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解除蔡路养、李迁仕等等叛贼的牵绊之后,陈霸先就按照承制湘东王萧绎的命令,率三万军马,从南康出发,向江州进发。
南康赣石一带,从前有二十四滩,滩上巨石林立,行船的人都视为畏途。很容易触礁、翻船、出事故。一不小心,船毁人亡。
大军出发前,霸先派周文育率领五千人马,开通长江水路。侯景的部将王伯丑占据豫章(今江西南昌)。周文育率兵袭击,击溃王伯丑贼兵。周文育占据豫章,派兵守卫城防,并继续率军上行,开通江道。周文育因功,被封为游骑将军、员外散骑常侍、东迁县侯。
接到周文育的报捷,霸先传令:无论多么艰险,我们都要北上救主!明天上午,我率先前行,与全军将士同生死,共进退!
霸先令人每个时辰探报有关江滩水文情况。船工和传令兵探报的情况,仍是江中巨石暗礁林立,江水涡流险恶。时至深夜,霸先仍忧虑难眠。当夜星辰罗列,夜风阵阵。霸先仰天长叹,道:苍天在上,请体察我们一片忠君报国之心。但愿明天北上江州,沿江二十四滩一帆风顺。剿灭羯胡之贼,安定华汉之国,救民于水火之中。霸先叹息一番,双眉紧锁,回军帐歇息。
也许,真是天助人愿!清早醒来,霸先得到探报:江水突然暴涨数丈,淹没了巨石。大江一片洪波汹涌。史载:“陈霸先引兵发南康,石旧有二十四滩,会水暴涨数丈,三百里间,巨石皆没,霸先进顿西昌。”霸先闻报,大喜!当即发令,全军出发!
兵众踊跃,都认为上天保佑,有神相助。此次出征,战无不胜。所有军船,扯满风帆。江面宽阔,波涛澎湃。大船巨舰劈波斩浪。三百里水路,竟然一路顺风!霸先率领大军,很快到达西昌。
更为奇异的是,陈霸先大军刚到西昌水域,江面顿时宽阔无垠。在洪波浩荡的江心,居然跃出一条巨龙,龙身约长五丈,周身色彩斑澜,鲜艳夺目。巨龙在江水里翻腾,嘻戏。两岸前来观看的军民多达数万,民众奔走呼告。据《南史》《梁书》《陈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有龙见于水滨,高五丈许,五采鲜耀,军民观者数万人。”“时人目为异征。”
霸先见此异景,当即令所有船舰暂停行进,和众军将士一睹腾龙风采……许久,巨龙才隐没于江水之中。霸先当即勉励众将士道:“我军顺天应人,讨伐逆贼。上天相助,巨龙呈祥。我军借此祥瑞,所向无敌。众将士奋勇当先,建功立业。合力齐心,勿负天意!”众将士群情振奋,振臂高呼:“所向必胜!”
霸先率五万义军一帆风顺一日千里,转眼到江州。安营扎寨。时湘东王萧绎闻报,即授霸先为江州刺史。霸先请萧绎派兵会合,共讨侯景。
可是,萧绎暂时没空顾及。他先要摆平与他同样有野心问鼎帝位的萧室宗亲王。梁武帝侄儿刺史南平王萧恪,推举邵陵王萧纶为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萧纶便设置百官,改大厅为正阳殿,内外各省都题了名。这时,萧绎在长沙围困了河东王萧誉已经很长时间,萧誉向萧纶求救,萧纶准备去援救他,但因军粮不足而中止。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萧绎说:“道之美者,以和为贵,何况天时地利不如人和。怎么能够手足肢体,自相残害?当前大敌强盛,天仇未雪。所余我们兄弟在外的,只有三人,如果不去匡救,何必要有臣子。如果在逆寇未除之时,家祸仍在发生,访古而律今,没有不亡之理。征战之时,意在必胜。至于骨肉之战,越胜越加残忍,胜也无功,败则有丧,劳兵损义,亏失极多。侯景之军所以未即攻打江南之地,正因为藩国屏卫坚固,宗室各镇强密。如果自相鱼肉,这是代侯景出师,侯景可不费兵力,坐享成功,丑类听到这种消息,何等快乐!”
萧绎写了回信,仍在大谈萧誉之罪大,不能解围的道理。萧纶读完信后流着泪说:“天下之事,竟然到了这种地步!”身边人听后,觉得萧氏梁皇宗亲,竟如此骨肉相残,甚至超过了外人。无不掩面落泪。于是,萧纶命令大造兵器甲仗,准备讨伐侯景。萧纶为人特别任性,轻财而爱士,不与人争利,府中没有积蓄。他听说有财物便立即去取,取得之后立即分散给人,士人们也因此而归附他。起初在镇守京口时,大肆制造兵器盔甲,后来遭到人们的非议,他便将这些器物都投入长江中,当他后来出征时,感到军备物资匮乏时,便感叹说:“我当日修造兵器,本来是准备非常时期使用的,想不到无故而招来怀疑,致使这些物品散失。今日讨求,却终无资望。”
而湘东王萧绎也想称帝,耽心萧纶来争帝位。王绎自称奉得密诏,得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承制封拜,集众讨景。于是,萧绎就派王僧辩、鲍泉率领舟师,去袭击萧纶。王僧辩、鲍泉到了鹦鹉洲,被萧纶察觉。萧纶先礼后兵,派人送信给王僧辩论,道:“将军前年为人杀侄,今年复为人攻兄,借此求荣,恐为天下所不齿,请将军自思!”
王僧辩看了萧纶写的书信,细思量,自己也的确感到惭愧。于是,把萧纶的信,派人原模原样地送去给萧绎看。王僧辩的意思是,希望萧绎看了信,能停止皇室宗亲的内攻,一致对外讨侯景。
王僧辩,字君才,是右卫将军王神念的儿子。天监年间,王僧辩随父亲一起,投奔梁武帝。起初任湘东王的左常侍。在此次出征前,就曾经发生过争执——
梁室宗亲王之间相互提防、相互猜忌、暗中争夺帝位,早就闹得矛盾重重。这次,湘东王萧绎又命令王僧辩和鲍泉率兵讨伐湘州,分发粮饷,定期启程。
王僧辩想等到竟陵的人马到齐了,才出师征伐。他对部将鲍泉说:“我和您都奉命南讨,但现在军容不整,您说该怎么办呢?”鲍泉回答说:“既然我们已经接受了圣命,率领兵众南讨,即使血染沙场也当在所不辞,何必考虑那么多!”
王僧辩说:“我不同意您的看法,您的话只不过是文弱书生们的纸上谈兵。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年轻时即有军事才能,其兵力又强劲,加上刚刚击败侯景的军,士气旺盛,正在养精蓄锐,我们去进攻他,如果没有精兵万人,是打不赢他们的。我竟陵的兵将历经过多次战斗,很有作战经验。我已派人去招集他们,很快就会赶到。虽然限令进军,但我们还是去说明情况。我想和您一起禀明湘东王,希望您能帮我。”鲍泉觉得王僧辩言之有理,也就同意一起去见萧绎。
但是,湘东王萧绎对人很苛刻,又疑心重。他安插在军队里的线人,早把王僧辩的言论报告给萧绎了。萧绎很不满王僧辩所说的“王萧誉年轻时即有军事才能,其兵力又强劲,加上刚刚击败侯景的军”之类的话。认为王僧辩其心不诚,故意拖时间,就是不想去打萧誉。于是,萧绎心里就对王僧辩不满,生气。当王僧辩、鲍泉刚进来见湘东王,还没开始说明情况时,萧绎脸色阴沉地问:“准备好了吗?你们几时出征?”
王僧辩如实地向萧绎说明竟陵的兵马未到情况,想等到了一起出发。不料,萧绎听了后,勃然大怒,手按按剑大怒,厉声道:“你怕死!”
萧绎怒气冲冲地走入内室,鲍泉站在一边,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讲。这时,数十人冲上来拘捕王僧辩。萧绎怒目圆瞪,指着王僧辩,吼道:“你抗命不前,有通敌之嫌,现在只有死路一条。”
王僧辩委屈地说:“僧辩深受皇恩,久食皇禄,理当为国分忧,责任重大,今天被处死刑,又怎敢对您记恨在心,只是遗憾,不能见上我的老母亲一面。”
萧绎随手举刀砍去,正中僧辩的左大腿,血流满地。王僧辩痛得昏死过去,过了很长时间,僧辩才苏醒过来。萧绎令人把王僧辩送交廷尉处置,又拘捕了王僧辩的家小,一并关押起来。
刚巧,有岳阳王萧察率军进攻江陵。萧绎见满城都人心惶恐。便派亲信到狱中,请教王僧辩有什么破敌之策?王僧辩提出了退敌策略,萧绎认为还行。便赦免僧辩出狱,并任命为城内都督。不久,岳阳王萧察狼狈败退了。
鲍泉久攻长沙不下,萧绎就命令王僧辩去代替鲍泉指挥。萧绎还罗织了鲍泉十条罪名,并派舍人罗重欢率斋兵行仗三百人,与王僧辩一起到长沙。
王僧辩悄悄派人告知鲍泉说:“罗舍人奉湘东王之命送王僧辩来。”。鲍泉感到很惊讶,环顾左右说:“如果僧辩来帮我出谋划策,何愁敌人不灭?”
不多时,罗重欢拿着萧绎的命令,先步入鲍泉的营帐,王僧辩随后跟进。鲍泉正抖开席子,跪坐在那里听候处置。王僧辩进来后,背对着鲍泉坐下,道:“鲍郎,你有罪,湘东王下令让我锁你,请不要怨我。”然后,叫罗重欢拿出萧绎的命令。鲍泉当即下地,让罗重欢把自己锁在床边。王僧辩指挥众位将领,合力围攻,终于平定了湘州。
湘东王萧绎就是这样对待部将的。王僧辩他们这些部将敢怒不敢言!
湘东王对萧氏皇族宗亲们也是毫不手软!侯景之乱爆发,萧誉率军支援到达青草湖时,京城沦陷,侯景挟梁武帝下诏书让他回兵。萧誉回到湘州镇守。
萧绎的部将、雍州刺史张缵密报萧绎,说:“河东王起兵,在岳阳存积了许多大米,准备要来攻打江陵。”
萧绎驻军于武城,十分恐惧,便把大米沉入水中,割断船缆,立即回兵江陵。萧绎派谘议官周弘直到萧誉那时去要粮食。萧誉说:“各自管辖军府,怎么突然跑来役使别人呢!”。萧绎派使者连续派去三次,萧誉都不肯听从。萧绎大怒,便派世子萧方等前去讨伐。萧方等战败而死。萧绎又先后派镇兵将军鲍泉、领军将军王僧辩前去讨伐萧誉,并写信劝降,萧誉拒绝,称“要来便来”,并修葺城防备战。萧誉率锐卒攻打鲍泉,兵败,天黑了,鲍泉趁萧誉士卒疲倦而大破之。萧誉烧了长沙城郊的房子,将百姓迁到城中。鲍泉带军队围住湘州,昼夜攻打,城中死伤惨重。
萧誉,字重孙,南梁昭明太子萧统第二子。进封河东郡王,食邑二千户。授宁远将军、石头戍军事,出任琅邪、彭城二郡太守。后,改任侍中、轻车将军,置佐史。南中郎将、湘州刺史。萧誉少有胆气,骁勇,能在马上用弩。他善于安抚士卒,很得人心。湘州守军意志愈发坚定。
梁武帝第六子邵陵郡王萧纶写信劝解,要萧绎顾全大局先讨伐侯景,萧绎完全不听,并派领军王僧辩代替鲍泉攻打萧誉。
萧绎萧誉正准备突围而去,正值他的部将慕容华投降,领着王僧辩进城了。生擒萧誉。萧誉请求见萧绎对质阐明自己是被冤枉的,不获准,被斩首。萧绎将他的首级反过来安葬。
接前面所述的,湘东王萧绎包围河东王萧誉于长沙,萧纶想派军救援,因为粮食补给不足未果,写信劝说萧绎,萧绎不听。萧纶改修兵器准备讨侯景。萧绎怕萧纶强大,派王僧辩率水军一万人去攻打萧纶。萧纶先礼后兵,派人送信给王僧辩论,道:“将军前年为人杀侄,今年复为人攻兄,借此求荣,恐为天下所不齿,请将军自思!”
王僧辩看了萧纶写的书信,细思量,自己也的确感到惭愧。于是,把萧纶的信,派人原模原样地送去给萧绎看。王僧辩的意思是,希望萧绎看了信,能停止皇室宗亲的内攻,一致对外讨侯景。但萧绎毫不顾忌,仍然严令王僧辩进军。
萧纶听说王僧辩又率军来进攻,便把属下的将帅僚佐召集到西园之中,满面流涕地对他们说道:“我本无他意,只想北上为国家翦除侯景叛贼而已,谁料萧绎却疑我与他争帝位,发兵来攻,今日若守城,奈何缺乏粮备;即使是与自家兄弟拼死打胜了,也徒使后人笑骂千载!罢了,我们退避罢!”
众将领听了萧纶这番动情感慨的话,血气腾升,争相请求出战,萧纶不从,与世子萧瓒登舟北去。到达武昌,收集散兵部曲约数万人,进驻齐昌郡。萧纶投降北齐,被封为梁王,联合北齐军攻撃侯景的南阳。
侯景部将任约率领铁骑200袭击萧纶。萧纶败走定州。定州刺史田龙祖迎接,田龙祖是萧绎任命的刺史,萧纶害怕侯景军袭击,再回齐昌郡。路经汝南,西魏汝南城主李素孝是萧纶旧部下,迎入萧纶。萧纶集兵将要攻攻击魏境的竟陵。
西魏安州刺史马岫得知,报告西魏朝廷,西魏派遣大将军杨忠、仪同侯几通率军抵抗。杨忠进军汝南,萧纶守笼城。寒天大雪杨忠不能进攻,后来李素孝中流矢阵亡,汝南城陷落,活捉萧纶。
萧纶不肯投降。侯几通便取来一面大鼓放在地下,让萧纶坐在鼓上,然后杀了他,扔到江岸上,尸首过了几天仍不变色,鸟兽也不敢靠近。当时雪花飘飘,尸横道路上,但尸体的周围几步之内,都没有雪迹。萧纶军队的旧主帅安陆人郝破敌将他收殓后运到襄阳。下葬那天,黄雪纷纷扬扬,惟独萧纶的坟墓一块地方没有下雪。
杨忠知道以后十分后悔,派人以太牢的礼节前往祭祀参加殡葬。百姓们也十分怜悯他,给他建了祠庙。岳阳王萧鮞派人来迎丧,将萧纶安葬在襄阳的望楚山南,追赠为太宰,谥为安。
再说王僧辩奉萧绎之令率军攻打萧纶,萧纶不战,弃城而走。郢州刺史南平王萧恪,率众迎接王僧辩进入郢州城。僧辩白捡了一份战功,当然高兴啊!他立即派亲兵,小心护送萧恪去江陵,向湘东王萧绎报捷。
萧绎任命萧方诸为郢州刺史。方诸年仅十五,因是萧绎宠妃王氏所生,所以萧绎格外钟爱,特令萧方诸镇守江夏(即郢州治)。又令鲍泉辅助,以遏制长江下游的各亲王。
却说侯景听说萧绎派了上个小孩子来镇守江夏,当即令宋子仙、任约引军四百骑去偷袭,结果,宋子仙轻易攻下郢州,活捉住太守萧方诸及守将鲍泉,斩首示众。然后,纵兵烧杀奸掠。武昌民众遭受灾难,血流成河。还把武昌军人家属数十人押送到北齐作奴隶。
宋子仙打胜了一个便宜仗,率军行至白杨浦,却突然被一将拦住去路。此人叫周铁虎,原本在河东王萧誉的旗下。萧誉败亡后,被王僧辩所擒。僧辩恼怒周铁虎太过于骁勇,斩杀了僧辩论属下的几员将领,王僧辩气恨恨地下令:“架大锅一口,将他烹死!以报众将被斩之仇!”。周铁虎大喊道:“侯景未灭,奈何烹壮士!”
此人能喊得出这话来,也颇有见识!王僧辩暗暗称奇。便令解绑,收为部将。恰好得王僧辩之令,要他拦截宋子仙。两下一交战,宋子仙知周铁虎勇猛无比。内心已怯,战不几合,周铁虎设了一局,卖了一个破绽。宋子仙急于获胜,趋前抢攻,反被周铁虎一招生擒。宋子仙的部将丁和一看,主帅被擒,早已吓傻。当下就被周铁虎的兵众拉下马。把宋子仙、丁和两个一起捆绑,送往江陵。
江陵的王绎亲审宋子仙、丁和。得知爱子萧方诸、鲍泉杀死,投尸黄鹤矶。萧绎悲愤,怒不可遏,大吼:“来人,将此二人,立即斩首!”
当时,霸先率杜僧明等众军正在江州的巴丘操练兵马。忽报“侯景称帝啦!”众将愤而请战。霸先此时并未见过萧绎,对传言中的萧绎,印象良好。他沉思,道:“国不可一日无主,当务之急,是先劝萧绎即皇帝位,以安天下。否则,诸王争帝,互相杀伐,国无宁日,谈何讨贼?”
侯安都、杜僧明、周文育等众将领认为说得对。霸先即派长史沈衮,奉霸先劝进书,前去江陵劝萧绎即皇帝位。萧绎谦让。授予陈霸先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诸军事、平东将军、东扬州刺史,领会稽太守、豫章内史,其余官职一并如故。
接着,萧绎令王僧辩进兵江州,与陈霸先会师,共讨侯景。王僧辩闻知陈霸先已率五万人马,从岭南出发,已到江州,而且,周文育所率5000人的前锋已兵进湓口。陈霸先风流倜傥,足智多谋,广州讨贼,交州平叛,剿灭越帝,名震南疆。梁武帝都画其图像以观。名声大振于王僧辩。所以,王僧辩对陈霸先非常敬而畏之,心存戒备。于是,僧辩先派人来“借粮”以试探。霸先待人坦诚而大度,对僧辩派来的使者,道:“共讨国贼,患难相扶。我军贮粮五十万石,王都督尽可来取三十万石。”
来使回报,王僧辨大喜,立即派兵众运粮,同时观察霸先军的动态。等军粮如数运回,王僧辩也打消了疑心。于是,约两军会师于白茅湾
会师之日,霸先令周文育、杜僧明率5000精兵为前锋,据守南陵、鹊头诸城。随后,霸先率军五万、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艘,向白茅湾进发。
王僧辨率15万大军前来相会。一时间旗帜翻飞,人声鼎沸,舳舻数百里。两军20多万众。王僧辨与陈霸先首次相见,惺惺相惜,握手言欢,升坛、歃血,共读盟文:“贼臣侯景,本是凶羯的胡人,违背天道,弃我朝恩义,掳掠家园,残害同胞,毁我社稷,天人同愤。。。。。。。。臣王僧辨、臣陈霸先齐心协力,共剿国贼,若违此誓,天地不容!”王僧辨、陈霸先慷慨激昂,读完誓词。众军将士热血澎湃!摩拳擦掌,恨不得立马冲锋陷阵,剿灭国贼,以谢天下!
盟誓之后,两支义军,兵锋直指建康!侯景已派大将侯子鉴带着水兵,据守肥水。郭元建带着陆兵,驻扎在小岘。
听闻义军数万兵马进击,侯子鉴急忙退回姑苏,坚守姑苏城。侯景又令将领史安和、宋长贵等人,率兵前去援助侯子鉴。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义军杀来,侯景也心惊肉跳,亲自跑到姑苏巡视栅栏、城垒等防务。当面对侯子鉴,道:“南方人善长水战,你千万不可轻易与他们去争锋。如果在陆地上交战,我们的兵马就可以发挥威力,我们肯定可以得胜。你只要坚守待变,就好了!”侯景交待完了,才放心地回到建康京城。
侯子鉴听了侯景的指导,就放弃舟船,上岸团营不出。僧辩、霸先大军到后,见侯子鉴在岸上连营扎寨,筑栅垒城防守,也不敢轻进。双方相持十余日,霸先见此,不宜久拖。便与僧辩商议,“示弱诱敌”之策破敌。
于是,霸先、僧辨假装撤军驻扎芜湖。故意军旗杂乱,狼狈不堪状。特意挑选几十精兵,化装成逃兵,跑上岸。被侯子鉴军捉了去。“逃兵”说:“义军的粮食不多了。拖了十几天不战。他们怕你们铁甲骑兵。不敢上岸。只好退回去了。”
侯子鉴信以为真,马上报告给侯景,说义军没粮食了,就要逃跑了。侯景一听,高兴地下令:“急击勿失!”。侯景还搞笑地下了一道伪旨:“赦湘东王绎、陈霸先、王僧辩等罪状。”
侯子鉴得令,即率兵众离岸登舟。霸先、僧辩探得军情,立即率水军向姑苏进发。他派部将率领步兵和骑兵万余人在岸边挑战,又用舟船千艘载上士兵,船两边各有八十把桨,操桨的人都是越人,来往突袭,快过风电。
王僧辩见此情形,就指挥小船退缩。霸先指挥将领把大舰停泊在两岸,传令诸将作好杀敌准备。侯子鉴叛军以为王僧辩、霸先的水军怯战,逃跑,争相各驶舟船往前追赶,
王僧辨假装逃跑,诱敌向东数里。霸先等贼兵追过去了,当即下令。只听得一声号炮响起,周文育、杜僧明、胡颖等诸将各鼓动大舰,从南、北两岸,迅速向江心一字排开,截断了侯子鉴水师的后路。听到号炮一响,王僧辨立时回身,无数大小船只把贼军围成一团。贼兵退路已断,霸先又令扬起号旗,指挥小船,四面截击,鼓噪大呼,杀得贼船东沉西没,无路可奔。有慌不择路跳水的,北军不习水性,淹死无数。
侯子鉴弃甲改装,夺路逃脱,直奔建康京都报信。侯景知兵败,姑苏城失,惊惧交加,涕泪满面。拉过被子,像一条老狗似地蜷缩在床上,半晌才爬起来,叹息道:“天亡我也!”
当即下令:使石头戍将张宾,用海艟缒沉入淮水之中,以堵塞淮口水道。再沿淮水河筑城,从石头城到朱雀街,楼堞相接,连绵十余里,以此来抵挡义军的攻击。
夜幕降临,陈、王联军胜利进入姑苏城。王僧辨见众军打了一天的仗,军兵都累了,准备睡一晚,再进军建康。陈霸先劝道:“敌已破胆,宜乘胜追击,直捣京城。”
僧辨也是战场老将,霸先一提醒,他立即就明白了:乘胜连夜追击,不给敌人有召集兵马,准备战斗的机会。陈、王联军即令水陆大军马不御鞍,兵不解甲,连夜追击。结果,兵锋所指,势如破竹,沿途各城戍所,来不及应战,慌忙归降。
陈、王联军连夜率领各路大军沿江而下,追击到了京城建康的外围。王僧辩扎营在张公洲,陈霸先扎营蔡洲。两营成犄角,互为接应之势。义军在建康石头城的斗城,布起连营来威逼叛军。
次日清晨,侯景登上石头城,观察追兵形势。只见盟军结营有序,攻防有度,旆旗猎猎,兵强马壮。他心中十分耽忧,便问身边将领如何攻击?一将领指张公州营盘,道:“此营约十五万之众,势大,不可冒然直攻。”,转而指蔡州营盘,道:“此营兵约五万众,可先攻此地”。
侯景极目眺望,细看蔡洲方向,竟然有紫气缭绕营地,上空隐隐有五色云气。神色大惊,指蔡州营盘,对左右道:“此营上空有五色彩云,营盘紫气缭绕。此乃天子之气也!不可当,难胜矣!”言罢,侯景神情低落,转身下城楼。令卢晖略镇守石头城,纥奚斤捍卫宫城。逼军将的家属统统搬进台城内,与讨逆联军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