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四章猴占帝位
侯景亲手灭掉了他拥立的伪皇帝萧正德,然后,派王伟去文德殿拜见梁武帝。
梁武帝心想窝着火,也想看看这个幕后帮助叛逆侯景策划的人,是个什么东西?梁武帝令伺从揭起帘幕,打开房门,带侯景的狗头军师王伟进来。
王伟跪拜之后,将侯景的书信(其实就是王伟所写)交给梁武帝,声称:“我们受到一些奸佞的蒙蔽,带领人马进入朝堂,惊动了皇上,现特到宫中,等候降罪。”
梁武帝问道:“侯景在什么地方?你可以把他叫来。”
侯景带了五百多名盔甲武士保护自己,入太极殿的东堂晋见梁武帝。侯景在大殿下跪拜,以额触地。典仪官带着侯景走到三公坐的榻前。梁武帝神色不变,问侯景道:“你在军队里的时间很长,真是劳苦功高呀?”侯景不敢抬头正视梁武帝,汗水流了一脸。
梁武帝又问道:“你是哪个州的人,敢到这里来,你的妻儿还在北方吗?”侯景自知身为作贼的人,无论打着多么堂皇的放号,都改变不了作贼的实质。贼人在主人面前,心里还是慌乱的。这个满嘴谎言的侯景对梁武帝的问话,竟然一句也回答不出来。
侯景的部将任约在一旁代侯景回答:“臣下侯景的妻儿都被高家屠杀光了,只有我单身
一人投靠了陛下您。”任约把侯景说得可怜兮兮的。可知侯景每天都要奸yin多少妇女吗?
梁武帝盯了一眼侯景,又问道:“当初你渡江过来的时候有多少人?”侯景说道:“一千人。”梁武帝追问:“包围台城时共有多少人?”回答说:“十万人。”
梁武帝再问:“现在共有多人?”回答:“四海之内,没有不属于我的人。”
梁武帝心情很复杂!贼兵势大,反证自己不得人心啊!他看看代侯景答话的任约,沉闷地低下头,不再说话了。梁武帝是否应该问一声,帮侯景答话的任约,是不是汉人?为何甘心帮助外族羯人疯狂屠杀汉族同胞?为何背叛朝庭?
侯景又到永福省去拜见皇太子。太子萧纲也表现不错,没有害怕的神色。皇太子身边的侍卫却害怕,都已惊慌地逃散了。只剩下中庶子徐摛、通事舍人陈郡人殷不害留在萧纲身边侍奉。徐摛见侯景带着从多卫兵,闯进宫来,很不满,正色道:“你来拜见皇太子,应当遵守礼节,怎么可以这样横冲直闯,成何体统?”侯景听了,马上就跪下参拜。皇太子与侯景说话,侯景也是紧张得讲不出话来。
侯景离开后,对他身边的人感叹道:“我经常跨上马鞍,与敌人对阵,面临刀丛箭雨,心绪平稳如常,一点也不害怕;今天见到萧公,心里竟然不由自主地恐慌起来。这岂不是天子的威严,难以触犯吗?我不要再见他们了。”
侯景下令把两宫的侍卫都撤掉,放纵将士把皇帝及后妃使用的车辆、服装,还有宫女都抢得一干二净。又把朝臣、王侯们押送到永福省,派王伟守卫武德殿。令于子悦驻太极殿东堂。梁武帝虽然被侯景控制了,但他心里非常不平。多次拒绝在侯景对内外官员的诏书上用玺、画押。侯景恼怒梁武帝的反抗和不配合,逐渐断绝武帝萧衍的饮食。
侯景“挟天子以令诸侯”,伪造梁武帝的诏书,下令大赦天下。还加封自己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又伪造梁武帝的诏书,派遣石城公萧大款去传诏,下令解散城外以柳仲礼为大都督的100万虎视耽耽的救援部队。
柳仲礼接到“诏书”,召集各位将领商议“解散”这件事。裴之高、王僧辩对柳仲礼说道:“将军您拥有百万人马,却致使皇宫沦陷,眼下正是应该投入全部力量决一死战的时候,何必多言呢?”作为联军统帅的柳仲礼,竟然一言不发。又有将领也义愤填膺地责问他为何不敢讨贼?柳仲礼却理直气壮地反问:“侯景举兵,也只是清君侧。如今,国家还在,圣上安好,我们又无讨贼诏书,讨什么贼?”
柳仲礼的这一番话,也说得诸将无以应对。诸将自得各归原地,纷纷离去。南兖州刺史临成公萧大连、湘东王嫡长子萧方等、鄱阳王嫡长子萧嗣、北兖州刺史湘潭侯萧退、吴郡太守袁君正、晋陵太守陆经等人都各返原本镇守的州郡。国贼就在咫尺,而百万勤王大军却就此散去。岂不令人满腔怅然?!
在聚集于京城外围的百万大军里,有多少名望颇高的皇室王爷?又有多少能征会战的将帅?而柳仲礼却被各路人马推举为联军统帅,必有他过人之处。正如衡州刺史韦粲提议其表弟司州刺史柳仲礼出任大都督时,所说的理由:“柳仲礼久捍边疆,为侯景所惮;士马精锐,无出其前。”
柳仲礼出自河东柳氏。柳氏为南朝一大世族,伴随了南朝宋、齐、梁三代风雨兴衰。柳仲礼的从祖父柳世隆是齐武帝的功臣,父柳津(庆远)则是梁武帝萧衍起事时的重臣,到梁武帝时期,则以柳仲礼为翘楚马首。据史载,柳仲礼“勇力兼人,少有胆气,身长八尺,眉目疏朗”,柳仲礼镇守襄阳时曾击败过西魏名将贺拔胜,声名大振,“仲礼亦自谓当世英雄,诸将莫己若也”。
可是,柳仲礼竟然在青塘一战之后,就再也不言战。无论将领如何主动请战;无论其父如何责骂,柳仲礼就是不出战。经过青塘一战,柳仲礼性情大变,神情傲狠,陵蔑将帅,以致援军内部将帅不和、互相猜阻、离心离德、莫有战心。实在令后世的诗史者、研史者,都不可理解!
柳仲礼解散了城外的百万大军之后,与他的弟弟柳敬礼,还有羊鸦仁、王僧辩、赵伯超一道打开营门向侯景投降,将士们叹息愤恨不已。
柳仲礼等人进入京城之后,先拜会侯景然后才晋见梁武帝。侯景见了王僧辩,仍遣僧辩回竟陵。王僧辩能够顺利地离开建康,大概侯景认为他是“北人”的缘故。王僧辩的父亲王神念,是北魏降梁的鲜卑人,原姓乌丸。而侯景也是鲜卑化的羯人。侯景没想到,日后令他灭亡的,恰是这个鲜卑人的“老乡”。
侯景见了柳仲礼兄弟等人,留柳仲礼之弟柳敬礼、羊鸦仁于宫内,遣柳仲礼回任司州刺史。之后,柳仲礼才去见梁武帝。萧衍气愤地不跟他们说话。柳仲礼去见父亲柳津,柳津痛哭,叹息道:“汝非我子,何劳相见!”“(你不是我的儿子,何必来跟我相见?!)。
还有更令人叹息的事:柳仲礼回司州府任职前,侯景侯景为他饯行。柳仲礼之弟柳敬礼进言:“景今来会,敬礼抱之,兄便可杀,虽死无恨。”这是他们兄弟俩唯一挽回尊严,铲除逆贼侯景的最后机会!柳仲礼也答应了。可事到临头,柳仲礼又胆怯了。史载“及酒数行,敬礼目仲礼,仲礼见备卫严,不敢动,遂不果”,柳仲礼自青塘一战后,勇气全失。了无所成。后西魏来侵,柳仲礼与杨忠(隋文帝杨坚之父)交战,兵败被死。
有史学家认梁朝灭亡,“始于朱异,成于仲礼”——当初正是朱异力主纳降侯景,又对侯景谋叛的情报压制不报,才导致南梁打了一场毫无准备的战争。后来,梁祸已起,固然有萧氏宗王各怀野心伺机抢夺帝位而作壁上观,但作为百万援军的大都督畏懦惧战,负有重大罪责!但根本原因,还是梁武帝萧衍晚年昏庸所致!
侯景之乱,导致繁华的江南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华夏一千多年来积累的社会财富,包括文明成果(图书、典籍、人文),建筑成就(楼亭、寺院、雕刻、桥渠)等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从而更大地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
侯景当年曾向萧衍求婚,道“俺的老婆孩子都让北齐杀光了,希望皇上帮我在王、谢等高门大第中择配”。梁武帝觉得侯景一个行伍粗人,没有文化没修养,怎么配得上江南高门大户?便回答说:“王、谢门第很高,不好择偶,你可在朱、张以下配之。”其意是:“王、谢两家门第非常高,都是斯文名门,你一个野蛮羯人而已,恐怕配不上,还是退而求其次,找门第稍逊的朱、张两家试试吧。”
这事深深地刺激了侯景自卑的心理,他恨恨,道:“会将吴儿女以配奴!”(以后你们这帮江南望族的白富美女们,都给老子当奴隶吧!)
侯景攻破皇城后,大发淫威。先把梁武帝最宠爱的孙女、太子萧纲之女、只有十三岁的溧阳公主强行霸占;后又报复羊侃在坚守台城时痛击侯景兵将之仇,杀入羊侃家,将羊侃之女抢走强暴。对于王、谢两家,侯景更是记恨,一进入建康,就令士兵把建康一带的王、谢、桓、庾、顾、陆、朱、张等士族家庭的男人一律杀光,把他们的妻女全部押到军营听候处理。
被杀的士族成员不可计数,江南高门大户基本殆尽,南方士族整个阶层就此消亡。横亘六朝的绵延百年的士族制度全线崩溃!
最惨痛的是这些贵族的女眷有数万人之多,侯景挑出最漂亮的几十个留下自己享受。他令这些美女们轮番上阵,供他淫乐。这些富有教养、经过诗书薰陶的纤纤女子,被逼得咬舌自杀的;或稍有不从,即一刀杀死的。惨不可言!侯景把其余的数万女人都分给士兵。士兵们兽性大发,日夜yin乱。许多奴隶士兵强暴了自己原来的主妇和小姐。“饥渴”的兵众不论老幼美丑,每个女人都至少遭到了十个以上野蛮兵众们的蹂躏。很多女人拼死反抗而死,还有的女人被折磨致。整个军营变成了男人发泄兽欲的乐园,yin叫声、哭喊声不绝于耳。那些苦命的女人发出绝望和无奈的悲鸣,撕心裂肺般的惨叫声,响彻天际!
侯景之乱历时长达三年零八个月,南朝士族被彻底毁灭,南方社会遭受空前的破坏,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据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
武帝被侯景禁闭,心怀愤恨,凡事多半谴责。侯景想安排部将宋子仙担任朝庭的司空一职,梁武帝反对,说:“三公是要调和阴阳的,怎么可以任用宋子仙这种人?”侯景又想安插他的两个同党担任便殿主帅,梁武帝也拒绝用印和画押。侯景也没办法当众去逼迫梁武帝听自己的使唤。他从心里非常痛恨梁武帝,
皇太子萧纲有时进来,流着辛酸的眼泪劝告梁武帝不要与侯景对抗,梁武帝却争辩道:“谁让你来的!如果国家的神器还在,就可以恢复;如果不是这样,何必流泪!”
侯景派手下的兵将到几个大殿、偏殿、朝庭行省办事机构里值勤,他们带着弓、刀,出入宫廷,吵吵嚷嚷。梁武帝不高兴,也很奇怪,询问伺从,道:“这是怎么回事”,直将军周石珍回答:“这是侯丞相的卫兵。”梁武帝听了非常愤怒,斥责周石珍道:“是侯景,为什么管他叫丞相?”
旁边的人都很害怕,劝武帝少发脾气。侯景听到部属的报告,也很生气。从此往后,梁武帝的饮料、膳食等物品开始减少。武帝想要什么就缺少什么。萧衍没有想到自己的晚年竟然是这个样子的。非常忧虑和气愤,久而久之,萧衍病倒了。
五月丙辰(初二),梁武帝躺在皇宫的净居殿,嘴里发苦,要喝蜂蜜,却没人拿来。他气呼呼地从喉咙里发出两声”荷!荷!”的声音,便死去了。享年八十六岁。
侯景听属下报告说武帝去世了,连忙下令封锁梁武帝死去的消息,秘不发丧。他派人萧衍的遗体收殓后,搬到昭阳殿。又从永福省把皇太子萧纲接了过来,叫他像平常那样入朝义事。由王伟、陈庆都在一旁监视皇太子的一言一行。这个懦弱的太子,悲痛得泪流满面,也只能呜咽着,不敢大声哭泣出来。殿堂外的文武百官都不知道梁武帝已经驾崩了。
皇太子萧纲把小儿子萧大圜托咐给了湘东王萧绎,并剪下头发与指甲寄给他。后来,萧绎对外宣称奉皇密诏讨贼,就在于此。
直到二十多天过后,辛巳(二十七日),侯景才为梁武帝发丧,把灵柩放在太极前殿,迎立皇太子萧纲即皇帝位。史称简文帝。大赦天下。侯景居在朝堂,把士兵派到宫殿内外各处守卫。
史书上对梁武帝的评价相当好。说他能文能武,六艺精通,笔者认为他不能称为好人。作为帝王,应治国安邦庇护子民。可他好大喜功,信佛误国,导致侯景之乱,江南人民惨遭胡人屠杀580多万,文化经济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此为梁武帝之过也!
梁武帝原先信道教,后信佛教。十分虔诚,甚至于三次到同泰寺舍身修行。他建了很多寺庙,又印了很多经典,来弘扬佛法,也成就了很多僧人。在皇帝的亲身倡导下,那时候佛教很兴盛,很多人都出家为僧为尼,引为时尚。梁武帝自以为功德很大了,也很骄傲。
可是,达摩祖师却直言不讳地说他是:“你并无功德!”。后世的六祖慧能大师也评定梁武帝是:“武帝心邪,不知正法。”
假如萧衍地下有知,闻听六祖慧能的评语,他不知作何感想?!
在侯景的胁迫下,梁简文帝颁诏:凡是在南朝当奴婢的北方人,都免去奴隶身份。因这份诏书而被免除奴婢的大约有几万人。侯景对这些下层的北方人大加提拔和笼络。想鼓动这些下层北方人为自己拼死效力。
侯景派宋子仙、侯子鉴、李贤明、郭元建等将领,分兵去征讨各州郡不服者。侯景派遣仪同三司萧来亮去宛陵县征讨,却被宣城太守杨白华将萧来亮诱捕后,杀之。
侯景的部将宋子仙等人率领兵马去征讨钱塘,新城戍主戴僧逖拼死抵抗。梁御史中丞沈浚为了逃避祸难,跑到吴兴县。吴兴太守张嵊与他合谋,发兵讨代侯景。他说:“贼臣侵逼,是人臣效命的时候,现在我打算收集兵器,在贵乡坚守,即使是万死,也决无悔恨。”
侯景的行台刘神茂攻破义兴,派遣使者去游说张嵊,想叫张归服。张嵊杀死了刘神茂的使者,并且派吴兴的守军去攻击刘神茂。侯景派部将侯子鉴率军去援助刘神茂,大举进攻张嵊。在强大的攻势下,张嵊的军队溃败。张嵊脱去衣甲,昂然坐在厅堂的中间。贼兵一涌入,四面用刀逼着他投降。张嵊始终不屈服。贼兵把张嵊押到侯景面前。侯景本来想放了他。可张嵊倔强地说:“赶快杀!死是我的幸运。”侯景当即恼怒,一挥手,就砍下了他的脑袋。
吴兴攻破后,贼兵搜捕陈霸先的家属。当初,陈蒨听从霸先的安排,护送章要儿和其子陈昌回到家系吴兴。以为在老家比较安全。谁知侯景攻破建康,吴兴反而成了前沿。侯景知道陈霸先举兵勤王,接受湘东王萧绎的节制,就令部将把陈霸先的家属带到建康作为人质。陈蒨悄悄把短刀带在身边。一来保护章要儿和陈昌,二来伺机刺杀侯景。章要儿也随身带了一把锋利的剪刀,以防身之用。
亏得上天保佑。侯景忙着守城和征战,没来得及亲自来审讯陈霸先的家属。便令贼兵部将严加看管,待他得空就亲自来审讯。侯景的部将得此命令,不敢大意,派兵守卫。也正是因为霸先率军大破贼兵,屡战屡胜。使得看管的贼兵将领耽心以后遭到报复,不敢怠慢霸先家属。
侯景在狗头军师王伟的策划下,按照西汉时萧何被封赏的故事,颁假诏晋位自己做相国,赐封泰山等二个郡,称汉王,入朝不行趋礼,礼拜时自己不称名,带剑着履上殿。
简文帝萧纲事后才知道,也只得默认。萧家尽出不肖子弟。这个建安侯萧贲,举报了南唐王萧会理和北兖州司马成钦准备偷袭京城的计划。(当时,侯景屯兵在皖口,京师兵力确实是很空虚。若此时攻击,也是个良机)。侯景听后,大吃一惊!急忙派兵捉拿萧会理和他的弟弟祈阳侯萧通理和柳敬礼、成钦等人,全杀害了。为了奖赏萧贲揭发有功,侯景又假造圣旨,诏书封萧贲做竟陵王。萧贲高兴啊!他由一个侯爷,瞬间升为王爷,这个空空的王爷名头,竟然让萧贲与同僚们庆贺了许久!
侯景现在是实权在握,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他听了王伟的建议,废掉简文帝萧纲。立了一个小皇帝来玩。
侯景把废掉的简文帝萧纲幽禁在永福省。由王伟起草一份假诏书,逼萧纲抄写。当萧纲抄写到“先帝深知皇权是重要的神器,思虑强化国家的政权”时,萧纲一时间思前想后,情不自禁,感慨悲哭.....
当天,侯景迎立豫章王萧栋即皇帝位,升座在太极前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正元年。突然,有一股旋风从萧纲幽禁的永福省盘旋直上,把宫殿里的礼乐物品吹倒折坏。众人都惊恐之极!不知道是什么光头?!
本来,侯景平定京师后,便有篡夺皇位的想法。王伟劝他等四方平定了,再做皇帝也不迟。可是,近来巴陵战败,江州、郢州军队败绩,猛将在外作战被灭,侯景的心情受到极大的挫伤。军心也受到打击。于是,侯景想加紧称帝,既抚平自己受挫伤的情绪,又安定军心,激励部将们拼死效力。
谋臣王伟明白侯景的意思,便说:“自古以来帝位的转移,必须实行废旧帝,立新帝的仪式。”侯景对王伟的建议,言听计从,便按王伟的意见去办。
而侯景的太尉郭元建听后,极力反对。他快马加鞭,从秦郡骑马急驰而来,劝说:“四方的军队所以不前来进攻交战,正是因皇帝和太子二人万全安福;假若轻易地做出弑君杀帝大逆不道的事情,就会同天下所有的人结下怨仇,成败的时机一错过,即使后悔怕也来不及了。”王伟决意按自己的意见做。郭元建十分失望。
于是,侯景假托萧栋的名义,下了诏书:追尊已故的昭明太子萧统作昭明皇帝,豫章安王萧欢作安皇帝,昭明太子金华敬妃作敬皇后,豫章国太妃萧栋之母王氏作皇太后,萧栋妃张氏作皇后。
萧纲(简文帝)被幽囚,朝臣没人能够接近他。他非常耽心被侯景害死。到后来,只有舍人殷不害,才可以时不时的进去看看他。一次,萧纲看关春秋时代的书,指着他住的殿堂,对殷不害说“庞涓一样的恶人将会死在这个殿下。”然后,又说:“我昨夜梦见往嘴里吞土,你试着替我想想圆个梦。”殷不害为了宽慰萧纲郁闷的心情,说:“古时农夫向晋文公重耳进献土块,他终于回到晋国做国君,陛下梦到的情况,会是符合这样的吉兆吧。”
“若是幽冥中的神灵显示的预兆,希望你说的这话不是虚言了。”萧纲忧伤地说道。没料到他被杀时,正是被土压死的。那是十月初二夜里,侯景派他的卫尉彭俊、王修篡给萧纲献酒,并说:“丞相认为陛下长久处在忧劳之中,所以命令臣等进献一觞酒。”萧纲心知将遭杀害,于是便尽情地畅饮,喝醉之后才回到卧室。王修篡用帷帐的布包土压他而死。萧纲入殓时,穿的是天子的盛装,用一口薄板棺木秘密埋在城北酒库。
或许,这就是报应!萧衍当年夺位后,令人用酒灌醉了萧宝融,然后杀之。料不到,侯景也派人灌醉了萧衍的儿子,重演了这一幕。不知萧衍在九泉下作何感慨?!
侯景胁迫幼帝萧栋下诏书,给自己加赐九锡的礼仪,设置丞相以下各级官员。正在准备举行加“九锡”的仪式时,忽然,有只野鸟在侯景头上盘旋飞着,红脚红嘴,形状像山鹊。这正是侯景最讨厌叫声的那种鸟。贼徒们全都害怕,争着射鸟,都射不中。
在王伟的策划下,按照汉时的记载,侯景又假托萧栋的诏书,追尊他的祖父为大将军,死去的父亲称作丞相。自己戴上皇帝的冠冕,冕上垂着十二条玉珠串,树立起天子的旌旗,出入要清道戒严,乘坐金根车,驾六匹马,备青黄赤白黑五色副车,设立旄头和云罕旗帜,乐舞用八佾六十四人,乐队是四面悬挂钟磬的宫悬,一切都按汉朝古礼的样式备办。
王伟带人逼迫幼帝萧栋下诏书,把帝位禅让给侯景。众大臣聚集在城南郊,侯景焚烧柴燎祭天。侯景佩剑上的水精标,忽然无故掉落。侯景弯腰拾起。他刚要登坛受禅,突然,有只兔子从侯景面前跑过,不知去向。天上也出现异常景像,一条白虹穿过太阳。
侯景受禅归来,登上太极前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太始元年。封已禅位了的萧栋做淮阳王,幽禁在监省。
所有的这一切,背后主使操作的,都是侯景的军师王伟。他令侯景的伪官官们奏请改“警跸”作“永跸”,这是避侯景的名讳。又改梁律称作汉律,改左民尚书称作殿中尚书,五兵尚书改称七兵尚书,直殿主帅称作直寝。侯景的三公官员一设就是十几个,仪同就更多。
侯景的军师王伟对侯景奏请建天子七庙。侯景问道:“什么是七庙?”王伟说:“天子要祭祀七辈祖先,所以要建立七庙。”并问侯景七代祖先的名字,以便下令让太常准备齐全祭祖的礼仪。
侯景说:“前代祖先的名字我不再记得了,只晓得父亲的名字是标。”群臣听了全都私下里讥笑他。侯景所带的羯胡人中,有的说知道侯景祖父的名字叫周,除此以外都是由王伟生造出来的名字和辈数,拿汉朝的司徒侯霸当始祖,晋朝受到朝廷征召的士人侯谨做第七代祖先。于是追尊侯景祖父侯周为大丞相,父亲侯标做元皇帝。这真是胡扯!侯景乃是胡人,汉朝的侯霸是汉人。相差古万八千里。王伟也要东拉西扯地糊弄在一起。所以呀,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王伟是一个文化人,却枉读了那么多的圣贤书。附身于逆贼,做出诸多无耻的事来,徒令千古耻笑!
侯景坐上了皇帝的宝座,颁布“圣旨”:令羯人和胡人都享受一切特权,是最高等的人,可以驱使汉人和其他的任何民族。
侯景在围困京城之时,就向梁朝各州郡的官吏致信,招降纳叛。广州刺史元景仲亦得到侯景的劝降书,不觉心有所动。
元景仲本是慕容鲜卑族拓拔氏北魏降将,不通文墨,性好肉食,还保留着食人肉、喝人血的恶习。元景仲在侯景的蛊惑引诱之下,准备起兵响应侯景,背叛梁庭。他四处秘密联络部将。元景仲最想拉拢的也他最为忌惮的将领就是陈霸先。
虽然当时陈霸先出任高要太守、西江督护,督高要等七郡诸军事,手下有兵将数千人。但他救萧暎于广州,灭越帝李贲于交州,屡平叛乱,威震南疆。梁皇令画其像挂于金殿。他的能量真可以翻江倒海!
元景仲与心腹密谋,对陈霸如果拉笼不得,就秘密杀害他。免得以后成为自己的劲敌。心腹设计:待陈霸先前来述职时,于屏风后埋伏刀斧手,前厅院左右布弓箭手,待陈霸先进入大厅,前后夹击,万无一失,将他除掉。
而此时的陈霸先,他那一颗忠君爱国之心,已全部关注在被叛贼围困的京城上了。他耽忧皇上的安危和黎民百姓的生死。他的同胞兄弟陈道谈、陈休先也在京城任职,由于关山重重,信息阻隔,现在也不知道他们详情。陈霸先心急如焚,立即秣马厉兵,准备挥师北上,勤王救主!
陈霸先还不知道,他身边的危险,正一步步向他逼来!......