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孙权大喜:“多谢父亲,那儿子就斗胆献计了。儿子自打进入军营就思索良久,如今天下先有黄巾乱世,如今又是群雄四起,各地诸侯豪强数不胜数,更有奸贼董卓裹挟天子,不臣之心愈加猖獗。在这乱世之中,为保全我孙家基业,护佑一方平安,我今特向父亲大人献出两计。第一计,名为招贤计,这个计策乃是收罗天下英豪为我孙家所用,此计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名为“请儒”,乃是请官方的大儒前往长沙或南阳避难,民间大儒也要去请,可以带着礼物,礼数一定要做到位,即使他们不来也要他们对我孙家有个好印象,当然礼物不能只包括笔墨纸砚这些,还可以说给他们建学宫学府教授弟子,必然可以引来一部分大儒为我孙家储备后备人才;而第二部分则是“招贤”,遍访天下士族名家,如颖川就不可错过,招揽天下谋士为我孙家出谋划策;取天下武将为我孙家建功立业,不因出身论英雄,而以强弱论英雄;第三部分为“收民”,接受天下之民来南阳长沙等地,只要来者按人头就分发土地,而身怀技艺者可优先分发土地和多发土地,若如此做可以在我孙家再做一个小中原出来;而最后一部分名为“纳贼”,乃是收天下黄巾为我所用,可以以父亲乌程侯的名义对天下愿意改过自新的黄巾贼进行招降,比如将其收入军中代罪立功这样,立功赎罪后可选择划分土地成为农民或者继续当兵。而对于负隅顽抗的黄巾,则是进行攻打,杀死首恶,收其降众。如此,黄巾之患可除,我军还可增加兵源。这就是我的第一个计策,招贤计。”
孙坚还未听到第二计他的神色就变了:“如此计策,我孙家必定兵多将广,但你的第三部分对原来归属我孙家的农民并没有什么实惠,人总是不患寡而患均的,所以第三部分还要加上提高原士民的待遇,而且黄巾为兵,那如今的军队绝对不会低于黄巾军待遇的,光靠讨伐黄巾怕是支撑不起如此大的军费。而且我们现在只有三月存粮,还是我专门找袁公路要的。而且如今天下大乱,若是来的流民过多,只凭长沙南阳等地方,土地粮食根本供应不上啊。对此你又怎么办呢?”
只见孙权微微一笑:“这又何难?我这第二计名为谋天下,此计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才想出来的。首先,谋天下计策分为借贷计,以币换地,以币换粮,三大部分。首先以江东贫困,军粮短缺向十八路诸侯借款买粮,同为十八路诸侯纵使再小气也不会不借,当然了,我可不会只借一点钱,也不会白借。比如我们可以以两年为期,借贷三百万钱,而两年内,每年还利息三万钱,当然这个借款多少和利息多少以及借款年份都要靠使者去争取,而两年后还款四百万甚至五六百万都是可以的。当然可首先以江东贫困,军粮短缺向十八路诸侯借款买粮,同为十八路诸侯纵使再小气也不会不借,当然了,我可不会只借一点钱,也不会白借。比如我们可以以两年为期,借贷三百万钱,而两年内,每年还利息三万钱,当然这个借款多少和利息多少以及借款年份都要靠使者去争取,而两年后还款四百万甚至五六百万都是可以的。当然可能优先借乔瑁的钱,他的钱比较好借。”
孙权还未说完,孙坚就打断了他:“仲谋,你说的借贷,借这么多的钱我们用来干什么?而且,后面还的起吗?”
孙权看了看孙坚,发现孙坚脸上是一脸懵懂,而一旁的孙策,还有旁听的程普黄盖等人也是一脸茫然。孙权瞬间明白了,这丫的古代人听不懂经济学啊。
孙权决定换一种方式解释:“父亲大人,如今天下战乱,土地无人耕种,所以明年这时候粮食的价格必然是天价,而我此计,就是借来诸侯的金钱和咱们的金钱拿来换粮食,而且咱们把诸侯的钱借走了,他们明年没有钱去买粮食怎么打仗?到时候我们粮食充足,想打谁就打谁。而且借贷诸侯只是我的一部分计划,等回到长沙,咱们有粮有兵,可以向周围扩散势力,比如吞并扬州,吴郡等。等吞并后,咱们可以收拢像长沙当地的豪强士族的五铢钱,去往各地买粮。放心,我肯定不用强制措施,而是用以地换币,以币换粮。通过给予他们土地,换得大量的粮食货币,货币可以继续去其他地方买粮食,如此循环往复,到时候何愁孙家不兴!儿子斗胆,想向父亲求取承办此事。”
孙坚看着孙权,他虽然听不懂孙权说的很多话,但他知道孙权的本心是好的。只是这个孩子自打病好了就显得越来越奇怪了,他也不知道是否要答应孙权。此时,孙权脖子的项链闪烁了一下,而犹豫不决的孙坚也下定了决心听从孙权的建议:“传令下去,吾儿孙权今后在军中暂时享有先斩后奏之权,调动千人以下兵马不需向我禀报。”
这就是为何孙权频频派出人马,而没有被孙坚叫去询问的原因了。而且,这个计划其实孙权还暗自隐藏了很多内容,但除了孙权,谁也不知道。
毕竟有很多这样的时刻,你惊心动魄,而世界一无所知。你翻山越岭,而天地寂静无声。人生说到底,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所以有些事,只有自己知道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