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秦末枭雄 / 第四十四章 国号为汉

第四十四章 国号为汉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曹参随口说道:“这算啥事,反正你现在已经清闲下来,想去哪玩就去哪玩啊,腿长在你身上又没人绑着你,你去哪谁管的着。正好趁着乱世还没到来就到处走走,看看风景也挺好的,等到兵荒马乱的时候想看也没有风景可看了。”
  林启年轻轻一笑没说什么……确实,趁现在乱世还未到可以多看看世界……可我真不是去玩啊。
  要不要告诉他们我是去找韩信和张良呢……好像不妥啊,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未来有多有名,哪里会知道那两人,估计告诉他们名字,他们都一脸蒙圈,估计会问:这两人是谁啊,很有名吗?不然你怎么知道这两人,还知道他们住哪,难道是你友人?是你亲戚?
  算了……就让他们认为自己是去游山玩水好了……没打算告知实情的林启年终于说出此行目的,“只是有个问题,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亭长一职该怎么办呢,泗水亭总不能无人值守吧。”
  曹参终于抬了抬头,“这好像是个问题。”
  埋着头沉默对付眼前一盘虾的萧何却淡然说道:“这不是问题,你这个亭长之职一直不都与摆设无样么,有你在没你在泗水亭照样运转下去。”
  林启年愣了愣,仔细想想好像是这样啊,一直以来好像都是审食其在帮忙打理,大小事务他只是与我报备后之后都会处理得好好的。
  嗯,有审食其在就不算问题了……林启年笑了笑,“我明白了。”
  萧何吃完最后一只虾就不吃了,擦了擦手,瞥了眼林启年,“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无比清楚,以我对你的了解,在这种关头你是不可能有心情去游山玩水的,说吧,这次出远门是为了什么?对起义大业又有何好处?”
  不愧是萧何,什么事都瞒不过他……林启年轻轻一笑,“还是什么事都瞒不过你啊,确实如你所言,我这次出远门确实不是游山玩水,额……怎么说呢……”
  林启年想了一会,继续解释道:“我这次纯粹就是出去碰碰运气,看看能否结识像你们一样志同道合之辈,然后一起加入我们起义大业中,让我们的起义队伍更加强大。”
  林启年笑了笑,“反正现在我闲着也是闲着,与其待在家里,不如出去转转,不管最终能否结识那些志同道合之辈,但总有一半机会,待在家里看着你们做事,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萧何轻轻点了点头,“如此也好。”
  肥厚嘴里塞着虾蟹的曹胖子含糊不清说道:“我就知道你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主,忙吧忙吧,我就等着你何时一声令下揭竿而起……到那时,嘿嘿,就是我曹参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林启年笑道:“到那时就有你忙的了。”
  萧何突然说道:“今天你刚好也过来了,正好有件事与你分享下。”
  林启年放下筷子,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
  萧何说道:“朝廷那边又传出一些传闻,说是赵高如今在朝廷一手遮天,谁都奈何不了他,甚至连当今皇上都无法拿他如何。”
  “最为显著的例子就是,赵高居然在大朝会上牵出一只鹿却硬说是马,然后最终除了个别人其他满朝文武包括皇上都依其所言,说这就是马。”
  说到最后,萧何轻轻叹息一声,摇摇头,没再说话,似乎对这愈发腐败的朝廷越发失望,懒得多说一句。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指鹿为马已经上演了……看来离乱世不算远了……林启年默不作声,心里却无比清楚当今朝堂的腐败不堪,那个阉人的无法无天是大势所趋,正因为有这些跳梁小丑的上台,历史才会有重大转折的机会。
  曹参似乎对这话题颇感兴趣,先前与萧何聊过还不尽兴,嗤笑一声,“这赵高可真够聪明的,知道时机已到,就用这个方法来验验朝堂中有多少人拥戴他,有多少人排斥他,我猜那秦二世估计是看到大多数人都附庸赵高,他也只好顺势而为。”
  “呵呵,做皇帝做到他这种地步的恐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如果始皇帝知道会是这般光景,恐怕再活过来也会被气死吧,哈哈。”
  林启年淡然道:“朝代之所以更替不休,就是因为有赵高这种人的存在……”
  林启年笑了笑,“嗯,当然,更需要我们这样的人存在,腐败的朝代才有机会更新换代,否则没有像我们这种人揭竿而起,这个世界就只剩下腐败了。”
  曹胖子眯起眼,“等到我们打入皇宫,嘿嘿,我一定要让那个只手遮天的赵高尝尝世间有哪些极刑,让他知道生不如死是何滋味后,再把他一刀一刀剐死。”
  林启年不置可否,因为他知道未来会有一个名叫项羽的家伙与他对抗,而且好像历史上还是项羽率先攻破咸阳,做出火烧阿房宫的壮举。
  所以他不敢保证日后赵高一定就会落在他们手里。
  意淫一阵日后如何处置赵高的曹胖子突然抬起头,望着林启年和萧何,神采奕奕,“你们说,若我们起义后,以前春秋时期那些六国贵族是否会积极响应呢,按道理他们巴不得我们起义,肯定会出手帮助吧。”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虽灭了六国,但也只是针对国君王侯,至于对那些家财万贯的豪强贵族相对来说比较仁慈,没有像那些诸侯国君一样直接杀了,而是迁徙咸阳,给他们王侯一样的待遇,有宫殿还有俸禄可拿。
  萧何轻轻摇头道:“我看没那么简单,这些贵族只是唯利是图,怎么可能有爱国之心,若真有,这么多年总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刺杀行动。”
  “记得当初始皇帝一统天下后,那些六国贵族虽都被迁移入咸阳,没了人身自由,但都过得很好,天下若乱,他们也许会出钱出力,但恐怕也是为了让起义军保护他们,争夺天下?我看他们有力无心。”
  林启年轻轻点头,他认同萧何这个看法,在他印象中,史书上并没有或者可能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以大幅笔墨写那些六国贵族,所以印象不深。
  他只知道史书上,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并没有六国贵族的影子,难道他们不知道那么大规模的起义?根本不可能,唯一的解释就是,正如萧何所言,他们无心于此。当时陈胜吴广的起义军规模虽大,却不堪一击,永没有达到威胁咸阳的地步,所以他们所做最多的就是隔岸观火,等到火烧眉毛,再来决定该站在哪一边,若太早站队,多半只有全族死在咸阳的下场。
  当年秦始皇将这些六国贵族全部迁入咸阳,表面说是为了咸阳的经济,但实际上双方都心知肚明,秦始皇这是要软禁他们,只有让他们在自己眼皮底下活动,秦始皇才会真正心安。
  身处咸阳,人身就没有那么多自由,一举一动自有朝廷暗中盯梢,好在这些六国贵族没有什么复国野心,否则绝对无法在咸阳活过一个春天。
  如果天下大乱,这些人会跟风一起反对大秦朝?几无可能。一则因为这些贵族被“软禁”咸阳多年,哪怕最初有个别人有些野心,但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砺,他们多半忘了这一茬,或者当初本就不坚定的野心早已被消磨殆尽了。二则他们本就是贪生怕死之辈,享受世间繁华,又怎么会在不明形势下选择站边,天下再乱,只要咸阳这个大秦国都如旧,只要宫殿里那位秦二世还在位,他们就无法自行改变命运,毕竟他们的咽喉一直被紧紧扼着,何况在天下大乱这个敏感时期,他们的咽喉会被扼得更紧。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份胆识以赔上上百条家人性命为代价,去做几无可能的事情,他们哪怕有心,也赌不起。
  曹参却不这么想,呸了一声,含糊不清抱怨道:“他娘的,这些贵族一个个都是软蛋,有金山银山,却连复国心思都没有,还不如底下那些穷苦百姓,那些人至少在始皇帝出巡时还敢出来恶心恶心始皇帝,哪怕杀不了也不可能复国,但出来恶心一下也挺好的嘛。”
  最近这几年,秦始皇出巡时总会遇到一些人跳出来做些刺杀的勾当,虽然最终那些人也没杀死秦始皇,后者也追查不到前者,但前者确实恶心到后者了。
  这些传闻在民间渐渐传来,也就逐渐人人皆知了。
  林启年轻声笑道:“他们哪敢做这种勾当,他们过于显眼,恐怕还没恶心到始皇帝,整个家就被抄了。”
  “说的也是。”曹参揉了揉下巴,然后眯起眼,“日后我们起义后这些贵族若求着我们保护他们……嗯,他们当然不会这么说,一般会振振有词地说,我们也加入起义队伍,我们无法出力但可出钱!”
  吃完一只螃蟹的胖子吮,了吮手指,嘿嘿笑道:“那到时我们就充耳不闻,装作不知道他们的意图,得好好利用他们的家财为我们起义大业做后盾,等到把他们钱财花得差不多了……嘿嘿,就把他们一脚踢开,他们若被秦军围杀,我们就不闻不问。”
  每当幻想日后起义后的种种所为,不论大小,这位曹胖子总是神采奕奕,好像已经身处其中,享受那种做法带来的“快,感”。
  林启年哭笑不得,说道:“你这样过河拆桥,岂不让我们失了民心?”
  曹参挥了挥手,大言不惭道:“不会的,民心是需要靠底下老百姓支撑起来的,像那些大富大贵的贵族,不得他们心又有什么关系,难不成他们还有愚弄百姓颠倒是非的本事?不用管这些软蛋,只要好好对待底层百姓,能获得他们的拥戴就足够了。”
  “而且这些大富大贵的贵族多是些忘恩负义之辈,最易见风使舵,可能哪天发现我们实力不如别人,就会倒戈敌方,这样的民心不要也罢。”
  林启年揉了揉下巴,笑道:“好像听你这么说也有一定道理啊。”
  曹参得意说道:“那是自然,我曹参说出的话怎么可能是歪理。”
  林启年一笑置之。
  随后林启年等到曹胖子没有继续幻想如何折磨那些春秋时期遗存下来的贵族后,就准备说出此行的另一目的,就是自己研发的新武器量产之事。
  毕竟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小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再者这事涉及面广,需要萧何曹参这样在沛县还算有地位能说上话的人出马,才能顺遂许多,比如扩建仓库需要征地,就得经过县衙这边备案,有萧何曹参出马,都能偷偷招兵买马的他们自然有办法瞒天过海而不被县令知道。
  昨日在与鲁能详谈时,林启年本来打算直接让掌管泗水亭大小事务的审食其与王家雍家联系解决新武器量产所需一切费用问题,反正细心的审食其财务能力也足以胜任这份工作,只是后来仔细思虑一番还是觉得不妥,毕竟林启年发动的起义大业自始自终审食其都不知道,如果让他知道器械坊突然有这么个大动作,聪慧的审食其肯定能猜出大概,哪怕猜不出,也会知道不对劲。
  不是说不信任审食其,觉得他不适合参与其中,不能让他知道真相,只是觉得时机未到,起义大业准备初期,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就怕那个万一。
  这种事让萧何曹参他们接手最合适不过了,他们有朝廷身份,有官位在身,行事会方便许多。
  再说萧何曹参与王陵雍容都是起义大业队伍中人,双方协商解决武器制造问题最合适不过了,合理又隐秘。
  林启年之所以最初不愿告诉他们,不是说不能让他们知道,只是想着给他们一个惊喜,想等到真正揭开起义序幕了再展现在他们面前,林启年曾多次幻想着,曹胖子见到那么多从未见过的新式兵器后那夸张的兴奋模样,可惜啊,现在这种情景多半是见不到了。
  林启年看了看眼前两人,说道:“明天我带你们去看看兵器吧。”
  迎着两人狐疑目光,林启年又笑着补充了一句,“顺便叫上王陵和雍容。”
  让王陵和雍容一起去观看器械坊是林启年的临时起意,因为他想到掌控财力的王陵和雍容也是起义大业队伍中人,是前不久歃血为盟的盟友,这种需要他们出钱的大动作必须也理当让他们参加。
  林启年也不想看到日后王陵和雍容因为此事心中有芥蒂,也许他们会认为……哦,你们有什么大事都瞒着我,却只会向我们要钱,连钱花哪都不让我们知道,当我们只是你们要钱的工具?我们这也算是歃血为盟的盟友?这么不信任我们当初就不应该让我们加入!
  起义准备阶段,林启年可不想出现任何幺蛾子,一切顺顺利利进行。
  萧何虽然疑惑但没有多问,他觉得小年如此作为必有其因,自己不问,小年也会解释。
  曹胖子就不同了,嘴里塞满蟹肉所以说话就很含糊不清,“除了夏侯婴几个起义盟友都去?这么兴师动众的,难道又有什么好东西让我们瞧瞧?还是说再安排一场歃血之盟?”
  林启年微笑道:“歃血盟之所以比其他契约更有约束力,一是因为歃血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二则是因为它的次数极少,几乎就一次。次数一多就没有那么庄严,也就没有多大约束力……嗯,那样与口头对天发誓也就没啥两样了。”
  如同一个很有时间观念的人,某天变得不守时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时间一长就见怪不怪,理所当然觉得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于是曾经给自己的那份约束力也就随之荡然无存。
  来自两千多年后的林启年自是不信什么对天发誓,但身为本土秦人的曹参不信这个誓言就显得另类了。
  只是这位另类的胖子扯了扯嘴角,一副“我可是对天非常敬重”的样子,“对天发誓怎么就没约束力了呢,我们身为底层百姓,可是很信天的,一旦对天起誓,都会乖乖去实践诺言,不信你到街上随便抓住一个人问问,问他对天发誓后违背了诺言,怕不怕某天会遭雷劈……我明确可以告诉你答案,十个有九个会说怕,不敢轻易对天发誓,更不敢发了誓后却违背诺言。所以说,对天发誓未必就没有你安排的那个歃血之盟有约束力。”
  林启年笑道:“对天起誓也许对其他人有用,但对你曹胖子会有半点用处?被雷劈死我都不信。”
  萧何突然抬起头,眼神古怪望着林启年。
  林启年莫名其妙看着萧何,问道:“怎么,难道我说错话了?”
  萧何平静说道:“好像你不久前刚被雷劈过吧。”
  曹参猛然记起这事,使劲点头,“没错没错,你被雷劈了后,没死,反而脑袋变得更灵光了。”
  林启年笑着点头,“还是曹胖子说得有道理啊,我这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也叫……一朝明悟知天下。”
  曹参以手扶额,“头疼头疼呐。”
  随后他又补充一句,“可能老天爷看见你也头疼,劈都劈不死你,你还是别对天发誓了,别人是真心求老天爷帮忙,你那是找老天爷麻烦,老天爷见了你都得退避三舍。”
  林启年一笑置之,没有继续与曹参扯对天发誓这件无聊之事,回到正题,“明天我要带你们去看的兵器是有些不同,不过好不好得让你们自己瞧瞧才知道……嗯,实际上得试试才知道。”
  曹参嘿嘿笑道:“说得这么神秘,是什么兵器先说说看。”
  林启年想了想还是摇摇头,“无法言说啊,还是等你们看了实物后再与你们细说。”
  曹参撇了撇嘴,倒也没有发牢骚。
  ……
  第二天一大早,林启年、曹参、萧何三人联袂抵达器械坊,前一晚就得到密信的王陵和雍容也独自赶到。
  泗水六盟中除了夏侯婴,其他五人在这一天齐聚器械坊。
  五人一同进入器械坊,坊主鲁能热情接待了这一行人,为他们讲解器械坊各处的用处。
  当一行人来到制造汉刀汉弩的工坊,边听鲁能解说,边细细打量已经出产一部分的刀弩,除了林启年,还有素来不苟言笑的萧何,其余三人都忍不住啧啧称奇,尤其是五人中最为五短的那个胖子,嗓门最大。
  好在这胖子还有点自知之明,啧啧满啧啧,却也不提及任何有关起义的话题,他只是不停问不停啧啧。
  当逛完器械坊,五人离开作坊,走在一条僻静巷子里,三三两两结伴而行。
  林启年,曹参,萧何三人并肩而行,林启年在中间位置,曹参萧何分站左右两边。
  王陵和雍容并肩而行,他们慢悠悠走在后面,两颗脑袋时不时凑在一起,轻声商量着接下来该如何凑这笔大钱。
  先前在参观器械坊过程中,他们心中有疑惑,不知道为何要造那么多兵器,准备询问时从林启年眼神中得到答案,明白是起义所需。那时他们庆幸自己没有脱口而出,不然真不知道林启年该如何在不让他人知道的情况下圆场。
  如今知道这些兵器是起义所需后,他们就得做好准备,好让这些兵器能够顺利打造,不能因为他们资金链中断的缘故而延后。
  一路上,曹参那张圆鼓鼓的胖脸总是带着笑意,那双小眼神采奕奕,那张厚嘴也是不停歇,“小年,刚才你虽然说了你只是胡想的,可我还是不明白,你究竟是如何想到的,居然会想到刀尖外卷的好处,如果刀背被敌人抵住拔刀时外卷的刀剑就会伤到敌人……还有那个迷你的弩,你又是怎么想到的,不仅能随身带在身上而且还能五连,发!你这小脑袋也太不正常了吧。”
  林启年只是微笑道:“一朝明悟知天下。”
  然后……曹胖子就被噎住了。
  林启年轻轻笑了笑,“其实我能想到并不算什么,关键是造这些兵器的鲁坊主有能耐。”
  曹参撇了撇嘴,“你居然也会有谦虚的时候,真难得。”
  林启年笑道:“我向来都是这么谦虚的,曹胖子你会不知道?”
  曹参仰起头,“就是不知道。”
  一路沉默的萧何忽然淡淡来了一句,“那些所谓的钢你究竟是怎么想到制造方法的?”
  林启年知道跟萧何聊天不能没个正行,所以他收敛了脸色,认真想了想说道:“我们都知道铁矿里杂质很多,而且比铁脆得多,而我们锻造的铁是去除一部分杂质的,所以我就在想,铁的硬度应该与那些杂质有关,那么如果我们能想办法去除更多杂质,那应该就能提高硬度,于是我就想到这种办法……嗯,好在鲁能也挺有能耐的,居然真被他造出去除杂质的工具。”
  萧何轻轻点了点头。
  曹参张了张嘴,本来想说小年你这小脑袋怎么就那么好使呢,连这都能想得到……可一想到等下小年就会来一句,一朝明悟知天下,他就会一句话说不出来,只好打消了念头。
  萧何又问道:“那两件兵器取名汉刀、汉弩,可有深意?莫非你已为未来取好国号?”
  先前在器械坊里没敢问出来,此刻问询比较合适。
  林启年轻轻点了点头,“觉得这名字听得顺口就取这个了,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可以改的。”
  其实取这名字,林启年存在一点私心,毕竟前世他是汉人,对汉有天生亲和力,于是就想着能不能往汉这边靠拢,让自己创造的汉朝延绵下去。
  萧何摇头道:“汉国汉国……挺好的,那就这么办吧。”
  曹参扯了扯嘴角,“除了秦,春秋六国那么多个国名也不从中取一个,偏偏取个生僻的汉,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
  林启年笑了笑。
  看到这张笑脸,曹参就立马大叫道:“行了行了,你不说我也知道答案,不必多说,再说我耳朵都受不了了。”
  林启年笑着没说话,故意放缓脚步,与王陵雍容并肩而行,“日后这锻造资金可得麻烦两位了。”
  王陵平静说道:“亭长客气了。”
  雍容说道:“亭长说哪里话,我们同坐一艘船,何须如此客套,这些包在我和王兄身上。”
  林启年微笑道:“那就有劳两位了。”
  到了十字巷口,在各自分道前,林启年来到四人五步外站定,望着四人笑容灿烂,“一切准备就绪,现在就是真正实施的时候,我们的起义大业日后能否顺利推进就看诸位了。后面很长一段时间诸位都有得忙,我林启年无德无能,也帮不上什么,一切依托诸位!”
  说完,这位白衣少年向着面前四个年龄悬殊的同道中人,深深鞠了一躬。
  受宠若惊的王陵、雍容回了一礼。
  萧何一脸平静。
  曹参撇了撇嘴,低声说矫情,可是他却感到鼻子一酸。
  各自分道后,林启年站在巷口,抬头望着清澈晴空,笑脸灿烂……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