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陈武帝评传 / 第十一章 骨肉相残

第十一章 骨肉相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萧绎称帝后,内有王僧辨平乱,外有陈霸先抗齐,梁元帝想早定天下,轻松过太平日子。
  但是,武陵王萧纪也称帝了,而且兵逼江陵。王琳部将陆纳叛乱,起兵攻打江陵,要营救王琳。元帝萧绎反倒是忧心忡忡。
  近日,探报得来萧纪军队的情况,反倒让元帝萧绎有点轻松了。据探报说,但萧纪军心不稳。因为,萧纪很小气,不愿把财物分赏给将士。每次战斗前,萧纪都把黄灿灿的金饼都一个个地挂出来,说是奖赏给有功兵将的。兵众当然高兴了,拼力死战。可是,几场胜仗下来,兵众们都盼望分赏金饼。而萧纪却装聋作哑。有胆大的将士当面请萧统帅分赏,可萧纪却以身体不舒服为由来推拒。久之,将士们知道那是“挂”饼充饥,因此,兵众们受骗上当后,斗志消退。
  萧绎得此情报,判断再拖一些时日,萧纪的军队必生内乱。于是,萧绎令王僧辩先平内乱,再对萧纪。王僧辩离开建康,率军前去讨伐陆纳。陈霸先奉梁元帝旨,从京口前往扬州。代替王僧辩镇守扬州。
  以王僧辩的军事实力,应该很快就可以平息陆纳的叛乱。谁料竟然久难克定。陆纳的叛军在渌口打败衡州刺史丁道贵,尽得衡州的粮饷和兵众。陆纳的兵卒久经战阵,作战勇猛,他们占据车轮之地,两岸筑起城堡。王僧辩见此况,不敢妄动,令连营扎寨,筑城堡,以待战机。
  而此时的萧纪,仗着大军威力,猛烈攻城。萧绎的部将陆法和,耽心被敌军攻破,接二连三向萧绎救援。梁元帝萧绎这时也是着急发了昏!他不与辅佐他登上帝位的军事主帅王僧辨、陈霸先商量,也不知听信了谁的昏话,竟然直接向敌国——西魏求救援兵解围!
  萧绎在求援西魏发兵的信中,用了《左传》中鲍叔所说的“子纠,亲也,请君讨之”,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收到萧绎的救援信,大喜。说:“夺取蜀地,制伏梁朝,就在此次。”。本来西魏久窥江南。现在得知萧纪引兵东下,西蜀成都空虚,真乃千载难逢的良机!西魏的目标远远不只是一个西蜀;而是横扫整个江南版图。
  但西魏将领都摇头,感到很难达到占领西蜀,控制南梁的目的。只有大将军代京人尉迟迥认为可行。宇文泰征询尉迟迥有什么方法和谋略。尉迟迥说:“蜀地和中原别的地区隔绝有一百多年了,仗恃其地险要,从来不曾担心我军会去攻打,如果我们用铁甲骑兵,昼夜兼行去偷袭,没有打不下来的。”
  “好!你为主帅,即日出兵!”宇文泰当即发布命令。派尉迟迥率领开府仪同三司原珍等六支部队,甲士一万二千人,骑兵一万,从散关进发讨伐蜀地。这些野蛮胡人,打着“援梁平叛“旗号挥师入蜀。一路势如破竹,直取萧纪的成都。
  萧纪此时率大军东下抵达巴郡,正要与萧绎决战。突闻西魏乘虚袭击成都,大惊失色。急令前梁州刺史谯淹率军回救成都。当初,杨乾运想任梁州刺史,萧纪偏任命他为潼州刺史;杨法琛想作黎州刺史,萧纪偏不从他愿望,而令他为沙州刺史。因此,这两个将领都不高兴。杨崐乾运的侄子杨略很不满意萧纪的作为,向杨乾运献计,说:“时下,侯景之乱刚刚平定,应协力卫国,休兵安民。而萧纪不顾萧绎平定侯景之大功,却起兵与萧绎争帝,兄弟争斗,自取灭亡。这世道衰颓,难以扶救。我看不如联络归附西魏,以图功名两全。”
  杨乾运沉思之后,认为言之有理。即令侄儿杨略带兵二千去镇守剑阁,又派他女婿乐广去镇守安州,连同杨法琛一起,悄然走通了西魏的关系。西魏太师宇文泰当然高兴啊!赐铁券给杨乾运,并授杨乾运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梁州刺史。
  当西魏尉迟迥令开府仪同三司侯吕陵始为前军,抵达剑阁之时,杨略有意弃城退却,暗中从城墙翻出来接应西魏前军的将领侯吕陵始。西魏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安州。尉迟迥率军进到涪水,杨乾运献潼州,主动投降。
  尉迟迥继续率大军直袭成都。萧纪留在成都的守军不满一万,尉迟迥的西魏大军四面围城。城中的军饷、粮草、兵器皆为空虚。永丰侯萧㧑暗自叫苦,兵众惶恐。谯淹派江州刺史景欣、幽州刺史赵拔扈带兵救援成都。却被尉迟迥的部将原珍等人拦截,打败。
  萧纪接讯大惊,慌忙要回救成都。萧纪进军到巴东时,才知侯景之乱已经平定,斥责太子萧元照。但萧元照却说:“侯景之乱虽平,但江陵的湘东王并不臣服呀!”于是,萧纪决意东下,攻城更急!
  但萧纪的军中将士们本来就思念家中亲人,现在又听闻西魏野蛮胡兵攻袭成都,耽心家中妻儿老母的安危。江州刺史王开业向萧纪进言:“眼下应该回救成都,巩固根本,再图今后大业。”其他将领也纷纷赞同。而世子萧圆照和刘孝胜却主张一鼓作气灭了萧绎,全天下都有了,还在乎成都?
  萧纪见事已至此,再回救成都也来不及了。于是,破釜沉舟,当众下令:“继续东进,再言退者,斩!”
  且说王僧辩对垒陆纳的叛军。陆纳见官军不上前来交战,以为是胆怯。王僧辩乘其不备,命令各军水陆夹攻,他亲自擂动战鼓,各路大军跟随着他擂起的鼓点,向叛军冲杀。经过几番撕杀,攻下了叛军两座城池。陆纳的叛军大败,弃水路,奔向陆地,往长沙逃窜。陆纳把城外的民房全烧了,逼迫百姓进入城内。与官军相拒。
  王僧辩率大军追到长沙,筑栅栏,挖战壕,与叛军坚守。起初,陆纳为了防止士兵倒戈,拿王琳当借口,说:“朝廷如果放了王琳,我们自然就会投降。”
  梁元帝萧绎耽心武陵王萧纪聚兵长江上游,对本朝大臣和军民都是一个心理压力和军事威胁。时间久了不知会出什么乱子。他想早日解决国内的叛乱。于是,放出王琳,仍为湘州刺史。令他去和平解决陆纳的事情。结果,王琳一出现在长沙城外,城内的陆纳就不便食言,至此湘州叛乱平息了。元帝萧绎令王琳带兵去峡口拒萧纪大军。
  这时,北齐派郭元建打算偷袭建邺,又派大将东方老等人作后续。陈霸先探知此事,立即派人飞马到江陵向梁元帝报告。元帝当下旨诏僧辩紧急赴下游援救。
  僧辩驻军姑孰,先命豫州刺史侯瑱在东关筑垒抵御北军,又征调吴郡太守张彪、吴兴太守裴之横会合侯瑱而大败北齐军。王僧辩这才整饬部队回到建邺。
  在未平定陆纳之前,元帝见萧纪大军七千人修筑城堡和陆法和对抗,心里惧怕失败。派人送信给萧纪,说:“准许他带头回蜀,可以专制一方。”萧纪志在必得,哪里肯听?到陆纳被平定后,王琳、僧辩等各路兵马围攻过去了。元帝再次给萧纪写信的口气,那就不客气了。道:“我比你年长,又平定侯景之大功于天下,荣幸被众人拥戴,登基称帝实乃天意。倘若你这来朝见称臣,此乃我待。否则,就此扔笔动兵吧!兄弟之间,本该友好,分形共气,兄肥弟瘦,无复相见之期,让枣推梨,永罢欢愉之日。心乎爱矣,书不尽言。”
  萧纪思之:兵争日久,均不顺利,又西魏大军袭击成都后方,成都孤危险。萧纪忧愁愤懑,不知如何进退。他派属下的度支尚书乐奉业去向萧绎求和。请求按照以前萧绎信中说的分地而治,回师蜀地。乐奉业不满萧纪惜财如命,知其必败无疑,反而对元帝说:“蜀军缺乏粮食,士兵死亡很多,全军灭亡,指日可待。”元帝知此情况,就不许萧纪求和。
  秋季七月,巴东平民符升等人袭杀了峡口城守将公孙晃,投降了王琳。谢答仁、任约进攻侯睿,夺下了三座堡垒。于是,萧纪长江两岸十四座城灺全部投降。萧纪后路被切断,只好顺流东下。游击将军南阳人樊猛派兵追击,萧纪的部众四处溃逃。有的跳到水里,淹死的约八千多人。萧纪逃无可逃,被樊猛率兵众包围。元帝密送旨令给樊猛,说:“纪若生还,不算成功。”樊猛明白,率兵围住萧纪的船。萧纪在船上绕床逃避,并把金袋子扔给樊猛,说:“这袋金子雇你,送我见七官(萧绎)。”
  樊猛嘲笑着拒绝,道:“天子何由可见!杀了你,金子能跑哪?”于是杀了萧纪和他的小儿子萧圆满。萧纪这个守财奴,将士拼命为他而战,他却舍不得给赏金。现在,所有的金子也买不来他的一条命。可悲!
  萧绎的部将陆法和押送萧纪所立的太子萧圆照一共兄弟三人去江陵。元帝萧绎派人传话给江安的侯萧圆正,说:“你父的军队败了,你父生死不知。”,元帝想逼萧圆正自杀。圆正听后,痛哭不已!边哭泣边埋怨太子萧圆照误了萧纪,害了全家!元帝派人观察,知圆正没想自杀,就将圆正下狱。萧圆正在监狱见了太子萧圆照,责备道:“哥哥何必鼓动父亲,使他们兄弟骨肉相残,弄出这样痛苦残酷的结局呢?”萧圆照只是淡淡地说:“计策有误。”
  元帝下令监狱里断绝他们的食物,让他们饿得咬自己的臂膀,活活饿了十三天才死去。萧绎取消了萧纪的族籍,削籍为贱民。赐萧纪姓饕餮氏。骨肉相残,甚于外人。萧绎从来都不手软。
  战事告一段落,元帝令各军归返本处。王僧辩仍镇建康;陈霸先回镇京口,防备北齐。
  国事安定后,元帝想迁都建康。可是,领军将军胡僧、太府卿黄罗汉、吏部尚书宗懔、御史中丞刘等人却说:“建康王气已尽,与敌虏只隔一江,如有不测之灾,后悔不及!况且,从古至今相传:荆州洲数百,当出天子。正应验陛下云腾龙飞,乘势而起呀。”
  而黄门侍郎周弘正、尚书右仆射王褒还是希望元帝“依从四海黎民的瞩望,回建康定都。”众大臣对迁都之事,意见不一,元帝就迁都之事,在后堂讨论,与会者约五百人。元帝问大家,道:“朕想定都建康,各位看有什么想法?”
  大家都不先说话。他们知道谁先讲话,肯定就遭到攻击。于是,元帝提议道:“同意迁都的袒露左肩,不同意迁都的就袒露右肩。”结果袒露左肩的人过了一半。武昌太守朱买臣道:“建康梁朝旧都,是帝室祖宗陵墓之所在。而荆州是边疆重镇,非帝居之所。我家在荆州,难道不愿陛下在此?但这恐怕是臣下富贵之计,非为陛下富贵之计!”
  元帝犹豫不决,又请术士杜景豪占卜吉凶,结果不吉利,因此杜景豪对元帝说:“别去建康。”退朝后,元帝又自言:“此兆为鬼贼所留也。”萧绎以“建康彫残,江陵全盛”之故,偏安江陵。
  陈霸先在京口听闻迁都之事,甚是忧虑:建康乃龙虎地,当为帝王居。虽被侯景摧毁残破,不久仍可恢复繁华。而江陵地处边境,三面被敌国包围。万一敌兵突袭,连夜可达江陵。而我军要救援,路远也奔救不及啊!
  王琳、朱买臣等人也劝过梁元帝,终不肯听。且萧绎又猜疑,众臣不敢多言。
  北齐又南侵,陈霸先从丹徒渡江,包围了北齐的广陵;秦州刺史严超达从秦郡出发崐去包围泾州;南豫州刺史侯、吴郡太守张彪都从石梁出发,援助陈霸先。晋陵太守杜僧明率领三千人去帮助东方白额。北齐将领王球攻打宿预城,杜僧明带兵出击,大获全胜,王球只好退回彭城。元帝萧绎因功任命陈霸先为司空。
  梁元帝萧绎好猜疑。见王琳兵势强盛,甚得民心。耽心他不安份。就外放他到远处。元帝任王琳为广州刺史,调萧勃为晋州刺史。王琳临行前,对亲信李膺私下,叹道:“我出身平民,蒙皇上提拔才有今天。现天下未宁,就远徙我去岭南,若生不测之灾,我想出力也够不着了!我私下揣度皇上是对我不放心吗?其实我心志有限,难道还敢和皇上争帝位吗?何不任我为雍州刺史,镇守武宁。我自会带兵屯垦,为国御敌,捍卫梁朝。”
  李膺觉得王琳说的很对,但不敢启奏给元帝。因怕元帝更加猜疑。
  散骑郎新野人庚季才会看在天象。他向元帝进言:“去年八月,月亮侵犯了心宿中间的一颗星。这月丙戌,赤气干犯了北斗星。心宿是天王,丙的天干主管楚地的分野,我担心建子之月有大兵来犯江陵,陛下应该留下重臣镇守江陵,提早整顿旌旗仪仗回建康,以避开兵患。假如魏虏入侵,我方失地,也止限于荆州、湘州,而整个国家,还无虞。”
  而元帝也懂得天文,心知楚地会有兵灾,长叹一声,说:“祸福都在天意,避灾躲祸也徒劳无益!”
  不久,元帝派人出使西魏,想从西魏手里要回成都。西魏丞相宇文泰道:“你的主子为争帝位,骨肉相残,能保住江陵已不错了。还想要四川?真不知好歹!”来使力争,宇文泰不耐烦地说:“好吧,到十月份还,如何?”
  恰好投降西魏的萧詧,多次请求宇文泰出兵消灭萧绎,为死去的亲人报仇。宇文泰落得送他一个顺水人情,道:“好,九月起兵为你报仇,你作准备吧。”
  梁元帝萧绎享受着太平日子,好不惬意!这天,他又披道袍,执拂尘,聚集群臣,口沫横飞地讲《老子道德经》。把朝庭当成了道场,真是滑稽!——他父梁武帝信佛教,可他梁元帝却信道教。各有戏唱的了。
  也就在这一天,承圣三年秋九月辛卯日,西魏已派于谨、宇文护、杨忠等率大军五万人,直向江陵。长孙俭曾问领军主帅于谨“大军前往江陵,未知萧绎有何计抵抗?”于谨答道:“如果萧绎耀兵于汉淝,席卷渡江,直接占据丹阳,这是上策;如果他转移城内的居民,退守保子城,深挖护城沟,高筑城垒,固守待援军赶到,这还是中策;如果他不抢先做转移行动,只守外城,那就成为下策了。”
  “如依您的高见,萧绎究竟会用何策?”长孙俭又问道。于谨微笑道:“我料定萧绎必出下策!”。于谨真是老成料事,后果然如他所料。长孙俭问:“萧绎为什么会用下策?”。于谨的回答,耐人沉思。他道:“萧绎庸懦无谋,多疑少断,我料定萧绎必出下策哩。”。长孙俭拜服,并预贺于谨征战成功。
  次日丙寅日,西魏铁骑已攻进襄阳了,萧绎仍在讲经。直到第三天乙卯日,各地急报雪片似地飞来,梁元帝才停止讲经,急征王僧辩为大都督,兼荆州刺史。命陈霸先移镇扬州。令王僧辨、陈霸先等人率军勤王。但王僧辨远在千里之外,非一时能到。陈霸先在京口,抵抗北齐。萧绎急调广州刺史王琳入援。而王琳更远,没有半月更是难到。而西魏大军攻城甚急。
  萧绎无法,只得令领军胡僧祐都督城东城北诸军事,右仆射张绾为副;左仆射王褒都督城西城南诸军事。命皇太子巡行城楼,令居民帮助运输沙石木材。又令王公卿士加强守备。
  领军胡僧祐,太府卿黄罗汉,居然还这样道:“两国通好,未生嫌隙,应当不至于兴兵攻打我天朝吧。”侍中王琛也说:“前不久,臣奉圣上之命,出使西魏,宇文丞相还温和笑颜相待,为什么使他忽然翻脸呢!”萧绎仍然心存一丝幻想,又令王琛出使西魏,探听确切消息。王琛也奉命而去。看看萧绎对至亲骨肉的残忍的行为,再看看他对敌国的幻想。敌人已经打到都城了,他哪怕有一点苟且偷安的机会,他都还不准备死战。不久,接到王琛来的书信,说是“边报多是戏言,未足为凭。”。萧绎将信将疑,再到龙光殿讲《老子》经文,百官穿着戎服来听。如此耽误战机,何其可笑?
  这时,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江陵许多树木连根拔起。民房上的茅草、瓦片等物随风撒落,一片狼籍。萧绎神情十分低落,胡僧祐太过于乐观地估计战情了。他劝道:“圣上不必忧虑。臣在城里的守军还有两万多人,粮草足够支撑一月。只要我们坚守待援。王僧辨、陈霸先、王琳等援军一来到,敌人定退。此围可解。”
  萧绎闻言,眉头稍为舒展。他勉励胡僧祐时刻要小心戒备敌人夺城。守住江陵,以待援军。胡僧祐说:“陛下尽管放心,臣亲自抵当敌人的箭矢、滚石的攻击,愿报答圣上,效力死战!”胡僧祐日夜不眠地指挥督战,梁军坚守四面城门的兵众,多次打退了魏军的攻击。与西魏军相持了多天。
  武昌太守朱买臣、衡阳太守谢答仁等将领请求出战。胡僧祜嘱咐他们速战速决,不可恋战。朱买臣、谢答仁等率军打开城门,冲入敌阵,一阵乱砍,杀死不少敌人。但梁军也损失了很多兵众,眼看不能再支撑,急忙退回城里。
  萧绎多次巡城,俯看西魏军旗帜飘飞,人多势众,兵强马壮。环顾四周,暗自叹息,一筹莫展。他又亲笔挥毫给王僧辨写信,说:“我忍死待公,何不速至!”写完就派兵冲破西魏大军的重重包围,打算送给王僧辨。可是,却被西魏兵众截住。此信落到西魏将领的手中,根本没有办法送到王僧辨手里。
  而僧辩、霸先两人正与北齐的冀州刺史段韶的兵马在边境激烈交战。突闻西魏袭击江陵的消息,梁军无心恋战,战事失利。王僧辩、陈霸先急忙收拾军队,退还京师,勤王救主。王僧辩急令豫州刺史侯瑱,霸先令兖州刺史杜僧明,分领程灵洗、吴明彻诸将,快马加鞭,星夜奔救江陵。
  而西魏大军的主帅于谨已经派令宇文护、杨忠率精骑抢先占据了江津,堵截了王僧辩、陈霸先的勤王东路。更令人没料到是,杜僧明率领吴明彻等人急奔江陵救援,却在江州病死,时年四十六岁。杜僧明从广州讨贼开始,就忠心耿耿跟随霸先纵横疆场,英勇无比,屡建奇功!霸先闻之,痛断肝肠……
  后,梁朝追任杜僧明为散骑常侍,谥号威。
  深夜,萧绎率妃嫔等登凤凰阁,仰观天文,皱眉叹息道:“客星入翼轸,恐难免败亡了!”妃嫔等都伤心地哭泣,萧绎也相对唏嘘落泪。夜半才回宫就寝。
  天明,胡僧祐率兵众出战,接连几次冲杀,因魏军势大人多,战不多时,相继败退。魏军加紧攻城,萧绎亲上城楼督战。胡僧祐正指挥兵众英勇杀敌,突然飞来一支冷箭,恰中胡僧祐的心肺。“啊——”的一声惨叫,胡僧祐砰然倒地。萧绎急忙奔来,抚尸痛哭流涕!很难见到萧绎如此伤心落泪的。他骨肉相残时杀皇族兄弟侄子们从未落过一滴泪水。
  魏军围攻江陵城,全靠胡僧祐忠心耿耿,运筹帷幄、英勇指挥,才支撑到今日!众兵将听胡僧祐战死,斗志顿失,心中慌乱。甚至有的兵众商议开门降敌。其中有黄罗汉将军,竟然大摇大摆地带着十几个兵众,深夜直向西城门。遇到城门守军,喝问“何为?”。黄将军竟然理直气壮地说:“奉皇命巡城。”城门守军不疑,待黄将军十几人走近了,突然刀剑齐挥。城门当夜值守的兵众大惊,稍作抵抗一阵,就被杀死。黄罗汉等叛贼打开西城门,接应西魏大军蜂拥而入。魏军铁骑在城门横冲直撞,弯刀挥动,血流遍地......梁军兵众死的、伤的、逃的,四散溃败......
  萧绎闻一片奔逃哭叫、冲杀嘶喊声,知大事不好了!立即从睡梦之中,一跃而起。这时有仓皇来报信的,哭喊:“圣上,城破了!——”
  萧绎仍命令部下率众抵抗,他疯狂地冲向后宫,将自己的三十几个妃子和亲生女儿尽数杀死。然后,萧绎冲进东閤竹殿,命舍人高善宝,点燃一把火,将他几十年来收藏的十四万册古今珍贵书画图书全部焚毁!一时间火光冲天,把他的面孔照得阴森而恐怖。他望着熊熊烈火,突然冲向大火,以身自焚。但被左右随从拉住了。他绝望地用宝剑猛砍殿柱,边砍边叹息:“朕三更灯火五更鸡,苦读万卷经书,没想到竟然落了这个结局!文韬武略,今夜全毁尽了啊!……”
  当下,萧绎使御史中丞王孝祀,草写降文。然后,萧绎披头散发嚎叫着,跌跌撞撞地回到宫中,召集一些还没散去的官员,出降西魏。萧绎身着素衣,乘白马,驰出东门,抽剑拍打前自己的胸扉,自已喊着自己的名姓表字道:“萧世诚,奈何至此!”
  西魏兵众见萧绎狼狈出城,越过壕沟来牵住萧绎的马,众兵裹胁着进入主帅于谨的营中。于谨强令萧绎下马跪拜。萧詧在旁怒骂萧绎,道:“你杀尽皇族诸王,把亲兄弟亲侄子屠杀殆尽,你没想到你也有今天?你还我兄弟叔伯的命来!”说毕,举拳便打。萧绎忍气吞声,由他发落。不久便被打昏过去。
  萧詧把萧绎囚在乌幔下。于谨过来,逼萧绎给王僧辩等将领写招降书。萧绎不肯照写。魏使嘲笑道:“不写?你今日难道还有自由吗?”萧绎黯然道:“我既然没有自由,僧辩也不会由我支使!”
  有人责问道:“何故焚书?”萧绎答道:“读书万卷,还是有今。所以我尽焚之。”
  于谨商量如何处置萧绎。萧詧坚持要求亲手杀萧绎,并请尚书傅准现场监刑。萧詧用土囊将萧绎压死。然后,萧詧令人用布缠尸,外用蒲席卷起,裹些藁草,葬津阳门外。并把萧绎所立的太子元良,及始安王方略,桂阳王大成等一并杀死。
  可叹梁元帝萧绎称帝才3年,活了47岁。虽然好学能文,著述词章也有佳作。但为人秉性残忍,口讲《道德经》,却不知“仁恕”为何物。兄弟子侄骨肉,都视作陌路甚至仇人。稍有私忿,必尽快杀灭。
  真是天报应!骨肉相残毫不手软的梁元帝,没想到今日也被皇族同宗萧詧所杀。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