令韩延徽出班奏曰:“臣闻为君之要,当在爱民。治国之道,当施仁政。我朝新立,百业待兴。当务之急,是应明法治而律朝野,施教化以育万民。尊一位圣贤为部族师表,立一家之言为国策源泉。如此方能固本强邦、兴万世之基业也!”
  阿保机闻之觉得有理,于是问道:“朕闻自古以来有道之君,是应该敬天奉神。然我朝当以何人为部族师表,立哪家之言以教化万民?”
  于越曷鲁通晓汉族文化,对佛家思想也有些研究。此时他出班奏曰:“我契丹先祖乃天宫神将,后来皈依西天佛祖,偕白马取经而入梵门,可谓从开始即与佛门有缘。因此当尊佛祖为国师,以佛家经典教化万民也!”
  总汉人司事韩知古摇了摇头,出班奏曰:“若说有缘的话,佛教莫如道教,佛祖莫如老君。想我契丹古来即母系部族,先祖天女乃是仙宫的道姑,所育八部子孙皆是天女的后代。何况西天佛祖本为外邦之神,太上老君才是中华教主。因此我契丹立国,当尊太上老君为国之导师,立道教经典为教民之本!”韩知古祖籍河北玉田,唐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在契丹攻取蓟州时被俘,入夫人述律平家中为奴。少时他即习道学,通药理,成年后就在宫中行医,与述律平的关系极好。故而在听到曷鲁的奏议后,情不自禁地讲出此言,令群臣倍感惊奇。
  皇太子耶律倍自幼熟读诗书,精通汉族文化,对儒家思想有较深刻的研究。他见阿保机有些犹豫,于是出班奏曰:“启禀父皇,我契丹先祖虽与佛道有缘,但二教均主张个人自我修行,终非君王治国之道。儿臣观中原王朝自秦汉以来,凡立数百年基业者,莫不尊崇孔孟之道,以儒家思想为教化之本,方能让百姓晓尊卑而知礼仪,明法度而感君恩,从而使朝野和谐,万民欢畅。因此,倡导‘四书五经’,弘扬‘三纲五常’,此乃上维皇权,下驭万民之通途也!”
  阿保机闻言大喜,见群臣再无异议,皆颔首而赞同之,于是宣布奉儒学为国教,尊孔子为先师,在全国修建孔庙,设立学校,倡导“四书五经”,宣传儒家学说。同时,也允许在各地修建佛寺和道观,官民人等可自由选择信仰,并让太子耶律倍率群臣时而祭祀之。由此民风渐顺、政局趋稳,国家的经济也慢慢恢复起来。
  在此基础上,阿保机又召集群臣廷议治国之策,并根据大家的奏议,采取七项有力措施,大胆改革契丹旧制,建立了各项新的规章制度。
  第一为创造契丹文字,提高民族素质。韩延徽在奏议中说:“国家无文化而必夭折,军队无文化而必失败,民族无文化而必消亡,个人无文化而必愚蠢,这是有史以来反复验证的真理。契丹民族虽然古老,但是文化是个欠缺,应当创造自己的文字,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阿保机然其言,遂于神册五年(公元920年),命林牙承旨突吕不和鲁不古二人牵头,负责创造本国文字。在这之前,阿保机之弟迭腊曾根据回鹘文字,创造过“契丹小字”,但由于数量较少,不太实用。二人在此基础上,吸收许多汉人参加,共同仿照汉字偏旁部首,创造出数千个契丹新字(史称“契丹大字”),结束了契丹人一直靠刻木记事的历史,使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个飞跃。
  第二为实行“一国两制”,分类进行治理。由于频繁的战争掠夺来大批的奴隶,再加上中原流民的大量涌入,使契丹成了一个胡汉混居、人口众多的国家。韩知古在奏议中说:“今我朝主体民族虽为契丹,但汉民总数几占一半,其风俗习惯与北地也大不相同,应当划区居住、分而治之,使之各得其所、各司其业,如此则社稷可稳、国家可安也!”阿保机从其言,诏令韩知古主其事,给汉民们分土地、划草场、设村落。并根据他们来自何方,分区分类进行安置,尽量把同乡人都安置在一起。比如都是蓟城来的,就在草原上筑个新城,也叫蓟州,由汉民选人自己管理,让流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从而安居乐业。阿保机还亲下诏令,“以旧制治理契丹,以汉制管理汉民”,实行“北面官”和“南面官”制度,由“北面官”统治契丹和其他草原民族,由“南面官”统治汉人。“北面官”依旧穿毡靴着皮衣戴绒帽,官名称于越、林牙、惕隐和夷离毕等等;“南面官”则戴纱帽着锦袍穿皮靴,官名叫宰相、枢密使、左右仆射和政事令等等,完全不一样。但却同事一君,和谐共事,南腔北调,相映成趣。
  第三为建立新的法律,实行依法治国。康默记在奏议中说:“我契丹部族虽然在联盟成立以来,就有执行法律职能的‘决狱官’,也有几项称得上法律的条文,但执行起来随意性太大,使朝野上下无固定法律可循,这也是造成不断叛乱的重要原因,应予迅速根治之!”阿保机根据他的建议,在朝廷设置专司决狱职能的官员,叫作“夷离毕”,由汉人康默记担任这一职务。并于神册六年(公元921年),亲自主持制定了契丹第一部成文法《决狱法》。又令各部落制定内部法规,使契丹走向法制化国家迈出重要的一步。
  第四为加强军队训练,打造决胜精兵。耶律曷鲁在奏议中说:“方今天下纷乱,战事频繁。乱世中求生存,角逐中求发展,军队是惟一决定性的因素。当前我朝虽有军而不精,虽有纪而不严,胜则一窝蜂去抢劫,败则一溜烟顾逃命,如此则何以能克敌制胜、弘祖宗之大业也?!”阿保机认为他说得有理,遂命于越曷鲁、妻弟萧敌鲁牵头,参照古代军事家孙武、西汉大将军卫青的做法,加强军事训练,严明军队纪律,务必打造一支决胜铁军。两人遵旨从各部落调集十万壮士,组成精兵铁骑。每名士兵配备两匹战马、百只长箭、一根长鞭和三把战刀,反复进行恶劣条件下的长途奔袭,以提高将士们的野战能力。使之在进攻时如海啸山崩、不可阻挡,撤退时像风入山林,无影无踪。阿保机还把御营亲军扩展到一万人,由他自己亲自训练、直接调动。同时还成立了铁工队和甲仗营,专门制造各种坚甲利器,以适应未来大战的需要。
  第五为官吏务求廉洁,理政必须清明。皇后述律平在奏议中说:“此为国家昌盛之大计、得万民拥戴之根本。否则虽可立国、亦可亡国也!”阿保机认为皇后说得言简意赅,深为她的政治远见所折服。因之他主持廷议,制定了《限吏规章》,取消了贵族和官吏的许多特权,在全国诏令实行。阿保机清醒地认识到,官吏要廉洁,律己最重要。他听说晋王李存勖喜好声色畋猎,就感叹地对大臣们说:“晋王虽然雄才大略,文武双全,但若喜好声色,江山必不久矣!”因此他在立国称帝以后,就按照皇后述律平的提议,立即遣散伶人,放归鹰犬,减少宫人的数量。同时对各级官吏下“禁酒令”,规定在执行政务或军务的时候,不准喝酒。他还仿照唐太宗的做法,悬“纳谏图”于寝宫之中,每天观而自省。在春秋两季,还经常带领官员下去访问,资助孤寡老弱之人,从而受到百姓的拥戴。
  第六为发展农耕畜养,推动经济发展。连年的战争和不断的叛乱,使契丹的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许多百姓不堪重负,挣扎在死亡线上。飞龙御使阿古只在奏议中说:“我契丹部族虽已建国,但经济羸弱如重病缠身,黎民贫困似雪上加霜,若遇天灾人祸袭来,则国家危矣!为今之计,当轻徭薄税,减负增助,发展农耕,鼓励畜养,方能走出困境、富国强兵,实现祖宗之大业也!”阿保机根据他的提议,亲自主持制定了十项《劝农条令》,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栽柞养蚕,开办榷场(交易场所),饲养禽畜。国家给予必要的帮助,比如提供种子、农具、耕牛和场地等等,从而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家的实力不断提升。
  第七为抑制贵族势力,强化中央集权。萧敌鲁在奏议中说:“迭剌部落太大,贵族势力太强,故而屡次作乱,应当削而弱之。以强化皇权,稳定社稷,此固本强邦之大计也!”阿保机认为他看得很准,遂与群臣一起计议,将迭剌部落一分为二,分为五院、六院的南北两部。任命亲信斜涅赤为北院夷离堇,表弟绾思为南院夷离堇,从而使迭剌部贵族势力大为减弱。同时把其它各部落的夷离堇改为“令隐”,剥夺了他们的军事指挥权,使他们成为隶属于皇帝的将领。对于迭剌和乙室两部落为核心的两大利益集团,朝廷设“北府”和“南府”进行统管,规定宰相为两府内最高长官。北府宰相由后族担任,南府宰相由皇族担任。神册元年(公元916年),阿保机任命妻弟萧敌鲁为首任北府宰相,堂弟耶律苏为首任南府宰相。与此同时,阿保机还任命了一批节度使、招讨使、防御使等地方军事长官。他们虽有带兵权,但直接听命于皇帝,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朝廷的稳定。
  待国家稍微稳定之后,一日早朝,阿保机对大臣们说:“契丹虽然祖居草原,但是不能坐井观天、偏安一隅。目前中原战乱,灾害连年,国家百孔千疮,百姓陷于水火。我天神子孙岂能坐视不管?咱龙的传人焉可置若罔闻?因此,朕欲兴兵南进,夺取中原,救国家于累卵,解黎民于倒悬,开创我统一中华之宏图大业。不知众卿意下如何?”群臣闻之,多有赞成者,那些契丹族将领甚至有些欣喜若狂。
  尚书左仆射韩延徽出班奏曰:“陛下雄才大略,高瞻远瞩,其博大胸襟当与山河相比美,而崇高理想可同日月争光辉,必令国祚增色、百姓得益,令微臣钦佩之至!吾观朱梁王朝虽已统一中原,但朱全忠死后,其子友珪、友贞昏庸无能,导致内外生乱,朝野分崩离析,其统治必不久矣!然晋王李存勖雄才大略,文武双全,且胆气过人,善谋能战,恐灭梁以代之势成必然也!但中原混战局面当会长期存在。江南吴越、南唐和后蜀等国,皆负隅自保,难成气候,早晚会被北方大国鲸蚕之。为今之计,陛下当效仿秦皇吞并六国之策,稳住阵脚,寻找良机,实行远交近攻,不断壮大自己。现下李存勖在灭燕之后,已成为契丹的对面强敌。我朝可与江南各国及朱梁政权相结好,稳住关东各部,然后寻机向李晋军队发动进攻,实行蚕食战略。如此则中原可图,大业可成也!”群臣听后,纷纷附议赞同之。
  阿保机闻言大喜:“爱卿真我诸葛亮也!”当即决定按韩延徽所言行事,命曷鲁和萧敌鲁调兵遣将,令韩知古和康默记筹集粮草,及早做好南征准备。
  恰好这时候机会来了!还是在阿保机称帝之前的时候,晋王帐下幽州检军校尉齐行本,因为与节度使周德威不和,率部下三千多人来投。阿保机以礼相待,封为检校尚书、右仆射,赐契丹国姓,名为兀欲。但齐行本这人反复无常,见利忘义,不久又被晋王李存勖派人策反,卷走契丹边境防御部署图乘夜逃跑,投靠了晋云州节度使李存璋。阿保机闻知大怒,派使者去云州追索,遭到拒绝和讥笑,遂决定以此为借口攻打山西。
  神册元年(公元916年)八月,阿保机分别致信后梁及江南诸国,历数晋军背信弃义,企图颠覆契丹政权,此番出兵是为“索叛贼而张正义、伐无道而求安宁”,并无拓土开疆之意,诚请各国能够理解。然后亲率二十万大军,出松漠而向西南,直取朔州。为了确保初战完胜,阿保机先派数人化装成樵夫和商贾潜入城内,随即将朔州团团包围。朔州守将毫无察觉,待等他见兵临城下时已经晚矣!被契丹军里应外合,打开城门。十万大军如洪水猛兽,突入城中。守将晋振武军节度使李嗣本率众负隅顽抗,拒不投降,被阿保机远远一箭,射落马下,受伤被俘。部下一哄而散,朔州城破。
  初战完胜,契丹人军威大振。阿保机率众马不停蹄,挥师向东,攻打云州(今山西大同),遭到云州节度使李存璋的顽强抵抗,连续三日不克。由于云州城高墙固,壕宽水深,晋王李存勖援兵又到,阿保机不再恋战,兵锋一转,连夜挥师向东,越太行,过群山,直扑河北,连下武、蔚、妫、儒(今河北宣化、蔚县、怀来及北京市延庆)四州,迅速占领了幽州西北部大片土地,掠夺了大量的财物和人口北归。阿保机还趁机把武州改名为归化州,把妫州改名为可汗州,派军镇守,将它们划入了契丹的版图。
  神册二年(公元917年)二月,晋属新州(今河北涿鹿)守军发生内乱。威塞军防御使李存矩(晋王李存勖之弟)因为飞扬跋扈,虐待下属,欺压百姓,勒索钱财,遭到部属一致反对。裨将卢文进等忍无可忍,聚众哗变,将李存矩杀死。晋王李存勖闻报大怒,命幽州节度使周德威、都知防御兵马使李嗣肱率兵前去镇压。卢文进见晋军势大,不能抵敌,遂弃城北进,投靠契丹,向阿保机求救。
  当年三月,阿保机派族弟曷鲁率军与卢文进兵合一处,夜袭新州。周德威的部下、守将安金全弃城逃走,卢文进重新进驻新州。晋王李存勖怒不可遏,命令周德威调集人马再打新州。阿保机闻讯以后,亲率三万铁骑来援,在新州东妫州西,与周德威大军相遇。周德威号称晋王帐下第一勇将,其所率十万精兵驰骋中原,无人能敌。但契丹铁骑快如飓风、势如猛虎,在阿保机率领下如一股铁流,沾之者死,碰之者亡,晋兵抵挡不住,纷纷败退。周德威率军力战,被契丹十几员将领围在垓心,脱身不得。幸得部将崔开、史亮拼死相救,才侥幸逃得出来,但被萧敌鲁一箭,射中右臂,在众人掩护下大败而走,全军撤到幽州去了。
  阿保机乘胜率兵追击,将幽州城重重包围,下令昼夜攻打。周德威见契丹军马漫山遍野,无边无沿,四门之外旌旗招展,号角连天,吓得人不卸甲,马不摘鞍,一直在城上督战,几次累得昏了过去。但由于幽州城高墙厚,壕宽水深,城中粮草充足,将士也有数万,急切难以攻下。阿保机便下令暂且停止攻城,召集众将研究办法。
  降将卢文进人熟地熟,首先说道:“幽州乃北方重镇,关系到晋冀安危,如若攻克,燕云震动,我军便可直下河洛,夺取中原。为今之计,当地上地下一齐动作,令城中防不胜防。即在地上运土为城,与之对峙,同时在下边挖掘地道,通向城中。如此则幽州可破,晋军必败矣!”
  阿保机从其计,命曷鲁、安端分头带兵施行。但因时已六月,连日阴雨,此计虽好,终未能成。阿保机见天气炎热、人困马乏,乃命曷鲁与卢文进带兵三万、虚张声势,继续佯攻;又命安端带兵两万,西扰云州,使晋兵东西不能相顾,自己则悄悄率领大军主力,退回到契丹境内去了。
  神册五年(公元920年)十月,机遇再次到来。晋镇州(今河北正定)守将张文礼叛晋,派人与卢文进联系,准备投降契丹。晋王李存勖闻报大惊,急派兵围困镇州。定州守将、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与张文礼交好,担心唇亡齿寒,上书向晋王求情,遭到晋王李存勖的严厉申斥。王处直害怕被杀,派养子王郁到契丹求救。
  阿保机闻讯大喜,派阿古只和耶律辕分别率众从古北口、居庸关南下,攻打檀州(今北京市密云)、顺州(今北京市顺义)以南地区,直逼遂城、望都等地。后来由于晋王李存勖亲自带兵阻击,契丹军才被迫北还。
  次年十一月,阿保机再次派兵南下。由太子耶律倍和夷离毕康默记分率东西两路人马,越过古北口和居庸关,直插幽州两侧。东路军经檀州过蓟州,直取长芦(今河北沧州),从东部逼近瀛州(今河北河间)、定州;西路军过妫州绕幽州,攻打涿州,兵锋直逼保州(今河北保定)。晋涿州刺史李嗣弼献城投降。契丹军长驱直入,到达定州,定州告急。晋王李存勖亲率大军驰援定州,在祁州(今河北安国)北与契丹军相遇。李存勖身先士卒,率军猛冲,契丹军大败,被迫撤退。此时天降大雪,道路难行,耶律倍决定班师,并设伏兵断后。李存勖命大将王郁率兵追击,结果中了埋伏,五千多名将士几乎全军覆没。契丹军队得以安全撤回境内。
  神册七年(公元922年)二月,阿保机旧愿未了,再次发兵南侵。但由于晋王李存勖亲自率军拒敌,两军在蓟城附近激战数日,双方皆损失惨重,契丹无奈退兵。当年十月,趁着秋高马肥,阿保机又命次子耶律德光率军南征。但也只攻下平州(今河北卢龙),便被周德威率军拦截,止步不前。此时晋王李存勖已经灭掉后梁,统一了中原地区,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立国称帝,建立了后唐政权,国力空前强大。阿保机见图谋中原的计划已无法实现,遂转而向周边地区用兵。
  还是在神册初年的时候,阿保机就曾经率军攻打突厥、沙陀、吐谷浑和党项地区,俘获各部酋长及牧民两万多户,把他们迁至阴山以南,使党项、回鹘和鞑靼等部族,一时皆纳贡臣服。但由于晋王李存勖经常派人挑唆利诱,这些部族便见利忘义,脚踩两只船,时而归顺,时而反叛。如今见后唐建国,势力强大,党项人便率先脱离契丹。随后奚族、乌古等部落也相继投入后唐的怀抱。西北各部族纷纷向后唐暗送秋波,私下往来。而东部的渤海国则更加猖獗,竟然勾结新罗与契丹对抗。神册七年阿保机征南班师,迁蓟城之民屯辽州(今辽宁法库西南),渤海国公然出兵阻挠,杀死辽州刺史,掠走大批人口。阿保机闻之大怒,决定东征西讨,平定四邻,稳住关东。
  天赞三年(公元924年)六月,经过充分的准备,阿保机命太子耶律倍监国,自己偕次子耶律德光率十万大军西征。临行前在一次朝会上,阿保机征询群臣的意见。尚书左仆射韩延徽出班奏曰:“陛下此番远征,旅途多为荒漠,不惟道路难行,而且补给极难。为保大军完胜,应做些特殊准备才好!”
  阿保机好奇地问道:“爱卿所言极是。但不知当做何种特殊准备?”
  韩延徽说:“大军不必十万,五万精兵即可。但必须是一人两马,一马为坐骑,一马驮粮草。将士不论何人,必备水囊粮袋。即备好人畜足够的饮用水,同时把黍米炒熟,装满粮袋,以备应急之用。在大沙漠里行军,无法补给的事是常有的,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阿保机恍然大悟:“爱卿如此细心,令朕自愧不如。”遂吩咐诸将,按韩延徽所言施行。结果在西征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创造了沙漠远征的奇迹,为后来的成吉思汗所效仿。
  当年七月,受阿保机派遣,先锋大将葛剌率军一万,攻克素昆那山东部族,首先占领了大兴安岭以东地区,掠夺了大批牛马,充实了大军的补给。
  八月,契丹大军到达乌孤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肯特山),收服了当地各部落,并按照传统习俗,杀白鹅祭天,与之结为盟好。继而进入古单于国(今肯特山以西乌兰巴托附近),未战而将其降服。
  九月,大军转向西南,到达古回鹘城(今杭爱山脉以东、鄂尔浑河上游西北岸)。阿保机拜会回鹘诸部酋长,令其加入契丹领导的军事同盟,并勒碑纪念。接着兵发胡母思山(今阿尔泰山东南端的支脉),一战而胜当地诸蕃部,稍事休整。随后又进军业得思山,以红牛白马祭告天地,向各部落颁发契丹国书,收受了回鹘、大食等部落敬献的礼物,与他们结成了友好邻邦。
  十月,大军渡过流沙河(今准噶尔盆地附近),攻克浮图城(今新疆奇台西北),征服了浮图城以西各部。然后经寓乐山、霸里斯山、乌剌斜里山、霸室山(今新疆、甘肃交界的北山及甘肃、青海交界的祁连山脉)东返。历时五个多月,行程两万多里,将势力扩展到大漠以西,所到之处,尽皆臣服。
  次年(公元925年)二月,阿保机又命次子耶律德光率军攻打党项。此时党项族首领李仁福已被后唐册封为朔方王,以此为靠山与契丹对抗。耶律德光率军突袭,连下十余城,并把后唐援军击退,由此令党项人再次臣服。四月末班师东归。
  西征大捷回到上京,阿保机未见任何疲惫,反而愈加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他对大臣们说:“朕虽平服西疆、收服各部,但东部渤海国投靠后唐,狐假虎威,杀人掠地,甚为可恶,乃我心头大患,必须及早除之,否则朕寝食难安,其心不甘也!”
  尚书左仆射韩延徽劝之曰:“陛下亲蹈艰途,身心十分疲惫。将士长途跋涉,军力亦必衰竭,应当很好休整才是。况且出征耗资巨大,百姓难荷重负,亦应舒缓几年才好!”群臣亦纷纷劝阻之。
  但阿保机执意不听,他长叹一声说:“众卿之意,朕岂不知?昨夜师太托梦给我,告诫我欲速不达,万事从长,一切当以爱惜民力为本。但我思前想后,感慨颇多。如今朕已五十有四,来日尚有何年,恐怕只有天知。现在把能做的事情尽量了结,就省得将来留下遗憾,让儿孙们再费心了!”他的话说得极为伤感,让群臣听了皆不知所言。
  天赞四年(公元925年)十二月,西征归来仅仅半年,阿保机便又下令东征。皇后述律平放心不下,决定带太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尚书左仆射韩延徽、政事令韩知古、夷离毕康默记等一班重臣随行,只令国舅阿古只监国,留守临潢,可谓合朝出动,从来没有,但阿保机欣然同意,令群臣感到十分惊诧。他先带领众人祭拜了木叶山祖庙,又杀青牛白马祷告天地,然后命曷鲁和萧敌鲁为正副先锋,向渤海国进发。
  还是在大军出发之前,为了确保东征完胜,阿保机就曾派曷鲁带小股骑兵,对渤海国边城进行过数次试探性进攻,一为摸清地形地貌,二为麻痹渤海守军。果然这次契丹大军来袭,渤海国守边将士仍以为是例行骚扰,并未挂在心上。再加上天气寒冷,大雪飘飞,因而躲在哨卡里饮酒作乐,防守十分松懈。被曷鲁和萧敌鲁趁机连下五城,迅速包围了扶余(今吉林农安)重镇。渤海国王湮譔闻讯大惊失色,急忙派兵来援,被安端率领一万铁骑拦住不能前进。
  次年正月初三,扶余城破,守军将士一万多人全部投降。太子耶律倍率大军主力乘胜北进,击溃渤海援兵,包围了京都忽汗城(今黑龙江宁安渤海镇),昼夜攻打。耶律德光献计采用火攻,烧得忽汗城焦头烂额,烟雾弥天。渤海国王湮譔无奈,率百官出城投降。
  阿保机恐其中有诈,自己率大军仍驻扎城外,只派侍卫统领康未坦率五千人马入城,一为接受投降,二为维持秩序,同时入户搜缴武器,镇压反抗分子。果然渤海国王听说后唐援兵将至,又自恃城中尚有十万人马,兵精粮足,因之降而复叛,竟派人杀死康未坦,重新关上城门,企图固守待援,负隅顽抗。阿保机闻之怒火万丈,命大军攻入城中,擒而杀之,将其头颅悬于城墙之上。同时令各路大军迅速占领各州、府、县,命各州节度使携带地籍图册,进京纳降,交出所辖人马,听候发落。全国军民人等,无一人敢于反抗。只有长岭(今吉林海龙西南)、南海(今朝鲜咸兴)、定理(今俄罗斯苏城)和鄚颉(今黑龙江阿城)四地降而复反,阿保机立即派兵分别清剿,迅速荡平。
  当年二月,阿保机率群臣在忽汗城郊遥祭祖庙,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同时大赦天下,改元天显,行檄各国,晓谕万民。宣布改原渤海国为东丹国,改忽汗城为天福城。册封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国主,谓人皇王。设置左右丞相及文武百官,赐天子旌旗、车仗,正式立国称制决事。阿保机的本意是历练太子治国理政的能力,以便未来继承大统。周边高丽、靺鞨等小国、小邦相继归顺,各部落酋长、头领纷纷前来道贺,一时宾客云集,盛况空前。后唐庄宗李存勖闻后叹之曰:“契丹荡平关东,统一北方,实力大长,野心必增,恐中原以后无宁日矣!”
  庄宗李存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阿保机东征告捷之后,就准备秣马厉兵、进取中原了。为此,他在接见后唐使者姚坤的时候说:“请转告庄宗皇帝,若南朝把黄河以北割让给我,我便不再南征。否则尔便有灭国之祸!”
  姚坤听后冷笑着说:“陛下岂非白日做梦、痴心妄想?中原汉地乃祖宗所留,岂能徒赠胡虏、留人笑柄?”
  阿保机并不生气,仍笑着说:“假如黄河以北不允,那么割让镇、定、幽、朔诸州也可。我们可以划疆为治嘛!”
  姚坤揶揄地说:“陛下听说过坐井观天,看见过蛇吞大象吗?实乃虽有野心,然而其力不足也!必会为象蹄所杀、死于非命矣!”说罢哈哈大笑。
  阿保机仍未生气,也大笑着说:“那我就要兵进中原、饮马黄河,到洛阳去做皇帝,拿庄宗的脑袋当夜壶了!”群臣听后皆愕然无语,姚坤则拂袖而去。
  当年三月,阿保机志得意满,雄心勃勃,率军凯旋临潢,准备整军南侵,再下中原。不料车行至扶余城北,忽然天空中一鹰飞至,在头顶上大叫数声,极为凄厉,吓得辕马忽失前蹄,跌倒在地。车轴断为两截,车轮歪在一旁。阿保机和皇后述律平惊悸下车,默言无语。尚书左仆射韩延徽闻声赶来,甚觉奇怪:此处道路平坦,并无坎坷,怎么会跌倒辕马、轮散轴折?疑惑之间他回过头来问旁观者:“此为何地?”
  一老汉听到后即回答说:“此为落日崖也!”
  韩延徽环顾四周,更加疑惑:“此地无山,何称为崖?”
  那老汉告诉他说:“原来有崖,甚是雄伟。数年前在一黄昏之时,突然日落而崖崩,成一怪石场,故有此名也!”韩延徽听后甚觉不吉,心中惊诧加剧,口中喃喃自语。
  当晚大军住在扶余,阿保机便觉体乏无力,心神不宁。略饮几杯薄酒之后并未进食,便悄然和衣睡下。入夜时忽然生病坐起,时冷时热,时昏时醒。皇后述律平急召随军御医诊治,连用数服良药而不见效,病势愈发沉重。韩知古为之诊脉,感到其脉象怪异,一会儿急如擂鼓,一会儿慢若游丝,心中倍加忧虑。皇后述律平伏在阿保机的身边,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他的名字,他都不答,只是不断地叨咕着:“师太饶恕我,徒儿知错了!”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而又束手无策。
  至第七日中午,帐外忽有一女尼求见。进来后为阿保机把脉时说:“师兄不听师尊之言,急于求成,穷兵黩武,伤及苍生,故有此厄。与秦皇、汉高之伟业失之交臂,甚为憾之。如今杀戮太重,冤魂群聚,已告到凌霄宝殿。玉帝召其前去对质,恐病已不可医、命亦不能久矣!”说罢取一佛珠置于阿保机口中说:“一切皆为定数,众人不必悲伤。有此宝珠镇之,师兄自会醒来,而且其肌体会历二百年而不腐。师尊嘱我,尽力而为,能做到的只有这些了!”说罢转身离去,不辞而别。
  当晚日落之时,阿保机果然苏醒过来,目光柔和,面色红润,眼睛却噙满了泪水。他一只手拉着述律平,另一只手拉着耶律倍,长叹一声说:“后悔未听师尊之言,酿成今日之祸。此皆我之过也!看来万事俱应顺其自然,绝对不可以强求也!切记以此为戒,勿蹈我之歧途。我太累了,也该睡了!”说罢脑袋一歪,瞑目而逝,终年五十五岁。
  皇太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见父皇驾崩,立刻哭倒在地,数次昏厥。群臣亦痛哭流涕,哀号不止。皇后述律平倒还刚强,她说:“人死不能复生,光哭又有何用?”遂操持一切事务,命将阿保机遗体运回京城。于次年九月,将其葬于祖陵(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石房子村西北山谷中)。据说多年一直有苍鹰看护、蟒蛇守卫,人神均不能近前,肌体逾二百年不腐。直到契丹国灭亡,阿保机的遗体才突然不见了,只留下一座石房子,成为千古之谜。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