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拱辰记 / 第七章 帝崩

第七章 帝崩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七章帝崩
  万胜门雄伟壮观。他们进了万胜门,沿着西大街一路向东,走过梁门大街,穿过梁门,就到里城了。
  从万胜门到梁门,一路走来,滕永城和曲九功感觉目迷五色。在格外宽阔的西大街和梁门大街上,人来车往,行人络绎不绝,十分拥挤。有骑马的,有骑驴的,有步行的;有独牛厢车,有人力独轮车,有妇人乘坐的毡车,有一个人拉的安车;还有一些人,坐着卧榻舆缓缓而行。这些熙来攘往的人群,就使得曾公亮和滕永城他们的马和马车都要缓慢行进了。
  当滕永城和曲九功的马车行至西大街和梁门大街交接处的时候,在右方,他们看到了一处瓦市。远远望去,有一些茶楼、酒肆,还有一些卖药、卖卦、理发、饮食之类的摊铺。茶楼下、酒肆门口、各店的招牌下,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及至到了里城,更是处处都显示出繁华的景象。
  他们顺着踊路街继续前行,最后终于到了宣德门。宣德门楼气象宏大,约有九丈多高,十分壮丽。
  曾公亮和仆从下了马,滕永城和曲九功也下了马车。曾公亮施礼道:“两位兄台,小弟要为陛下庆贺去了,我们后会有期吧。”
  滕永城惊奇地问:“这就是皇宫大内的大门吗?”
  曾家仆从道:“是啊!是啊!这里就是宋官家的住宅了。”
  曾公亮和曲九功看着仆从,笑了一笑。曲九功道:“曾贤弟,庆贺陛下登基之事要紧,你请便。我们也去忙我们的事情了。”
  曾公亮想起了一件事,快速地掏出了一包银两,送到曲九功手中,道:“两位兄台,你们以后回徐州路途遥远,这是五十两银子,是小弟的一点心意,请务必笑纳。”曲九功哪里肯受,曾公亮执意要赠,双方推来让去。
  曾公亮道:“这点银两权当寄在兄台处,以后用不着的话,再给我不迟;如若不收,便是看不起小弟了。”
  曲九功和滕永城只好收下,谢之再三。曾公亮和滕、曲拱手相别,三人依依不舍。曾公亮让仆从去安顿马匹,自去大内向皇帝庆贺去了。暂且不表。
  曲九功对滕永城说道:“永城,我们既然来到了东京城,如果不好好地游览一番,实在是太可惜了。”
  “嗯嗯,我现在也想在东京城好好玩一下呢,只可惜,我们进不了皇宫大内,去看看大宋皇帝到底长得什么样子。”
  “或许是三只眼睛,两个嘴巴?”曲九功显示出一本正经的神情来,说道。
  滕永城道:“拉倒吧,开玩笑。”
  两人继续登上马车包厢,说说笑笑,去游览东京城了。也且不表。
  大宋朝就像是一艘朝着美好的未来航行的远洋巨轮,承载着一国子民。皇帝就是船长,宰辅大臣们就是具体的掌舵人,大小官吏就是整个大船上那些做着各种具体实际的工作的人们。
  然而,船长老了,慢慢倒下了,那么这一艘巨轮以后要朝着哪里去呢?会不会遇到暗礁?会不会逢着大风浪?是能够躲过暗礁,战胜风浪呢?还是触礁而沉沦?在风浪里翻覆?
  这艘巨轮命运的危机,就从乾兴元年二月戊午日开始发生了。当然,危机的酝酿,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这些事,是曾公亮那些人后来告诉滕永城和曲九功的。
  乾兴元年二月戊午日。皇宫大内延庆殿。这里的气氛分外紧张。
  殿外,宫苑的槐树和桐树在乍暖还寒的春风里挺立着,如同大内那些护卫一般守在那里,没有一点绿色,只有少量的枯叶在微风中拂动。文武百官们整齐地立在殿外;太医们提着药匣,跑进跑出地忙活着;宫娥们端水端药忙个不停,人们在来回穿梭。一切都乱了章法。
  殿内,人们围绕在皇帝的病榻前。一名内侍吃力地抬起皇帝的后背,让皇帝斜躺在他的怀中,另一名内侍手持汤匙在给皇帝进药。皇帝斜躺着,头戴硬翅幞头,身上穿着绛纱袍,脸色灰暗,双目紧闭,嘴唇严实,基本上进不去任何汤药了。他现在处于弥留之际了,仿佛他的魂魄已经走到了奈何桥上,在依依不舍地回首张望,张望着他的宫殿,张望着他的皇后和太子,张望着他的江山社稷。他舍不得撒手,但是他又能如何呢?疾病和死亡,这是一对孪生子,这一对孪生子目前就站在皇帝的病榻前,不断地催他早点上路。即便是富有天下的帝王,又能如之奈何呢?如果不是他的鼻孔里痛苦地发出低沉的呻吟声,他俨然就是一具没有任何色彩、没有任何活力、没有任何生机的木偶了。
  参知政事王曾四十四岁,他头戴进贤冠,身穿朝服,毕恭毕敬地站立在塌下左侧,目光闪闪地盯着他的皇帝,显示出忧心忡忡的神情来。
  中书门下平章事丁谓五十六岁,头戴貂蝉冠,身穿官服,侍立塌下右侧,一双小眼睛格外有神,焦急地望着皇帝。
  其他几位官员各穿朝服,头戴三梁冠,默默地悲哀地侍立着。
  皇后和太子侍立在塌下的中央。皇后虽然五十四岁了,但风姿犹存,她头戴凤冠,身穿青服,面色沉重地立着,她那一双略显浑浊的眼睛像极了隆冬时节冰封后的大明湖。皇后的右手牵着太子。太子头戴软脚幞头,身穿小号朝服,腼腆而恭谨地立在皇后的身边。太子赵祯,年方十二,一脸的稚嫩掩盖不了心中的悲伤,明澈澈的眸子里满含着泪水,他分明在无声地抽噎着呢。
  杨淑妃和那些妃嫔们侍立在一旁。
  陛下在弥留之际了,每个人的心中都很清楚。大家都在等候着,等候着一个不愿意等候的结局。从巳时到申时,就这么站着,等着。期间,內侍端来了一些食物,大家简单地对付了一下,然后继续候着。
  悲哀的氛围越来越浓郁了。宰辅大臣们还是在默默地立着。太子赵祯由无声的抽噎变成了低声的啜泣,皇后不时发出一声声的轻轻叹息。
  申时三刻,大家候着的时刻还是来临了,巨大的悲哀立刻袭击了所有在场的人们。大家分明地看到,陛下的幞头慢慢地偏向了一旁,陛下的身躯渐渐松软了,陛下低声的呻吟变得无声无息了。内侍小心翼翼地将陛下的身躯缓缓放平。无边的悲痛顿时浸透了整个延庆殿。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